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真的需要早教?


近年來,關於幼兒早教的話題越來越熱,甚至還出現了兩派,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定要上早教中心,而有的家長則淡然的認為,那麼點的小孩兒去什麼早教中心,就是有錢沒地花了!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兩種看法都是誤解了早教。

正確認識早教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早教是存在誤區的,認為這就是花錢找人陪孩子玩,沒有任何意義,其實這就是只看到表面,沒有認清事情的本質,也就是早教的根本意義。

孩子出生是空白的白紙,很多能力的培養都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學習,而早教就是在了解孩子各個生理月齡和年齡的敏感期的同時,刺激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早教中心會有專門的教輔工具和專業的老師,幫助孩子。

所以千萬別以為老師就是帶著孩子傻玩的,這裡的玩也是有目的性的。舉個小例子,現在很多成人會有暈車的現象,其實就是前庭覺的發育問題,前庭覺的平衡系統不好,而在孩子幼時進行早教訓練,充分刺激孩子的前庭覺,完全可以避免今後的這種現象。同時孩子的感覺統合的訓練也是有年齡限制的。再舉個例子,有的孩子不怕疼,其實這也是孩子的感覺統合不協調的表現,是孩子的感覺辨識出現了問題,不夠敏感。別覺得這不是問題,在孩子受傷時,明明已經很嚴重,可是因為孩子的感覺辨識不敏感,不能第一時間感受到,也是很危險的。

早教不一定要在早教中心,家中一樣可以

認識到早教的重要性,其實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早教中心的價格一點都不便宜,有些家庭可能會難以承受。其實早教不是指的早教中心,而是提早對孩子的感覺統合等方面的刺激。這些在家中也是可以實現的,當然,這對父母的要求就會高一些,父母可以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在安全的情況下,給孩子進行一些適當的刺激。

早教包含的內容很多,其實很多家長在家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早教中孩子需要的,家長細心觀察總結,盡量多幫助孩子,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把握住孩子發展的黃金期。

面對新事物,每個人的看法不同,有的人習慣第一時間就是否定,不去認真研究觀察。了解後再下結論吧!


感謝邀請。先撇開各位家長的主觀想法,從客觀角度來說說各位專家對早教意義的研究看法吧。

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1964年出版了《人類特性的穩定與變化》一書,提出了有名的智力發展的假設:5歲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日本學者木村久一認為,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著一種遞減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教育,就只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美國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對貓頭鷹進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們的大腦產生持久的生理變化,這樣它們在幼年學習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時期。科學家們引申說,對孩子進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永久印記。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根據敏感期和大腦發育理論,人類對各種信息和各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現在生命的最初幾年,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獨特和重要的發展階段,也是孩子發展的機會之窗,就是寶寶獲得智慧的最佳時機。

從各種專家的研究來分析,毫無疑問,早教的意義對於寶寶來講是利大於弊的,早教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在從而為其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但是,早教不一定非得去各種早教機構,因為每個寶寶的性格和興趣點不盡相同,家長們應該結合自家寶寶的特點對其進行早期教育。早教也不是只對寶寶的智力進行開發,而是對早期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長的教育。所以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就要進行必要的早教,而是只有去機構才教育,早教是家長與寶寶共同成長的階段,必須生活化。

至於不管每位家長是出於各種目的,攀比?虛榮?炫富?只要不影響寶寶的成長,選擇了正確的早教方法,不給孩子灌輸這種不良思想也沒多大問題。畢竟大人們的思想沒法像孩子那麼純凈,在大人圈裡可以這樣,但要保護好小孩世界裡的純凈,不然這早教就會變成弊大於利,結合生活快樂教育是最好的早教方式


感謝邀請。孩子是真的真的需要早教,這與家長的虛榮心無關。「早教」的意義在於:家長要了解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的規矩,根據孩子的發展情況給予適當的教育。

關於早教,是無可非議亦不用爭辯的,如果孩子在該訓練聽力的時候(搖鈴、撥浪鼓);在該訓練視覺的時候(黑白卡、彩色卡);在該訓練孩子爬行或走路的時候都沒有做相應的早教,那麼同樣的孩子,發展情況就會完全相反。因此,早教是勢在必行的。

壹 家長自行早教

孩子的敏感期在0-12歲之間,會經歷兩次,分別是0-7歲一次;7-12歲一次,家長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並協助孩子順利的度過敏感期,那麼孩子的天賦會很好的展現。

常言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而孩子的早教就是從模仿開始的。

家長在早教的過程中要注意:孩子的敏感期(口欲期、認知期、自我意識、物權期等等);孩子的逆反期……

寓教於樂。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相應的規律可循,家長可以藉助玩具和繪本,開展親子遊戲、親子閱讀,在早教過程中寓教於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貳 早教中心早教

選擇早教中心進行早教,孩子一般偏冷漠,長大後有稍微強迫症癥狀(沒有做過相關調查,只是從身邊幼年時期上過早教的學生身上看到)。

我家小寶一歲九個月時候,白天爺爺帶,我開始工作。中間也給小寶選了幾個早教中心試聽課程,不但會限制小寶的發展,連最基本的圖書角都沒有,於是果斷棄之。

叄 早教教程

開始訂購了可可獅了解(0-12歲)適用,按期訂購,每期都有給孩子的繪本(適合月齡)、玩具、家長需要了解的孩子成長曆程中的規矩,訂購了三期,內容還可以,但是書的印刷質量有重影,無法忍受,後來也放棄了。

如今讀了很多育兒書籍:《理想國》、《愛彌爾》、《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等等著作。

平時也根據孩子的性格發展規律,適合給予調整,家長也要不斷學習進步,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氛圍。


孩子是否需要早教,答案是肯定的,需要。先不談虛榮心,暫且說早教的含義。

1.幼兒期的孩子是這一生中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

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每天自己記錄太多的東西,在2-3歲期間,是語言培養最好的時間。在3-5歲則可以接觸外語跟數字。儘早的為孩子實施早期教育能很好的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

2.早教應該引導,而不是強制。

我們不可能期望二三歲的寶寶用意志和努力來學習,但只要引起孩子興趣,他們也可以長時間地專註於一項活動。只要父母發現了孩子的興趣就能創造很多教孩子學習識字和閱讀的情境。應該做到從孩子出生就開始閱讀。

3.早教不一定在學校中,最多的是在生活中

題主很明顯是沒有搞清楚「早教」的概念。早教不一定是非要到早教中心,或者各種培訓機構中去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更多的早教機會,父母應該善於發現提高自己孩子各項能力的機會,時刻都是在「早教」

「早教」是父母的責任,是孩子一生中教育的開端,是必要的。至於虛榮心之說不之從何說起。

不知道題主說的是別的孩子送到早教班,我因為虛榮心,沒有經濟條件也要把孩子送到早教。

還是認為早教沒有任何的作用,只是所有人的虛弱心在作怪,讓自己的孩子顯的與眾不同。

在我的孩子出生到現在,4年中。我沒有送孩子到早教中心,一個不放心,一個是經濟問題。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對孩子早教的決心,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在回答一次:「早教是必要的,必要的,跟虛榮心完全沒有任何的關係,用心培養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對她付的最大的責任。」


感謝邀請,孩子上早教是非常有好處的,對於寶寶的智力發育、發散思維、社交能力提高都有好處。但是早教不是說一定要拘泥於早教機構。

早教俗稱早期教育,只要家長用心,我們自己都可以陪孩子在生活中做早教。比如陪孩子玩積木,培養孩子的空間感、耐心,專註力等。

陪孩子繪畫、捏橡皮泥,培養孩子對於色彩的敏感度和想像力。

早教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陪著孩子在公園裡玩耍,收集不同的樹葉,讓孩子明白植物的不同類型,甚至可以通過撲克牌來和孩子玩數字遊戲。

生活處處皆學問,只要家長用心,隨時隨地都可以教孩子。


孩子需要早教是真的,但也要根據每個家庭的情況,現在早教中心一節課一百多到二百多不等,如果家庭條件一般的家庭,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對於經濟條件沒問題的家庭來說當然好說。所以,這不是攀比虛榮心的時候,這是有經濟壓力的,但也有一些家長跟風的,見別人孩子學什麼也感緊去學,生怕自己孩子落在別人後面,也不管自己孩子適不適合盲目跟風,這樣的純粹是錢多,我們所說的

「早教是早期教育的簡稱,是指孩子在0-5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師,孩子的行為是被影響和模仿而成的,所以,父母多提升自己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早教。


感謝邀請。

早教的確是需要的,但是看怎麼教,教什麼,早教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上早教班了,而且是價格不菲的早教班,出於焦慮或攀比的心理,盲目的報班,一會兒覺得學書法不錯,一會兒覺得學畫畫不錯,一會兒覺得學鋼琴不錯,一會兒覺得學舞蹈也不錯,一會兒覺得學英語也不錯,還有別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報了一大堆班,從起初的看什麼都好變成了後來的疲於應付,這樣就失去了早教的初衷,如果家長的個人修養不夠,孩子因為壓力大而厭學哭鬧,這時候家裡就變得雞飛狗跳了,全家人的情緒都會受到影響。

當孩子呀呀學語,對什麼都好奇的時候,正是開始早教的良機,早教的目的是什麼呢?筆者覺得應該分為兩部分。

其一是陶冶情操,比如畫畫、舞蹈、樂器一類的,開發智力,鍛煉手腦協調能力,不要貪多,一個時期只學一種,孩子表現出興趣濃厚的樣子,至多加一種,如果孩子興味索然,那就換一種。

其二是為入學做準備,筆者覺得這一類的早教,家長只要是上過高中的都能自己教,所以上學時候好好學習很重要哈。

為入學準備的早教比如買啟蒙數學的教具,啟蒙語文的教具和繪本,隨著孩子學習能力的增強,不斷的變化花樣。

成功的早教不是為了炫耀孩子的多才多藝,是為了啟迪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如果早教讓孩子感到了強迫和壓力,產生了抗拒或逃避的心理,那學習的胃口在上學之前就已經壞掉了,上學以後的情形可想而知。

八個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送給那些渴望孩子成才的爸爸媽媽們。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亂噴一律刪哈,感謝閱讀。


我的觀點是,早教是真的需要的。教育剛剛脫離嬰兒時期的寶寶講衛生,有禮貌,教育他們學著自己吃飯,學會需要如廁時如何示意大人,我覺得這都是早教的一種,也是基礎的教育。

接下來,適當地教孩子唱幾首兒歌,認識數字,背幾首唐詩,這也是早教。

在運動方面,教孩子學會拍皮球,學會按著韻律蹦蹦跳,這都是很好的早教啊。

只是,我覺得,這些平時在家裡,家長都可以做到啊。與其花大價錢送到早教班,不如在平時自己多陪陪孩子,教他一些東西。

早教班設計的課程,據我所參加過的一次早教班來看,我覺得挺水的,那些東西,家長只要用點心都能做到。

如果你還是希望有一些實質性的課程式的早教的話,建議去看央視爸爸的《小小智慧樹》,邊看邊帶著孩子一起做,非常棒的早教節目。


第一個觀點:孩子參加早教會有好處,能培養孩子的感統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等,但也不是必須,至少我們這一代當父母的人,小時候是沒有早教一說的。

第二個觀點:為什麼會扯出虛榮心之說呢?難道在孩子早教的事情上,還要跟別人攀比嗎?再說,這都是家長帶孩子一起去上,也不用呼三吆五的一群人一起吧?

話說回來,那種虛榮心特別嚴重的父母,孩子無論早教或者不早教,將來問題都會比較大,突出問題之一就是:會遺傳父母的虛榮心。

所以,還是回到教育孩子最本質的問題上來:首先心態要擺正,我們希望孩子好,然後力所能及地創造條件,滿足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真正的享受這個過程,為自己變得更好而高興。

而不是不管自身需求是什麼,條件怎麼樣,只要看到別的孩子在做的,我拼了老命也要做,要不然「我多沒面子」,這種心態危害甚大,不僅對於早教,而是包括育兒的方方面面。


我是知心媽媽燕燕,國學理論育兒達人,空間有很多原創育兒方法,歡迎關注閱讀。


謝謝邀請。

早期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潛能有很大的幫助,並不是家長的虛榮心作祟。

《蒙台梭利的教育》和《卡爾·威特的教育》這兩冊育兒書都非常明確的闡述了幼兒時期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的重要性。0-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具有的吸收性心智,利用得好的話,可以幫助孩子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孩子的創造力,也可以在這個時期得到很好的培養,為孩子提供一定的條件,比如在孩子玩積木的時候任由孩子發揮想像力去搭建,在陪孩子看繪本的時候,讓孩子猜測故事的下一步情節……

早期教育對孩子意義深遠,但並不是一定要將孩子送到早教機構去接受培訓,父母在家裡也可以為孩子進行早期教育。陪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陪孩子一起玩積木,和孩子一起編故事等,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也是非常寶貴的教育!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社會 | 育兒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