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掏耳朵會不會對孩子耳朵造成傷害?
(耳科趙醫生頭條問答2017-08-01)這個問題牽涉幾個方面,一是孩子需不需要去掏耳朵,二是誰來給孩子掏耳朵,三是孩子能不能配合掏耳朵。先說這第一條,孩子需不需要掏耳朵,相比成人來說,兒童,尤其是幼兒的外耳道更容易出現有耵聹堆積,主要原因是兒童的外耳道比成人要窄、自潔功能比成人要弱(有關外耳道自潔功能在之前的問答中說過)。但是兒童外耳道耵聹堆積所產生的後果並非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嚴重,如果只是耵聹(外耳道膽脂瘤另當別論)阻塞,對聽力的影響微弱,一般不影響日常交流,這是有實際聽力檢測證實過的。有少數孩子的耵聹質地堅硬,遇水膨脹後會出現耳痛,或者是言語交流有問題,需要做聽力測試,這兩種情況下才需要刻意去清理外耳道耵聹。
第二條,看過我在今日頭條上發布的有關兒童耵聹清理的視頻朋友都應該知道,清理兒童的耵聹並非夾一下那麼簡單,需要有清晰的視野,合適的操作工具以及對外耳道鼓膜空間的了解,這些條件都不是普通家長能具備的。棉簽和挖耳勺(不管發不發光)都不是合適的工具,起不到徹底清理的作用,反而容易在操作時損傷孩子的外耳道皮膚甚至是鼓膜。所以,只有有經驗的耳科醫生在具備合適的工具下才能清理兒童的耵聹。
第三條,經常有朋友諮詢孩子多大能找醫生掏耳朵,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兒童的情況都不一樣。我遇到一歲孩子穩穩噹噹讓我取硬菜的,也遇到過十幾歲孩子哭鬧死活不讓碰耳朵的,這和孩子的個人耐受能力有關,和年齡並無絕對關係。
總之,孩子需不需要去掏耳朵應當由醫生來判斷,家長別蠻幹。
很多家長都會經常掏耳朵,看到孩子耳朵里耳屎較多也總會抑制不住地想去給孩子掏。但家長又怕損傷孩子的耳朵而不敢下手,因此糾結不已。我們常說的耳屎,在醫學上稱之為「耵聹」。耵聹腺分泌耵聹,它對耳朵起著保護作用,還可以防止皮膚乾裂和粘附灰塵、預防感染等。一般情況下,過多的耵聹會隨著人們的說話和各種動作自動脫落的。醫生是不建議掏耳朵的。即使真想掏,也不要用堅硬的掏耳勺,不要挖得太深,以免損傷耳道。
1
一般情況下,耳屎是不用掏的,更沒必要天天掏。因為正常情況下耳屎會自動往外排,人在說話或咀嚼食物時,顳頜關節的運動會幫助耳屎往外排。
2
掏耳朵太頻繁可能引發癌變。
如果掏耳朵太頻繁,棉簽、挖耳勺等工具會刺激外耳道皮膚,使皮膚變得敏感,有時會有疼痛感或奇癢感。長期嚴重刺激,還可能會引起癌變。
3
經常掏耳朵,棉簽、挖耳勺等工具可能把大塊的耳屎搗碎,耳屎碎片有可能落入外耳道深部,一旦耳屎粘在了鼓膜上,就容易引起「嗡嗡」樣耳鳴,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4
耳朵癢怎麼辦
一般來說,沒有必要經常去掏耳朵。若你已經形成了習慣,不掏就癢得難受,最好控制一下,或少用些硼酸酒精,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就不再有掏耳朵的意識了,耳朵裡面也就不會覺得癢得難受了。
若實在需要自己掏耳朵,也應做到以下兩點:
(1)最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耳朵朝下,則耵聹可自行出來;盡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
5
長期使用耳機易誘發耳聾。長期佩戴耳機即使聲音不大也容易引起雜訊性耳聾,當孩子長期佩戴耳機聽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內容時,應進行一定的時間限制,這對孩子耳朵的健康發育是至關重要的。
6
科學用耳:
首先,在高雜訊的環境下工作時,要佩戴適當的護耳罩及耳塞;
第二,耳朵發炎或耳鳴,要立刻看醫生;
第三,用耳機聽CD或者MP3時,不要把音量調得太大;
第四,洗頭或者洗澡時,可用棉花塞住耳朵,避免污水流入耳道;
第五,耳垢是一種天然保護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要進行頻繁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