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找到什麼了才能夠有意義的活著?
先得找到你的「被需要」,然後再找到你的「需要」。你也就找到了活著的意義。
前者是你生存的基礎,生存的價值所在。有了這種「被需要」的價值,你才能換取生存及生活的所需。
所以除非上天賜一場榮華富貴。你得去學習各種「被需要」的技能和「知識」。這些非你所願,固生存所迫。
人類自從發現了貨幣經濟之後,等價交換成了原則。無法等價交換的進行「代位等價」(代替價值)。人的一部份成了商品,所以知識要轉換成價值財富。倘若一個人什麼價值也沒有,意味著在人類的社會當中你不被「需要」,也就失去了在社會當中立足的根本和存在的意義。你只能遠離社會回到自然。自然界當中你不必「被需要」,只要保持人與自然的平衡為佳。
因為「被需要」,你才會感到活的真實——你是有用處的。
而在「社會屬性」當中,人的定義與「自然屬性」當中的人的定義是不同的。前者必須具有價值標籤。而後者什麼都不存在。在「社會」之中,你沒有任何價值,可能連一片樹葉都不如。不具備價值交換的前提,你只有被「施捨和憐憫」。想得到「社會屬性」當中層面更高的階層、文明、幸福幾乎不可能。這不符合社會的公平原則。
而「需要」什麼則是個體生存之上的價值取向。你需要什麼就是「活著的意義」。你需要大量的財富來證明你的個人能力,對社會的貢獻。這是「資本社會」的契約,個體存在的價值體現。「代位價值」。人無可選擇,只有迎刃而上。
本質上「需要」是為了滿足。但是都滿足了社會該怎麼向前發展。所以必須讓個體的「需要貶值」,讓你的滿足基本無法達到與需要的平衡,你才會不斷向前。既要基本滿足你的需要,又要設計和製造更多、更大的需要,甚至人為設置障礙,抬高原本所需的價格。需求就是吊在驢子前頭的葫羅卜,看的見,吃不著。
這也是個體的「需求」無法在物質財富上獲得滿足,轉而逃避社會的「資本契約」,追求「精神財富」,從靈魂層面自我救贖。
故而精英們的社會「資本契約」沒計需要修正,調整一個合理的「度」,以保證個體在「物質財富」獲得途徑以及「等位價值」的滿足程度。不能失「度」,此即為失去社會契約的信譽度。
該社會承擔的不能轉嫁給個體承擔,這不公平。會催毀人與社會的平衡。
該個體承擔的不能逃避責任,否則意味著有人在替你承擔,這也不公平。
對個人而言,不建議完全逃避。我們身負使命,唯有艱難向前。向前時你要「仰觀」——此對比你會覺得自己渺小。停下來時你要「俯視」——此對比即找到人的偉大。精神財富的滿足如果不是來自社會的實踐和對生活的感悟也無亦於「空中樓閣」,不可長久,一擊即垮。
精神財富可借閱我從前的文字。無需歸還。有悟帶走,有心留香。
謝邀!我認為活著的意義不一定非得「高大上」為祖國為人民為人類怎麼怎麼。也許只是為了父母孩子過的更好,也許為了一份責任、一個承諾,也許為了功名,也可能是為了尊嚴......每個人的認識不一樣,覺得活著的意義也就不一樣。
人活著肯給有目的和意義。
目的:就是尋找活著的意義。認識創造的上帝並榮耀讚美祂,這就是人活著的意義;同時還獲得一份恩典,那就是永生。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 7:14 和合本)
「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 3:16 和合本)
應該把意義去掉,本質差不多。我們的生活,工作已經失去自然法則,意義是只事物,本質是生命自然能量。現在是人類全新的進化階段,2012.12.21是人類全新開始,需要代價。
人活著找到什麼才能夠有意義的活著?要找到自身價值,如果一生一點價值也沒有,活著就沒意義,那就是一個純粹寄生蟲。不論幹什麼要有價值,就是個農民他還種地產生糧食,為人類生存提供必要的價值,其次人活著不光是為自己活著,娶妻生子後就有責任,為他人活著佔主體
普通人堅持正確就能很好的活著,找到正確那得是高手了。領導和權貴找到正確的歷史規律才能夠有意義的活著。最厲害的人是找到所有生靈生存的正確的大規律才能夠活的更有意義。正確需要繼承,發揚和創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