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河道應該如何治理?能把地上河的淤泥全部抽起嗎?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生存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但是不可否認黃河在歷史上一直是個害河。

曾經在很多年前坐汽車從黃河大橋過過,感覺黃河大橋很長,汽車在大橋上開了很久還可以看到橋下有麥田和房屋,到了河的中間處,感覺河水很少,已經斷流,有些地方有成片的河水,好像是池塘和湖泊。河灘里都是起伏的黃色泥沙,一眼望不到邊。據說鄭州火車站旁邊的黃河平大廈的高度就是黃河的水面高度,不知道是真是假?不過黃河在很多地方是地上河確實是事實!

如果說治理黃河把地上河的泥沙全部抽走,估計是不現實的,一是工程量特別大,成本太高,二是即便這樣以後還會有泥沙沉澱。具體效果很難說。新聞上報道說黃河現在冬季已經變清了,說明這麼多年的水土治理確實有效果,但是還是不徹底。黃河的治理關鍵是上游水土保持,下游疏通。如果可能,可以先把黃河上的水庫和大壩全部蓄滿水,在冬季枯水的時候或者水量比較少的時候,從入海口根據水量和水流特性挖一條小河,一直到地上河結束的地方,然後在汛期來臨之前逐漸放水對小可河道進行沖刷,讓河道逐漸加深加大,直至到達在汛期可以正常度汛。通過合理的跳水調沙保持小河的深度和寬度,既可以安全度汛,又可以不至於在枯水期泥沙的過多的沉積。這些既可以減少工程量和成本,又可以達到疏通河道的目的。

當然說是一條小河,實際還是一條大河,說是減少工程量,實際工程量肯定也不小,可以一年一年的重複施工,重要的是在枯水期利用水庫的水把小河到沖深沖寬,效果估計會更好。

才疏學淺估計是異想開天,希望勿罵!


黃河斷流後,給黃河沿岸的城市帶來了不便,特別是黃河流經缺水嚴重的華北平原,當地工農業用水較大,因此,黃河斷流不僅在生態上危害嚴重,更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了不便。

(一)給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帶來嚴重危害

(二)對沿河特別是河口三角洲地區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海岸侵蝕後退。由於入海泥沙減少,使黃河三角洲海岸線變為以凈蝕退為主,造成海岸後退。

2.地下水環境惡化。由於地表淡水補給減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鹹水入侵,水質惡化。在黃河入海口,由於近年來黃河入海水量大減,引起海水倒灌。山東省東營市的領導同志說,黃河是東營180萬人的生命河,黃河一旦斷流,這裡將是一片毫無生機的鹽鹼灘。

3.地表水環境容量減少,污染加重。由於污水排放量與日俱增,地表水減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濃度不但超過了漁業用水水質標準,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遊河段已達到或超過魚類致死濃度,許多河段魚類基本絕跡。

4.河口地區土地鹽鹼化、沙化,使濕地生態系統退化。黃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極易演替。植被以草地為主,現有各類草地218萬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場185萬平方公里,由於斷流,不僅土壤鹽鹼化,使草地向鹽生植被退化,而且還影響人工草地生長。

5.河口地區及近海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種群和遺傳多樣性喪失。斷流使三角洲濕地水環境失衡,嚴重威脅濕地保護區數千種水生生物、上百種野生植物、180多種鳥類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種群數量減少,結構趨向簡單。斷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餌料來源,影響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種魚類不能洄遊等。


把黃河地上河的淤泥全部抽起在現在的財力和技術條件下是可行的,但主要應在下游先執行,同時按設計和規劃多開幾條新河道導入大海。中游可適當地進行抽淤治理,這裡因為要在下游吸淤清理完成之後,根據水平差逐步進行,否則會因流水高低差水平問題沒有效果。中游在有計劃地吸淤的同時,主要是加固堤壩,防止水災發生;而上游主要是植樹種草保土固沙;上中游還可以建水庫和梯級電站蓄洪攔沙……等等。


黃河河道從大的概念上分三段,上游、中游、下游。上遊河道主要指從青海河源到內蒙的托克托縣;中游從托克托到河南的桃花峪;下游從桃花峪到山東東營入海口。

河道治理一般說的是下遊河道,也就是著名的地上懸河。所謂懸河,主要是黃河出龍門,過三門峽,坡度變小,流速緩慢,大量泥沙沉澱,經年累月,使河床高出兩岸河堤之外的平原(如上圖)。河水全靠大堤約束,形成著名地上河。其中,河南開封柳園口最突出,竟高出開封市區地平面7~8米,最高處達10米以上。出於防洪安全需要,上世紀50年代,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到鄭州。

對於懸河治理,是個系統工程,不能簡單的頭痛醫頭,目前主要是這麼幾個方法。

一,在黃河中游,搞水土保持,減少入黃泥沙;還有就是搞淤地壩,攔截泥沙;再者建大水庫,用死庫容存沙。這是治本的方法,現在來說,效果不錯。

二,放淤。主要是在黃河小北幹流,就是今河津附近。這個主要利用洪水把泥沙衝到灘地。

三,調水調沙。也是利用洪水沖沙,把泥沙帶到大海。效果也不錯。


推薦閱讀:

TAG:黃河 | 水利工程 | 黃河清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