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糖尿病足會有什麼信號?


看到「糖尿病足」這幾個字不禁讓我想起了以前在內分泌科實習的日子,當時所在的醫院很多患者來自比較偏僻的地區,人們對糖尿病的認識不夠,不能及時的發現和治療,身體各器官的併發症幾乎都能看到,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糖尿病足,即使帶兩層口罩,仍然抵擋不住剝開裹腳紗布後那股腐臭的味道。當時帶教老師給我安排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每天為糖尿病足病人清創換藥,儘力避免截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併發症之一,簡單的說就是糖尿病沒有得到控制,進行性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雙足的表現。很多人因為糖尿病足進行了截肢,是一種致殘率非常高的疾病。那麼糖尿病足是怎樣一步步出現的呢?有哪些具體表現呢?趙醫生為大家簡單總結一下。

皮膚改變

表現為小腿脛骨前端幾種或者分散的圓形或者卵圓形的紅色小丘疹,一般進展慢,是糖尿病皮膚損害的表現,可產生鱗屑,後期可發生萎縮或者色素沉著。

感覺異常

通常表現為雙腿或者雙足麻木、灼燒感、針刺感、感覺減退或者感覺過敏。在檢查的時候可以讓病人閉眼,拿棉簽輕刮雙側祖輩或者小腿,對於感覺減退的病人感覺不到或者像上圖說的那樣,感覺不到水燙。

足部潰瘍

沒有明顯的原因出現雙足反覆潰瘍形成,且不易癒合,並且跟容易合併感染。

壞疽

這是糖尿病足最嚴重的階段了,由於神經血管的病變,遠端肢體基本沒有血液供應,一旦到了這個階段就已經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只能截肢治療。

對於糖尿病足,重在預防,關鍵是對血糖的控制,一旦發現血糖升高,需要及時就醫,或通過飲食、作息,或通過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達標範圍,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對人體產生的併發症。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關注趙醫生,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夏天是糖尿病足「鬧脾氣」的高發時段。由於夏季蚊蟲叮咬等導致足部皮膚受損、感染的幾率明顯增加,而任何一處微小損傷,都有可能成為糖尿病患者足部潰爛、壞疽的開始,嚴重者甚至導致截肢。糖尿病患者如何呵護雙腳,避免截肢呢?來看百科名醫為你說!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de44a8d1b7f7d0f19939e6d7fe52366", "vname": "", "vid": "a9ce5a62cc0b4618bf73779e6635ee20",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8718409},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17571435},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6202516}}, "src_thumb_uri": "3093000b439dce854959",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c5f001a29a4ba69ad35", "vu": "a9ce5a62cc0b4618bf73779e6635ee20", "duration": 255.56, "thumb_url": "2c5f001a29a4ba69ad35", "thumb_uri": "2c5f001a29a4ba69ad35", "md5": "8de44a8d1b7f7d0f19939e6d7fe52366"} --}

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併過高的機械壓力,可引起足部軟組織及骨關節系統的破壞與畸形形成,進而引發一系列足部問題,從輕度的神經癥狀到嚴重的潰瘍、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關節病和神經病變性骨折。如果積極治療不能充分解決下肢出現的癥狀和併發症,則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開展對足部問題的早期預防和治療將有重要的意義。

糖尿病足的早期癥狀:

1.足部乾燥

患者會感覺足部皮膚乾燥,可有瘙癢,也可出現毳毛脫落,光滑、水腫,下肢及足部變小。

2.皮膚溫度下降

患者可感到肢端發涼,用手背碰觸足背表面溫度下降。

3.腳部異常感(穿襪感)

患者常有雙足穿襪套感覺,麻木。肢端感覺遲鈍消失。即用稍尖銳物品碰觸下肢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如果出現皮色改變,說明癥狀已經加重了!

4.腳趾增厚、變形

腳趾變形、增厚、易脆、脫落。也可見跖趾關節彎曲,

5.疼痛感

少數也有患處針刺樣,燒灼樣疼痛,較嚴重者有刀割樣疼痛。長時間走路後,會出現雙腿疼痛以至於難以繼續行走。

當上述癥狀出現後,就要注意啦!這有可能是糖尿病足!

檢驗方法:

患者仰卧在床,當抬高下肢時,發現足部皮膚蒼白,放下來或坐位下垂時,足部皮膚為紫紅色。用手從上往下觸摸,會發現溫度逐漸減低。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甚至消失。

注意:

糖尿病人應該多泡腳,水位最好沒過腳踝,水溫不超過38℃。鞋子要選擇圓頭,寬鬆舒適的。避免皮膚受傷,有創口及時消毒處理。平時可以多進行一些小腿及足部的運動,如踮腳尖,提腳兒跟,蹲起等,來改善下肢血液循環。但不宜做激烈運動,因為高強度,撞擊性的運動會導致眼底出血,加速視網膜的病變!

糖尿病併發症不可忽視,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身體的狀態,如有不適,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治療,耽誤病情!運動應選擇適宜強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可過於激烈!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百科名醫 查看官方網站 國家衛計委權威醫學科普項目唯一指定平台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約佔患病人數的30%以上,一旦患者足部出現破潰極易感染,隨著感染的加重,病變會從足部一直向小腿、大腿延伸,危害生命。

警惕早期癥狀

1.糖友會出現皮膚瘙癢,干而無汗,肢端涼、浮腫或乾枯,皮膚顏色暗及色素斑,毳毛脫落等糖尿病足的癥狀。

2.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深淺反射遲鈍或消失,這是糖尿病足的癥狀之一。

3.糖尿病足的癥狀還有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腳踩棉絮感。鴨步行走,間歇性跛行,休息痛。

4.糖尿病足的癥狀還有足部形狀的改變:跖骨頭下陷,跖趾關節彎曲形成弓形足、槌狀趾、雞爪趾、夏科關節。骨質破壞可發生病理性骨折等。

5.肢端皮膚乾裂或水皰、血皰、糜爛、潰瘍、壞疽或壞死,這些也都是糖尿病足的癥狀。

總的來說,糖友們需要對一個水泡、一塊擦傷都不能掉以輕心,給腳底下這些事支了幾招:

1、到了夏天,糖尿病人還是可以換上涼鞋的,只是要注意選用透氣材料,不要用膠質不透氣的鞋子即可。

2、襪子還是要穿的,還要穿淺色的,一定要選用透氣的材質,最大程度保護雙足,免受外界的擦傷。

3、襪子每天都要換一次,如果腳上出汗多,那麼襪子每天要換兩次,嚴防細菌的滋生。

4、由於疾病導致足部感覺遲鈍,糖尿病人每天都要檢查一下自己的雙腳,有沒有擦傷或是磨破,腳趾縫更是需要關注的部位,這個部位很容易出汗導致水皰破皮。

5、如果腳上有了腳氣、胼胝、雞眼,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處理,切不可自行切去,這樣極易造成破潰。

糖尿病飲食順口溜

三匙素油,二二一,橄欖大豆蘇子油

不吃或者少吃動物油。「三匙素油」約25克~30克。最好將各種油搭配著吃,比如將油酸類油脂豐富的橄欖油、亞油酸類油脂豐富的大豆油、亞麻酸類油脂豐富的蘇子油按2:2:1的比例搭配。

蘇子油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好處。國內外醫學研究發現,長期足量攝入a-亞麻酸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對癌症、炎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免疫力低下、記憶力減退、視力減退、心臟病、腦血栓、老年痴獃等慢性疾病的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一萬步,五杯水,吃動平衡不後悔。每天一定量的鍛煉對健康必不可少,運動是最好的免費降糖葯。沒有嚴重併發症的糖友可以每天步行1萬步左右。

另外,補充充足的水分也很重要,每天應喝五杯300毫升左右的水。糖友在喝水的時候,也可以加入一些有降糖消炎作用的草藥茶,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可以用包穀須1g,蒲公英茶0.5g、玉竹0.5g、玫瑰0.3g,碾碎後做成蒲公英包穀須茶包,每日泡水代茶飲即可。

我國古代就有用包穀須降血糖的配方,《浙江民間草藥》記載,玉蜀黍須一兩,煎服,治療糖尿病很有效。蒲公英中含有廣譜消炎成分,而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炎症的關係十分密切,並且蒲公英含有的蒲公英多糖也可以幫助降糖!玉竹是《中華藥典》中經實驗證實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藥之一,針對胰島素抵抗有一定的改善。並且玉竹滋陰潤燥,對於糖尿病引起的口乾、口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玫瑰是溫補的,可以中和包穀須和蒲公英的微寒。

對症按摩,效果驚人!

①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按摩氣海2分鐘,以產生酸脹感為宜。

②?用健康?搥輕輕叩擊胃脘下俞2分鐘。

③用拇指指腹均衡用力按氣海1分鐘,配合呼吸,效果更好。

④用拇指指腹自上而下推橋弓(翳風與缺盆的連線)10-20次,左右交替進行。

每天放鬆一刻鐘

緊張的工作、生活會讓人處於應激狀態。在應激狀態下,人的身體進入戰鬥模式,血糖水平升高,隨時準備行動。 這會促使體內細胞出現胰島素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無處可去,便會出現長時間的高血糖。

因此,你一定要學會放鬆自己,比如起床後做一會兒瑜伽或冥想、散步、 聽聽輕音樂,還要記得做任何事前深呼吸3次。


足被譽為「人體第二心臟」,對人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一旦出現糖尿病足,很多患者都要面臨截肢的困境,於是就出現了「出現糖尿病足就要截肢」這一論調。

然而事實上,這一論調是片面的。糖尿病足的患肢如果血液供應良好,有感染但沒有傷害到骨質的話,這種情況使不用截肢的。

但是如果患肢的血液供應能力差,血管閉塞或血栓形成,同時病症已經向肢端蔓延,應及時給患肢截肢,以免給自己的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常見的病發疾病,俗稱「爛腳」。當糖尿病患者長期處於高血糖水平時,血糖控制不佳導致的下肢及足部神經異常和下肢血管閉塞引起的足部疼痛、感染、破潰的一種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足部由於神經病變使下肢保護功能減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使動脈灌注不足致微循環障礙而發生潰瘍和壞疽的疾病狀態,是糖尿病一種嚴重的併發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足癥狀分型

糖尿病足患者輕度者體征表現為皮膚搔癢、乾燥、無汗、色素沉著,腳部微痛、感覺遲鈍、間歇性跛行、關節變形、皮膚表面潰瘍。

糖尿病足中度者可以出現神經感知異常微弱,有較深的潰瘍合併感染。

糖尿病足患者足部一旦破潰,傷口較難癒合。大多數患者由於感覺減弱或消失,往往出現傷口時難以覺察,一旦發現就醫時情況已較為嚴重,如局部壞死、嚴重感染等。

糖尿病足重度者會出現嚴重的潰瘍、感染、血管疾病,嚴重者累及骨頭,造成骨折,甚至是足部的壞死。

當糖尿病足發展為逐漸加重的缺血性壞死或嚴重的靜止性疼痛,或由於其他原因無法通過其他手術和藥物控制的嚴重糖尿病足,就需要截肢。截肢不僅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壽命,同時也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糖尿病足病變因素

糖尿病足的發生主要有三種病變因素是:血管因素、神經因素、感染因素,三者相輔相成,互相促使糖尿病足的發生。

從血管病變方面來講,糖尿病足是由於持續高血糖或反覆血糖波動,引起血管與神經病變,走起路來會覺得痛、皮膚會失去感覺,是糖尿病人肢體遠端的血管病變和與之相關的神經病變。

此外,足部位於軀體下端,足底壓力非常高,糖尿病足發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從神經病變方面來講,長期高血糖的反覆刺激會引發自主神經系統的病變,造成皮膚正常排汗調節功能、皮膚溫度調節功能和血運調節能力喪失,導致局部組織柔韌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開裂,稱為糖尿病足需要截肢提供了必要的契機。

從足部感染方面來講,人經常走路,足部接觸地面,容易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病毒和引起足部損傷,從而造成的感染、潰瘍、和深部組織的損傷,難以治癒!

如果出現足部發黑,這就說明有下肢動脈狹窄甚至動脈閉塞的可能,容易引起壞疽,甚者則需要截肢以保全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感染是微生物世界裡的病原菌侵入人體後,尤其是機體存在外傷口時,對人體局部或全身造成的損傷,從而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參與抗感染的過程。

糖尿病足預防措施

「生命在於運動」,足部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糖尿病患者很容易罹患糖尿病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好預防措施,盡量避免足部受傷,出現糖尿病足。糖尿病足部病變的預防,除了要控制三高、定期的足部運動外,最重要是自我的足部照顧。

①堅持每天用不刺激的肥皂及溫水洗腳,洗腳前請家人代為測試水溫,溫度最好低於37℃,盡量避免泡腳。洗完腳後要立即擦乾,特別是足趾之間,擦乾後可在足底抹上適於自己的護膚軟膏,最好在洗腳水中加少量醋,防止出現真菌感染。

②挑選鬆緊適宜、柔軟舒適的鞋襪,以免足部出現損傷。選擇鞋底厚實柔軟的鞋子,如布鞋、棉鞋等,在家時盡量穿拖鞋或可以露腳趾的鞋子。襪子選擇棉質疏鬆透氣的為宜,晚上睡覺可以穿著襪子睡覺避免著涼,但每天都應更換襪子。

(以上網路圖片)

此外,糖尿病患者運動時候,應避免赤腳行走或赤腳穿鞋,應選擇寬敞透氣的鞋子,以免出現磕傷碰傷,造成足部病變,嚴重時恐需截肢,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糖尿病足損傷的早期信號是脛前色素斑。

一位62歲的劉姓患者,確診2型糖尿病11年,下肢涼麻疼痛反覆出現1年,10天前發現右腳小趾發黑。這位患者的病情有如下特點:①血糖、血脂、血壓長期控制不良,②下肢痛溫覺、腱反射、振動覺減弱甚至消失,③血管超聲提示下肢動脈有斑塊、管腔狹窄,右側局部血管閉塞,肌電圖提示神經損傷,④雙下肢已經有很多的脛前色素斑。經過數月的中西醫優勢互補全面管理,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壓等控制理想,堅持服用健脾益氣、養血溫經通絡的中藥湯劑,並輔以下肢葯浴治療,患者病情改善,保住了足趾。我們想用這例患者的情況給廣大糖尿病患者提個醒:千萬不要忽視脛前色素斑這個危險信號。

糖尿病脛前色素斑為糖尿病常見的下肢皮膚表現,早期常是無痛、小且平、邊界清楚的暗紅疹,後期可進展為直徑約5~12毫米、形狀不規則、萎縮性褐色色素沉著斑,可聚集成群或單個兒發生,皮損常見於下肢脛骨前方皮膚上,故稱糖尿病脛前色素斑。

此斑的出現提示機體內環境長期處於糖脂代謝紊亂的狀態,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供血障礙及神經損傷的「早期信號」。祖國醫學認為「有諸內者形諸外」,即皮膚表現是體內病變的外在反映,需高度重視。如果任疾病進展,久而久之還可見到趾甲發黃、變厚且脆,足部翹毛脫落,患肢不同程度出現行走時乏力,痙攣,腿足涼麻,針扎樣、閃電樣疼痛或酸痛等,也可發生糖尿病足,甚至導致截肢的慘痛後果。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觀察自己的小腿,一旦發現脛前色素斑,一定要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在早期控制好糖尿病的下肢病變。

作者:徐遠,中日友好醫院中醫糖尿病科主任醫師,教授。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歡迎關注「中老年保健雜誌」頭條號,更多健康信息等您看~~~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或)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引起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層組織破壞。它是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威脅到患者的肢體健全,重者可導致截肢。

糖尿病足的發生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周圍血管疾病和微循環障礙等因素,而足部結構畸形、異常步態、皮膚或趾甲畸形、外傷和感染等因素常常是糖尿病足發生的重要誘因。

許多糖尿病足都起因於足部的外傷,如果傷口出現感染或久不癒合的癥狀,就要及時就診了,要進行專業的處理,而不要自己在家裡處理否則後果很嚴重。在平時生活中,如果下肢出現水皰、割傷、發紅、變硬、破潰、局部發熱、局部發涼等癥狀,也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尋求專業糖尿病足醫生或護士的幫助。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定期檢查足部,及時發現異常,每天查看雙下肢的色澤、溫度,有無擦痕、傷口紅腫或潰爛,如皮膚有發熱、紅腫、青紫、感染尚無擴展及無水皰發生時,應限制行走以免再度受壓,使癥狀加重及促進瘡面形成,並應保持局部清潔,儘快到醫院就診,不要自己亂塗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造成治療困難或截肢。

還要保持足部的舒適、乾燥,選擇溫暖、柔軟、寬鬆的襪子及鞋子。襪子應該清潔無破損,每天更換。鞋子要合腳舒適,不宜穿高跟鞋和硬底鞋,以免足部受壓造成血液循環受阻。 

正確修剪腳趾甲,糖尿病病人因修剪趾甲不當造成足部損傷,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並不少見,因此趾甲的護理應精心。

   原創作者 馮麗 主任醫師 臨床營養醫師


糖尿病血糖失控引發的併發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5%。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神經和血管病變導致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深層組織破壞。

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經血管病變,導致皮膚感覺減退,對受到的外傷痛覺減退。

一旦感染,形成感染性潰瘍,甚至壞疽,很難治癒。

(網路圖,僅供參考)

湖南泰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周偉介紹,現在進入冬天,腳皮乾燥,容易開裂。

因為糖尿病患者的感覺神經比較差,足部對外界的感覺能力下降,因而對於輕微的燙傷、表皮微小擦傷等不容易及時發現。

最終造成損傷擴大和細菌感染,傷口經久不愈,輕者局部感染,重者向深部發展引起足趾或肢體壞死而截肢。

(網路圖,僅供參考)

糖尿病足早期有哪些癥狀呢?

當出現以下癥狀時,應當予以警惕:

1、襪套樣改變:足部有麻木感,感覺異常的範圍接近襪套所在部位,如同穿了個襪套;

2、腳踩棉絮感:行走時感覺有點「飄」;

3、間歇性跛行:在不走路的時候沒有明顯的不適,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會出現酸脹不適感,以致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休息一段時間後這種不適感消失,又可以繼續走路;

4、靜息痛:不行走也發生疼痛。

(網路圖,僅供參考)

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周偉主任給出如下建議:

1、重視糖尿病的自我管控。

重視營養、運動和藥物三個方面,以保障你的血糖水平在醫生推薦的範圍內。

2、每天用溫水洗腳,洗腳前用手肘部測試水溫(神經損傷會影響你手的感覺)。

泡腳前務必試水溫,不要長時間泡腳,洗完後把腳擦乾,尤其是腳趾之間。

3、患者可以按摩一下足部,但不要用太猛烈的按摩。

不要找一般的「洗腳師」洗腳,容易把腳弄損,要找專業醫生來按摩。

4、不要穿不合腳的鞋子,最好穿上棉襪保證透氣和吸汗。

預防腳部的磨傷,每天檢查腳瘡、水泡、紅腫、老繭或上述任何其他問題。

5、如果腳上皮膚乾燥,可在擦乾腳後,塗抹適量乳液保持滋潤,不要在腳趾間塗抹乳液。

6、洗澡或淋浴後,當你的皮膚柔軟時,用指甲銼或浮石輕輕摩擦雞眼和老繭。

7、冬季天氣乾燥,是糖尿病足的高發季節。

一旦糖友們發生足部破損,要及時到專業醫院進行消毒處理,避免感染。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泰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周偉


糖尿病足的根源在於長期慢性的高血糖內環境對血管和神經的損傷,動靜脈變得僵硬、管徑變狹窄;毛細血管甚至可能徹底關閉;神經傳導受影響,傳導的信號強度和性質發生改變,甚至有些神經的傳導能力徹底喪失。

由於高血糖引起的神經、血管損傷,相應的病理損傷隨之產生,也會產生相應的臨床癥狀:

一,神經損傷:主要是引起感覺神經的異常。這時候患者會出現觸覺異常、遲鈍。比如明明光著腳感覺好像穿著襪子一樣,觸覺比較遲鈍。明明腳上啥也沒有,卻感覺好像有蟲子在爬行。甚至有些患者會無端覺得刺痛。

二,靜脈損傷:靜脈負責血液的迴流,如果靜脈變窄,迴流受阻,過多的血液就會積聚在足部,引起血液的液體成分滲入到組織中。最後就表現出足部水腫,腳上的細紋變得平坦,看上去似乎水嫩光滑。其實這都是水腫的表現。

三,動脈和毛細血管損傷:動脈變窄後,足部的血液供應變差,而毛細血管則會進一步加劇這種缺少氧氣和養料的情況。因此足部皮膚出現蒼白,汗毛脫落,趾甲生長變慢,變脆、變厚、變形乃至於脫落。

部分動脈甚至可能徹底閉塞,造成趾頭甚至半個腳掌的徹底壞疽。

所有的這些微觀層面的病理損傷都會和上述癥狀一一對應起來。

而且血管損傷還會進一步加劇神經損傷。

由於麻木,病人的雙腳更加容易受傷,而受傷後因為血管損傷,營養和氧氣運送不過去會導致傷口長期無法癒合,形成慢性的潰瘍。最後傷口逐步惡化,變成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癥狀一:足部肌肉逐漸萎縮變形,腳趾出現彎曲畸形,久而久之,腳掌和腳踝也會受到影響,產生變形。腳部的這種病變會直接影響到腳的正常功能,導致行動不便。

糖尿病足癥狀二:患上糖尿病足的患者血管會出現阻塞,長期的血液不通,使下肢循環不暢,出現蒼白、無光澤的現象。同時,脈動也會減輕,嚴重者還會感覺不到脈動,還有個別患者會出現下肢間歇性刺痛。

糖尿病足癥狀三:糖尿病足患者常會出現跟感覺神經方面的一系列癥狀,這主要是因為高血糖損傷了感覺神經,導致神經傳導障礙,對外界的感知力降低甚至消失。具體表現為下肢麻木,無法感到到冷熱。還有一種情況,患者會覺得腳下無物,容易跌倒。

糖尿病足癥狀四: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到了後期還會出現足部潰瘍,主要的病變表現有:乾裂、脫水、皮膚脆化、起水泡。

39健康網 查看官方網站 專業健康網站,提供有趣易懂的健康科普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發病主要和周圍神經病變和外周血管病變有關,其截肢率約佔19%,患病年死亡率14.4%,高致殘、高致死嚴重危害群眾健康。

對於糖尿病足要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加強糖尿病足的教育,學會自我檢查,出現異常及時就醫。

1、局部皮膚顏色有無變化,雙側足部顏色是否對稱,如果出現異常可能是血管堵塞,導致血運障礙。

2、足部的麻木、疼痛、瘙癢感,提示末梢神經病變,有時會出現感覺的喪失,如對觸覺、溫覺等。

3、兩側足部溫度不一致,一邊熱,一邊涼,提示血管疾病,警惕糖尿病足的到來。

4、局部的小潰瘍、雞眼經久不愈。

5、近期發現足部水腫。

6、發現足部變形,原來合腳的鞋子不再合腳。

7、近期血糖變化幅度增大,血糖控制不穩,三多一少明顯,也會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


推薦閱讀:

TAG:糖尿病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