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人機發展前景如何?


像iPhone那樣,小孩都能玩,上手就能用,這恐怕才是無人機規模化的關鍵

去年,美國無人機製造商3D Robotics(下簡稱3DR)與中國無人機品牌大疆(DJI)合作,幫助企業用戶部署並管理無人機運作。這個消息不僅再一次證實了3DR對建築、工程與施工(統稱AEC)產業的專註,還針對這些工具的使用,為各行業從業人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方式。有了大疆的硬體,再加上Site Scan這類專業工具帶來的輕鬆集成,更多企業機構將能一睹該技術的潛力,不論是針對當下還是將來。

克里斯·安德森在商用無人機展上發表主旨演講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3DR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探討了這樣一個未來:無人機將變成「平庸」事物。不過,這樣的未來將如何降臨?企業關心的是,投資無人機技術將對盈利產生何種影響,在這一語境下,光探討效率、安全與成本就夠了嗎?這樣的未來真在向我們靠近嗎?我們又該如何判斷它降臨與否?

在下文的訪談中,克里斯不僅描繪了無人機技術的未來,還探討了我們應專註推行和創造哪些東西,以便企及這一未來。

我想重點聊一下,無人機技術過渡為「平庸」技術,這意味著什麼,可你覺不覺得,這個概念跟無人機技術吸引的大量資金,以及現在沸沸揚揚的報道背道而馳了?還是說,這些資金和報道跟這一過渡是有內在聯繫的?

克里斯·安德森:絕對有聯繫,之所以能突破10億美元估值,靠的就是這種聯繫。並不是說,只要是個酷炫的玩具,或擁有尖端技術,就可以達到10億美元。關鍵是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要成為必不可少的工具,你得突破早期採用者的圈子,變成有意義的東西。你用它是因為它能提供便利,或是省錢,或簡單易用。

技術的作用,籠統來說就是拓展互聯網。就這麼簡單。我們都是干這個的。有人把互聯網拓展到你的口袋、汽車或住宅,但說起用聚合數據使一切智能化,互聯網是個不錯的方式,而我們則使用分散式感測器,讓互聯網更加智能化。我們將互聯網拓展到了空中,具體而言,就是拓展到了建築界。

要將技術拓展到非技術產業,就得讓它看起來不像技術。所以,如果你能把它做成一個盒子,上面只有一個按鈕,這就很不錯。如果人們上手就能用,那也很好。這就好比一個是從特斯拉線圈中發電,一個是從牆上的插座上直接用電。只有當它成為插座時,你才能拿到10億美元。

不過,當你跟潛在客戶談話時,有多少客戶會著眼於它作為酷炫技術的一面,而不是作為實用工具的一面?你是否也需要解釋,這種技術的優勢在於數據,而非無人機?

克里斯·安德森:「無人機」一詞把客戶領進門,但達成交易靠的不是它。要達成交易,你得使用對方的話語,而不是自己的。你得使用投資回報率、測量精度、設計曲面和工程曲面之類的詞。基本上,談話進行到兩分鐘以後,「無人機」一詞就被撂下了。

主角幾乎永遠是數據,因為到了那時,你基本已經假定:設備能飛,數據可以被很好地記錄並存儲下來,諸如此類。說來不可思議,我在3DR的前半段時間,都是努力讓無人機變成「已解決的問題」,現在真的做到了。不過,數據倒真是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用客戶的話語來交流。到那時,你已經一頭扎進他們的世界,理解了他們的痛點。比如他們會說,「我們得測量一大片土地,但目前這個過程非常費力。」因為樹、污水井蓋這些東西,基本都靠人去數。他們想換個輕鬆點的法子。所以,我們探討的是這一類型的細節,而不是無人機,因為在我們看來,無人機已經就位了。

我重點要問的就是這類細節,因為,光說無人機如何提升「效率」已經不夠了。那麼,在無人機促成的測量和管理方面,其影響是怎樣的?

克里斯·安德森:在第一波無人機浪潮中,我們只是進行航拍,然後把照片交給客戶。各行業從業人員的反饋是,照片是好,但無從下手。格式和標籤都不是他們平常使用的那些,所以派不上用場。於是,我們就想知道,也需要知道,怎麼樣才能有用。而他們告訴了我們,怎樣的測量才能通過行業測試。

從最開始讓機器人飛起來,到現在,讓這些機器人變得有用,我們一直都是這個領域的先行者之一。但我們不得不經歷漫長的學習過程,來學習「有用」究竟意味著什麼。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有用」不只是拿出航拍圖那麼簡單,而是要確保,我們的測量圖能被一家企業的僱員、客戶和其他人認可。除了聚焦於精度,我們還要理解精度對他們的意義,否則,這隻能算是一個科研項目而已。

更高精度的測量能給各個規模與類型的行業帶來何種改進,這能籠統解釋一下嗎?還是說,因為不同企業總有不同的測量標準,這個概念難以一概而論?

克里斯·安德森:現如今,我覺得,「測量」這個詞已經不夠具體了。幾年前,單說「測量」也沒問題,但現在,我必須具體到測量的對象才行。比如我們,我們做很多體量分析,很多表面分析,所以這裡要看的就是輪廓線。

專業用語變得越來越具體,越來越貼切,越來越具有行業專屬性。我們這個領域探討的是輪廓、地面控制點、數字高程地圖。農業領域所探討的,就是另一組完全不同的測量標準。到那個層級上,市場之間的相似性就很低了。

「省時」或「省錢」這類概念也需要具體定義,因為它們跟不同的人引起的共鳴是不一樣的。比如,你跟客戶談「省時」,他們會很關心,但如果你的客戶是按時計薪的人,他們就興趣寥寥了。同理,「省錢」聽著很不錯,但有些人也許已經想好怎麼把成本傳導給他人。

關於一個行業,我們常常有很多膚淺的臆測,我們必須走出去,與人探討這個行業真正的結構、利益關係和痛點,從而對這些臆測加以檢驗。

說到「省時」、「省錢」等詞的具體定義,「提升安全性」需要具體定義嗎?還是說,它可以稍微模糊一點?

克里斯·安德森:安全性就跟利益關係一樣複雜。

圍繞安全問題,你我很可能從常識出發,所以面對比如說大疆Spark無人機,我們看到的是,它很小,自然很安全。從常識角度看,也許確實如此,但監管法規不是這麼寫的。這不一定是說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法規,也可能是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的法規,或是地方上的安全法規。然後你還要問,企業在安全方面的政策是什麼?要不要豎一個牌子,示意無人機正在運作,哪怕它只重250克?相應的區域需要清場嗎?

如果他們不清楚FAA關於飛行物的法規,你就得進行解釋和闡釋。至於最後是嚴格遵守還是寬鬆執行,這是人家的商業決策,但對於企業的安全觀,你得敏銳地感知才行。

它很複雜,比一般人理解的「安全」二字複雜多了,而且不是一句「更安全」就完事了。提高人們對安全定義的意識,這是一項有待完成的工作。

在建築行業內,一個項目的預算可以超支80%,進度拖後20個月,如果你能跟建築行業的從業者探討這類細節,情況會有怎樣的改觀?

克里斯·安德森:建築市場是一個規模龐大、碎片化、地域分散的市場,所以過去五年,我們主攻建築行業的舉措顯得非常重要。也正因為此,我們才對一些核心問題有了深入的理解。

其實,「預算超支80%」這個數字並不屬實,不是你想的那樣。在建築行業,大部分項目都會採取低價競標的策略,然後,通過變更訂單補足款項,而且,這樣的變更貫穿項目始終。因此,最終價格也許比最初的競標價高出80%,但這恰恰是這種模式的設計用意。這並不意味著它的工作有80%是低效的。低效的部分可能只佔10%。它只說明,競價心理決定了他們只能出低價。

所以,如果你跑去建築行業,跟人說他們的工作有80%是低效的,他們會把你趕出來,因為你根本不明就裡。要說什麼東西低效,你先得自問:在這裡,效率是關鍵嗎?

對相當多的從業者而言,效率肯定還是很重要的。正如你最近所說,有很多建築團隊正在對這項技術展開評估。除了標準化以外,哪些因素會促使建築團隊結束評估模式,邁入實施階段?

克里斯·安德森: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在標準工作流程中引入這種工具,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也就是,它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能契合已有流程。這是第一步,只是一般的技術採用周期而已。第二步就有趣多了,因為涉及圍繞新工具改變已有流程。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測量的節奏問題。

在工地上,在項目啟動之初,你通常會找個測量員,前來實地測量,可能竣工時再測量一次。整個項目期間,最多也就兩三次。但如果每天、每個小時都能測量,而且全部免費呢?

如果測量變得便宜而又簡單,還可以多次進行,你的流程管理該如何調整?有了每天都能採集的數據,客戶該如何利用這些數據?對你和你的客戶而言,實時監測意味著什麼?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構建。

測量距離

這是不是將「無人機普及」的概念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克里斯·安德森:沒錯,不過這都是同一周期的一部分,因為建築公司首先想知道的,就是某個東西對已有業務是否有用。一旦看到它的用處,他們就會去探索如何延伸與拓展這一用處。他們可以發揮創造力,重新發明自己的業務,這樣很有意思,也只有他們能做。但他們得理解這種技術如何從無用變成有用,再變成免費。然後才能開始創新。

不過,這些創新又打開了其他的思路,因為如果你每天都測量,這個過程就需要人的參與。無人機操作可以有多簡單?按一個按鈕,它就能運轉?或者實現自動化?在技術層面上,的確可以,但監管使問題複雜化了。即便存在這些限制,操作員也不用太忙。也許有朝一日,普通建築工人就能通過培訓,操作小型無人機系統,而他們所要做的,無非就是按一個按鈕,因為這樣的無人機,才能規模化。

針對無人機操作員的培訓將如何改變,這是一個重要議題,之前你也提到,人員培訓是航拍應用中的挑戰之一。是不是說,培訓需要簡化,無人機才能大規模普及?

克里斯·安德森:先進技術遇阻的歷史一次又一次地重演,這個阻礙就是缺乏接受過培訓的操作員。

曾經,每一部iPhone都附帶使用手冊。現在沒有了。一台設備不需要使用手冊,拿來就用,這種思維和心理並非傳統產業所能具備,但矽谷產業就應該擁有。無人機和培訓也是一樣。

我覺得,要部署更多無人機,解決之道不是培訓更多的人。至少,培訓範圍不應超過FAA制定的《小型無人機管理規則》的範疇。我認為,解決之道是減少無人機所需的培訓。自動化也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它的核心,就是讓操作無人機成為一項不需要任何培訓就能掌握的技能。小孩子都能用。也不提供使用手冊,因為你要做的,無非就是打開盒子,按一個按鈕就行了。這種心理轉變是傳統航空產業不願意接受的,因為它就是圍繞飛行員和培訓建立起來的,但轉變思維恰恰是該行業需要的。

隨著無人機的進一步普及,這種心理轉變將變得必不可少。用一個詞描述就是「企業的消費化」,iPhone則是這一概念的最佳例證。曾經,先進技術始於經過培訓的操作員和企業,然後再浸透到消費者。如今,先進技術始於消費者,然後經由人們自己的選擇,再進入企業。我認為,消費者驅動的易用性也將推動無人機在企業層面的普及。

測量堆放物

這樣的普及無疑預示著無人機不久將淪為「平庸」的技術,但要怎麼判斷這一過渡是否真的發生了呢?你會看哪些指標?

克里斯·安德森:你要看的不是政治動態,也不是新聞標題,而是標準的變遷。

這就要說到「佔領與擴張」模式。佔領是很好,但擴張才是業務所在。因此,要衡量無人機是否成功地變革了建築業,你得看那些從事標準化的企業,看整個行業的情形。

目前我們看到的,是完全靜態的。在建築行業,無論晴天還是下雨,我們都能用三腳架上的一個測量儀,獲得精確到毫米的定位,需要時還可以變更它的位置。它用了25年時間,才成為一種標準儀器。如今,每一個工地上都有這樣的設備。

無人機普及也應該是同樣的道路。我希望它不需要25年,但這就是成功與否的衡量標準,回顧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就,真讓人不可思議。我沒想到會這麼快,會走得這麼遠,但我們做到了。它比軍用無人機先進得多,而這正是因為用戶沒那麼先進。

你沒法一口氣推動整個產業,所以要跟那些做好準備的人合作,一起推動產業的演化。這是我們的重點,而對於這場過渡發生的時間與方式,這也將是一個重要因素。

翻譯:雁行

校對:其奇

編輯:穎仔

來源:expouav.com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我是齊奧爾科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無人駕駛飛機的簡稱 ,它是一種以無線電遙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為主的不載人飛機。關於民用無人機的公開資料有很多,這裡我只介紹軍用無人機的發展前景。可以說,軍用無人機的研製成功和戰場運用 ,揭開了以遠距離攻擊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為主導的「非接觸性戰爭」的新篇章。

無人機作為空中機器人的代表,是軍用機器人中發展最快的家族。無人機具有成本低,零損耗,零傷亡,高機動,起降方式多樣,可重複使用等諸多優勢。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將無人機應用於偵察、監視、通信中繼、電子對抗、火力制導、戰果評估、對地(海)攻擊、目標模擬和早期預警等方面。截止目前統計,全球有32個國家研製出50多種無人機,超過50個國家生產無人機。

中國攻擊-1型無人機(翼龍無人機)

美國作為當今的世界頭號軍事強國,對無人作戰系統的重視程度可以說是最高的。早在2000年,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就建議,無人機到2010年應當佔美國軍用航空機庫1/3的數量。

應該說,軍用無人機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擴大應用範圍和提高作戰效能兩個方面來發展。

之所以要擴大應用範圍,是為了適應複雜多變的未來戰爭環境和實戰任務的需要,因此,世界各軍事組織都在致力於發展用於各種軍事用途的無人機系列。

之所以要提高作戰效能,是因為當前軍用無人機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問題:首先是自主作戰能力差,由於無人機執行任務時需要有人參與遙控,其自主作戰能力有限,因而缺乏有人飛機所具有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其次是完成任務的有效性低,由於控制人員對無人機所處環境的了解必須藉助遠距離通信,而這種遠距離通信又隨時會被壓制而中斷,從而造成了人機之間無法及時、準確交流信息,影響了無人機完成任務的有效性。為了克服這些不足,提高作戰效能,未來軍用無人機需要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不斷改進和重大突破。


肯定非常具有前景,為此,美國方面已經開始著手解決相關飛行規定。

據外媒報道,就在特朗普政府宣布了旨在刺激美國無人機試驗發展的項目6個多月後,美交通部日前公布了10個入選的名單。在這些被選中的成員中包含了3個州級交通機構、2座城市、2所大學等。美交通部部長趙小蘭今日的華盛頓特區的活動上說道:「對於航空、對於安全、對於創新,這是令人興奮的一天。」

資料圖

這位部長表示,美國正處在無人機的「引爆點」,現在已經有110萬架無人機和9萬名操控員在FAA進行了註冊。「如果我們的國家還想要繼續保持全球航空業領先地位並想要獲得由無人機提供的安全和經濟效益的話,我們就必須要為無人機的安全整合開闢一條道路。」

為此,美國政府在去年宣布推出了無人機系統集成試點項目,旨在鼓勵美國各城市、各州跟企業合作展開無人機試驗,而最終目標是加速商用無人機的應用。

根據交通部提供的信息了解到,最終的10個入選成員則是從149個提案中脫穎而出。現在,它們要開始為其試驗制定詳細的協議備忘錄並將其提交給FAA。一旦這一工作完成,它們將擁有兩年半左右的試驗時間。屆時,它們將需要跟DOT、FAA分享它們收集到的數據,這樣才能美國政府制定無人機使用鋪平道路。


你好!無人機分軍用和民用兩類,在這裡我說說民用無人機!

我認為目前民用無人機主流市場有:航拍、植保兩項,其它的都是較小的細分市場!無人機在這兩個領域,其優勢和前景都很明顯:首先成本低,在無人航拍技術之前,人們通常採用有人駕駛飛機(如直升機)來實現,每拍一個鏡頭就要駕駛直升機起飛,價格比無人機航拍貴很多。其次是方便快捷,由於無人機體型小,特別是現在各無人機廠商大力推出攜帶型無人機,更是讓你隨時隨地隨手拍,受環境影響小!再次是風險小,無論是飛行風險或者故障風險都比有人駕駛的小的不是一點半點,特別人員傷亡風險。在強調低成本,高效率,低風險的當下,無人機在絕大多數領域取代有人駕駛飛機已是必然。目前限制無人機大量替代有人駕駛飛機的難點在於,無人機續航時間短,控制可靠性較低,載重量小,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但這些完全可以從技術和法律上解決的!因此,我堅信民用無人機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甚至會帶來一場飛行器的發展革命!


無人機目前大疆一家獨大,無論你出什麼技術都會被大疆碾壓,盡量不要涉足。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無人機公司都沒有生存空間,本來就是小眾市場,加上國內外的政策和法律越來越嚴格,整體市場也在縮減。


推薦閱讀:

TAG:無人機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