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實生活中技術的發展,科幻電影對未來社會的想像有哪些顯著的改進?


科幻片的幻想10年後會逐一會實現

如果科幻電影脫離了生活,這樣的電影也只能是平庸的作品,一般經典的科幻片都會引導我們的生活前進。其實讀哥小時候的夢想是發明一種眼鏡,可以讓盲人復明的眼鏡,這類眼鏡是通過將視覺效果轉化為腦電波的形式傳遞到人腦,實現人機的交互。現在看來這項願望難以實現了,所以讀哥只好將電影里超前的幻想,結合實際生活解讀於大家。

能源、信息、基礎應用都會有很大的變革。

不久前筆者和朋友開玩笑說,我錯過了整整一個bb機的時代,在那個bb機的時代,曾有人預言,不超過10年bb機將被淘汰,果然不出10年手機取代了bb機,然而手機還沒經歷10年卻被智能手機取代了,真的不敢想像智能手機被取代那一天的世界。

不可否認過去科幻小說中天馬行空的想像,卻在科技爆炸式發展的今天逐步實現。電的發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式,電磁互動式應用徹底改變了世界的生產方式,每一次的發現都是一次科技的突變,而在近十年基礎理論不發生突變的前提下,將在三個領域會有一次革新性的突破。

01

能源:鋰硫時代

總所周知,智能手機的電池續航與手機功能相差了一個科技時代,不管是那個品牌手機它的電池都是原始鋰電池,所以基本撐不過一天半,所以20多年了電池仍沒有技術性突破,十年後必將迎來一次電池革命,電池革命也許會顛覆目前固化的手機格局。

筆者肯定不會空談沒有根據的推測,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賓夕法尼亞洲立大學機械工程與化學工程系終身教授王東海開始了鋰硫電池的研發和應用,鋰硫電池原理是通過高效利用電子,從而讓電池帶電性能翻倍提升,也就是說以後的智能手機也可以帶電五天以上,鋰硫電池將顛覆傳統的製造業,如電動汽車、公交、無人機等等將迎來全新的變革。

如果不考慮電池問題,無線充電也是一個崛起的領域,不光是手機無限充電,而是所有依賴電池的設備,這將是一個去電線時代,城市之中會很少出現電線之類的設施。

02

信息:5G時代

手機帶電問題解決了是遠遠不夠的,早有傳聞華為開始研究5G了,華為已經獲得了高通25%的基礎編碼,也就是說在電信方面華為擁有了25%的基礎研發權。5G時代的到來絕不是網速提高那麼簡單,

它將會顛覆我以前的生活方式,後文筆者會詳細談論。1G時代我們的手機只可以通話,2G時代我們的手機可以編輯簡訊了,3G時代我們的手機可以上網,4G時代可以流暢的視頻通話了,5G時代將迎來的是可視化操控。

03

基礎應用:MR時代

而且5G的網速並不是像3G到4G時網速略有所提升,而是指數倍提升,也就是4G的800倍網速,假設4G的平均下載網速為2M/S,那麼5G的速度就是每秒1.6G的速度,一部電影不到兩秒就可以下載完畢可怕速度,這些改善只為一切更先進的技術鋪路(如無人駕駛等領域)。

在5G網速的基礎下,我們必然進入虛擬現實時代,這才是筆者今天要說的重點,像《黑客帝國》進入一個虛擬世界裡,《普羅米修斯》里維蘭德的虛擬投影,《生化危機》里公司開會不用本尊現身,直接虛擬現實就可以代替肉身,過去如夢一樣難,如今可以輕而易舉實現。不過以上都是虛擬現實的初級階段,還會出現更多牛叉的科技,就是AR與MR二大神跡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在未來無人駕駛與人工智慧已經是我們生活的常態,在5G網速的覆蓋下,MR將一展宏圖,我們的生活將是可視化、可控化等智能世界,在解析前先給大家介紹下VR/AR/MR的概念。

VR:

簡稱虛擬現實,是通過電腦模擬一個虛擬的三維世界,就如特效是在MAYA里通過在透視窗口建立一個模型場景,但是始終記住VR所虛擬的世界都是假的,只是把人的意識代入了虛擬世界(必須依賴眼鏡)。

AR:

簡稱增強現實,也就是通過電腦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讓虛擬的世界與真實世界疊加到同一個空間。通俗說,也就是一個全息的3D投影,可以不以來眼鏡在真實世界看到虛擬信息,並有一定的互動,和《生化危機》里紅後出現全息投影一樣。

MR:

簡稱混合現實,也就是增強虛擬和增強現實,將虛擬與現實完美融合於一個新的可視化空間,並在可視化空間進行物理環境和數字對象實時互動。通俗講,就是我們可以對這些虛擬的3D投影實現觸覺操作,並能進一步讓實體機器執行命令。如《西部世界》里那些設計員,在點開一個空中飛出的3D彈窗,我們可以在那些虛擬彈窗像點擊觸屏手機一樣,操作自動駕駛系統。這是未來最叼的一項技術革新。

04

展望10年後的未來

無人化。未來必然進入一個虛擬網路與現實相連接的世界,無人駕駛的普及,無人駕駛並非是無人機那樣需要人去遠程遙控的,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通過無人駕駛系統可以實現,因為MR已經普及,AI對現實的感知遠超過人類的感知,人的視力是有限的,其次遇到故障的反應速度平均是0.5S,而在5G的網速下,AI的反應速度是0.5ms(也是而千分之0.5秒),如果以120km/h行使,0.5S最少也得滑行16米遠,而5G時代的無人駕駛則避免了這一交通事故。

可視化。像以後的玻璃窗、牆壁、桌面等都會是智能化窗口(和電腦界面一樣,可以觸屏操作)和虛擬化窗口。並且各行業也會出現虛擬化測驗室,如可以利用計算機模擬身體結構,讓醫生可以去做一些模擬手術,通過虛擬技術去突破那些高難度手術;軍隊可以通過虛擬歷史的著名戰爭的物理環境來軍事演習,或者追求更高難度的演習;真的不敢想未來的電影是什麼樣,在MR的衝擊下,真的有可能進入一個無屏幕時代,新的光效設備將會取代屏幕。國家概念的淡化。我們發現許多科幻片的最前沿科技都掌握在跨國集團手裡,也就是說未來(非10年後)必將迎來世界一體化,一體化後國家的概念就淡化了,和我們今日談論的某個省是一個概念,將來會出現什麼國際集團,對手的競爭不在是國與國之間,而是集團與集團的競爭,每個集團會彙集世界各國的精英。因為現在國外許多高科技的研發都是私營企業在提供經費,這也是集團化的根本原因,並且高端人才會出國頻繁,精英會在世界的汪洋尋找最優研究平台,因為國家落後設備會束縛個體的才能,科研也會走向國際化舞台

科技只會降低我們的生活成本,所以我們無須擔心生存成本的提高,以上只是建立在不會科技突變前提下的展望,真的不敢想科技突變的世界,如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的巨變,信息時代到人工智慧時代無法想像。此文只是筆者將電影與生活的結合,僅供讀者開眼界。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我個人非常認同王東嶽先生提出的關於科學技術發展與人類文明演變的規律——遞弱代償規律。也就是隨著科技進步,人類在自然界生存能力會下降(比如,現在的人們離開空調和手機是無法想像的。。。)。

而科幻無疑為科學發展提供了前瞻性描繪,可以說是介於神話與現實之間的對未來生存環境的理解,科學探索從人類文明衍化角度觀察並不是有計劃有步驟的,而是像在茫茫黑夜中的摸索,當然有個終極理想,就是探索世界本質是什麼?探索那不可說之「道」。但總體上是受人類世界觀所局限的,而世界觀又是可以依靠科技進步所改變的,比如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發明,讓人們世界觀擴大到了以往視力所不及的範圍,從而有了對世界更新的看法與想像,這些想像有很大一部分在萌芽階段就是所謂的科幻,至於是電影還是小說或是設想都無所謂。由此人類就是在:科技進步——認世界觀變化——生存環境改變——新的科技進步,這樣的循環往複中不斷衍化著。而科幻的作用就是在人類當下可認識能力(包括使用技術手段)範圍內,對所在生存環境進行擴展性設計的萌芽。從而推動科技發展並給出一個短暫的(與人類衍化歷程相比)科技發展規劃。


現在的科幻電影,比較注重人倫,和社會問題,比如說像威爾史密斯的《我,機器人》這部電影,就反映了人工智慧,可能對人類的社會的影響。還有像阿諾德施瓦辛格的《第六日》就變現了克隆技術可能帶來的問題。科幻電影是人想像力的作品,而非是嚴謹的科學,但科幻電影中表現出來的問題確實是需要思考的。我覺得科幻電影對未來社會人倫,和社會的結構會有影響。


想像力imagine power愛因斯坦!亞馬遜貝索斯、馬斯克都是看星際迷航長大的…科幻電影先給模糊的想像具像話=3D數字文檔,然後才有3D印表機把這個數字世界的3D file,在物質世界(physical world)具像化,不斷update……


人性,這個東西在任何時期都是不變的主題,科幻電影里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就算是到了電影里的那種時代,人類的人性還是會那麼凸顯嗎!也許不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文明也是相當進步的,所以並不應該所以的科幻電影都突出黑暗面,也應該有一個完美的時間吧!


推薦閱讀:

TAG:星球大戰 | 科技 | 電影 | 科幻片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