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代表什麼?在飲食養生方面要關注什麼?


立冬節氣代表著一個人為制定的日子到了。

節氣是一種陳舊的農業時代的東西,什麼節氣幹什麼農活,完全憑經驗,而且不考慮氣候變化。當時的人們活動範圍也就是家門口周圍幾百里,小國寡民雞犬相聞,是不適合現在的情況。中國幅員遼闊這一點沒人否認吧?不同的地區氣候不同,北方立冬了,南方還很溫暖,所以沒有任何意義。

至於什麼節氣吃什麼,就更是牽強附會了,完全是一些人編造出來的東西。按他們的理論,氣候影響健康,那麼南北氣候差異這麼大,怎麼解決?所以純屬胡編濫造。

在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其他日子要注意什麼,立冬這天也要注意什麼?其他日子要吃健康飲食,立冬這天也不例外,要在少吃的基礎上多吃水果和蔬菜,用全谷代替精製穀物,減少添加的糖和鹽的攝入量,減少出外就餐的次數,多喝水,杜絕飲料。

如果在其他的日子裡沒有做到吃健康飲食,就從今天開始吧。

在養生上要注意什麼?

同樣,其他日子要注意什麼,立冬這天也要注意什麼。其他日子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立冬也不例外。要堅持鍛煉,每天爭取鍛煉30-60分鐘,不鍛煉的時候也要多動,讓自己處於經常活動的狀態。

不要吸煙、避免二手煙和霧霾。少飲酒,多喝點咖啡。少吃保健品,不要吃中藥中成藥。按時接種疫苗,勤洗手講衛生。

睡眠是養生的關鍵環節之一,要保證每天7-8小時睡眠。減少精神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有時間晒晒太陽。

立冬之後天氣漸涼,冬季是傳染病高發季節,原因之一是人們大多數時間呆在室內,互相傳染的機會多。要減少和患病的人接觸的機會,接種流感疫苗,洗手洗手多洗手。

如果在其他的日子沒沒有做到健康生活,就從今天開始吧。


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同立秋一樣,

在古代,立冬也是個重要的時空節點。

《說文解字》中寫到:「冬,四時盡也。」

冬的本義便是終結,

它其實是先民結繩記事的繩結,

人們在線的兩端都打上結,就是冬的形象。

天子在這一天也要穿上冬衣,

同他的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

此時,

真是不可貪享寒涼、追求瘦之美,

是時候添衣護斂陽氣了。

「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

自然界陰盛陽衰,

萬物都潛藏陽氣,

以待來春。

農諺的三候

便是自然對我們的美好告知——

一候水始冰:

《周易》「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於堅也。」

在黃河流域,

水面上開始出現很薄且不堅實的冰。

二候地始凍:

立冬之後五日,地始凍。

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

「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土氣凝寒,未至於坼。」

快來天寒地凍的說法不假。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這其實是與「雀入大水為蛤」相對應的。

《本草綱目》中提到:

「車螯,是大蛤,一名蜃,

能吐氣為樓台,

又嘗聞海旁蜃氣成樓垣。」

立冬後,

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

而海邊卻可以看到與野雞的線條

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而這海市蜃樓便是大蛤(即蜃)吐氣而成。

萬物都開始收藏蓄養,

人在此時,

也應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

正如《素問·四季調神大論》曰:

「冬三月,無擾乎陽,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堅持「見到太陽再出門」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文丨林間小住

本文圖片源自網路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習俗一般有迎冬、賀冬以及冬泳;立冬飲食以增加熱量為主,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禦寒作用,切不可盲目「進補」。立冬養生一般吃餃子、羊肉、動物肝臟、胡蘿蔔等食物。

冬季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產能營養素的分解,來抵禦寒冷,從而造成人體熱量損耗過大。因此,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脂肪的攝入,確保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蝦、蛋、乳品等。同時,氣溫驟降,身體對寒冷特別敏感,應當注意保暖。

寒冷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提高免疫力。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蘿蔔粥可化痰消食、紅棗山藥粥可潤肺益氣等等。

總之,寒冬時節飲食宜少吃生冷的食物,宜食用清補甘溫的食物,如雞、鴨、魚類等;同時要適當增強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立冬節氣代表什麼】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有什麼意義】

立冬是反映季節變化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侯:初候,水始凍;二候,地始凍;三侯,雉入大水為蜃。蜃,蚌屬。意思為立冬之後,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算太冷。

【在飲食養生方面要關注什麼】

冬天氣候乾燥,滋益陰精是冬季養生的重要內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銀耳、木耳、枸杞、梨、獼猴桃等補益陰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還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飲食要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堅果類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

菜品可首選羊肉燉蘿蔔。它對腰膝酸軟、睏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其次是炒雙菇(香菇和平菇),它能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其實除了食補,冬季的傳統養生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叩齒、乾洗澡、揉腹、艾灸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做,對身體很有益處。尤其是艾灸,可以灸一下保健穴位:足三里、中脘、關元、氣海,還可以在肚臍里放些鹽,艾灸肚臍,那裡是神闕穴,這個穴位對補益元氣十分重要。

除了以上這些,立冬飲食還要注意什麼?

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中醫認為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禦寒效果最好。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一種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動物肝臟、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吃辣的可以祛寒。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薑含有芳香性揮髮油,胡椒中含胡椒鹼。它們都屬於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僅可以增進食慾,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禦寒能力。


感謝關注【諾泰講談】,我們將會提供更多有用又有料的健康知識,如若有相關領域的疑問或更好的資訊,歡迎在下方評論交流!(作者會定期選取評論,發文詳細為您解答)


立冬就是冬季的開始,一年四季的第四季度。也是二十個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在飲食方面應注重些溫補性食物,如牛肉是中平性,羊肉是溫熱性。冬藏,在這個季節盡量不要過星運動,最好不要經常運動的大汗淋漓。


立冬,適當吃些補氣補腎的食物,比如噸些蟲草湯,參湯等等,不要過分,要知道物極必反!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立冬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