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奸臣是一種什麼心態?


事實上,皇權獨攬的時代,奸與不奸,很多時候由不得大臣自己。

皇帝總需要有人為他辦事,有人辦好事,就必然有人來做惡事,做惡事的人就成了奸臣。說到底,在於皇權獨攬之下,整個國家都繫於皇帝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皇帝比較清明,聽得進去意見,手下大臣自然實心用事,給皇帝提建議;皇帝昏聵無道,聽不進去意見,下面大臣自然要揣度聖意,討好皇帝。

大部分奸臣,都只不過是皇帝的白手套,這在《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中講得很清楚:嘉靖皇帝要修道,要建新皇宮,這都需要錢,誰能給他弄到錢,他就信任誰,嚴嵩父子有這個能力,所以一直受到嘉靖重用;但一旦嚴嵩父子及其黨羽貪得無厭,超過皇帝的控制,皇帝就會痛下殺手。

在這部電視劇最後,嘉靖皇帝對海瑞說過一番話: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云: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這個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摺里勸朕只用長江而廢黃河,朕其可乎?反之,黃河一旦泛濫,便需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泛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煉等人的道理。

在這段話里,嘉靖把貪官奸臣比作黃河,把清官賢臣比作長江,但在嘉靖看來,貪官也好賢臣也罷,都能夠為皇帝所用,都能在一定時期起到作用,但這兩種人都有可能泛濫,即超出皇帝的控制,因此一旦超出皇帝的控制,即必須加以懲治,所以他既殺嚴世蕃,也殺楊繼盛。

在古代,稍微有頭腦的皇帝,其實都很清楚手底下大臣的問題,你以為乾隆不知道和珅貪污嗎?但乾隆需要一個和珅,因為和珅貪污,皇帝掌握他的把柄,和珅就會恐懼,就必須時刻為乾隆所用,而一旦有人指責乾隆好大喜功或濫用民力,乾隆就會把和珅推出去,以此堵住眾人之口,這就是為什麼乾隆一死,和珅就倒台的緣故。

站在大臣的角度,自古諍臣難做,清官難當,一個渾身上下一點毛病都沒有的官員是皇帝所不喜歡的,試想,大家都覺得清官好,壞都是皇帝的問題,那還得了,所以很多大臣,也會拚命貪污,好給皇帝留下把柄,讓自己不至於功高震主,最後落一個「鳥盡弓藏」的結局。

比如說秦國大將王翦在率60萬大軍滅楚之前,就一再派使者向秦王索要土地,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秦王放心,畢竟自己率秦國軍隊傾國而出,不向秦王表示自己貪戀土地,是無法做到讓君王放心的。再比如唐朝大將郭子儀,一生戰功卓著,但他有個「愛好」,就是貪財好色,這同樣是為了讓皇帝放心。

所以,根源上,奸臣也好,忠臣也罷,得看有什麼樣的皇帝,得看皇帝有什麼需要,畢竟皇權獨攬的時代,做大臣的選擇並不多。


推薦閱讀:

TAG:奸臣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