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物質條件改善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情味越來越淡化呢?
1980年一個人到西安上大學,給父母寫的第一封信是這樣說的:「請爹媽放心,學校的生活可好了,每天可以吃白面饅頭,就像是過年一樣……」4年上大學期間最興奮的事之一,就是每隔一個多月奢侈一下,花0.35元買一碗紅燒肉,裡面主要是土豆,只有少量的肉,有不少湯,再買4個饅頭,然後就可以饅頭撕成塊泡在湯里,大快朵頤……
現在的紅燒肉再也吃不出當年的味道了
現在雖然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紅燒肉了,為什麼再也沒有了當年的味道、激情和興奮了?「民以食為天」,可現在老百姓這個「天」怎麼啦?瘦肉精、塑化劑DEHP、染色饅頭、回爐麵包、地溝油、牛肉膏、毒豆芽、針頭豬蹄、化學醬油、勾兌陳醋、味千骨湯門、肯德基豆漿門、海底撈勾兌門 、色素染的黑芝麻、轉基因食品……「食品生化危機」正在逼近每一個人,食品安全觸目驚心的大案一個緊接一個,此起彼伏,層出不窮。活生生的現實使很多人失去了安全感……
地溝油生產現場
2011年10月13日,兩輛車毫無人性的從佛山2歲女孩小悅悅幼小的身體上3次輾過,7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都對此冷眼漠視,由此引髮網友廣泛熱議。為何如此人間慘劇卻沒能留住一個人的腳步?沒人伸出援助之手?我們的社會為何冷漠麻木到了如此令人髮指的地步?人們的良知呢?人們的同情心呢?人們的道德底線呢?是被頻發的訛人事件警示而害怕是非纏身嗎?中國人究竟怎麼啦?
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2歲女孩把碾壓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性的沉淪,道德的淪喪,良知的泯滅,個人主義的極度盛行,社交生態的的虛偽冷漠,拜金主義日益加重,誠信危機愈演愈烈,道德底線無情突破,貪污腐化層出不窮……這還是辜鴻銘1915年出版、轟動歐美日的《中國人的精神》之中所描寫的在世界上唯一一個全面具備「博大、深沉、純樸、靈敏」4種優秀精神特質的、「心靈與理智完美諧和」的、「溫良」的中國人嗎?
辜鴻銘1915年《中國人的精神》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取消了實行40年之久的「票證制度」,由缺吃少穿、物質匱乏的饑饉時代,步入到了豐衣足食、物資豐富的飽食時代,中國人的安身立命重心也逐漸由物質層位向精神層位轉移。100多年在精神領域否定傳統文化、奉行「拿來主義」的後遺症逐漸凸顯了出來。
票證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在嘈雜的都市生活中,人們漸漸地被人性冷漠所侵蝕。是人對這個世界的熱情冷了,還是人性惡的一面在沒有心靈敬畏和道德禁忌的情況下在肆無忌憚地宣洩?對於一個族群的而言,最寶貴的就是族群的凝聚精神!這種凝聚精神滲透在每一個成員的血液里、骨髓里。自人文始祖伏羲一畫開天、以一擬太極,開啟華夏族群的原生文明,能夠將中國人凝聚7000年之久的這種人文精神,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伏羲以一擬太極、創立先天八卦
1.沒有傳承就沒有文化,否定祖先即抹殺精神1915年,陳獨秀髮起「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倡導「科學與民主」的思想解放文化運動。民國的文化精英在沒能深層抵達和認知中華文明核心價值的情況下,斷然採取了全盤否定本土傳統文化、全面學習西方「科學與民主」的思想文化運動。與「文藝復興」不同的是,歐洲人是從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思想寶庫之中挖掘,用歐洲古聖先賢的「人本主義」,來反對基督教的「神本主義」,而陳獨秀髮起的新文化運動則是用舶來文化來全盤否定本土文化。
陳獨秀
辜鴻銘說:「愛國,首先要愛其文明,愛其文化。」認為外國人什麼都好,中國人什麼都不好,全盤否定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是一種文化自虐。而文化自虐是真正的愛國嗎?這100多年來,我們視傳統文化為封建糟粕和愚昧落後,必欲棄之而後快;視舶來文化為救世真理和先進文化,一心學之而後用。文化大革命之中的「破四舊」——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把本土傳統文化當成是牛鬼蛇神一樣去橫掃和打倒!要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文革「破四舊」運動
沒有傳承就沒有文化,否定祖先即抹殺精神!中國與日韓不同,日韓屬於大中華文化圈,是沒有自己原生文明的。中國人守定故土,文明之火綿延相續7000多年,其精神凝聚依靠的就是由伏羲-黃帝-文王-老子-莊子開啟、傳承和發展而來的道本體論即元氣本體論。100多年全盤否定傳統文化,使中國處在一種精神虛根的人文生態之中。說我們有根,文化精英用100多年的時間把根摧毀了;說我們沒根,《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等等人文經典又擺在那裡。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2.舶來文化和信仰無法凝聚中國人世界上絕大多數族群是依靠宗教和信仰來凝聚精神的!西方人文領域最奇葩的現象,就是追求「懷疑」的科學與只能「相信」的宗教矛盾對立的共存。科學主要是用在教育和經濟領域,而宗教則是其族群精神家園和聚合紐帶。不管是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還是證人在法庭作證,亦或是男女雙方在教堂的結婚典禮,當事人都要左手按《聖經》,右手舉起來宣誓。虔誠的信徒每次吃飯前都要飯前祈禱來感謝主!
特朗普左手按《聖經》,右手宣誓
中國依靠推崇科學帶來了持續4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超過了日本的明治維新,締造了一個令世界瞠目結舌的經濟奇蹟!100年來,中國人非常相信科學的力量,科學在中國已經取得了本體的崇高地位。人們把科學當成是真理,當成是評判標準。然而,科學是可以作為生產力來給經濟發展做支撐,科學卻無法凝聚族群的精神。
西方人的飯前祈禱
能夠凝聚全世界絕大多數族群的宗教信仰,可以凝聚中國人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宗教神學有關宇宙和生命本體的解讀無法說服中國人。中國的原生文明之中沒有宗教,佛教是在東漢永平六年(公元67年)傳人中國的。道教是因為受佛教文化滲透的影響,由張道陵吸收道家學說與方士神仙之說創立的本土宗教,老子被張道陵綁架奉為教主。
吳承恩和《西遊記》
吳承恩在《西遊記》之中說:「道化賢良釋化愚。」真正的賢良之士,其心中對宇宙和生命本體的困惑,只有通過悟道才能夠化解。而對「愚」這個層次的普通大眾而言,佛教神學之中有關「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說詞就足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中國人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不以宗教和信仰作為聚合紐帶的族群。舶來的文化和信仰無法凝聚中國人,因為中國人骨子裡面就不信!只有中國的原生文明才能凝聚中國人!
文喜有話說 2017.11.17.
其實效率越來越高導致這樣的感受。
以前要交流一件事情需要坐一塊來討論,聲音、視覺、觸覺、環境因素等,都纏繞一起,感受最深。
後來打個電話就可以交流。直接屏蔽了視覺、觸覺、環境等,感情上的觸覺一下子降低了不少。
再後來,有簡訊、微信了,發個信息就可以交流,電話也懶得打了,聲音都很少聽見了。觸覺進一步降低。
但溝通效率卻直線上升。不好說什麼更重要,感情?還是溝通效率?只能說因人而異吧。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未來還會進一步提升效率,任何方面的效率。這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大一點說,是物種繁衍的根本。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科技只是奇淫技巧,他只是工具,我這裡沒有說科技不好,但是它促進了人們對地球資源的獲得,因為有大量資源的獲得,是人們有大量的閑暇時間。
人一旦有大量的閑暇時間的時候,就會開始胡思亂想,俗話說飽食思淫慾。
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促使了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一個陌生人的社會,而不是一個熟人社會。
而人情的冷暖,他的根植於農耕社會,換句話說是在咱們科技很不發達的時候,大家都局限於某一個區域,所以抬頭不見低頭見大家都是親人,自然相互之間很親,因為交流空間少,農耕社會主要還是靠人情來維繫,所以在農村的時候人情味特別重,因為農村的人情味其實也是農村社會的基本。給農村社會往往會出現,內部的人非常的人情味,而對外的話我相鄰的地方是人並不友好,但對遠方的人卻很好。
城市文明他是在科技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所以他經營的是陌生人的社會,大家都在為自己的工作而努力了。因為不需要人情,同樣在城市裡面可以生活得很好。而且,城市裡的生活節奏比較快,也沒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去交流人情,自然的就會慢慢的淡下去。
還有原因就是因為商業社會,商業社會一切以利為主,這樣的話進一步的凸顯了或者說強化了城市這一種特徵。
當今社會隨著資本的帶動,科技的飛速發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物質生活有了相應的提高。中國幾千年的農耕生活逐步向工業化轉變。隨著城鎮化的飛速發展,相當多的農村青壯年為了擺脫耕地少,收入低的現狀湧入城鎮,從事各種技術含量不高的體力勞動。另一方面,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和我國工業迅速發展,很多農村知識青年也步入到了城鎮。隨著城鎮人口的爆發增長和政府城鎮化建設的引導,很多農村人口到城鎮落戶定居,城鎮範圍成倍擴大,再加上老城區的拆遷改造,到處是新建開發的樓盤。這樣造成幾十年的老鄰居被分散,又不斷增加了農村來的新人口居住,街頭港尾到處都是新面孔,因為相互之間不熟悉,自然沒有人情味。
另一個原因就是高層建築與平房相比,鄰里之間不易串門走動,再加上物質生活相比幾十年前搞高了,鄰居之間不會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不足而相互求助,這便少了相互來往的理由,缺少了相互之間幫助,失去了感情的紐帶,鄰居之間的人情就不易建立。
另外一個原因是工作的工廠或公司及政府機構人員流動性大,同一單位的人員居住特別分散,不象幾十年前同一單位或工廠的人員都有各自集中的宿舍區,上下班有經常接觸的機會,這也是造成今天人情味越來越淡化的又一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受西方拜金錢主義的影響,盲目消費和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生活節奏加快,曰常消費大幅強加,不少年輕人因盲目消費,追求超現實的生活享受,身負房貸和車貸,經濟負擔重,無遐顧及人情世故,一門心思撈錢還債,連父母的冷暖都難得顧及問候,其它的人情世故就別提了。
以上是本人認為不少人人情味越來越淡的原因。
謝邀。這其實要分兩個方面來說:1.物質條件改善的本質是經濟力量增強,而人們經濟力量增強之後人的自尊逐漸被喚醒,這種自尊的其中表現形式之一就是保持相對的獨立性,這種保持相對獨立性的目的有兩個:避免高於自己的對方輕視自己,避免低於自己的對方與自己被混為一談。而這種保持相對獨立性的力量源泉是因為經濟力量的增強,於是由於自尊心的驅使,變得許多事情本來可以通過求助他人得以降低處置事件成本的,都通過自身的經濟力量來完成。這樣就使得在感覺上世俗的人情味趨淡。2.科技發達,使得科技信息得以方便獲得,使得某個具體的技術難以長期壟斷,使得一個未掌握某項技術的人,不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獲得已掌握技術的人的接納和認可,從而技術才得以傳授。這樣就使得師徒關係並不一定是普遍形式,感覺上人情味也趨淡。
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人口、地域、職業、文化的極大差異性,大家因為陌生而保持了一種警惕性和距離感,實際上這是社會發展趨勢的一個側面反映。這種情況西方社會學者齊美爾在1903年《大都市與精神生活》就已經有了精彩論述:
通過將現代大都市的生活和傳統鄉村生活進行對比,指出現代生活就是一組不停變換,永不休止的生活畫面。從心理學上說,這樣的外部刺激會引起現代人普遍的「心理和精神生活的緊張」,人們發現,傳統的情感已經無法適應這紛至沓來,瞬息萬變的生存環境。現代人採取理性來抵禦都市生活的強大威力。齊美爾將都市人的理性主義理解為他們的防衛工具—保持社會距離和維護個體自我完好無損的手段。理智是一種中介,通過這一中介,意志調整自己以適應不以意志為轉移的存在,它用頭腦代替心靈做出反應,對都市現象變得麻木不仁,真正的感情不是沒有,但壓抑在心理反應的最深處。這樣心理緊張就漸漸不存在了,最後現代人的心理體驗就變得完全麻木不仁了。
其實城市化進程讓城市面積迅速擴大,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空間也被極大擴展,其實生活在城市中的每個個體對整個城市的變化是知之甚少的,這讓我們很難對這個城市和這個城市的人們產生歸屬感,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對於社區文化和社區氛圍建設越來越重視的原因之一。
上層人士爾虞我詐,普通階層職場風雲,底層人士家長里短,每個人都是在儘力過好自己的生活而已
承邀。
您這個問題只能從哲學上解釋。物質與精神是相對的,又互相依賴的。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精神,先有物質後有精神,相互相承。
為什麼物質條件好了反而人的精神素質或人情味反而感覺冷淡了呢?其實這是個正常現象。老人們也說過,過去的人生活條件沒有那麼好,但感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那麼疏遠。比如那時候人們一下班吃飽飯,就會出門在村頭巷尾聚在一起拉家常,出門也不關門,不怕有小偷,就是有小偷也偷不了什麼東西,要偷也只是偷點吃的。不象現在,不偷吃的,只偷財寶,甚至動軋要你的小命。
其實老人家也是錯覺,物質貧乏的過去不是沒有小偷,只不過偷無可偷而已,而小偷小摸的雞呀蛋呀瓜呀果呀在物質豐富的現在不算什麼,但在過去一隻雞是很值錢的。而且那時候人均工資也很低,才幾十元而已,根本不夠如今大城市一頓飯。
要說過去人情味好過現在也是錯覺,我們沒經過"文革"時代,經過了會覺得那時候人情味更沒有,那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複雜,矛盾更尖銳,六親不認的事常發生。
如今,由於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也進步了,再也沒有象以前那樣扭曲人倫六親不認的事情發生了。物質文明的進步,必然帶動了人們精神上文化上的進步。同樣,人們知識精神上的進步,也必然推動了物質技術的進步。
如果,科學技術的猛進使人們進入了一個豐富的物質文明社會階段。在這個以物質價值為主導的社會階段里,多少多少出現了因精神文明跟不上而產生各種畸形的臨時的違反社會文明怪異現象。
比如,人情似乎冷漠了,人情似乎現實了,盜賊似乎厲害了等等,其實不是的,什麼時候都有好人壞人,也有小偷小賊。只不過大家都隨著物質社會的升級同時升級而已。以前好人做善事捐100元是天文數字,如今的慈善家捐上100萬不算個大數字。以前小偷偷個雞可能被打死。如今搶劫銀行還有律師為他辯護。
這一切表明,是社會在進步而不是後退。
題主您覺得如今人情味淡了,其實不是因為真的淡了,而是非常睿智覺察到物質文明進步的同時非常需要同時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建設而已。
而我們國家,幾年前已經開始提倡並積極推動建設精神文明了。
我相信明天會更好。
現在物質條件高了,科技發達了,人們都處在這個環境裡面,體會不到原來的那種苦,當然不知道也不懂如何去幫助別人,在原來我們生活的世界都是如此,雖然不發達,但我們都一樣,互幫互助,懂得珍惜,感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