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哪些美食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個人始終覺得美食這種東西是沒有統一的標準的,你眼中的美食和我眼中美食可能差了十萬八千里,就和很多人對於榴槤的態度一樣。愛它者,視若珍寶,不愛者,恨不得躲得遠遠的。所以這裡就不比了,給大家推薦一道家鄉的美食吧。

老家在中部的一個小城(好像很久沒有回家了),每年到了夏天的時候,奶奶總會給我和表弟表妹做上一碗泥鰍面。

小的時候,池塘里,稻田裡泥鰍還是蠻多的,爺爺每天傍晚的時候,會把自製的捕泥鰍工具放進稻田裡,池塘里。第二天清晨,再取回來,運氣好的時候,可以捕上好幾斤泥鰍,那個季節,泥鰍正肥,個別大泥鰍能有二兩重。這可是純天然的泥鰍,自然不是今天菜市場里賣的養殖泥鰍可以比的。

新鮮野生的泥鰍,配上老家當地特有一種面——挂面。雖然現在挂面在很多大超市裡也可以買到,但是機器做的始終是沒有辦法和傳統手工做的相提並論的,挂面和一般面不同,吃的時候最好在碗里放上也許豬油,也不用放鹽,挂面本身就是鹹的。這手工的挂面配上新鮮的泥鰍,二者在柴火灶中完成了結合。那種香味在屋子外面都可以聞到,這時候不要心急,還不能吃,還需加上奶奶親手釀造的黃豆醬。黃豆是奶奶自己種的,經過仔細挑選後,放在醬缸里,發酵上幾個月才可以食用。

至今想起來這道泥鰍面,感覺口水還是忍不住。好像真的已經很久沒有吃到過了,現在的家鄉的池塘里再也看不見泥鰍的蹤影了,也許故鄉之所以被稱為故鄉,就是因為在離開的那一霎,就決定了我們再也回不去吧,思念家鄉,懷念奶奶做的那道泥鰍面。

Cola


對於吃貨的我,一直都喜歡觀看《舌尖上的中國》,此記錄片不僅展示了中國各地的特色風味美食,而且還追溯到美食的源頭及相關的精彩故事。《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四期時間的味道,詳細介紹了我們湖南最具地方特色的湘西臘肉。

湘西臘肉醇香可口,聚積了多種香氣,它的腌制方法在湖南等地廣為流傳,相對一般的腌制有所不同,無論是腌制還是熏制過程都有講究。

下面小雅與大家一起分享湘西臘肉的製作及食用方法:

【食材】五花豬肉2500克

【調料】食鹽30克,米酒100克,花椒適量

【燃料】楊梅樹桿、柚子樹桿、橘皮、松果、稻米殼、花生殼

第一步:豬肉切成厚度5厘米左右的長條,食鹽溶於米酒中,米酒均勻地抹在五花肉上,撒入花椒腌制5~7天,期間翻動2次,然後放置大陽下掛曬;

第二步:掛曬至保留70%左右的水分時,懸掛在離灶堂上方,用一日三餐的柴火燒菜煮飯產生的冷煙熏制,木柴以晒乾的楊梅樹桿、柚子樹桿、橘子樹桿等硬木為佳,同時添加松果、稻米殼、花生殼、橘皮等這些帶有香氣的燃料,讓這些燃料香氣通過煙霧滲透到五花肉里,這樣熏制2個月左右,臘肉大功告成了,遠遠的就能聞到臘肉濃郁的香氣,雖然表面沾滿了黑煙灰,顯得黑乎乎的,但切開裡面紅白相間,煞是好看,口水忍不住要流出來;

第三步:臘肉腌制好了,埋入稻穀堆里自然儲藏,這樣既保存了臘肉咸香的原始味道,又延長了保存時間;

第四步:臘肉食用時,先用火燒掉肉皮上未刮乾淨的硬毛,然後用淘米熱水清洗乾淨,由於肉皮較硬,用沸水煮燙一下使肉皮微軟,方便切片;

第五步:臘肉的烹飪方法主要是蒸與炒,與臘魚、臘雞等臘製品合蒸稱之為合蒸腊味,為湖南的一道名菜。臘肉可以與許多野菜或小菜搭配熗炒,比較經典的有:臘肉炒筍子、臘肉炒藜蒿、臘肉炒蘿蔔皮、臘肉炒蕨菜等。

溫馨小告示:1. 腌制臘肉的時間要選在立冬後立春前,不宜太早或太晚,2.臘肉腌制前鮮肉不用洗;3.在熏制過程中臘肉半個月調換一下位置。

疑點解答:

1. 為什麼要用楊梅樹和柚子樹為燃燒木材?

答:楊梅樹、橘子樹和柚子樹木質堅硬高,燃燒時產生的煙霧相對少,減少在熏制過程中產生的亞硝酸鹽和苯比芘等致癌物質。

2. 為什麼一定要在立冬後立春前製作臘肉?

立冬後和立春前這段時間天氣寒冷,細菌繁殖慢,腌制時臘肉不易發生髮臭變質,腌制後放置外面晾曬蒼蠅也少。

3. 腌制前為什麼鮮肉不要洗?

很多人認為買回來的鮮豬肉不幹凈,腌制前用水洗一遍,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鮮肉進了生水會導致保存時間短,另外熏出來的臘肉還會影響口感。

4. 食前為什麼要燒皮?

燒皮一方面是將皮上殘留的硬毛燒焦便於刮乾淨,另一方面臘肉經過長時間熏制皮變得很堅硬,燒烤後會軟化更好吃。

5. 食前為什麼要用淘米水清洗?

淘米水屬鹼性,將其加熱有很強的清潔能力,能很好地將油漬分離,吸附油垢。

6. 臘肉熏制過程為什麼要調換位置?

懸掛灶台中央位置的臘肉,油煙最大,調換位置是為了臘肉受煙烤均勻。

美食,舌尖上的風景,關注小雅美味,共同探討美食話題,讓美味陪伴你的生活。圖文小雅美味原創,剽竊必究。


西安作為著名的美食之都,有著悠久的美食文化和獨特的美食風格。《舌尖上的中國》來到十三朝古都西安,記錄了這裡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美食,你知道都有哪些么?

1.牛羊肉泡饃

多少人來到西安就為了吃上一碗正宗的泡饃,泡饃雖不是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火的,但《舌尖》卻讓所有人更加了解泡饃,了解它的做法和它背後的美食故事。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泡饃。古稱"羊羹",西北美食,尤以陝西西安牛羊肉泡饃最有名。羊肉泡饃掰饃很費功夫,根據熟練程度要一刻鐘到40分鐘不等,所以吃泡饃急不得,慢慢就變成了一種社交行為,在掰饃的過程中互相聊天,陝西話叫諞閑傳,慢慢掰,慢慢諞。掰饃也需要技巧,饃大了不入味,饃小了一煮就沒了,在傳統一點的館子吃飯饃掰的太大,做泡饃的大師傅是會嫌棄你的,有可能還會讓你拿回去重新掰,特別有意思。做好的泡饃肉爛湯濃,肥而不膩,香氣四溢,讓人回味無窮。如今牛羊肉泡饃已妥妥地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

2.肉夾饃

肉夾饃、涼皮和冰峰被稱為三秦組合,聞名全國。在陝西的不同地區,肉夾饃有不同的做法和吃法,叫法也有些許差別,寶雞西府的肉臊子夾饃(肉臊子中放食醋),潼關的潼關肉夾饃,與白吉饃不同,其饃外觀焦黃,條紋清晰,皮酥里嫩,老潼關肉夾饃是熱饃夾涼肉,餅酥肉香,爽而不膩。各種肉夾饃各有千秋,我們最常吃到的是臘汁肉夾饃,白吉饃夾熱的臘汁肉,鮮美無比。

3.岐山臊子面

臊子面在陝西地區頗為流行。除沿襲唐代"長命面"的有關習俗,如在生日做壽時必食外,每遇婚喪喜事,或逢年過節,都要以它來款待客人,一般農村的流水席,供應的早餐就是臊子面。農村紅白喜事里的岐山臊子面是不喝湯的,湯會倒回鍋里繼續煮,所以就得了一個酣水面的名字,捂臉cry,不過現在的陝味飯館是不會這麼做的,大家放心。


我看過家鄉的蘿蔔乾炒臘肉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蘿蔔乾炒臘肉是我老家一道名菜,屬於湘菜。


具有色彩紅亮,煙熏咸香,肥而不膩,鮮美異常的獨特風味,每年冬初就開始熏制,要吃到春節之後。煙熏的腊味,能殺蟲防腐,只要保管得法,一年四季都能品嘗。

小時候,每年爺爺都會養幾頭豬,年底殺一頭,大部分賣給街坊四鄰,一部分做臘肉,留一部分做菜。印象當中,家家戶戶都要買上一些五花肉或者後腿肉來做臘肉。


其製作全過程分備料,腌漬,熏制三步。熏臘肉的材料也是有講究的,爺爺熏制臘肉,一般會用花生殼,稻穀殼或者松柏木屑,有時候會添加一些晒乾的橘皮,加入橘皮的臘肉熏出來之後,味道更加香濃。從小吃著它長大,那熟悉的香味總會讓人垂涎欲滴。好的蘿蔔乾色澤黃亮、條形均勻,肉質厚實,香氣濃郁,鹹淡適宜,脆嫩爽口,味道鮮美的特點,即人們平常所說的「色、香、甜、脆、鮮」五絕,並具有新鮮蘿蔔的自然甜味,吃後富有回味感。臘肉搭配蘿蔔是一大特色,此菜咸鮮可口,臘肉香醇,肥而不膩,蘿蔔乾鮮辣香脆,口味極美,深受很多朋友的喜歡。」



新疆的大盤雞】

新疆大盤雞,吃了都說好。

湯汁濃郁,微辣甘甜。

土豆綿軟,回味無窮。

肉質勁道,絲絲順滑。

再配上皮帶面、饢,簡直絕了~

關鍵是,盤子真的很大,烏魯木齊南湖旁邊有家新疆第一盤,盤子跟桌子一樣大,自己想吧~

想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不要錯過呦~


蒿子是安徽地區的叫法,蒿子屬菊科,品種繁多,常見的有白蒿、青蒿、牡蒿、臭蒿等多種,其中做粑粑用的蒿葉便是一種香蒿,其正面是深綠色,背面是白色,生長在野外,在野外採摘可聞見有股特殊的清香味,是絕對的綠色無公害的健康保健養生食品。它具有祛風除濕、利尿消腫、涼血止血、補中解毒、益肺等功效,另外蒿子它本身就是一種野菜,有抗瘧、抗菌、抗寄生蟲、解熱等藥用價值,在春天吃蒿子粑粑對身體很有益處。


推薦閱讀:

TAG:舌尖上的中國 | 中國味道 | 紀錄片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