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行星之列?


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行星之列的時間是在2006年,當時天文學家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6屆全體大會上做了投票。通過投票決議,國際天文界將冥王星從太陽系行星列表中除名,並將其重新定義為「矮行星」。行星、矮行星等天體的定義也在此次大會上被明確。

被定義為行星的天體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該天體必須圍繞恆星運轉;2、該天體的質量必須足夠大,能夠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天體形狀近於球體);3、該天體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在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出現比它更大的天體。

矮行星的定義如下:1、該天體圍繞恆星運轉;2、該天體的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天體形狀近於球體);3、該天體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但該天體同時不是衛星。著名的矮行星有冥王星、鬩神星、穀神星、鳥神星、妊神星。

冥王星被從行星之列除名的最主要原因是其質量太小,約為1.3×10^22kg(參考對比:水星質量:3.3×10^23kg,月球質量:7.4×10^22kg)。繼冥王星之後發現的許多柯伊柏帶天體都與它質量相當,挑戰著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在2005年被發現的鬩神星甚至比冥王星的質量大27%,這也決定了冥王星的行星地位肯定是不保的,被撤銷也是一個時間問題。


因為呀,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他最初發現冥王星的時候,太激動了。當時的天文設備,看那麼遙遠的冥王星,只能看到一個小點點。所以順便就估算錯誤了冥王星的實際大小和質量。(本文為科普性質,不嚴謹,請放輕鬆閱讀。)然後人類就把這冥王星是第九大行星,給寫到了教科書裡面。直到三十年之後,人類才發現冥王星是個小不點。比我們的月球還小。但是書上已經寫了這麼久了啊,老師的學生都成為老師了,懶得去改。於是就這麼將錯就錯。

1978年,美國天文學家閑來無事,發現冥王星竟然還有一顆衛星繞著它轉。可是仔細一看,並不是圍繞冥王星轉。而是他倆互相繞著轉,就是下面圖上這樣。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針對冥王星,也可能是為了刷存在感。也許是為了解決在更遙遠的距離上發現了鬩神星,不知道該不該把它算成行星。為了省事,在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立下了行星的新定義:圍繞太陽運轉,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近於圓球)形狀,同時清空了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這樣的天體才能稱為行星。

根據新的行星的定義,冥王星只符合繞著太陽轉一條。冥王星太小了,而且他還佔別人的軌道,自己瞎飛。最近好多年,冥王星飛到了海王星的內側。也就是海王星現在成了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

而且它從被發現到現在,只圍繞太陽轉了不到四分之一圈。非常沒有存在感。

所以綜上,大家把這個另類踢出了行星的行列。


誰踢的?我怎麼不知道?誰的腿這麼長,腳這麼有勁?比那個撬動地球的槓桿都厲害,那個還得需要支點,這個什麼都不需要,一腳把個碩大的球硬生生地踢出了太陽系,這得需要多大的力量啊!想想有點可怕,要是萬一哪一天這個踢走冥王星的主,一不高興輪起大腳,把地球踢走了——我的天!從此真的將不見天日!不過估計這個主加入男足的話,男足也沒戲,不會就此提高一個檔次,中國男足那是老娘只剩下了姐妹——沒舅(救)了。

其實,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行星之列,這很簡單,因為它已經不夠資格,或者說不夠大,再被稱為行星,行星的定義是有標準的(什麼標準去查百度,別像我似的這麼懶),不是說誰都可以叫行星的,太陽系裡面的石頭多了去了,大大小小的石頭子石頭塊能都稱為行星嗎?在發現冥王星的時候,行星還沒有劃分標準,只知道它繞著太陽轉,可後來,又發現了和它一樣大的星體,才知道冥王星系列不是獨一無二的,於是,天文學家重新劃定了行星的標準。所以,冥王星被踢出去實屬正常。有天文學家據說已經算出了真正的第九大行星的軌道,就等著哪天誰觀察到它,也許還有第十大行星,第十一大行星...想到這特激動,於是決定用我的望遠鏡天天沒事時就瞭望太空,要是真發現它一顆,沒準還以我的名字命名哪!


因為…它名字不吉利唄!瞧火星…多麼??火!


我想說,我們人類真的是太狂妄了,冥王星恆古不變,不會因為人類的存在而存在,也不會因為人類的滅亡而消失,它不會因為人類的改變而改變,它就在那裡,靜靜的沿著自己的軌道運行上億年,你是誰啊,你他媽說踢出去就踢出去。


推薦閱讀:

TAG:太陽系 | 冥王星 | 天文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