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何在?


老鬼以研習周易14年的學徒身份來談:如果像問題描述中所說,把《易經》看成是「文化」經典,那易經的意義、作用、價值,會成倍削弱!!!

因為,易經那本兒書里講的內容,全都是人生、社會、世界發展的道理、法則而已。那些內容,在其他的文化典籍中也都是有的!

當然易經成書較早,其他典籍有引用、延伸、註解、闡釋之嫌。算是啟迪後人著書立說、開門立派的鼻祖性文獻。(因此稱為「群經之首」)——但如果只將其視為文化典籍,他的作用也就這麼大了!

《易經》之所以流傳前面仍然在這個社會上具有旺盛、強大的生命力,不是靠那些文化學者的理論研究與不斷傳播!否則,早斷了!——因為,這個世界,只有「有用」的東西才會保留下來哦!

例如:儒家之所以興盛,是因為他是統治者教化民眾最好的工具!——如果只是閑來無事玩味的玩意兒,要被歷史淘汰嘍!

《易經》也是如此:易經的自產生之日,就是用來搞預測的!這個必須要搞明白!由易經所派生出來的預測、風水等等,所衍生的八字、六爻、奇門遁甲、梅花易數、大小六壬等等的千百年應用,是支撐易經代代相傳並且被高度重視的根本!

無論正在閱讀的您是否認為這些是迷信,都無法否認這一點。老鬼也不會在這方面做口舌之爭!

例如,拋開準確與否來談,在研習應用六爻十多年後,從裝卦開始到整個解卦、說卦的過程中,會對我們在分析社會事物、現象方面的視覺角度、思維方式、問題解決方式等等方面有巨大的借鑒延伸意義。(您或許不了解六爻,因此,幾句說不清楚。並非老鬼小瞧您或者冒犯您,只是在客觀闡述您可能不了解解卦的情況下,不太好理解老鬼上面的說法而已。請見諒!)

因此,如果要說易經在現代社會的價值,那麼應該綜合來說:

在文化領域他是中華文化典籍以及中國中國文化發展的源頭與思想源泉。

在社會實踐與應用層面,他對於人的生活、工作、事業等等方面的巨大促進與幫扶功能。

延伸並且具體一點來說,他對於社會人在遇到問題時的視角、高度、思維方式、方法、技能等等方面的實力指導促進作用。(如果只理解為用算命兒、風水、取名兒這些方面,那就太小瞧易經了!!!例如只是將佛學理解為勸人向善、神仙鬼怪一樣的以偏概全!佛學裡面還有醫學、地理學、天文學甚至溝通技巧、說服技巧、公共關係發展等等內容呢!只是你可能連一本經書都沒看就盲目下結論而已!)

就說這麼多,希望能夠引起諸位深思!

最後送朋友們一句話:「迷信」是指沒有真正深入研究,就靠自己的主觀臆斷或者粗略了解就草草下結論、迷迷糊糊的就相信、堅信自己的觀點是對的。這才叫迷信!!!


『同歸而殊途』。也只有社會發展到如今,才有《易經》與『社會』直接交集的可能性,此前,就是一個『傳承』的保存與傳遞。不用說『發展』,說老實話,《易經》的創作根本就沒有留下任何可發展的餘地,因為一旦有這樣的餘地,就意味著不是『遺言』。沒有聽說過誰會主張發展遺言。

現代社會為《易經》的接納,做好了三個準備工作。

一是二進位數字技術之上的虛擬世界,這是在理論層面打造的理解《易經》的前提。

二是人工智慧研究和量子力學的發展。這兩個方面的進步產生了新的『哲學』需求,甚至有不少人乾脆一步踏入了對『神靈』的需求。歸根到底,這個需求,會表現為對《易經》真相的探討。這是在需求層面形成的研究《易經》的動力。

三是社會結構和人類精神的發展程度。現代社會已經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慾望、環境和戰爭的毀滅性破壞,已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融合和人權平等。這是在人文環境層面建立的開發《易經》的儲備。

只有滿足了以上三個條件,自然而然地,《易經》會流入現代社會生活並起到啟迪智慧和免蹈覆轍的本來價值。


《易經》講的是陰陽,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易經》講陰陽的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互相對立,陰陽總量平衡,如人的手心手背(手心為「陰」,手背為陽,手心手背互相依存,運動方向相互轉換,手心手背互相對立,總量平衡。)

萬事萬物一切的變化都在陰陽之間的運動轉化之中,明白了這個道理,無往而不利。

《易經》如同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燈塔和導航儀,不至於讓我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對於初學者,一米陽光建議同學們先每天閱讀理解一部分《道德經》,這對學習和領悟易經很有幫助。

一米陽光祝大家在這秋分節氣之夜,順利&開心!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頑強之生命力和無與倫比之延續性,雖歷盡滄桑、飽經憂患,卻仍然薪火相傳、連續不絕,創造了輝煌的人類文明。易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之一,是一部充滿智慧的寶典,對今天的人依然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

易經歷來被推崇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對我國哲學、史學、文學、藝術以及天文、樂律與兵法等都產生過重大影響,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之文化典籍。

易經是儒、道兩家思想之共同源頭,兩家在處理人與自然社會之關係上有較大區別:儒家主張濟世,道家主張無為,而易經正是二者的統一。天道循環是自然常理,君子效法天道,就應當崇尚此理,不能違天逆常,要順時適變。《易經》把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融為一體,天地人間,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將商周時期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等歸納成哲理,形諸於文字,巧妙地將其嫁接在之陰陽符號上。伏羲始作八卦至易經成書約三千多年歷史,走過漫長之歷程。易經集其大成,賦予「無言符號」以生命,給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遺產,內容豐富,思想博大精深,猶如座富麗堂皇之思想聖殿。

不了解易經之思想,就不能透徹地了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之哲理內核,不能了解中國人豐富玄奧之內心世界,更不能透徹地了解中華民族歷劫不滅之文化生命和精神動力。

國學源遠流長,歷千年積澱而形成,可謂恢弘壯闊,蔚為大觀,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之承載者、推動者。國學的精髓在先秦諸子百家之思想,尤其以儒道思想,開創了中華民族之道統,滋養了國學之千年發展。

全面深入地了解易經之思想內涵和學術價值,吸收其有益之因素,排除其負面之影響,啟迪我們自立自強、內隱不外露、厚積薄發之處世哲學;引導我們堅守正道、腳踏實地、執著專一之做人見解;易經教會我們臨亂不驚、隱讓退避的做事之道。


在現代社會中,用易經總結的宇宙規律和數理邏輯 來統一現代科技,已經成為新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易經中的哲學思想、軍事思想、政治倫理思想、經濟管理思想等,內容圓通周備,在此不便詳述,然而,了解易經的價值,目的無非就是為了學習和應用。

首先,要認清易經中具有恆久價值的內容:1、中國式的思維方式(方法淪);2、世界發展變化的規律;3、認識變化、把握變化的具體方法。

其次,在應用中靈活掌握易經的三大原則即:「簡易、變易、不易」,重點可以放在科研項目上,就是圍繞本職工作,合理利用各種事物的內在發展變化規律,做到人們說得那樣「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套易經識人生」。

再者,為了正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學好用好易經的五大技術:1、全息對應論;2、陰陽論;3、時空論;4、因果循環論;5、五行生剋制化論。

易經還向我們表明:宇宙的特點是自然而然、有性而無情、剛健而規則地運行,並告訴我們,世間萬物變化無窮的根源,不是來自世界的外部,不是靠超自然的神靈主宰,而是取決於事物的內部 有著一陰一陽的矛盾性,這就是事物變化的內在動因。易經流傳二千多年,始終為五經之首,並非國人因循守舊,而是因為易經的道理 確實具有永恆的、可用的價值,並且,易經的道理直指本質,坦言大道,圓通周備,無所偏執,可與許多表面看來不相干的領域發生密切聯繫,以中醫為甚,若深入一些研究還會發現,易經與許多領域的聯繫並非牽強的,而是有機的、圓通的,不僅如此,易經還被奉為許多領域的指導思想,從哲學高度,尤其從實踐的方法、基礎層面 指導人們的日用常行。當然,不離日用常行不是非要當作「卜筮之本」,應將易經用作塑造雄才大略的教科書。或者結合生產和科學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運用易經的原理和科學方法攻堅克難。例如,用易經的象數指導數學、化學、醫學、法學、物理學、生物學,以及和象數聯在一起的地理、地震、地質等學科的研究。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能一步步走到今天,而不被歷史淹沒,這與這個國家具有的文化有一定的關係,而《易經》不可否定的是這個文化的核心,是國之精髓!

從「五胡亂華」到成吉思汗的「元」再到滿清入駐中原,和列強侵華,都能折射出這個民族的良善和民眾臣服於一種源至自身的文化━龐大的哲學體系,而《易經》就是其文化的根源,任何人都不能用強權壓迫擄掠這個民族。「揚州十日屠場」更確切的說是滿清臣服於華夏民族的一種文化,在天時地利之間還有「人和」,在強勢和劣勢之間還有「中庸」。這就是《易經》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的領跑線!

《易經》有別於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就像拉直的一條直線,問「科學的盡頭是什麼,神學的盡頭是什麼……」,而《易經》沒有盡頭,只有派生━無極生有極,兩爻生四象,八卦生六十四卦,這就是《易經》的首層即「太極」,第二層就是著名的戰國諸子百家:道家的「柔德」、儒家的「示弱」、法家的「剛性」、墨家的「物性」等等,戰國政權的分割也給了各種學說生長的土壤。如果把」易經」看作圓心,那麼每一個朝代都是在前朝外圍畫圓,每一個文化都是在固有文化外圍畫圓,每一個人都是外圍的領跑者……

科學思維觀點在中國起步較晚,已經暴露了其舉步維艱,思維盲點,疲軟無力……

西方哲學就像數軸一樣,兩邊都沒有盡頭,而且首尾永遠無法銜接,而《易經》就像在不停地畫同心圓,當這個圓無窮大時,其一段弧可能接近直線,但是在數軸上永遠看不到「圓」。

謝謝頭條問答邀請!《易經》簡單、實用、活學、不過時!貼眾、貼心……


感謝頭條悟空問答的邀請!

「《易經》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何在」這個問題,在當前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代表性。問題的產生,並不在《易經》本身,而在於一部分人對《易經》認知的空白和偏差。在有的人看來,《易經》就是算命、占卦和看風水的代名詞,是科學匱乏的社會的必然產物,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這部分人認為只有否定《易經》才能凸出科學的價值和意義,只要質疑《易經》就能彰顯個人的現代與文明,其實,這是一種非白即黑的偏執的認知行為,是一種缺乏客觀的科學的看待事物的方法論。

《易經》是國學之本,是中華文化之源。千百年來,《易經》作為群經之首的地位始終沒有動搖。易經文化融合千年中華文化於一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沿襲和弘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華文明始終保持文脈的延續,沒有衰弱與消亡,也沒有被外來文化征服、取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易學為核心的哲學思想、思維方式、道德準則、審美取向及其重要的載體――建築風格和生活習性都世代傳承,從未間斷。

在文明與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今,《易經》仍然有它不可取代的存在價值,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文化的源泉,民族精神的根基。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澱。《易經》作為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活水源頭,歷朝歷代直至當今,它的核心價值,仍在啟迪著國人睿智、振奮民族精神。《易經》所總結的「自強不息」的奮發精神和「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以及順天應人、道法自然的敬畏意識和居安思危、思患預防的憂患意識等等,都是我們民族特有的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國家建設和與敵國鬥爭的精神與力量根基。

二、創新應用研究,服務和諧社會。

《易經》之理在於「易」,時間和空間是易學體系的兩個抓手。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易經的研究與應用,也要結合現代科學理論和人文理念,在新的歷史時代,挖掘其價值內涵與外延。《易經》是關於天地之象和自然規律的學術,它不是科學發展的絆腳石,相反,易經對科學研究與科學探索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除了科學方面,在文化發展、中醫研究、建築規劃、企業管理、軍事理論等諸多領域,《易經》都有它獨特的服務功能和借鑒價值。僅易經「六十四卦」,卦卦都有玄機,無論為人處世,還是決策應變,用《易》,就會少一些碰撞,多一份和諧。

三、命理客觀存在,易經善誘人生。

說《易經》,就迴避不了命理。一個人命運的變化是四柱八字隨時空轉換,五行相生相剋、反生反克的結果,這個道理和自然界的現象一脈相承。命理不是預測出來的,命理從屬於自然規律而客觀存在。對於質疑命理的人,筆者認為,只要他(她)看懂了「相生相剋、反生反克」的規律,改變對《易經》對命理的質疑也就不是問題了。事實上,《易經》闡述的不是宿命論,而是引導人們有所取有所舍、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科學生活方式,與其說「事在人為」,還不如說是「事要人為」,因為有很多外在因素制約我們,生老病死、禍福成敗,是變數也是定數,而《易經》卻能給出答案。

四,《易經》國外受寵,有利《易經》定位。

17世紀,《周易》傳入西方世界,逐步引起西方學者和科學家們的重視,不斷獲得意想不到的高度評價。德國著名哲學家和數學家萊布尼茨稱《周易》為上古遺留給後人的「珍貴紀念品」。馬克思的師長黑格爾稱讚《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是有絕對權威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玻爾認為「太極圖」中顯示的陰陽動態平衡思想,正好充分顯示了量子力學中的互補原理。英國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對易經評價甚高,認為《易經》是一部「萬有概念寶庫」,並且宣稱:人類文明的源頭在中國。榮格是當代歐洲心理學權威,他在《易經》英文版序言中寫道:談到世界人類唯一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現今,在東南亞,在歐、美,在俄羅斯,在日本,在韓國,《易經》都得到了推崇,命理和風水在有些國家已經成為了主流文化。「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象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它有助於《易經》價值的重新定位,也有利於推動國內加快《易經》研究與弘揚的步伐。


撇開預測價值,易經可以深化,拓展、系統化理解物理知識。

易經的卦象都有對應的物理本相,就靠領悟把握——重點是正確領悟陽陰體用與錯綜反卦關係:

坎與離、乾與坤互為錯卦——同出異名不可分割,等同於物理頻率(坎)與波長(離)的依存關係。

震與艮、兌與巽互為綜卦——同時並存如影隨形,等同於物理電(震)與磁(艮)的鏡像關係。震艮如同孿生兄弟;巽為振動(勢能),兌為運動(動能),如同連體姐妹。山雷頤為電磁能守恆,風澤中孚為機械能守恆,他們的鏡像卦就是自身——顛來覆去總量不變。山雷頤為地球之象,風澤中孚為地球的軌道運動——風為遠日,澤為近日,居中浮動

重卦的「上用下體相易」則互為反卦——體用交易本質不易,等同於物理波(火山旅)與粒(山火賁)的二象關係。如火地晉與地火明夷互為反易兼鏡像,火是電光、出入之地是紐帶——地的物理本意是軌道(未土為原子軌道,為微觀相對穩態,活潑如同鋇56——己未天上焰火;丑土為星系軌道,表宏觀絕對趨勢,穩定如同鐵26——己丑鋼構霹靂):晉火自外來,電子吸收光子晉級躍遷;明夷火自內出,一閃而逝,電子回歸基態(火在地底)。反卦如同看一個人,不僅要觀言,還要觀其行。


我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夏天出門時天氣炎熱,但是發現燕子飛的很低,就知道今天會有雨,我們就會回家帶上雨傘,因為俗語云:「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感覺這是一種經驗的應用,其實我們也在應用易經的思想,可以用易經坤卦的一句爻辭來解釋,坤卦初六爻辭說:「履霜堅冰至」,就是看到地上有霜了,就知道寒冬不遠了,這也是一種經驗的總結。這就是我們生活中一個非常簡單的應用《易經》的例子。

《易經》在我們現代社會的利用價值已經遠遠不止古代那樣單一的占卜吉凶,它在方方面面都發揮著他的作用,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到企業的管理再到科學研究都可以看到易經的影子。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回。《易經》如果細分那就太多了。支系派別真的太多了。文王的周易,孔子的十翼,河圖洛書,梅花易等等都可以和《易經》搭個邊兒。從唐到宋,周敦頤,朱熹,二程都從象,形,理上對易有深入的研究。陳摶,穆修等人從道家上也有不同感悟。感興趣是一回事兒,學習進去真的很難。簡易,變易,不易。三易在南師的《易經雜談》中可以很輕鬆的讀進去。六爻的樂趣可以讓你興奮不以。如果說(易經)的社會價值,學習皮毛無關痛癢,道行高深仙氣十足。玩笑而已,閱歷不夠就不要學了,雜學豐富的可以翻一翻。心術不正者莫學。雲行雨施是天意,行雲者幸運,雨施者修心……


推薦閱讀:

TAG:易經 | 讀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