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本·拉登遺留的電腦里,發現了《貓和老鼠》動畫片,這是什麼既視感?


曾經有個類似自嘲的笑話,有人擔心自己突然離世,來不及銷毀自己硬碟的資料。比起死亡,這樣的人更畏懼自己的硬碟連同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同暴露於人前……

這種恐慌,在本拉登身上又似乎不是一個玩笑。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一件事:本拉登「宅籍身份曝光事件」

簡單來說就是,在這名恐怖分子死去六年之後,美國中情局公開了他的大量資料。結果發現——他的硬碟中存儲了大量的動畫作品!!

我嘹個天,火影劇場版!

從《貓和老鼠》到《風雲決》,從日本全年齡向動畫,到里番作品,透過本拉登的硬碟,人們驚訝的發現他或許還是個動畫愛好者。

據說這是本拉登硬碟里的動畫截圖……

有研究者認為:這透露了恐怖分子「人性化」的一面。先不論這種看法是否符合實際,就犯罪者與動畫的聯繫展開的討論,並非從此次本拉登事件而起。

關於動畫與犯罪的關係的討論,曾經數度成為日本社會學家們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其討論的結果也曾經深刻影響了日本動畫的創作。

而這一切似乎可以從眾所周知的「宮崎勤事件」聊起。

宮崎勤事件是指1988年~1989年間,發生於日本東京都和埼玉縣,四名4~7歲的女童被誘拐後殺害的事件。

因為宮崎勤「御宅族」的身份,在這一臭名昭著的罪行大白天下之後,日本動畫、漫畫行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不少社會學家認為是動畫、漫畫作品孵化了這些心靈扭曲的犯罪者。

社會學家的主要論據為:觀看和閱讀動畫與漫畫會使觀眾信以為真。

當然這並非專家們隨便臆想出的結果,就連犯罪分子本人自己都將自己的犯罪行為甩鍋動畫。

2015年,日本東京銀座發生一名女性殺死交往對象的事件。然後據犯罪嫌疑人自己交代,她是通過動畫習得的殺人手法。這在社會上再度引起軒然大波。由於犯罪嫌疑人具體的殺人工具是刀子與棒球球棒,當時還有不少人猜測犯罪者所說的動畫到底是哪部,或者哪幾部。

從概率上來說,無論是新聞標題寫得多麼聳人聽聞,但動畫教出的犯罪者數量在觀看人群中所佔比例大概可以忽略不計。

舉個例子,我們按照前文中社會學家的觀點——觀看和閱讀動畫與漫畫會使觀眾信以為真,即動畫與漫畫側面誘使犯罪。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可以將動畫對觀眾的影響推到一個極限。假設研究對象是比成年人更沒辦法分清現實與虛擬世界的區別的兒童。

在這樣的一種討論環境之下,我們會發現,這個觀點有點類似於家長表示不要讓孩子看《小豬佩奇》,因為孩子會學豬叫,會仰面四腳朝天。

講道理,在兒童心理社會化的過程中,會有難以分辨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情況發生。但即便如此,糾正兒童行為的責任是否不應該由藝術作品來承擔?如果說將藝術作品的社會責任無限延伸,那麼姑且不論對創作者來說,將面臨怎樣的惡劣環境,單是兒童教育的問題全盤丟給社會這一點,就站不穩腳。

但反過來說,我們否定這種責任的無限延伸,但並不意味著創作不受道德與法律的束縛。

從這個角度來說,專家或許可以對犯罪與動畫的關係進行理論層面的思辨,但是卻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限定。

從中國文藝創作的立場上來說,特別是動畫作品中情色、色情元素似乎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更主流一點的觀點,算上血腥的、暴力的,這些是陰渠中不堪被提起的慾望,所以便可以當做不存在。

但是人就是如此的複雜,不管你信奉「性從何起」的哪套解釋,如何定義暴力犯罪與權力之間的關係,你都難以否定早在動畫誕生之前,一些非常的行為已經存在了。我們盡可以欣慰於自己沒有晦暗難言的慾望,但我們卻沒有否定他們存在於世的力量。

關於色情作品與性犯罪之間的關係,有這樣一組有名的數據。

1996年丹麥法律裁定色情電影可以合法放映及銷售,結果丹麥當年的性犯罪情形與十年前比較降低了6%,曝露狂露陰減少了58%,偷窺率降低了80%。瑞典放開A片市場,強姦犯罪率反而降低13%。

這套數據曾經作為色情作品傳播的道德靠山,但是如果這組數據屬實——色情作品的傳播確實可以降低犯罪概率,那麼公序良俗又靠什麼支撐呢?這似乎轉了個彎,又回到了我們討論的起點。

不少研究在這個階段逡巡,只能試圖尋求數據支撐下一步的分析。但這類研究又往往因為缺乏足夠數量的數據,往往最後都只能想當然的下一個結論。

當然在真人影視領域,世界各國對影視作品中的暴力元素進行了不同緯度的限定。比如考察暴力的表達是否具有可模仿性、犯罪誘導性等。但是實際作用不大,最終還是通過劃分觀看者的年齡來完成對影視作品犯罪影響力的限定。

針對中國的情況來說,分級制度成了很多創作者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客觀來說,缺乏推動制度形成的力量,夢想還只能是夢想。

既然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我們進行下一步分析,同時對於劃分動畫作品的受眾年齡層缺乏信心。那麼不妨換個角度,基於動畫的特點,討論一下其與犯罪、變態心理相關的問題。

動畫有一個與尋常的影視作品不同的特質,表演的媒介大多數情況下不是自然人。這也就意味著在某些涉及到暴力侵害的表演中,角色不存在法律層面上的侵害與被侵害關係,那麼動畫中的一些暴力表達能否作為舒緩一些特殊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呢?(這裡的暴力表達包括性侵犯。)

比如戀童。

戀童這個概念經常被人提起,但實際上在表述上存在一些誤用。

從精神疾病的角度來看,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戀童障礙被稱之為一種性慾倒錯,指「成年人或16歲以上的青少年對學齡前兒童(13歲以下)具有原發性或獨佔性的、持續的性衝動或者性幻想」。

這與針對兒童的性暴力等「戀童行為」是有本質區別的。戀童障礙可能會實行戀童行為,但實際對兒童造成性侵害的並不一定是戀童障礙。因為性侵害本質上是一種暴力行為,是一種權力的表現形式。

所以客觀來說,戀童障礙與犯罪者雖然有重疊,但是並不一定就是犯罪者。

昨天《浪客劍心》的作者和月伸宏因涉嫌持有兒童色情音像製品而被逮捕。據他交代「喜歡小學高年級到中學二年級的孩子。」

新聞一出,集英社宣布和月伸宏的漫畫《浪客劍心 北海道篇》休刊,國內的愛好者紛紛表示難以接受和月伸宏的犯罪行為,聲討聲不斷。但是從持有兒童色情音像製品的角度來說,對比前文的分析,和月伸宏並沒有實際對兒童進行侵害,他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個戀童障礙患者,為什麼會因此被逮捕呢?

這要從兒童色情與性犯罪之間的關係聊起。

「兒童色情引髮針對兒童的性犯罪」這個邏輯一度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就像前文所提的「丹麥性犯罪概率降低」的實例說得那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這個邏輯是否成立。

但是判定音像製品或者文學作品是否是迎合淫穢需求的難度太大,畢竟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網路自媒體每日的產出都是爆炸性的。與此同時雖然動畫作品的角色表演基本不涉及到真人的人身傷害。但是現在的動畫擬態求真的能力已經超乎人們的想像。

最終多方博弈的結果是在沒有數據支撐,這些作品是否會引發非戀童障礙者產生戀童行為之前。一切以兒童為主要角色的色情音像製品都應當被明令禁止,但是事實上以動畫。遊戲為媒介的兒童色情作品其實僅僅是得到了「有限」傳播的命令。

2006年日本終於規定,不得以兒童為主角創作色情作品。雖然這距離宮崎勤被捕,已經整整過了十七年。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漫威就曾經推出過免費刊物,以蜘蛛俠幼時被猥褻的經歷告訴孩子,你沒有做錯任何事。

但是即便如此,動畫人更多時候是無力的。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謝邀。

那一瞬間,覺得:我勒個去。。。好品味!

其實現在喜歡動漫的宅男宅女很多,其實那些無論是明星也好、精英也好、恐怖分子也罷,都是有普通人的一面,他們也有自己的喜好甚至是特殊喜好。

之前CIA公布了恐怖頭目本·拉登電腦硬碟里的一些內容,除了和基地組織相關的東西之外,日美動畫是最多的。

《火影忍者》《名偵探柯南》《龍珠》《死神》,甚至中國的《風雲決》,美國的《貓和老鼠》。。。

都說動漫、遊戲是一個宅人的標配。

(看字幕!)

本·拉登也喜歡玩各種遊戲,尤其是第一視角的RPG角色扮演。

再來,本拉登還喜歡看各種紀錄片,其中分為兩類,一個是關於戰爭的,還有個是關於。。。自己的。。。

不得不說本·拉登也是有一點點的小自戀。

本·拉登出生在一個富豪之家,本·拉登有很強的西化背景,受過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年輕人,懂得多,愛好也多。

不過呢,拉登家族因為他的原因也受到了莫大的影響,很多家族成員都出來主動生命和他脫離關係,要麼成為歐洲的公民,要麼從商,當模特,做歌手,分布的也是蠻廣的,其中一位本拉登的侄女,改用了母親的姓氏,還發表了《成為性感的本·拉登談何容易》的文,來改變自己的形象。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希望您可以給我點個贊!花不了多少流量噠!相信我!嘿嘿嘿!


01年9月11日,兩架飛機撞上了美國世貿中心

遇難者總數高達2996人

發動這次恐怖襲擊的是一名

死宅恐怖分子本·拉登

你永遠不知道和你有同樣喜好的人的另一面是什麼樣子

一個不愛出門在家裡就可以完成睡覺,吃飯

抽煙,擼管所有事情的宅男

有可能是震驚世界的恐怖分子

前些天CIA公布了

47萬份來自本拉登電腦里的文檔

當時,中情局局長嚴肅的表示

之所以要公布這些基地組織的這些文件

是為了讓全球人民進一步了解

「基地」恐怖組織的計劃和運作方式

但沒想到拉登的硬碟里除了和基地組織相關的內容之外

竟然還有大量的

日美動畫

比如: 今年才播放完畢的知名動畫

《火影忍者》《名偵探柯南》

還有龍珠,死神,鬼泣動畫版

還有最終幻想VII 將臨之子等動漫作品…

甚至還有香港導演林超賢執導的

武俠動畫電影《風雲決》

(Storm Rider : Clash of Evils)

還有最最經典的《貓和老鼠 》等兒童卡通

另外他也十分熱衷電腦遊戲

包括《生化危機》(Biohazard,又名Resident Evil)

《最終幻想》(Final Fantasy)

《俠盜列車》(GTA)等等

並且還有日本任天堂的NDS和GBA的模擬器

同時還有很多遊戲rom

比如馬里奧兄弟…動物之森…

銀河戰士Prime 獵人…耀西島…

十足是一個標準宅男

除了動畫片、電腦遊戲

拉登的電腦里還存有他自己有關的記錄片

如CNN的

《世界頭號通緝犯》、《追蹤本拉登》

Biography人物傳記系列的《Osama bin Laden》

以及《本拉登在那裡》

連一般人不會看的冷門紀錄片都是他的最愛

「國家地理頻道」出品的紀錄片

《奪命武器》、《綠色貝雷帽傳奇》

《獵食者的戰爭》、《致命毒素》

都躺在他的影碟里

在本·拉登電腦里發現的「最奇怪的影片」

應該是Youtube上的這個網紅影片

《Charlie bit my finger》

影片里一個哥哥被自己年齡很小的弟弟咬了手,

你們應該都看過吧,如此反差萌我也是一臉萌逼

看來恐怖分子也是有人性的

從他個人電腦里可以看出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多

這和他的家族背景有很大關係

本·拉登生於一個建築業富商家庭

也算是豪門第三代了

他的爺爺白手起家

創建了沙特的本·拉登集團

整個拉登家族在歐洲美洲和瑞士擁有大量的產業

一代一代的拉登後人相繼接管著整個家族的生意

下面是1971年的一張14歲的本·拉登的照片

他在瑞典小鎮法倫(Falun)度假期間

和50多個兄弟姐妹中的一小部分的合影

這張照片也說明了拉登家族的西化背景

本拉登穿著時髦的緊身上衣

靠著粉紅色的凱迪拉克(Cadillac)擺出拍照姿勢

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阿拉伯年輕人

他們喜歡在全球任何地方享受娛樂

這麼多年以來

雖然拉登二字成為了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姓氏

但實際上卻對整個拉登家族的生意沒有太大影響

在本·拉登的死後

其他家人也公開譴責本·拉登這個名字

這也標誌著拉登家族一段恥辱歷史的結束

拉登家族中的很多人和本·拉登已經毫無關係

今年60歲的本·拉登的兄弟Yeslam

已經在瑞士居住了多年,並已成為該國的公民

他是其中最西化的兄弟姐妹之一

他的女兒Wafah Dufour出生於加州洛杉磯

現在是一位美國創作歌手,社交名流和模特

她也是本·拉登超過300名侄子侄女的其中一名

9·11事件後,為了擺脫拉登的負面影響

她改用了母親的姓氏杜福爾

並且她在《GQ》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成為性感的本·拉登談何容易》的文章

最近更高調的是本·拉登的第四個兒子

奧馬爾

因為他不同意父親的做法

在2001年4月與他的父親拉登結束了聯繫

奧馬爾生於1981年

目前和自己的從事室內設計的妻子居住在英國

雖然他已經結婚

但他曾經說過他很想約會好萊塢女星

他和妻子的感情一度出現過危機

因為妻子一直想要孩子但是無法生育

所以他們開始向代孕網站尋求幫助

並且他還時常發起慈善行動,想為家族正名

「我不相信我會成為一個好政治家。 我習慣講真話,即使這樣做對我不利,但我希望能夠促進和平,所以我更願意去聯合國做相關工作。」

——奧馬爾

本·拉登的其他20個孩子已經定居在世界各地

不管和自己喜歡動漫的父親多有感情

這個恐怖主義頭目的去世

標誌了一個充滿恐懼時代的結束

其他的拉登後代也可以更好的繼續以後的生活


推薦閱讀:

TAG:動畫 | 貓和老鼠 | 國際 | 今天有啥好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