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有社交恐懼症,內心焦慮怎麼辦?
千萬不要用心理顯微鏡觀察自己的過失。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也稱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SP),分為泛化型社交焦慮障礙(GSAD)和孤立型社交焦慮障礙(DSAD)。
特徵表現為:
發生情境:一般社交情境與特殊作業情境。
特徵表現:害怕。
持續時間:3個月以上。
例如:害怕別人看自己;害怕自己做出丟人的事;害怕自己說出不合時宜的話;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害怕別人取笑自己;害怕別人注意到自己的焦慮(例如發抖、臉紅、出汗。
這些害怕加深社交焦慮患者的焦慮,形成惡性循環。由於持續的害怕和焦慮,他們或是迴避社交情境,或是在無法迴避時痛苦的忍耐,使日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嚴重的困擾。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精神障礙,但我們不必對精神障礙諱莫如深,它和軀體的感冒一樣,是一種常見病。社交恐懼症在一般人群中發病時間相當早,許多患者在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就表現出顯著的社交焦慮。
兩個發病高峰期:一是5歲以下,二是11—15歲之間。但主動就診的人只有不到一半,到精神衛生機構就診的人更少,通常15到20年之後,才會尋求專業幫助。
網路社交能改善社交恐懼症嗎?
有研究表示,年輕人在社交網路上花費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對社會產生疏離感。
為何社交網路會更令人孤獨呢?
1. 在社交網路上花費的時間佔據了現實世界與人交往的時間;
2. 高估他人的幸福,嫉妒別人在社交網路上曬出的美好生活,從而缺乏自信;
3.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與社會隔絕,所以選擇在社交網路上找尋歸屬。
美國預防醫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每天在社交網路上花費兩小時以上的人,要比每天僅花費半個小時的人,更容易感到社會疏離。那些活躍在社交網路上的人,會更缺乏社會歸屬感,更少與他人進行現實交流,更難以獲得滿意的朋友關係。
曾有人做過實驗,被試者在連續使用Facebook超過兩周後,對生活的滿意度有明顯的降低。研究顯示,網路交談與面對面交流並不相同,社交網路並不會緩解人們被社會孤立的感覺。
Primack教授稱:「我們天生是社會屬性的人,但現代生活把將人們區隔開來,即便社交媒體試圖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但這種解決方法並非我們希望的。這些研究結果在告誡我們,社交媒體並不能改變社會隔絕感。」
得了社交恐懼症,怎麼辦?
不應自己對自己做出診斷,給自己貼上任何疾病標籤。
社交恐懼情緒和社交恐懼障礙是兩碼事,就像打個噴嚏和發高燒的區別一樣。
我們多少都會在重大場合有一些恐懼感,例如需要面對幾百人進行演講,例如出席一個重要的場合,在這些環境中如有短暫的恐懼情緒,那麼不足為慮。
如果這些恐懼害怕的情緒,嚴重影響了你的生活,那麼你應該考慮去專業的精神衛生機構,進行治療。
主要治療方法可能有:
1、安全合理的、長期的(至少維持12周,避免複發可能需要12個月左右)藥物治療。
2、心理治療:幫助您你更好的適應社交環境,改變不合理的社交預期,改善對自己的負性評價。
忍受短暫的痛苦和焦慮,能夠獲得永久的自由。
千萬不要用心理顯微鏡觀察自己的過失。
送你十二字箴言:培養自信,學習禮儀,積累經驗~
先試著與親近的人多交流,培養自信,可以減輕焦慮。
然後再試著與陌生人主動對話,結識新朋友。
不斷嘗試、總結,調整自己的話語和行為。
慢慢的就能變成一個落落大方的人。
引用資料:
http://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gadgets-and-tech/spending-more-than-2-hours-on-social-media-per-day-could-make-you-feel-isolated-a7618701.html
睡不著,睡不好,來問安忻睡眠吧~
日常生活中常見到這樣的人:有人特別害怕貓、有人害怕外出、有人交往時過分地緊張、害羞。一百年前,人們從未把這些毛病看成是病。一個人被稱作"膽小鬼"多半會被認為是性格上的缺陷。小孩子膽小也被認為是正常的事情,父母不會為此過度擔心。其實,用現在的觀點看來,過份的害羞和膽小的確是一種病,不能簡單地看成性格上的弱點。因為這類疾病嚴重時,可以直接影響你的生活、工作及人生的發展。這類疾病歸類於神經症,是精神科的常見病。
下面僅對社交焦慮症的治療做一簡單介紹。如果您有社交焦慮症的某些癥狀,請時到您附近的精神專科就診,醫生能為您作出準確的診斷、有效的治療。治療上主要以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主: 心理治療包括有意識地提高社交技能;暴露療法和認知療法。 暴露療法就是"惡治",把患者放進他害怕的社交場合,開始他會感到極度緊張不安。然後通過放鬆法讓患者逐漸放鬆,反覆數次,直到患者逐漸適應令其緊張害怕的環境。
認知療法的出發點是改變患者不正確的認識,如在與人談話時,社交焦慮症的患者會因緊張不知該說些什麼,此時患者會認為是自己的過錯而導致社交的失敗,由此更加感到緊張不安。認知療法就是要改變這種想法,引導患者從另一個方面考慮問題,比如把過錯推給對方,"為什麼是我的過錯?是因為你說話跑了題!"這樣,患者的緊張情緒會自然得到緩解。 對於藥物治療,目前主要以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為主,常用的有β受體阻滯劑及抗抑鬱葯。而抗抑鬱葯中,SSRI 最常用。SSRI 全稱為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研究表明,五羥色胺是人體內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神經遞質,是細胞之間信息"聯絡員"。人的不良情緒變化與五羥色胺的不均衡分布有關。SSRI 可以調整五羥色胺的不均衡分布,因此可以改善人的不良情緒。
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如有問題直接邀請作答即可。
1、多接觸人。不僅僅是佰生人,一些同學朋友也要多和他們接觸。我經常和一些朋友一起吃飯,搞活動,大家玩多了,就會帶一些他們的朋友來玩。相互介紹也認識些「佰生人」,因為大家有朋友的聯繫,心理也比較容易接受些。
2、參加些團體運動活動。個人喜歡籃球,打籃球經常跟一些佰生人組隊打球,這個 不用太多的交流,對彼此沒什麼要求,心理也不會有什麼壓力。慢慢也會習慣一些佰生人出現在自己的世界裡。
3、看書。這個純屬個人喜好。發現看書越多,對這個世界了解越多,對他人也會有更深的理解。懂得越多,能幫助他人越多,也會越自信。
當然,一開始不可避免會磕磕碰碰,丟臉,尷尬,痛苦,有想挖個洞把自己埋了的衝動,這都很正常。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你並不是唯一,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經歷很多這樣過程,心理就強大很多了,也會覺得無所謂了。心態很重要。叔本華說:「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能夠擁有優勢,全在於我們對對方沒有要求,不用依靠他們,並讓他們清楚這一點。」降低需求感,跟一個人說話前,你可以對自己說,我不需要你的錢,不需要你認同我,我只是想完成我的工作,或者只是想跟你說幾句話,僅此而已。
給大家一些鼓勵和希望:
1. 只要是合適的方法都是可以採納的
2. 每個人有自己的特點,別人採納過的成功方法不一定適合你
3. 心理諮詢與治療是針對每個人,治療方案是非常個性化的。即使是完全相同的癥狀,但是背後的原因極有可能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只講究治療流派和治療技巧、方法,而沒有考慮每個人不同的情況是非常大的錯誤
4. 沒有千篇一律的心理治療模式。即使有很大的共性,肯定同時也有很大的差異。
5. 但是一些成功的模式是可以被借鑒、複製的
6. 一般說來,採取綜合治療方案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不能制約於心理治療的流派和門戶之見
7. 心理治療的效果取決於治療師的能力而不是表面的治療技術和流派。
8. 所有的心理治療理論流派和技術都是可能需要採用的:行為治療技術,認知治療,精神分析,婚姻家庭治療,人本主義治療,存在主義治療,現實療法,格式塔療法,音樂治療,心理劇治療等
9. 可能會有用的其他方面:哲學,社會學,人類學,醫學,精神病學,音樂,電影,人生經歷,歷史學,文學,藝術,宗教文化,政治,法律,文化,自然科學,新的生活本身
10. 一般心理問題可以做心理諮詢,心理障礙則需心理治療。要有好的治療效果,必須做系統治療。
11. 傾注的心血來與投入的精力直接影響心理矯正的效果。
12. 開始的時候不要談具體的方法,因為針對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人,必須採用針對性的方法。心理治療方法很多,治療技術,方案有很多。只有針對具體的人的具體問題的時候才選擇合適的方法,採取某種適合當前問題的技術。
感覺走社交恐懼症內心焦慮!首先先明確一點:你原來的正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社交恐懼和內心焦慮?如果你本來就是個性格偏內向的人不太喜歡社交的話就不存在所謂的感覺,反而言之你本就活潑開朗突然間變得社交恐懼這中間一定是有某些問題造成的。在生活中有些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形成一種焦慮情緒,往往表現為過度擔憂誇大了事件的嚴重性導致你做事情畏手畏腳猶豫不決也同樣就會讓你對社交產生恐懼心理!解決這問題還是要先明白自己內心焦慮的緣由是什麼?當你失去擔憂的依據時焦慮就消失了。
多運動多學習,做事別拖拉,勞逸結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