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哪篇課文,讓你懷疑自己學了「假語文」?


哪篇課文,讓你懷疑自己學了「假語文」?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感謝細心的編輯。

小學課本在八十年代後,出現各種錯誤,誤導了無數少年子弟。這個具有真實性和現實性的問題。

小學課本的編輯錯誤,語文中有,數學中也有。

九八年,我的孩子在上小學三年級,有一道數學除法題。大該原題是裁縫師傅用一塊布料做衣服。(具體數字我也記不清了)用題中給的數字,用除法計算,結果只能做六件半,但半件衣服這個概念是很荒唐的。而題要求是整數,用四捨五入法就是七件。衣服能用半件入成一整件,我覺得非常可笑,太不合現實了。

象這樣的數字題結果,在小學生的心目中總認為是正確的,在現實生活中是極限錯誤的。

後來,我同好多老師研究了這道數學題。結論是編輯的錯誤誘導。

再後來,拿假文憑的大學生遍天下,假食品,假藥品,假貨物層出不窮。

原因就是從八十年代開始,就從小學開始再培養了一批假人才。我的這種說法有可能很錯誤,但很現實。

社會在進步,人類求發展,教育更要走在發展的前頭。

象類似小編髮現的問題,是一個改變小學基礎教育的根本實質性問題。

我雖沒學過「假語文」,但「假語文」影響了無數下一代。

值得倡議,編輯小學課本的專家們,在以後的小學課本編輯工作中,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和引導問題,再不能誤人子弟了。


一日語文課老師:小明你起來翻譯一下「吾射不亦精乎?」這句話小明:我射的不是精嗎?老師:小明你給我滾出去本集由《難死你漢字協會》贊助播出「簟璁、醭歙、吃屎、艽緔、傯彘是不是發現你除了吃屎啥都不會」


近日,網上流傳了一張紐約高中中文課期末考試試卷試卷內容驚呆了吃瓜群眾網友紛紛驚呼「我可能學了假中文」益達我就想笑了憑我四川話八級的水平還搞不定一張小小的語文卷?鬧啥子嘛看了試卷以後,我發現我不僅英語比不過外國人我連中文都比不過外國人T T那啥,語文老師,我把知識還給你了,能把學費還給我么第一題在小編眼裡就是這樣的*居 *隱逸 掬愛戴 **悟 *不* 彼what are you弄啥嘞?小編我字都不認識,更別說同義詞了突然想起來以前老師說過遇到不會的題就跳過做下面的那麼第一題跳過第一題超綱了,第二題總會了吧但是......這些都是什麼鬼,成語都有反義詞了?你們城裡人不僅套路深,連姿勢都深羈絆還有反義詞?老鐵之間的羈絆,那難道反義詞是絕交?小編剛得知絕交是一種神秘的體位那羈絆又是一種什麼體位「出淤泥而不染」的這位老師你出來我絕對打不死你難道反義詞是「出清水而偏要污」?出題老師你出的是不是假試卷突然又想起小時候老師教過再不會做也不能空著,至少把題目抄一遍突然我就文思泉湧,揮筆如雨墨守成規——不守成規生意盎然——生意破產一暴十寒——一暴十熱鶴立雞群——鶴立鴨群曇花一現——曇花再見


說一個不是小學語文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反正我是死活想不明白,有沒有哪位大神能給個解釋,當年我還問過語文老師來著,老師也沒給我個答案,困擾我好久了。

來說問題,《桃花源記》裡邊有這麼一句,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你看,【男女衣著,奚如外人】,說的就是【男的女的穿的衣服都和(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樣】對吧?

再來看,底下還有這麼一句,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來看看翻譯,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好像有什麼不對?

重點來了!

從先祖帶人躲避秦時的戰亂到晉太元中,經過了一個漢朝,還有個相對短命的魏,中間怎麼說也幾百年的功夫,你們一群人躲到這旮沓里沒人進來過也沒人出去過,你還能【男女衣著,奚如外人】?!

外邊的服飾真沒變過?我歷史不好你別驢我……

求大神給個解釋,感激不盡!


哈哈,令筆者懷疑的,是小學三年級課文,貌似應該還是第一課,叫《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說的是,一所小學 ,有很多民族的小朋友在這裡一塊學習。感覺上是多麼和諧的一副畫面。

我一直覺得奇怪,我們都清楚,中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語言,這麼多孩子放一起,老師用什麼語言上課呢?

就以傣族為例,傣族原來流行的語言是泰語為主。原來漢語是很少普及的,僅是最近的三四十年間,一是傣族人也開始走出故土,務工,做生意。二是一些傣族地區,旅遊的開發。漢語才滲透進去。

直到今天,大約有30%的人,可以使用漢語溝通。

我記得到蒙古出差,到過蒙古的幼兒園,蒙古幼兒園有專門蒙語教學,當然也有針對蒙古孩子的漢語教學。

的確,筆者現在接觸的不少少數民族,很多地方漢語都在慢慢普及,但依然有不少民族,堅持用自己的民族母語。而針對僅在小學的孩子,這麼多民族孩子一起,真難為這個老師了。呵呵,有一些話僅能說到此了。


初中語文中,收錄《唐雎不辱使命》一文。

秦王以「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嚇噓唐雎,唐雎針鋒相對,用「士之怒"予以反擊:「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這裡用一組排比來表達「布衣之怒"的強大威力,是對秦王「天子之怒"的有力回擊。但教材編輯在注釋中說:「慧星襲月,白虹貫日,倉鷹擊於殿上都是自然現象,本文把這些現象同人事聯繫起來,是古代迷信的說法。"

借景物抒情,是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也是文學創作的重要方法,不能把它和迷信混為一談。


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那個小烏鴉喝水的故事。

瓶子里有水,但是小烏鴉喝不到,於是飛到河邊銜起小石子,丟到瓶子里!

沒錯,你沒有看出!就是河邊。。。

居然有河為什麼要喝瓶子里的水?

難道裡面是農夫山泉?


我先說一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習並且經常溫習你所學的知識,難道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嗎?

你看孔子都是一個大聖人了,人家還那麼愛學習,我當時就覺得,學習又經常複習,這有什麼可happy的呢?也沒有多想。

直到我兒子問我這個問題時我才細細考慮,孔子沒有這麼簡單。

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

我學習了某些知識,並用這些知識指導我去做事情,使我得到一些經驗或教訓,再回頭去研究這些東西,獲得更深刻的理解,使我的做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感到很hapyy。

悅,幸福感,很高興的意思。

這樣才更合理一些。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小的時候教我們是,學習新的知識,不斷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懂的越來越多,就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了。

現在看到這句話,就不這麼覺得了

為什麼,孔子是什麼概念,他會說這麼沒水平的廢話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隨著你的知識水平的提高,隨著你的理解能力的提高,隨著你的生活閱歷的提高,你對於書本知識所描述的客觀規律,有了更為深刻高明的認識,這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現在的博士論文答辯,好那麼你就可以去指導別人了


偶然看到的一篇文言文——

全篇文章都是一個讀音!!就是平翹舌很難

據說90%的人都讀不完,你試試呢?

原文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適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愛迪生救媽媽》一文,經過多方考證,這是一篇杜撰的假課文。

  課文主要說的是,愛迪生7歲那年,媽媽得了闌尾炎,上醫院來不及了,必須在家手術,因燈光昏暗,愛迪生想出了鏡子聚光的辦法,手術成功,媽媽得救了。

  無論是課本還是老師的教參都沒有註明文章的作者和來源。1847年出生的愛迪生7歲那年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1886年,也就是說,愛迪生小時候根本沒有闌尾炎手術。

  八年前,三位老師對小學語文教材的批判,通過媒體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

  隨後,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網站上刪除了《愛迪生救媽媽》一文的電子版。

  然而,八年過去了,這篇假課文依舊出現在孩子們的課本中,連網站上的電子版本也恢復了。

  小學語文教材到底還有那些錯?

  【配圖錯誤】

  杜甫使用裝訂成冊的書?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插圖中,杜甫家的書架上都是裝訂成冊的書。

  按《中國古典文獻學》中講,這種裝訂成冊的圖書約出現在唐末五代,流行於宋元,而杜甫是中唐人,家中不可能有這樣的書。

  古人漢服衣襟是在右邊嗎?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春日偶成》一詩插圖中,圖中人物明顯穿著漢服,但他的衣襟是右邊在上。

  我國古代漢族的傳統服裝一向有左襟右衽的說法:

  古時上衣前部分左右兩片,斜襟交領。少數民族尚左,習慣上衣襟左掩,即右襟壓左襟,是為左衽,領子呈反「y」的形狀。

  中原漢族尚右,習慣上衣襟右掩,即左襟壓右襟,是為右衽。

  右衽為漢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而插圖卻將右衽誤為左衽。

  孫臏的時代有輪椅嗎?

  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田忌賽馬》一課的插圖中,孫臏坐在輪椅上發奮著書。

  孫臏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卻坐上輪椅。而輪椅在我國南北朝時才出現。

  八品知縣著紫衣?

  日前,一小學生致信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出語文教科書上一幅關於宋朝知縣的配圖有誤,知縣著裝應為青綠色而非紫色。

  按宋代服飾制度,只有三品以上才能服紫色,七品以上服綠色,縣令應屬八品,應該服青色而不是紫色,小朋友說的有道理。

  手不釋卷還是「手不釋書」?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中的《手不釋卷》插圖中,三國時大將呂蒙據桌讀書,畫中桌子是唐代後才有的,呂蒙手中拿著的冊頁書也應該是簡策或者捲軸。

  戰國初年無葡萄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中的《西門豹》插圖中,一女子端一盤葡萄,故事發生在戰國初年,而葡萄是「張騫通西域」後才傳入內地。

  魏文王坐靠椅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中的《七步詩》背景圖中,魏文帝曹丕是垂足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而椅始源於魏晉和隋朝,直至唐明宗時期開始才形成有靠背的椅子。

  【常識性錯誤】

  韓愈只活15年?

  高教社出版的《中國文學史》中。附錄漏排內容達八,九頁,字數達八千字之多。書中顯示,韓愈生於768年,卒於783年,按書中記載生卒時間,韓愈只活了15歲。

  韓愈應該是生於768年,卒於824,57歲病故。

  月球上能看到長城?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冊第20課。

  原文:

  「一位宇航員神采飛揚地說,『我在宇宙飛船上,從天外觀察我們的星球,用肉眼只能辨認出兩個工程:一個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個就市中國的萬里長城!"」

  長城是狹窄且不規則的,而在太空中對不規則事物很難觀察;

  不僅如此,長城平均寬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圍的地形背景隱沒,因此僅靠肉眼,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難將它分辨出來,長城完全從人的肉眼裡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

  這相對於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軌道高度來說,相差實在太大。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長城,就相當於在2688米外看一根頭髮絲一樣。

  《陳毅探母》確有其事嗎?

  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教材《陳毅探母》原文大致內容:

  課文描述的是陳毅元帥回鄉探望母親,親手為生病的母親洗衣服的故事。

  研究團隊稱,在陳毅元帥的傳記和生平年表中都查不到有關記載。

  而在元代《二十四孝》中,可以找到和《陳毅探母》一文完全同質的一則故事--《滌親溺器》,該故事描寫了身居高位的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便桶的事迹。

  美國「地震」時間反覆修改

  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屢經修訂,修訂的是同一個地方--地震的時間。

  課文是這樣開頭的:

  「1989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在混亂中,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2002年5月、2003年5月印刷的課本都是這樣寫的,然而1989年洛杉磯沒有發生地震。

  2004年6月印刷的課本,課文開頭改成了:

  「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事實是: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杉磯的確地震了,6.6級的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然而地震時當地時間是凌晨4點31分,凌晨的學校,怎麼會有學生?

  漢字書寫錯誤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里,第20頁第4課《散文詩兩首》一文的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有「沐浴」一詞,「沐」字書寫成左邊為「氵」,右邊則是「術」,顯然「沐」字錯了。

  第105頁第20課的題目是《雖有嘉肴》,注釋2為「【嘉肴】美味的菜。佳,好、美」。這裡「嘉肴」應為「佳肴」之錯別字。


有一篇課文很有意思,原文我找不到了,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希臘的一個有名的哲學家、物理學家、科學家等等各種家!

在他少年的時候和許多同學們一起聽課。

老師叫他們伸手先前甩一百次,向後甩一百次,每天回家這麼堅持三個月(保證減掉麒麟臂么)。

然後一個月後,還有一半的人做到。

兩個月後,沒幾個人做到了。

三個月後,只有一個人做到,就是那個各種家的大師!

老師說,他堅持下來了,所以他成功了。

後來我懂了,原來堅持甩手就可以成功了,於是每天回家甩,後來前前後後甩了三個月,於是馬上跑去老師辦公室,大聲叫道:「我要成功了,老師,我堅持了三個月了。」老師知道後,哭笑不得,然後叫我回教室看書去。

說了這麼多大道理,是不是也該關注一下表示支持一下呢?更多精彩問答,就在故事小燈塔!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