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宇宙的起點是大爆炸,那麼在爆炸起初密度足夠大的環境下為什麼沒有形成大量黑洞?
05-14
這個問題很早就有物理學家思考過,早在1971年,霍金提出了原初黑洞的概念。他認為,在宇宙大爆炸之初(約138億年前)的高密度、非均勻階段,一些物質被極度壓縮在一起,發生引力坍縮,從而形成原初黑洞。普通的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演化到最後階段,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中心發生引力坍縮而形成的,所以這種黑洞的質量往往較大。但原初黑洞形成自宇宙大爆炸過程中的物質極度壓縮,所以它們的質量可以非常小。根據理論計算,原初黑洞的質量能夠小到10^-8千克,但也能夠大到數千倍太陽質量。那麼,這些原初黑洞究竟在哪裡呢?
事實上,對於那些質量低於10^11千克的原初黑洞,由於霍金輻射,或許早已從宇宙中蒸發掉。根據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真空並非完全空無一物,而是會隨著能量漲落憑空出現正反虛粒子對。如果這對正反虛粒子出現在黑洞表面,則帶負能量的粒子會落入黑洞,而帶正能量的粒子則被輻射出黑洞,從而使黑洞的質量逐漸減少,這就是霍金輻射。雖然霍金輻射十分微弱,但對於那些質量較低的原初黑洞,在過去的138億年里,它們足以從宇宙中完全蒸發掉。
也有物理學家認為,原初黑洞可能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種子,所以現在的宇宙中找不到這些質量很小的原初黑洞。此外,在2016年,根據宇宙紅外和X射線背景輻射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正在苦苦尋找的暗物質可能就是大爆炸之初產生的原初黑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