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MRSA的耐藥性是怎麼來的?
文:六花
1928年,英國化學家Alexander Fleming結束了假期,回到實驗室查看他之前丟在水槽里的培養皿。這一查看不得了,在培養皿中他發現了一種新型殺菌霉,取名為盤尼西林,也就是在後來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的青黴素。
Alexander Fleming和他的青黴素 圖源:Time Magazine
只是,隨著青黴素的廣泛使用,原本就生存人體皮膚上的耐葯菌也變得越來越常見。眼看著青黴素的藥性越來越低,人們不得不開始使用和其相近的化學物——甲氧西林。
但是,甲氧西林出世還沒超過1年,科學家們就發現了三種對甲氧西林具有耐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統稱為「超級細菌」MRSA。
MRSA 圖源:wiki
直到今日,MRSA還是全球性的大問題。當人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弱點時,即使身上沒有傷口也會被MRSA感染,大多數抗生素對它不起作用,人體很快就會長出充滿膿液的紅色腫塊。
面對這樣恐怖的MRSA,它的出現卻讓人充滿困惑。要知道,最開始感染MRSA的病人們可並沒有接觸過甲氧西林!
對於從未遇見過的抗生素,MRSA為什麼會對其產生抗藥性呢?
最近,聖安德魯斯大學的一個研究解決了這個難題。這群科學家收集了1960年至1989年之間209種MRSA樣品的DNA,重建了MRSA的進化史,結果發現這些菌株全部來自同一個祖先,而這個」細菌祖先」居然出現於1946年——比人類使用甲氧西林整整早了13年!
MRSA樣本 圖源:theatlantic.com
最後科學家們得出一個結論:儘管MRSA對甲氧西林具有抗藥性,但甲氧西林根本不是促進MRSA演變的因素。而且,真正促進MRSA演變的居然就是青黴素!
原來,在這些MRSA體內,有一種叫做mecA的基因,這種基因既能抵抗青黴素,又對甲氧西林具有耐藥性。在一開始青黴素濫用的時候,攜帶這種基因的葡萄球菌株就已經出現了,不過並不常見。但隨著甲氧西林的投入使用,攜帶mecA的菌株存活率更高,於是才大面積爆發了起來。
所以說,細菌可以在沒有遇到抗生素之前就對其產生抗藥性,剛推出的藥物也可能會被在菌株中潛伏著的適應性基因中和,菌株的耐藥性發展其實充滿了偶然。
我們人類固然可以根據已知機制預測一些細菌基因的抗藥性,但目前想要完全預測所有基因組抗藥性,還是不可能的……
看來人類與超級細菌的鬥智斗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