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ofo鬥來鬥去,最後的贏家會是誰?


從這個問題,發現一個現象,平台型的公司,同業競爭,往往最後只有一家存活,比如,打車平台,滴滴其實是獨家壟斷,外賣平台,美團接近獨家壟斷,共享單車的摩拜,也幾乎明顯比其他共享單車多,雖然前一陣有哈羅單車,但最近觀察,我這裡的哈羅單車又沒了。

現在傳出ofo即將被滴滴收購,據說創始人戴威要進軍區塊鏈!

為什麼平台型的公司,最後變成一家獨大?應該是完全同質化導致一家獨大,同質化的服務或者產品,用戶選擇會傾向於一家,另一家被邊緣化,贏的那一家,是各種細節做的最好的一家,稍微做的不好的那一家,在競爭中稍有鬆懈,就被對方快速超越過去。另外,創始人的意志力和執行力非常關鍵,其實觀上面提到的3個行業,可以看出來,前三家最大的公司的核心人物,都是非常專註,執行力非常強的,以堅定的意志加上高效率,搶佔市場最快,與兩軍交戰相似,狠角色的將軍帶兵能贏,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患得患失的將軍會輸。平台型公司的競爭也是這樣。

最後總結一下答案:最後贏家是摩拜。不過摩拜也是被收購,說明但是依靠共享單車自身並沒有很廣的前途,要結合其他業務才有前途。


摩拜ofo鬥來鬥去,最後的贏家卻是馬雲的支付寶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如滴滴和快的一樣,ofo和摩拜的戰爭,最終也越不過阿里和騰訊這兩道門檻。

作為共享單車領域的第一梯隊,ofo背後是阿里+螞蟻金服+滴滴+DST+經緯+小米+順為資本+新華聯+金沙江;摩拜背後是騰訊+紅杉資本+高瓴資本+創新工場+交銀國際+工銀國際+創新工場。

那麼,阿里和騰訊為何要重新上演當年滴滴快的的「戲碼」?其實,對於阿里和騰訊來說共享單車從來不是重點,重點是支付寶和微信錢包。

共享單車客單價低,但支付頻率高,是一個天然能夠獲取用戶的高頻支付場景。既能獲得用戶,又能推廣支付,阿里和騰訊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完美的線下場景。阿里和騰訊選擇在共享單車領域砸錢,其實就是為了培養國內線下支付使用支付寶、微信的習慣。

網約車雖然目前看起來被騰訊和阿里「共同壟斷」了,但是從背後的生態體系來看,顯然阿里更有優勢。

從投放數量上來看,目前ofo數量超過了摩拜,摩拜單車投放量超600萬,ofo投放約650萬輛,ofo創始人戴威稱年底前公司單車投放規模將達到2000萬輛。

另根媒體報道,目前為止,ofo小黃車、永安行、小藍單車、哈羅單車、Funbike單車、優拜單車、由你單車、小白單車、7號電單車等9家共享單車都可以用支付寶掃一掃。

此外,阿里還有一個騰訊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就是支付寶,支付寶近幾年已經通過餘額寶的布局變相提高第三方支付的進入門檻,提高了自己市場佔比,後續進入者只能充當陪襯角色。

這一點已經在此前的文章《餘額寶吸儲1.43萬億不可怕,可怕的是馬雲的這盤棋》中詳細分析過。

支付寶和九大共享單車品牌合作,用戶可直接通過支付寶掃碼騎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也是支付寶在收割了它們的線下流量。順便可以提供一些增值服務,比如單車保險。

除上述兩點優勢之外,還有一點就是用戶。

「現在的App要獲得新用戶,成本很高,獲得大App的導流,這對共享單車用戶量的擴大,無疑有很大好處。對用戶來說,也避免了手機上下一堆APP的尷尬。」一位共享單車的投資人說。

而這正是支付寶的巨大優勢,截止去年年底,支付寶註冊用戶數量已超過6億。而騰訊旗下微信用戶總數雖然也很巨大,但是目前還不足5億,比支付寶整整少了一個億。

這三點優勢正是支付寶最終會成為元贏家的關鍵。其實,美國等國家目前也有自己的共享單車,但是一直沒能夠形成中國市場的規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背後沒有一個「支付寶」。

當然,這也是阿里拚命砸錢投資ofo的主要原因。雖然微信支付寶入駐了很多國家,但在這些國家都是只有中國人用,當地人卻無動於衷,所以根本稱不上真正的國際化。

但是共享單車的出海為支付寶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要打破這種「在海外只有中國人用微信支付寶」的慣性,其實就需要巧妙地植入一種新的消費場景,比如——「騎單車」。

ofo在最近的一輪融資中都宣布了各自的出海戰略,這就相當於為外國的當地人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消費場景,並且這種場景的默認支付手段是來自東方神秘古國的便捷支付方式。

這就好比營造一種「騎單車就要刷支付寶」的氛圍,而當他們體驗到支付寶支付的便捷便利時,突然驚喜地發現:「哦,原來騎單車的時候用的這種支付方法,在便利店也能用。」

總體來說,阿里之前在境外都是只有支付場景沒有消費場景,而用消費場景改變支付手段或支付工具是更好的一條途徑。

不管怎麼看這都是一個阿里與ofo雙贏的故事,但是背後的元贏家只有一個:馬雲的支付寶。或許,幾年後我們又能在納斯達克看到馬云為支付寶IPO敲鐘。


摩拜和ofo兩位爸爸各有千秋,按目前來看,幾乎已經平分了現有的自行車租賃市場,而兩方最近的合併愈來愈近,誰會在新一輪的合併中獨佔鰲頭,在租賃市場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我的選擇是摩拜,原因有三

1.在融資方面:ofo多和經緯中國,唯獵資本等合作,摩拜則和紅杉資本等保持密切聯繫,誰的融資更好還暫且不談,只談融資,摩拜17年6億美元的融資是目前單筆融資最高的,在資金方面,個人認為摩拜的後台更硬。

2.兩者都是生產單車的,那從單車而言。摩拜擁有獨立的自行車製造廠,其車子的生產使用有一套完整的體系,而ofo僅僅是車子的生產就落後於摩拜一大截,更不要提維修甚至共享單車最容易出現的偷盜問題的解決了

3.兩者都為解決出行便利的問題,那從使用的便捷度來說,摩拜和多個網路運營公司保持密切聯繫,對於單車的使用,出行多長時間,單車的位置都有記錄,手機一搜就全部出來了,這裡再插一句,如果車子丟了,找起來也有大致的範圍,而ofo需要相關特定的軟體,與第三方平台的聯繫並不怎麼密切,便捷度也只能首推摩拜了。

3.從企業設置的初衷而言,ofo一開始設置在北大的校園之內,不能完全說明它一開始選定消費的人群是學生,但也不能完全否認,而對於摩拜而言,它的投放是面向社會,那對於社會不同群體的研究顯然是長時間,深層次考慮的,而共享經濟面向的是所有群體。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有不同意見的大佬加以指導。

ps補充一點,摩拜擁有批准停放熱點,一定程度上維護城市面貌和公共秩序,是加分項,而這裡ofo最大的不妥是其亂停亂放現象得不到較好的處理


謝謝邀請。共享單車發展至今,不足二年時間,但戰國時段七國咁亂,勝負己分。應剩下摩拜和ofo兩強鼎立,其它的,因無資本青睞和投入,估計離退出市場不遠矣!

從摩拜和ofo兩強來看,從車子的質量、鎖具、網路定位、經營手法等諸多因素來看,我個人傾向摩拜比ofo略勝一籌,最後的贏家會是摩拜。其實對於兩家,與其投入無底洞式燒錢,看不到盈利的前景,倒不如兩家偃旗息鼓,強強合併搞龔斷為好。只不過消費者要咽下他們龔斷帶來的苦果。至於這兩家企業是否最終合併成功,就要看他們背後的資本大佬意願了。畢竟投入的金主是超級富豪,不差錢。但我在此大膽預測,這兩家2018年一定會合併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答案很明顯當然是二者背後的資本,二者已經是共享市場的頭部玩家,並且各自擁有自己的一套體系,毫無疑問不管市場怎麼變這兩家公司是屹立不倒的。而二者背後的資本又相互關聯,我認為走向合併是必然,而目前的狀態實際上是通過這樣的競爭關係增加彼此的危機感去加快共享單車市場的擴張,當這個市場飽和的時候競爭就沒意思了,合併是一個必然。


ofo是這個世界上質量最差的單車,沒有之一!!!!!滿大街都是ofo的爛單車,已經成為嚴重的城市污染!ofo只想著投放數量圈錢,卻從來不想要把質量做上去,遲早要被政府取締,被人們拋棄!!!!!


我覺得摩拜和ofo都贏不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比如哈羅單車(Hellobike)就是後浪,免押金和包月的方式贏得了絕大部分用戶的認可,路上看到大部分人騎的都是藍色的Hellobike,而摩拜和ofo已經堆積成山,落滿了灰塵。


推薦閱讀:

TAG:贏家 | 娛樂 | 社會 | 生活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