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怎麼從沒有誕生一位雄心覆蓋世界的君主呢?


中國不是沒有雄心覆蓋世界的君主,只是古代的帝王比較講究穩打穩紮,並沒有如其他國家口號喊的那樣響亮,屬於悶聲發大財罷了。

中國古代,安史之亂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安史之亂將漢唐崇文尚武的開拓精神徹底毀滅,漢唐之前的秦朝第一次統一中國以後疆域是340萬,漢朝武帝時期開拓到600多萬,而唐巔峰時期是1200萬,可以說是穩步發展,雖然口號沒有那些古代西方國家喊的厲害,但是相當務實,沒有安史之亂古中國之後打下的疆域也是不可想像的,可惜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因為藩鎮之亂一直走下坡路,宋朝成立以後太祖太宗有感於唐之藩鎮之禍,開始閹割尚武精神,變得重文輕武,嚴重不平衡,最終之後朝代就亂糟糟的,元朝時期雖然疆域最大但是不善於守成,不足百年的歷史,崛起的快下降的也快,明朝時期馬馬虎虎也是一般般,清朝時期也就是把之前歷代王朝曾經統治過的西藏了北方蒙古草原新疆西部這些偏遠地區穩固統治下來。

我們來看看歷朝歷代地圖,第一張是夏商時代的地圖,可以看看那個時期我們華夏族的疆域之小,下面是秦朝地圖。

這是秦朝地圖。

漢朝地圖。

唐朝地圖。

宋朝地圖。

元朝地圖。

清朝地圖。

古代也有雄心覆蓋到世界的君主,當然比較含蓄,如漢宣帝時期的「漢宣定胡碑」有這樣一句話: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這句話今天讀來也是讓人感覺霸氣啊,不是沒有雄心覆蓋世界的帝王,只不過講究務實,比較低調罷了。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我們用現在的世界觀去評論古人的成就,這從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了。

看看中國的地理位置,往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古人相信天圓地方。大海的盡頭是一片深不見底的懸崖,海水日夜不停的往裡面灌,那個地方叫歸墟,只有死人才回去那。所以往東發展是不可能了。

往南,也是茫茫森林,即使是科技發展的近代,十萬遠征軍踏入野人山,也只有少數人全身而退。更不必說古代了,皖南江浙地帶在秦朝都是蠻荒之地,百越人的故鄉,在古人的眼裡,南方就是百獸妖邪的居住地。即便如此,從秦朝到明朝,中國人的步伐也是一步步南下,朱棣更是將越南收歸中央。可以說這已經是古人科技能力下所能達到的最南方了。

往西,先不說蔥嶺山高路遠,單就是西邊的無盡沙漠,就讓運輸不便的古人心中膽寒了。絲綢之路現在說起來是榮耀,放在曾經,那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這裡面的沙漠里埋了多少屍骨,誰人知道?就算如此,盛唐時期,中國的觸角還是越過了蔥嶺,把手伸到了鹹海附近,只不過再後來想要繼續西進的時候,被當時的阿拉伯人擋住了。

最後就是往北了。

北方一直以來就是中國人的心病。縱觀中國歷史,幾乎所有的威脅都是來自北方。更重要的是,東方有海,南方有林,西方有山。只有北方,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所以中國人從古至今,對北方就從未放棄過探索和防禦。長城就不說了,歷史上的強大王朝,幾乎最強的軍隊都布置在北方。

可是那個地方並不適合農耕民族生存,漢朝滅了匈奴,也無法把漠北納入中國版圖,誰樂意去那個地方啊?秦朝攻下河套都沒人樂意去,只能把囚徒遷徙到河套地區。再往北,別說老百姓了,囚徒八成都跪下說:你殺了我吧,我他么骨頭埋在家裡也不去北方了。

長城一直以來就是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線,在古代中國統治者的眼裡,只要是好地方,我們都拿下了。北方那破地方,誰愛要誰要。

但是換回來說:我一直都覺得,中國的真正威脅永遠來自北方。雖然說現在俄羅斯語中國關係不錯,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俄羅斯會不會背後捅刀子。美國想要入侵中國,他必須跨海而來,能夠運輸到中國的軍事力量必然不可能百分百。但是俄羅斯不一樣,西伯利亞大鐵路運輸量大,蒙古草原一馬平川,坦克開過來都不用拐彎的。美國人想打中國,先要用船把飛機坦克運日本台灣,再打中國,那個時候,中國的戰爭準備早就做好了,東風洗地早把台灣日本炸平了。但是俄羅斯你能怎麼辦?前面還在一起喝酒,人家第二天坦克就開門口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句話就已經表明,中國歷史上的很多帝王都是一位雄心蓋世的君主!

只不過因為時代的局限性,讓他們無法做到真正的去征服世界,征服地球!

中國在漢武帝時期才與西域有了聯繫,開拓了絲綢之路。並且通過絲綢之路,了解到了更多外面的世界!在此之前,中國人的眼裡只有中原地區,統一了中原,就等於征服了幾乎整個世界!比如秦朝統一後,秦始皇認為自己是前無古人的最偉大帝王,其實他所擁有的4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還不到亞洲的1/10!(即便這樣,也已經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國了)

隨著中國人的眼界越來越開闊,他們眼中的世界也越來越廣闊!

到東漢初年,班彪給劉秀的奏章中寫道: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

說明在當時的中國人看來,他們已經征服了他們眼中的世界!(這個世界比中原已經大了至少一倍!)

實際上也是如此,當時漢朝所控制的領土,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大約有580萬平方公里,如果再加上已經臣服的匈奴人和周圍向漢朝臣服的眾多國家。漢朝所控制的土地至少有1000萬平方公里!

再看那些所謂的世界級帝國:

全盛時期的波斯帝國大約為700萬平方公里!

亞歷山大時期的亞歷山大帝國大約為550萬平方公里!

全盛時期的羅馬帝國大約為500萬平方公里!

以此對比就能發現:在古代,中國的任何一個大統一王朝,都不比所謂的雄心蓋世界的外國君主統治的領土少!(比如漢唐明清)

只不過其他國家都是曇花一現,所以讓人感覺很驚艷!

而中國國家的主體,在幾千年里都在不斷的傳承,所以在取得同樣成就時,就不被人注意了!


蠻夷之地,要之何用?那些曇花一現之大帝國哪個不是因地域廣,無力管理而崩裂?地方大了,分裂出亂的可能性就更多,中華大地若有了太多的外邦人,不一心,何來綿延數千年?再者中華外部皆為蠻夷之邦,難以同化,不若讓他們臣服,免去管理之麻煩。

且中華外部有地形為阻,西有高原沙漠,北為寒冰荒野,南為山川險峻,東為無邊大海,從此來看,中原地區是最適合人類生存居住的地區,我中華之繁盛正是以此為基礎。雖難以出去,外人更難進來,中國周圍儘是貧瘠之地,又有何需要?

再者,長期征伐勞民傷財,若不停對外出征,何來國泰民安?何來安居樂業?世界上曾經最大的帝國是蒙古帝國,征戰了大半亞洲以及部分歐洲,然後呢?曇花一現,凋零而亡。地域太大而不能管理,地方自立,也無可奈何,只有元朝在中原得以安然,然這就是野蠻文明的瘋狂,註定無法統治中華,不到百年元朝覆滅。沒有自己的文明核心,無法長久,只是一時的瘋狂而已。

這些中國古人早已知曉,就不會去進行什麼遠征,因為無意義,因為數千年來,多數時間中國都是世界第一,中國一直都是在世界頂端。

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和根就在這裡,其他地域不會像這裡承載了我們太多的記憶,傳承這不斷的文化,心在這裡,走的再遠,也會懷念故土,所以中華兒女不願遠征,只願守護這片土地;所以當日本要侵佔我們的故土時,我們寧死不願放棄,為了這片土地,付出再多熱血也值得,這是一種傳承,一種數千年前開始至今不斷的記憶與心的傳承!作為這份記憶承載的土地,我們不能放棄,也從未放棄。

我們的故事在這片土地書寫,故事還在繼續,願未來開出最美好的花兒。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真的沒有誕生過一位雄心覆蓋世界的君主嗎?

事實上是誕生過的,秦始皇、各朝的武帝都是其中佼佼者,只是他們的認知決定了他們的眼界只有天下而無世界,因此「天下」等於「世界」,「世界」等於「天下」而已。

用流行的話來講,這是時代的局限性造成的。

悲哀的是,此時此刻也不過類似彼時彼刻。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現在「世界」這個詞語可以升級成「宇宙」了吧。

今天我們對宇宙知道得有多少,昨天他們對地球知道得就有多少——好吧,其實比我們更少,少得多。


中國文化是內向的,不是外向的。

中國文化是用於內部治理而不是用於對外擴張的。

中國文化對於人心的治理和感召是非常有效的。

三千年前「思無邪」的,優美猶如天籟的《詩經》,到二十世紀還受到美國埃茲拉·龐德先生的讚歎:

「中國人的道德,是基於審美的道德。中國的《詩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

須知,埃茲拉·龐德乃是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略特、海明威、劉易斯的精神導師。

詩歌的文化,審美的道德,這樣文明遙遙領先的國度犯得著去侵犯落後寒酸的野蠻人嗎?

正像富有的安寧有序的家庭才不想去招惹那些兇惡貧窮沒文化的家庭。

對內治理確是有效的,以至於」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清明上河圖啊,雍雍穆穆啊,溫柔敦厚啊,熙熙攘攘啊,流風餘韻,直至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歌女在船頭唱著歌。

對內治理是出色的,家庭、社會都是有序的。

對外,從來只是抵抗侵略。

對內治理好好生活的文化,吾日三省吾身的文化、基於審美的道德是沒有掠奪擴張窮凶極惡的位置的,是重情感和生活情趣而不重邏輯與功利的。

以中國人的智商與創造力,如果將文化定位於對外擴張,不難出現題主所謂「雄心覆蓋世界的君主」。

奈何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民族性格不是那樣的。

中國最成功的皇帝總是讓詩書畫繁榮,甚至最不成功的皇帝還創造了瘦金體。

至於成吉思汗那麼能打,毛澤東也認為他「只識彎弓射大雕」。

毛澤東還說:「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不是不想去征服世界,而是不惜的去。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來我國就自詡為天朝上國,認為周邊國家都是野蠻落後的撮爾小國。就比如,英國使者馬格爾尼曾經奉命出使清朝,當時的乾隆皇帝面對英國使團更表現出滿臉的不屑。極盡羞辱之能事。最後乾隆皇帝對英國使團說『爾國王僻處重洋,輸誠納貢,朕之賜予優倍於他國。』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大概就是,你們國家地處大洋,既然今天誠意來我天朝納貢,所以我就要重重賞你們。可以看出,乾隆的做法完全是一副不把英國人放眼裡的大國姿態。乾隆甚至要求英國人跪下,讓人哭笑不得。至於為什麼形成這樣的態度,和中國五千年的發展有關。

大家都知道,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起,我國就結束了分裂的時代,邁入了統一。秦朝時期,秦兵北擊匈奴,南平百越佔據嶺南,西到西域,東到扶桑幾乎都成為秦朝的囊中之物也奠定了後面各王朝的大致版圖。漢朝時期,漢軍還從匈奴手中奪取了西域,更加擴大了中國的領土。東漢時期,漢軍徹底擊敗匈奴,向北竟然打到了今天的貝加爾湖。那時候的貝加爾湖周邊最強大的就是匈奴了,現在匈奴已經戰敗西遷,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那裡氣溫寒冷,並不適合開發耕種,於是退回了長城以南。至此漢朝基本上沒有了敵人,西域36國紛紛臣服漢朝。向南,漢軍已經打到了越南北部,在往南就是茂密南行的原始熱帶雨林,傳說那是魔鬼居住的地方,。再加上當時越南南部脹氣橫行,並不適合漢軍開發,於是漢軍就以為已經到達最南方,再往南就沒東西了。這形成了中國皇帝的自大的性格。

既然向北向南向西都已經臣服自己了,再加上當時人們由於地理知識的欠缺,雖然知道最西方還有羅馬(當時稱為大秦)等國家存在,但是由於聽商人們說那邊距離萬里之遙,並且需要走三五年才能到達,即使漢朝皇帝有那個野心生產力等條件也不允許漢軍進行三五年長時間的遠征,所以只好作罷。後來的統治者也一直守著這一畝三分地。

唐朝時期,唐朝皇帝有野心,由於唐朝初期國力強盛,再加上那時候長安成為國際第一大都市,玄宗也聽說了西方很多國家,便有了野心,想要征服他們。於是命令高仙芝向西進軍,想要征服傳說中的大秦等國家。高仙芝也不負眾望,竟然打到了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正要向西進軍,這時候西方的阿拉伯帝國也正在崛起,阿拉伯帝國消滅了強大的薩珊波斯帝國,控制了絲綢之路。高仙芝由於輕敵冒進,只帶了兩萬軍隊,唐軍只有5000人,其他則是各附屬國士兵,。被阿拉伯軍隊主力十幾萬人包圍,唐軍寡不敵眾,大敗,最後就逃回來幾千人。這就是怛羅斯之戰。此戰後,玄宗打消了向西發展的念頭。

所以說中國的地理環境的因素決定了大部分中國皇帝放棄征服全球的念頭。再加上古代中國是亞洲最強大,甚至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已經身居霸主地位,周邊小國臣服,怎麼會還想著去征服小國呢?永樂時期,海外五十幾國國王來華朝拜,更加讓中國皇帝認為自己已經是萬王之王了,又何必窮兵黷武,去徹底滅亡他們呢?所以出現了乾隆皇帝嘲笑英國使團的事情。

但是這樣的固步自封,讓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錯過了最佳發展時機。以至於最後出現了晚清割地賠款被列強欺負的結果。直到今天,我國與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之間仍然具有較大差距,這和中國的固步自封很有關係。


當然有呀,自漢以來每個朝代都有的,只是局限於中國的地理條件和農業社會發展局限而已。中國地理的客觀條件,讓中國歷代帝王都沒法去征服全世界。東面南面是太平洋,西面是崇山峻岭,北面是草原大漠還有幾乎無法住人的西伯利亞。加上農耕社會是以耕地聚居為基礎,東面是海,渡海太難(當年鑒真東渡一次就耗費幾個月而且九死一生;忽必烈30萬大軍征日本,結果海上遇大風搞的全軍覆滅),南面的越南以前是中國領土,雖然距離中原也是被眾多高山阻隔,但它一直是中國附屬國。西面的緬甸中國去了不少人,甚至在緬甸駐紮軍隊,可是去過的人都知道太遠,交通太難了(抗戰期間為打通中緬公路,花費多大代價,死多少人,何況古代呢)。印度更不必說,喜馬拉雅山幾乎是天險。北面倒是比較平坦,可是全是大漠草原,荒無人煙,農耕民族無法生存。雖然漢唐深入過中亞,在哈國建過省(李白出生地就在哈薩克國腹地),但交通運輸等太耗國力,通信不暢,往返一次路上花費就要2-3年,補給跟不上,加上中原士兵不願意去,佔領了也守不住。北面的西伯利亞更是中國人不願涉足的,雖然明朝軍隊深入過貝加爾湖甚至更遠,但很快退回來了,往返一趟用了三年。

所以中國能也願意征服的只有朝鮮(一直被征服,隋煬帝三征高麗),越南(一直是以小中華自居),哈沙克斯坦(國土大部分地方曾是中國一部分),庫頁島(中國的)這些地方,但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些地方到清朝後期都是中國的。能征服的都是自己的了,你還要他怎麼再擴大呢?


因為政治家的施政,是維持秩序,不是「征服」。

華夏文明的政治教養下,就沒有把施政對象當被征服者的「政治家」。

我就奇怪,那「雄心覆蓋世界」的人,他的雄心覆蓋了他自己的國家沒?他的世界分了兩部分,一部分是他用來支持他對外「覆蓋雄心」的,一部分是可以被覆蓋雄心的。華夏文明只致力於提升自身所在政治體系的時空廣度,對固化自身政治體系對外「征服世界」沒興趣。

簡而言之,華夏文明以自強不息,而那「雄心覆蓋世界」之人,就是練了幾天本事就想著欺負人。這都不是一個層次的教養。


突然我發現了改變世界的契機,穿越到戰國時期,然後帶著世界地圖和指南針,跟七國說你們加一起的土地跟世界相比還百不足一,然後他們就組成聯軍去打仗了,在然後我就發了,要一塊封地肯定沒問題啊,那時候就真是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了


推薦閱讀:

TAG:世界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