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小心翼翼怕說錯每句話是種什麼感受?


過於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

這個光憑三言兩語就能解開心結,太難。題主我只能給你講故事,希望能有所啟發。

我剛當上部門小組長那一陣子,在工作方面跟題主的做法和心境很相似,新人嘛,總得戰戰兢兢如屢薄冰才像話。然後我發現在跟其他部門進行溝通的時候,總讓我做很多事情。我也沒想太多,認為別人讓我做的都是我應該做的。

直到有一天主管發現我在做的事情,大發雷霆,我所做的工作根本就不是我們部門所負責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把人都想的太好了。

也是因為我是新手,對各方面情況都不太了解,所以導致的別人有機會這樣做。

我想題主應該是那種比較自我封閉的人吧,對別人的想法,性格什麼的都不去了解和關注,只把全部的注意力聚焦在自我身上,小心翼翼的維持微薄的存在感。不得不說,這種做法有點自私。

在人際交往中,你首先得有一個明確的對象,並且這個對象的特徵你能了解,然後才能做出進一步的溝通交往行為,比如和善的人你不必擔心語言衝突,性格直接的人溝通起來不費事不啰嗦。正所謂知己知彼。

而題主卻是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給予別人一個假造的形象,由於是假造的,所以不穩定,可能會變來變去。這對於和你溝通交往的人以及你自己都是一種痛苦。

所以,先試著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吧,通過你的語言,行為,為自己樹立一個真實自我的形象。別人也就會根據你的形象特徵來跟你交互。至於影響別人什麼的,完全不用擔心。人類本來就是舒適交互的天才。

把一段eminem的歌詞送給題主

i"m not afraid,to take a stand,everybody,come take my han


其實你也意識到了,這個感覺好像過了,別人的一絲生氣,就算你要自責的話,也應該是一絲自責吧?但是你的自責是一堆自責,別人一分的生氣,你的反應是9分的自責,而且,為什麼別人生氣就一定是我錯了呢?我到底做錯了嗎?你需要不斷地想自己說錯了什麼,那麼就說明,至少你自己的角度來看,你沒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你反覆思考,自己做的都挺對的,為什麼別人還會生氣呢?不僅是思考這樣的問題,你還會帶著很害怕的情緒來思考,實際上只是反覆擔心害怕,而不是理性客觀的思考。還有一個角度是,為什麼自己好像不會生氣呢?即使別人確實做了不好的事情,你好像也不會生氣,似乎是不敢生氣,而主要是害怕別人生氣,回顧一下自己的經歷,是不是自己很少生氣,而總是擔心別人生氣呢?而實際上好像別人做不好的事情也不少,自己也不會生氣,這是為什麼呢?如果自己可以耐心面對別人的不足,接納理解別人,那麼為什麼所謂的別人,好像除了你以外的人,好像都不會耐心理解接納你的感覺呢?

實際上肯定身邊也有對自己比較耐心,溫和,性格好的朋友,但你自己的感覺好像沒有關注這部分,對你來說,似乎所有人都會對自己容易生氣,即使你沒做錯他們也會生氣,然後就會不斷地害怕。

未必是嚴重到疾病的程度,但確實需要心理諮詢的幫助了,需要重新閱讀理解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父母的影響,自己的性格和心態等等,如果你自己思考想不清楚,或者想清楚了但是做不到的話,一般就需要心理諮詢的幫助了,這是常見的事情。

一般來說,童年的時候感覺是總有身邊的人生氣,你需要總是擔心被指責甚至打罵,也可能是從小缺少父母的陪伴,關注理解和內心的溝通,心理有比較強的孤獨感。具體的原因還需要詳細諮詢才可以了解到。


每一個人都是生來平等的。因此,在正常的社交關係當中,我們每一個人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都應該是平等待人,不應該會有太多的忌諱的。每一次和別人說話都擔心自己會說錯話的人本質上並不是一種很壞的人。這樣的人大多都常常過於為別人著想了。實際上,他們本質上想讓對方更輕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越是小心翼翼不敢說話就越是讓人喜歡不起來。

其實這種人的心理很容易被解讀,擔心不被理解,擔心被嘲笑,擔心說出來會讓自己沒有面子。長大以後,我們再也不會像兒時一般,可以暢所欲言、肆無忌憚,高興了就笑,難過了就哭。面對開心,面對痛苦,我們多了很多謹慎,或許你也很久沒有開懷大笑過、放肆大哭過,因為總是覺得沒有人懂自己,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無法做到。畢竟很多事情,只有經歷了,才會感受了,又有幾人能夠做到真正的易地而處。

而且還因為你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很害怕別人覺得自己沒做好,這樣會比較辛苦,因為在忍耐在討好,也許你還有點自卑。其實這樣的狀態很容易就能解決的。最根本的還是當你足夠強大,你自然可以活得自在一點。

只要做一個有心人,腳踏實地下了功夫,你的這種 「害怕別人說我,總是害怕得罪別人」的情況會得到徹底的改變。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我也是剛開始不自卑,到有了自卑,敢說話又什麼都不敢說了。即使是正確的也不敢說。後來才慢慢的敢說一點話了。有了這樣的一個過程。

我是家庭當中最小的。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小學的時候挨過一次打,打得很慘。(用頭撞牆,打臉)原因是中午和同學在學校玩牌,牌是我的。其結果父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從那以後我什麼都怕了。別人都有父母保護,而我沒有。所以什麼都怕。說話更是小心翼翼。

每當和別人說話的時候都小心翼翼,造成自己對很多事情都很敏感。心裡總是在壓抑當中。畢業之後找工作,在單位也是膽小,不敢說話。所以讓人感覺自己能力低下,做事沒底氣,有時受別人的欺負,挨擠,也不敢反抗。所以也換了不少的工作。

這樣的心裡在結婚之後,才慢慢有了一些改觀。家庭是自己心靈的港灣,是愛與責任讓自己有了自信。在結婚之後由於換工作問題,自己自學英語,看英漢對照的《論語》。我從論語當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讓自己明白了很多,自己如何正確的對待朋友,家庭,領導等。我明白了如何做事才是正確的。自己所做的只要是正確的就沒有什麼可怕的。所以,自己也慢慢的有了自信。

在現實中,我對身為父母的建議是,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受冤枉氣。也不要讓孩子太狂妄,依仗父母欺負人。讓孩子明白對與錯,按著正確的去做。

《校外老師》歡迎關注,留言,些評論...


別動不動就聽「磚家」說你有心理疾病,這個浮躁的社會,誰沒有病?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只是我很遺憾的覺得你會活得比較壓抑。從你的描述來看,你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會禮讓的人,不如意的性格里也會有美好的另一面。習慣是沒辦法一時半會的扭轉的,所以先要理解到它裡面存在的好處和美德。(你看你多會為別人著想啊?)這樣才能接受當下。

接受了,才能覺察、控制。才能調整。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來說說這個習慣吧?你為什麼總要小心翼翼的去應付人家?與其說你是應付人家,還不如說你害怕犯錯,害怕事情不可控,害怕承擔責任和後果,為什麼會害怕呢?其實說到底還是對事情事物的把控能力不夠,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是一個有自我要求的人,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完美主義的人如果能力跟不上,就不太好了。其實你可以換個角度想,你一直這麼認真的對待人事物,換來的是今天的困擾,那何必那麼在乎呢?在接下來的事情上,膽子不妨大一點,鍛煉多了,覺察、控制的能力就會上去。

什麼人會總去應付別人?說來說去,說到底,還是因為你沒有中心,沒有遠大的目標和抱負,沒有承擔重大責任的習慣,有句話說:「能力不夠靠願力。」你如果能把精力放在更多的「利他」上,你以前的毛病立馬就會變成優點,苦惱就會轉變為快樂。前提是你要找到自己的中心。要把小心翼翼的心轉變為愛心。

就說這些了,我要幹活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從小一直總是覺得自己只要一說話就覺得說錯了,所以,以至於我現在很少說話,也不喜歡說話。曾經的自己,總是很糾結自己的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總是覺得自己只要說話就會說錯話了,或許,只是自己太過考慮別人的感受了,總是過多的把事情往不好的方向去想。或許是因為從小的一種狀態,總是被父親批評不會說話。

話多錯多,所以,很多不必要的話就不說吧。總是害怕說錯話,只會越來越不想說話。很想和別人一樣談天論地的,可是,一想,自己可能又會說錯話,就不敢說了,什麼都藏在心底了,這種感覺,肯定不好受啊。

所以,我習慣用文字來表達。既然,說不好那麼多的話,那就少說吧。只說有用的話,只要自己接受自己的一種狀態,話多話少又怎樣。或者和別人相處時就多傾聽吧,從別人的角度偶爾發言,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去說話。

說每句話前,多在內心轉一轉,是不是合適的,是不是有必要。任何傷害到別人的話不要去說,這樣,應該很少會說得罪別人的話吧,即使有些小錯誤,沒關係,說話的方式,與程度,自己才能把握好。

先建立自信吧,我覺得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吧!


看到我媽就是,說一句話就得看看她臉色,非常不樂意回娘家。聽她說話聲音大點或者輕點都得琢磨她是不是又生氣了。沒辦法誰讓我老爸不在了,每天都得哄著她。旁人說一句合她心意的話,比我說一百句講道理的話有用。所以想開了,就去歸去,不太愛跟她講話。


這會是由人構成!人是建立在溝通基礎上,除非你脫離了社會。


推薦閱讀:

TAG:心理健康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