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首部中意合拍片《咖啡風暴》?
28日,中意合拍片《咖啡風暴》在北京舉行首映禮暨映後見面會,影片導演克里斯提諾?波頓,主演譚卓現身與觀眾互動。影片不但成功入圍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以及上海國際電影節傳媒關注單元,並獲得義大利大衛獎提名。放映結束後,全球化的主題,人文、政治、經濟等豐富的內涵,濃郁的異國情懷以及演員精湛的表演都成為影片被熱議的看點。
看點一:首部中意合拍片
《咖啡風暴》是首部由中國、義大利、比利時三國合作拍攝的里程碑式作品。在比利時,被盜的銀色咖啡壺引發了一連串的災難性後果;在義大利,價值不菲的麝香貓咖啡吸引了一夥盜賊鋌而走險;在中國,種植咖啡的村莊陷入工業化學污染的危機中。「這是中、意、比三國首次正式合作拍攝,是個開拓性的項目,希望後續會有更多這樣的合作。咖啡作為一種全球性的文化,我希望通過咖啡的味道將各地的情感聯繫在一起,片中的三個故事就像不同的味道值得品味。」導演克里斯提諾?波頓表示。
看點二:實力派跨國組合
本片導演克里斯提諾?波頓,曾多次榮獲國際大獎的肯定。他所執導的影片《聽見天堂》不但獲得義大利大衛獎,同時該片還在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蒙特利爾青年電影節及其他20多個國際電影節獲得重要獎項。
影片中,青年演員譚卓與實力派演員蘆芳生搭檔,共同出演了一段發生在中國的故事。譚卓曾因出演《春風沉醉的夜晚》入圍第6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蘆芳生亦憑藉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獲得優酷大劇盛典最佳男配角獎,相信這些實力派跨國組合能夠在影片中碰撞出別樣的火花。「和克里斯提諾?波頓導演合作非常放鬆,作為他的朋友我十分享受這次拍攝經歷。」譚卓談論與導演的此次合作。
看點三:小咖啡大能量展現異國人文情懷
《咖啡風暴》中「咖啡」以一種不起眼卻又驚人的方式出現。比利時篇中的阿拉伯銀咖啡壺,義大利篇的咖啡師,以及中國篇的咖啡種植場和用咖啡作畫的畫家。咖啡雖然作為影片的重要元素,卻沒有被過度表現和渲染,以一種微妙細碎的方式出現。而「咖啡」元素出現的背景則是深陷經濟危機的義大利和比利時,以及經濟高速發展卻面臨環境問題的中國,三段故事相互交織存在著若有若無的聯繫,影片利用咖啡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味覺體驗以及地域差異等特徵,展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多樣的人文情懷,以及當代社會面臨的種種挑戰。
「《咖啡風暴》展現了不同國家的人因為生活而作出的改變,小小咖啡蘊含的不只是生命的苦澀還有希望,是一部用心且難得的劇情片。」一位現場觀眾表示。在談到為何選擇製作這部影片時,本片中國部分的製片人蔡公明先生表示:「《咖啡風暴》這部影片是對政治、經濟、文化等主題的大膽嘗試,這部影片不僅是講述個人的故事,也是對當今社會所面臨問題的一種探討,也希望路畫今後能製作出更加多元化和高質量的電影。」
馮小剛《芳華》突破10億票房,作為歷來票房冷門的一種,我們竟然也有了10億級的「大文藝片」。
文藝片關注現實,關注情感,把真實生活中的片段掰開揉碎,重新戲劇化組合成一個故事,通過描寫現實來表達某種價值觀,所以一部優秀的文藝片電影,既要深刻刻畫現實生活的苦澀,也會展示出指向未來的某些力量。
首部中意合拍片《咖啡風暴》,就是這樣一部優秀的文藝劇情片,由克里斯蒂安·博通納執導,黎一墨、譚卓、蘆芳生、米瑞安·達爾馬茲歐等主演,即將於12月30日上映。該片以咖啡為主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發生的三段動人故事,都在傳遞一個主旨:生活就像品咖啡,苦澀和酸楚是常態,瞬間濃香才是最後的追求。
這部電影的背景聚焦21世紀以來的最近十多年,在種族衝突、經濟危機、生態問題等全球性問題愈發突出的情況下,不同國家的人們都面臨著不同的生活艱辛,經濟困難、失業、環境污染,電影通過小人物與命運的抗爭,展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多樣的人文情懷。
第一個故事,比利時,哈默德是一家小當鋪的主人,在一次抗議經濟危機的暴亂中,他十分珍惜的銀咖啡壺被偷。哈默德找到了偷咖啡壺的年輕人,但出於生計,咖啡壺已經被偷盜者賣掉了。在爭執中,哈默德被偷盜者的朋友一刀刺中,並且即將被偷盜者父親殺害。就在去往殺害地的路上,哈默德與施害者乘坐的車遇到了車禍,被一輛大卡車撞翻了。
巧合的是,只有哈默德一人受傷較輕,很快從扭曲的車子里逃了出來。就在逃生後,他又把最初偷他咖啡壺的年輕人救了出來。原來,在哈默德被刺後,這個年輕人曾經有過悔恨之心,並不想殺害哈默德。施害者的最後一絲悲憫,被哈默德捕捉到了,這是對最小「善意」的回饋。
第二個故事,義大利,倫佐是一個熱情洋溢的咖啡師,當得知妻子露西亞懷孕時,為了維持生計,他鋌而走險加入了一場咖啡搶劫,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他預計的走向發展,搶劫途中警察就來了。當其他人都站出來被逮埔時,倫佐竟然選擇逃走,而且他真的逃脫了懲罰。
最後的結局有些出人意料,倫佐和妻子迎來了自己的寶寶。電影並沒有「政治正確」地讓警察把「盜竊案嫌疑人」倫佐捉拿歸案,反而給了他一個喜劇的結局。
這就是《咖啡風暴》的獨特之處,它聚焦的是人性的陰暗和掙扎,卻不在乎人性陰暗面爆發後,法律和社會對於所謂正義和公正的態度。它要告訴觀眾的是人性之陰暗,而不是外界如何看待和處理這種陰暗之罪,電影對這種陰暗甚至沒有對與錯的認定。所以,第一個故事裡的施暴者,最後是否受到懲處,也沒有任何交代。
第三個故事,中國雲南,年輕有為的任飛被派遣去解決雲南工廠的生產事故,他邂逅了一名神秘的年輕女藝術家。她用咖啡作畫,用賣畫的錢收購咖啡田進行綠色環保種植。她和任飛因為意外偶遇、相識,她喚醒了任飛對當地咖啡農的感情,對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責任感,但她也是這個故事裡,苦澀現實的主角。
她是一個癌症患者,三年了,最終病發去世。在她的身上,藝術和精神的力量,是任飛最終決定留下來的重要因素。一個「逐利」的商人,品嘗了飽含藝術氣息的那杯咖啡,回憶起了成長之路上的那份歉疚,也就感受到了咖啡苦、酸之後的那一抹香。咖啡,改變了他。
每一個故事,都有它自己的主線,但彼此之間也互相關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沒有人能置身於這個聯動的世界之外。就像導演克里斯蒂安·博通納在首映會現場所說:昨天還在義大利,今天就到了北京,我們的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咖啡作為一種飲料,受到全世界認可,它已經成了一個文化符號,用咖啡作為影片線索,就是要在不同的故事裡尋找共同的精神主線。
苦澀可能是人生多數時間的感受,但好在苦澀之後有一絲香可以回味。「它時刻提醒著我們,這個世界和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脆弱和珍貴」。只有熬得過去,才能有機會感受到。生活也是如此。
《咖啡風暴》先後輾轉中國、義大利、比利時三地取景拍攝,成功入圍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以及上海國際電影節傳媒關注單元,並獲得義大利大衛獎提名。
本片導演克里斯提諾·波頓,曾多次榮獲國際大獎的肯定,主演譚卓曾因出演《春風沉醉的夜晚》入圍第6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蘆芳生亦憑藉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獲得優酷大劇盛典最佳男配角獎。
如果在賀歲檔看膩了商業大片,不如捧一杯咖啡,去看一下這部劇情曲折深刻的《咖啡風暴》。
影片通過咖啡這一世界性飲料為中心,分別延展出移民與戰爭、夢想與犯罪、環保與抗爭三條副線故事,絕妙之處在於即便三條副線,也在冥冥之中有內在的關聯存在。 中意合拍電影作為宣傳點,在看完影片和主創交流環節之後,讓我有一點惋惜,這是一部認真思考當下國際化帶來的問題的影片,它試圖把國與國之間愈加緊密的關係,互通有無過程中產生的社會問題,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場景和故事,講出來。 義大利導演 沒有選擇紀錄片的形式來探討電影關注的問題,而是選用浪漫的、通俗的開闊的視角,挖掘每條故事線的戲劇張力。與以往顯而易見的臉譜化演員現身模式不太一樣的是,角色在這裡的作用,是在一次次掙扎中,面對內心,面對屬於人的考驗,不是謳歌某位英雄的偉大、耀眼,而是階層差異巨大的個人,在利益和誘惑、在做與不做、在拷問自己對與錯之間,如何喚醒和守住內心純粹的部分。
這也是我為什麼欣賞這部作品的原因。
前幾日見到萬達影院放出消息,會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嘗試將影廳開放給特別優秀的網路大電影、視頻等,這種大膽的嘗試,對於中國影業存有正向的推動作用,不過,這一舉措無疑還是嚴重傾斜商業製作。 國內藝術院線成熟起來遙遙無期,國民當下對電影的需求,娛樂性幾乎獨佔鰲頭。在一顆咖啡豆都能夠引發全球問題的今天,藝術院線的完善不該成為電影行業一直瘸腿的那一邊。 2018-01-21 00:06 ——衡·Isabella作為一種自帶提神功能的食物,咖啡對於絕大多數文明區域來說,都是極為後來的飲品。咖啡的第一特徵,相信是苦,然後才是其他。為了掩飾這苦的底蘊,牛奶和糖以及咖啡伴侶都加入到一起,才成為一般口味的咖啡。沒有這苦滋味,也許就沒有蔚為壯觀的咖啡業。咖啡與煙草、酒精、茶業、毒品等一道,成為超越階層和文化、信仰的「上癮」之物,而且具有最高等級的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咖啡具有沁人心扉的力量,深陷在此中的愛好者,完全可以把自己當成神仙,至少是剎那的從容。加不加牛奶與糖,加多少、如何搭配,是咖啡的人可以自由決定的,然而人生的配方卻沒有如此簡單,義大利電影人克里斯蒂亞諾·博爾托內導演的《咖啡風暴》,講述的便是奶與糖的問題。通過《巴別塔》的敘述方式,徐徐展開了咖啡帝國的圖卷,散發著咖啡香的全球化,卻又是一個個在生死哀愁的普通人構成的信息網路。
咖啡與茶,都是可以公開也能私密的高級社交方式的媒介。即便是一個人,也是獨自面對整個世界的溝通渠道。《咖啡風暴》故事的明面上,有三段互相不搭界的東西方三段故事構成,分別具有成長、競爭、黑幫和意外等要素,無論是商人還是農民、高層還是底層,唯有堅持和意外是共通。觀眾最初可能置身事外,但當看到成功的喜悅、震驚的惶恐,就再也不能不被某個角色帶來的共情所吸引。在比利時,開當鋪的小老闆,面對的是作為歐盟總部的國家,自身卻在不均衡的發展中出現的暴力頻仍。歐盟出現和存在的意義,不同種族和文明的衝突,在當前意味著牛奶和蜜糖不再那麼充沛。在義大利,羅馬帝國的現代部分,年輕人因為意外懷孕,就遇到了人生怎麼辦的新課題。而在中國,蘆芳生飾演的年輕人被召喚回到雲南的咖啡種植基地,突然發現環保問題牽涉甚多,並非簡單的一關了之或者更新換代就能「一切問題得以解決」,並且他還遇到了譚卓飾演的恬淡自得的藝術家。
沒有任何一個難題,可以出一個主意就能完美解決。價值不菲的咖啡壺,被搶走之後,需要老頭去談判,急轉直下的便是綁架,以及「沒有人願意看到的」刀傷。不再擁有積極生活的年輕人,無非是在哪一種墮落中消耗著精力和正當的價值。而拚命工作的人,則對於意外而來的小生命無能為力,搶劫成為他人生「私力救濟」的重要選項,這是當代羅馬人的現狀,可以說是南歐五國的高度比喻。而在中國部分,良心、金錢、事業和愛情面前的任飛,在老闆兼准岳飛的壓力之下,終究得以在一團亂麻的困境之中實現了產業的更新換代,也看到了他人在死亡倒計時的自然化境。咖啡是電影中每一個故事的重要因子之一,但卻不是唯一,唯一的當然是每個人選擇的人生之路。品味,自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