古琴為何被稱為「四藝之首」?
古琴藝術家王鵬在《創意英雄譜》節目的採訪中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
我剛開始接觸到琴的時候,其實沒有想得那麼複雜。只是想著是一件樂器,能夠彈奏音樂的器物,樂器。
但實際上這個樂器裡面所承載的東西太多了,這也是我20多年來逐漸感悟出來的。3000多年的古琴文化傳承到今天,它能夠名列「四藝之首」實在是有它真切的原因。
這裡面原因,就說彈琴吧,你用手、眼、思維、邏輯、音樂的技巧再加上跟呼吸的關係、心裡節奏的變化等等太多的因素,都是需要去用時間、用思考、用意念才能夠把它逐漸闡釋出來的。
而且闡釋出來不是直接到結果了,只是到了某一個過程的一小步而已。所以說它為什麼難,難就難在它有這麼多的關係,而不是把音樂彈熟了,有了足夠的音樂技巧就成功的一件樂器。
當你解決了音樂技巧問題的時候,你還會發現音和音之間的空白恰恰是你的一個思考和你是否高尚與低下的一個分界線。
在這個分界線裡面可以讓我們悟出很多很多的道理,我們的呼吸跟空白的關係是什麼?我們的邏輯跟空白的關係是什麼?我們生命的追求和高度跟兩個音之間的空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而你的音在吟猱綽注的時候,這些指法運用的時候的快慢長短又跟這個邏輯,跟你生命追求的點是不謀而合的。
在某一個時期你會對某一種速度某一種節奏感興趣,可是當你超越這個時期的時候,你會對另一種節奏,速度和音音之間的空白的長短感興趣。但是都不是最好的,中庸之道才是最好的。
只有到了一個接近中庸那個點的時候,你才可能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看看別人,或者再去往上看一看高度到底是什麼的時候。
你才有可能去悟到你對生命的理解,對自然的理解,對社會的價值,對他人的關愛,環境的關係等,都會產生一些很大的思考。
我覺得這個過程,就可以認定琴,不應該僅僅被稱為「四藝之首」,而應該成為所有的藝術門類里的必修課。
王鵬老師的答案,是他多年來的經驗與思考的總結。小編在此分享,旨在提供一份參考,希望可以一同思考而有所收穫,歡迎批評指正。
關注鈞天坊,有你想要的古琴乾貨
所謂四藝是指琴,棋,書,畫。琴是樂的範疇。
自周代建國以來就以禮樂制度治國。禮樂制的實施鞏固了奴隸主階級的社會地位,促進了音樂的發展。但它又使樂成了禮的附庸。
古琴作為儒家之「禮器」,道家之「道器」,也被賦予了非常多的象徵意味。琴底平坦,琴面呈弧形凸起,象徵天圓地方。整體形似鳳身,也有說象人身。分頭、頸、肩、腰、尾、足。琴身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象徵一年365天,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象徵六合,琴徽十三個,對應十二個月和一個閏月。
「琴者,禁也」突出代表了儒家音樂思想。古琴言禁始於漢《新論·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儒家提倡古琴的「禁」,主要基於它對音樂基本功能的認識。儒家認為音樂的首要功能是教化,所以其美學思想的出發點是音樂服務於政治、禮法等。古琴作為傳統樂器的代表,被賦予了修身、治國、平天下的要義,自然也就被視為「四藝之首」。
《樂器空間》雜誌社是樂器行業、藝術培訓行業垂直媒體,歡迎大家關注我們,也感謝點贊的朋友們!更歡迎大家補充!(所回復內容,部分來源於網路,由小編整理而成。)古琴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的精髓,琴曲意境深遠,彈琴的人大部分都是文化底蘊深厚,道德層級較高,整個社會給予古琴很崇高的地位,所以,古琴被人稱為君子之友
古琴屬於典型的獨奏樂器,較少用於合奏。古時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
《詩經》中就記載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古琴的樂器本身就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比如,它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又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
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個泛音,這大概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古琴有自己的記譜方法(簡字譜),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古琴現存有150多部古琴譜,包含著3000多首古琴曲流傳下來。
琴位居琴棋書畫四藝之首,相傳為伏羲所造。撫琴除了能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之外,還具有祛除病痛,使人健康長壽的功效。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文採風流,在琴、棋、書、文、酒「五友」中尤其對古琴情有獨鍾,並獲得了獨特的古琴養生心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