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余光中去世,除了鄉愁,他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文學作品?
此時此刻,再沒有比他親自創作的《當我死時》更讓人感懷的了。
以下是這首詩的原文:
當我死時(余光中)
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
兩管永生的音樂,滔滔,朝東
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床
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
從前,一個中國的青年曾經
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
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
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
或許有人以為這首詩一定是創作於余光中先生暮年之際,但是事實卻是,這首詩創作於1966年,在他37歲、背井離鄉17年時,他在遙遠的美國密西根州,飽受羈旅之愁和思鄉之苦的折磨,絕望到幻想死後歸葬祖國以自我安慰,死亡意向的運用足見其情之深切又無可奈何。
全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坦然睡去」、「滿足得睡去」的「安魂曲」,實際上在淡然的文字下,掩藏的是余光中無法消解的一世離愁與痛徹心扉的泣血哀慟!
余光中先生1928年10月21日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47年考入金陵大學外文系,1950年隨家人遷居台灣。1992年,余光中首次應邀回大陸,但他心底依然認為:「40多年過去,故鄉變了。文化的鄉愁是永遠解不了。」
(1969年余光中在美國落基山國家公園)↑↑↑
(2008年10月7日,重陽節,余光中重新回到母校南京秣陵路小學,並且和學生們一起度過了80歲的壽辰)↑↑↑
今年10月,余光中慶祝90大壽之時,還以歐陽修的絕句「再至汝陰」抒發心情,「黃栗留鳴桑椹美,紫櫻桃熟麥風涼。朱輪昔愧無遺愛,白首重來似故鄉」。
(余光中最後露面:10月台灣中山大學為其慶祝90大壽)↑↑↑
然而今天,余光中先生走了,享壽90。他沒有如願葬在「黃河長江之間」,而是長眠在淺淺的海峽另一端,留給我們的是一世的鄉愁。
看完點個讚唄~
余光中的《白玉苦瓜》。
由於某些原因,我們大陸學生最熟知的余光中的詩是《鄉愁》
表達了他對大陸的思念,也表達了大陸和台灣的血肉至親。
但是在台灣,學生們最熟知的余光中的詩是另外一首,就是《白玉苦瓜》
至於這首詩表達的是什麼情感,洋蔥君覺得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你可以仔細品讀一下。
我們是關注中小學教育的洋蔥數學,點擊關注,成為家長們的教育好助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