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中爸爸強迫女兒去摔跤是錯誤的嗎?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在中國大熱,在世界上也大熱。之所以大熱,是因為它背後體現了人們的追求情結。電影中,爸爸強迫兩個女孩為實現他自己世界摔跤冠軍的夢想而學習摔跤。女兒們從最初的抗拒,到接受,再到熱愛,並最終獲得英聯邦比賽的冠軍。
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強大的勵志片。它剛好契合了人們內心頑強不屈、追求夢想的典型,這是電影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這部電影成功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它反映出了生活非常真誠的一面,它反映了印度社會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情況以及奮鬥精神,更加容易觸動人心。
我認為這部電影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個原因,阿米爾·汗本身拍這部電影的背後故事,就是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他已經50多歲了,在電影中要出演年輕候的摔跤狀態,以及現在50多歲發胖的狀態。他演這部電影之前身材是正常的,演主角年輕時摔跤的狀態。為了演中年的發胖狀態,他開始拚命吃,增長了20多公斤,變成了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
等這部電影拍完的時候,需要補拍29歲左右的強壯狀態,劇組希望他的身材能恢復到原來的魔鬼身材。阿米爾·汗又通過拚命的努力,五個月時間減輕了25公斤,回到了魔鬼身材狀態。
演員本身的毅力,充分反映在了電影的情節中,因此讓人感動。大部分人是軟弱和平庸的,但是內心崇尚強大。這部電影,體現出了一種奮鬥、一種不買賬的精神,能夠給人帶來希望和力量。這是這部電影能火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二個原因,這部電影從非人性和人性的角度同時展示、描寫了兩個小女孩的成長。非人性是指兩個小女孩自己並不想練摔跤,印度對女人摔跤也有偏見,這些自然會對兩個女孩產生巨大的壓力。摔跤對於一個溫柔的美少女絕對不是理想的職業,因此兩個女孩對父親進行了巨大的反抗。
但由於父親的希望與經歷,女孩們從被動到主動喜歡上摔跤,最後同父親一樣成為了國內冠軍,並且還獲了父親期待的國際冠軍,為國家爭光。
故事的起伏,從被動向主動轉化的過程,是因為父親身上的兩個特點所造就的:第一,父親對自己理想堅韌不拔、毫不動搖,執著堅持。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對於某種崇高東西的追求是會慢慢讓人感動的。兩個女兒就是這樣被逐漸感動的。第二,在父親嚴厲的背後,充滿了對兩個孩子真摯的愛。兩個孩子感覺到父親其實並不是要折磨她們,而是希望她們既為國家爭光,也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品德,擁有能夠讓人看得起的個人成就。它人性化地展示了一個家庭的希望和堅定不移的追求。
從電影中看到,兩個小女孩之所以能夠自動自覺繼續摔跤的職業生涯,是因為中間發生了一個故事。大姐吉塔的同學在十三歲時就被迫嫁給了一個自己不認識的男人,從此以後將在家庭生活中被欺負、打罵,只能為男人生孩子等等的悲苦人生。
女人的青春在尚未展開時就已經枯萎,這給兩個女孩帶來了巨大震撼。她們突然發現父親嚴苛的背後,不僅僅是要拿冠軍,更是蘊含要培養她們獨立人格、追求自身成功的一種狀態。所以,父親能夠讓兩個女孩成功,完全是因為她們突然意識到這件事情對她們個人的成長重要性。同時,她們兩人在內心也種下了把自己變成一個好摔跤手的種子。
教育領域中有一句話,不論外界施加多大的壓力和推動力,都不如一個人內心燃起想要進步的火焰更加重要!
這兩個女孩因為朋友被逼婚這件事情觸發出內心火焰並燃燒起來。父親也非常懂得如何利用階段性的成就來激勵兩個女兒。他知道,如果這兩個女兒一直在家裡不斷訓練,等到有能力拿到國家冠軍再去打,這個過程就會太漫長了。訓練海豚能夠進行各種表演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它每取得一點進步都會獲得兩條魚。海豚得到激勵,就知道自己的進步是會得到回報。
電影中的父親帶著兩個女兒,在有了一定的摔跤能力後就去到小鎮上,和男孩子進行摔跤。在與男孩子摔跤的過程中,不僅能取得成功,而且能夠獲得獎勵。這對於家庭貧困的兩個女兒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激勵作用,讓女孩子發現原來摔跤不僅能給自己帶來成功的興奮,給家庭帶來榮譽,甚至還能幫助家庭解決生活困境。這種階段性成就是從小鎮的比賽到聯邦比賽,最後到國家、世界比賽中得來的。它們給女孩子帶來不斷前行的動力,讓她們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可以不斷發揮。
最重要的一點,這部電影除了我們上面所說的自強精神、女性獨立自主和社會地位提升以外,是電影從頭到尾展示了一家人相互之間的愛。這種愛,父親通過嚴厲的方式表達,母親通過理解的方式表達,最終,兩個孩子自願自覺完成父親心愿,達到了愛的圓滿。
整個電影貫穿了無數吸引人的主題。這種真心的愛是一條線,把所有主題都串起來了,使電影振奮而充滿溫情。孩子愛父母,父母愛孩子,一家人愛祖國,電影中還表達了印度的普通人民對印度進步的愛和喜歡。
這位同學提的問題是,怎麼看待父母強迫孩子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
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孩子自身的潛質。大家都知道電影中父親之所以讓兩個女兒去練摔跤,是因為父親突然發現她們身上有潛力。有了潛質以後,孩子到底願意不願意去做這些事情,有沒有毅力去做這些事情,孩子本身其實是不能決定的。由於父母經歷過,所以比較能夠看出來孩子是否有這個潛力。同時,父親也知道如果讓兩個女孩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所成就,這一點是孩子自己看不出來的。
父母要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應該考慮如下四個因素:
第一, 考慮孩子自身是否有潛力,不是父母自己想不想要。
第二,考慮孩子自己是否喜歡,如果喜歡就會更加專註。
第三,父母對於孩子自身適合的發展方向,最好不要用功利的眼光去選擇。
第四,在過程中父母要給予不斷鼓勵和支持,不斷給予成就感,讓孩子內心明白這件事情對自身的重要性。父母和孩子取得一致,孩子的進步就會比較大。同時,如果孩子確實不想做,甚至造成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傷害,那麼這件事情父母就要考慮終止,因為電影畢竟是電影,大部分情況下跟現實還是不太一樣的。
聲明:本文為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原創並擁有全部版權,首發於今日頭條,僅授權新東方官方微信公眾號(ID:xdf2013)標記原創標識,俞敏洪個人微信公眾號老俞閑話(ID:laoyuxianhua)轉載,其他自媒體如無本人授權,均屬抄襲。
正好看完電影寫過一篇影評,那就在這裡也分享下我的感受吧。
我們換個思維來看電影想表達的。他真的是一位冷酷無情又自私的爸爸嗎?他為什麼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什麼?這個夢想到底是有多難完成?爸爸愛他的女兒嗎?究竟什麼樣的愛才是愛自己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我通過梳理這部電影找到了答案。
這部電影,我看了二遍,有幾個場景每次看到都讓我熱淚盈眶。
- 第一個場景是:爸爸要剪掉女兒的頭髮,女兒懇求爸爸的時候。
- 第二個場景是:女兒們自己醒悟,開始刻苦訓練,參加第一場比賽贏得掌聲時。
- 第三個場景是:姐姐因為自我放鬆,在國際大賽上節節敗退,已經要失去自信,在妹妹的鼓勵下給爸爸 打電話。電話的兩端,姐姐傷心又抱歉的痛哭,爸爸的眼眶裡都是淚水,表情里寫滿了心疼。
小時候,小孩子是沒有絕對的自主權的,每個小孩都是一張白紙,父母教會我們什麼,父母是什麼樣性格的人,小孩子都會受到影響。
雖然,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都在倡導對於小孩的教育要民主,要自由,要讓小孩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要讓小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這個真的在社會上行得通嗎?
如果這個行得通,那麼,就不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在小孩從幼兒園開始,送孩子去學習舞蹈、畫畫、英文、鋼琴,去進行各種特長的培養。
在孩子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就進行了一系列規劃,業餘時間上各種補習班。我身邊的家長几乎每一個,每一個,沒有例外,都是這樣對孩子的未來進行規劃的,包括我自己。這個時候的小孩,有權力說「不」嗎?當然有權利,但是有用嗎?是人,都會有惰性,都會想待在舒適區,孩子也不例外。
可是,在如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裡,如果你真的是從小,什麼都沒有去學習,只是傻傻的玩,放任自由的玩,是舒服了,是自由成長了,等到你長大了,走進社會時,別人會的,你都不會,別人聊天你聽不懂,除了自由奔放的性格以外,你還有什麼?你完全沒有任何優勢。
這個社會是殘酷的,是現實的,什麼都不會的人,也沒有人會願意和你玩的,你不優秀,沒有人會願意和你玩的。
這個殘酷不僅體現在社會上,連在剛上小學的孩子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身邊就有朋友告訴過我,她的小孩才上一年級,因為成績總是在前幾名,所以在班上很自信,但是有一些小孩因為成績不好,班級里都沒有人願意和這些成績不好的小孩玩。你別說大家太現實,這就是事實。
那麼,這樣的事實,放在電影裡面,放在印度的這個大環境裡面去看。就能理解,為什麼爸爸要去剪掉女兒的頭髮。剪頭髮這個行為,是為了讓女兒斷絕幻想,不要為別的事情分心,全心投入在訓練中。因為你只有先去掉雜念,一心朝著目標前面,才能向勝利的頂端靠近。
爸爸說,那就治好她們。
爸爸這個角色,從開始對於沒有生男孩是有失落感的,到後面,對自己的女兒充滿了信心,始終相信自己的女兒能行,在印度這個重男輕女的國家體制下,沒有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而是覺得男女都一樣。
這樣的爸爸,難道不令人敬佩嗎?
所以,有一個這樣的爸爸,讓女兒那個早早就要嫁給自己不知道丈夫是誰的朋友羨慕。如果不是這個朋友的一句話,兩個女兒還是不會體諒爸爸的用心良苦的。如果沒有學摔跤,最後的結果也許就是和朋友一樣,每天乾乾家務活,到了年紀被嫁給一個不喜歡的陌生男人,再繼續為另一個家庭重複著大多數女人的命運。可能你也會想,為什麼一定要摔跤才能改變命運,不能學別的什麼嗎?但是你想想,爸爸的家庭環境也並不好,摔跤是他的強項,他能給予女兒的就是他能給的最好的。
如果,你在印度這樣的國家,有兩條路讓你去選。
一個是為國家拿金牌,改變自己的命運,從而可以影響一些人的思想,改變這個國家女性的命運。但是,你會因此付出比常人辛苦很多的代價。一個是什麼也不做,按著固有的女人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思維去活。你不會那麼辛苦也許也會很辛苦,這完全取決於你家庭條件的好與壞。那麼,你走哪條路?
姐妹倆,選了第一條路,所以,最後贏得是她們。
爸爸已經是全國冠軍了,卻還有一個夢想,為這個國家拿金牌,這是他個人的夢想也是為了這個國家完成夢想。
這個夢想有些艱難。難的原因在於,國家並沒有重視。爸爸在剛拿到全國冠軍時,因為家庭窮困,最終放棄了夢想。當時爸爸的父親曾說過一句話「得不到國家的支持,又能走多遠呢」
但是這個夢想一直壓在爸爸的心裡,他想實現它。
爸爸為了讓女兒能有一塊專業的地墊而申請訓練資金時被拒絕,當時說了一句話「印度之所以贏不了獎牌,就是有你這樣不作為的官僚」大環境這麼的堅難,爸爸放棄了嗎?並沒有。
這也是電影傳遞的思想,有困難去解決它而不是放棄它。
姐妹倆分別取得全國冠軍時,以為爸爸會很開心,以為實現了爸爸的夢想。爸爸說「當你為我們國家而不是為你自己贏得金牌時,才是我夢想實現的時候」這個夢想,偉不偉大?很偉大。
你、我,有沒有一刻是想到為國家做些什麼?並真的付出了行動的。我沒有做到,所以能做到的人,我報以敬佩之心。這也是阿米爾.汗這個印度的演員值得讓人尊敬的地方。他拍的這部電影,實際上也是為印度這個國家做著一些改變。
就算,我對印度這個國家不熟悉,沒有什麼好與壞的特別印像,因為這個演員,也會對印度增加一些好感。
也會感慨和盼望著,我們中國,什麼時候能出一個這樣的好演員。
如果你有小孩,你會無條件的相信自己的小孩嗎?你會一直支持你的小孩,給他(她)信心嗎?還是說,有些時候,你覺得自己的小孩就是不如別人家的小孩。
作為兒女,你會不會希望自己的父母,無論在自己成功或者失敗時都支持自己,給自己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呢。
電影里的爸爸,就是那種,對自己女兒無比自信,任何時候,都相信自己女兒能行的人。
女兒因為拿到了全國冠軍,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學習,一向氣場強大,不服輸的爸爸,為了讓女兒得到好的學習,低聲下氣的拜託著教練好好指導自己的女兒
。
可是女兒卻迷信著新教練的花哨技巧,並被虛無的虛榮感包圍,開始瞧不上爸爸的以前舊方法,慢慢開始降低自己的要求,自我放鬆,在國際比賽上最開始輸掉的時候,爸爸都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女兒的能力。而是幫助女兒去分析失敗的原因,克服它,戰勝它。這就是滿滿正能量的典範。
反觀那位國家教練,才真的是只為自己著想,自私自利的典型代表。對於失敗,只會虛假的無力的安慰,說些「有的人本來就沒有拿冠軍的命」 「你能拿個銅牌就不錯了」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關我事的態度。
自信,這個詞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很重要。如果你想讓一個人成功,首先要建立他的自信心。如果你想讓一個人失敗,就去摧毀他的自信心。
大女兒在比賽時,爸爸一直傳遞給她的信息就是,你能行,你還沒有輸呢。特別是在最後一場比賽中,女兒問爸爸,有什麼策略時。爸爸說「策略只有一個,讓人們記住你。拿了金牌才會不被遺忘,給人們希望」這個希望,也是印度女性的希望。「是那些被認為不如男孩的女孩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們、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們們的希望,明天你不僅跟澳洲選手比賽,還是跟這些輕視女子的人比賽!」
最後,阿米爾.汗這位演員我只能用大寫的「帥」字來形容。他是印度「國寶級」人物,寶萊塢的「全能」演員。今年已經52歲。52歲的人,可以為了拍一部電影把自己增肥了56斤,然後再花五個月時間成功減肥50斤。普通人能做到嗎?如果能做到的普通人最後肯定也能成為勵志的典範,也會成為新一代網紅。所以,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都是需要付出辛苦的代價的。拿過全國冠軍的摔跤手,夢想成為世界冠軍,本想子承父業,卻一連生了幾個女兒。在短暫的失望過後,他毅然決定讓女兒也去做一個摔跤手,他用嚴格乃至苛刻的訓練方法親自教導,過程殘酷卻又充滿愛意。這部片在俘獲了大量觀眾的眼淚的同時也讓人深深的懷疑,影片中將摔跤演繹地無比真實的geeta和babita究竟是演員還是職業摔跤手?
電影拍攝之初,劇組就提出要求,雖然不能指望她們馬上變成職業摔跤手,但是需要將她們訓練到這一步,起碼看起來不是假的。
她們每周練習摔跤六天,在頭幾個月的時候,成年babita的扮演者-Sanya她曾提到,無論訓練強度多麼的難以接受,她們幾乎都強忍著酸痛,不敢吭聲,她們怕導演因此覺得她們不夠格參演,萬一他們說你不夠強大來演摔跤手怎麼辦,「對不起,我們不打算用你了。」就像這樣。而她在電影中的摔跤鏡頭僅僅是30秒到一分鐘,同其他演員一樣接受接近9個月的訓練,沒有不滿和抱怨,她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成年Geeta的扮演者-Fatima的摔跤的鏡頭是最多的,她在頭兩個月的訓練被擊中了三塊腿骨,醫生說至少需要三周的時間恢復,全體工作人員都要因為自己重新回去拍,她感覺很不好,堅持了下來。
導演坦言,到了最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她們已經成了真正的摔跤手運動員。
—END—
歡迎關注我們,每天一個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
今日推薦:《模仿遊戲》中,演員康伯巴奇與圖靈本人的家族在現實中有著血親關係。不過那要追溯到14世紀,他們相互之間是第17代表親。兩個人都是薩摩賽特伯爵約翰·博夫特的親戚,不過分別是父系和母系的親戚。
真故電影,為你呈現更多電影背後的真實。
簡單的用正確還是錯誤來判斷這個問題,顯然是不合適的。
這個爸爸也不是這麼簡單粗暴的左右女兒的未來生活的人。從故事中和資料中,我們都知道印度女性的地位卑微,他們的人生好像從出生就註定了要結婚、生子、操持家務。爸爸強迫女兒練習摔跤,不僅僅是以女兒為工具,訓練她們,好讓她們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爸爸更多的是希望通過摔跤這根救命稻草,為女兒的未來爭奪更大的空間。事實上,她們無路可走,無路可走的情況下,爸爸的強硬的選擇就是最好的路。試想,如果這個家庭如果家境殷實,女兒可以隨意選擇舞蹈、藝術、文學等方向,爸爸還會這麼強勢的逼迫女兒一定摔跤嗎?我想這位聰明的爸爸不會做這麼傻的事情的。
從故事裡看,爸爸確實不是從小訓練女兒的,而是通過一次打架事件,發現了女兒們具有摔跤的天賦,因此對女兒進行了因材施教。
所以,我的觀點是,這個爸爸是理性的,是愛孩子的,是善於發現孩子、判斷孩子並幫助孩子做好人生規劃的,是位難得的好父親。
電影中兩個小女孩自己並不想練摔跤,印度對女人摔跤也有偏見,這些自然會對兩個女孩產生巨大的壓力。摔跤對於一個溫柔的美少女絕對不是理想的職業,因此兩個女孩對父親進行了巨大的反抗。
但由於父親的希望與經歷,女孩們從被動到主動喜歡上摔跤,最後同父親一樣成為了國內冠軍,並且還獲了父親期待的國際冠軍,為國家爭光。
從被動向主動轉化的過程,是因為父親身上的兩個特點所造就的:第一,父親對自己理想堅韌不拔、毫不動搖,執著堅持。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對於某種崇高東西的追求是會慢慢讓人感動的。兩個女兒就是這樣被逐漸感動的。第二,在父親嚴厲的背後,充滿了對兩個孩子真摯的愛。兩個孩子感覺到父親其實並不是要折磨她們,而是希望她們既為國家爭光,也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品德,擁有能夠讓人看得起的個人成就。它人性化地展示了一個家庭的希望和堅定不移的追求。
從電影中看到,兩個小女孩之所以能夠自動自覺繼續摔跤的職業生涯,是因為中間發生了一個故事。大姐吉塔的同學在十三歲時就被迫嫁給了一個自己不認識的男人,從此以後將在家庭生活中被欺負、打罵,只能為男人生孩子等等的悲苦人生。
女人的青春在尚未展開時就已經枯萎,這給兩個女孩帶來了巨大震撼。她們突然發現父親嚴苛的背後,不僅僅是要拿冠軍,更是蘊含要培養她們獨立人格、追求自身成功的一種狀態。所以,父親能夠讓兩個女孩成功,完全是因為她們突然意識到這件事情對她們個人的成長重要性。同時,她們兩人在內心也種下了把自己變成一個好摔跤手的種子。
這兩個女孩因為朋友被逼婚這件事情觸發出內心火焰並燃燒起來。父親也非常懂得如何利用階段性的成就來激勵兩個女兒。他知道,如果這兩個女兒一直在家裡不斷訓練,等到有能力拿到國家冠軍再去打,這個過程就會太漫長了。訓練海豚能夠進行各種表演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它每取得一點進步都會獲得兩條魚。海豚得到激勵,就知道自己的進步是會得到回報。
電影中的父親帶著兩個女兒,在有了一定的摔跤能力後就去到小鎮上,和男孩子進行摔跤。在與男孩子摔跤的過程中,不僅能取得成功,而且能夠獲得獎勵。這對於家庭貧困的兩個女兒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激勵作用,讓女孩子發現原來摔跤不僅能給自己帶來成功的興奮,給家庭帶來榮譽,甚至還能幫助家庭解決生活困境。這種階段性成就是從小鎮的比賽到聯邦比賽,最後到國家、世界比賽中得來的。它們給女孩子帶來不斷前行的動力,讓她們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可以不斷發揮。
電影中父親之所以讓兩個女兒去練摔跤,是因為父親突然發現她們身上有潛力。有了潛質以後,孩子到底願意不願意去做這些事情,有沒有毅力去做這些事情,孩子本身其實是不能決定的。由於父母經歷過,所以比較能夠看出來孩子是否有這個潛力。同時,父親也知道如果讓兩個女孩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所成就,這一點是孩子自己看不出來的。
阿米爾汗在裡面演的爸爸並不殘忍,他很愛很愛自己的孩子們。在這部電影中,爸爸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強逼女兒去摔跤,而從這開始也就改變了她倆的命運。
在印度,女的的地位是很低的,她們那裡到了一定年齡就要結婚生子,然後每天在家裡帶孩子,做家務,這樣的生活是很無趣的,而且可能要跟一個自己見都沒見過的人一起生活,過下半輩子這樣對於女人來說也是可悲。如果可能,如果可以,誰不想與自己所愛的人過以後的生活,誰不想讓自己的人生過的豐富多彩。而在這裡面,爸爸就讓女兒擁有了一個這樣的機會,縱使被人嘲笑,可爸爸依然不放棄讓女兒摔跤,讓她們每天堅持,嚴格要求她們,這也是一種別樣的愛,他要讓人們知道,誰說女子不如男,不再讓女人們被生子做家務所束縛。
這也是一個追求夢想的勵志片,他們的不斷努力,堅持,儘管有失敗,但卻把失敗當墊腳石;儘管中間思想會不堅定,忘記當初的決心,但後來積極改正,追尋本心,重回正軌。這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會因為失敗而放棄,或者被一些外界因素而干擾忘記初心,但是,若這樣就沒有後文的話,成功的果實也就觸不可及了,所以,在面對人生挑戰中,不要放棄,相信自己能行。
對於爸爸,他之前說過給一個月的時間,如果她們不行就算了。由此可見,他也是尊重孩子們的選擇的,愛孩子們的。但是總是要嘗試,不能還沒開始就已結束,通過女兒和別人打架事件,他是發現她倆有摔跤的潛力的,而不是平白無故的就強逼她們摔跤,這也是發掘她們的潛力,事實證明她們真的行,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為所有印度女性爭光,提高了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讓她們不再是生孩子做家務的工具。
在比賽中,爸爸一直給女兒加油,為
了女兒不辭辛勞的幫助她們,這也給了她們很大的鼓舞,他教給了女兒獨立的性格,教她們自立,讓她們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為她們,可以說,也是操碎了心。「如果你明天贏了,並非自己獨享勝利,有幾百萬個像她們一樣的女孩跟你一起得勝,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的男孩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們,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們,明天你不僅跟澳洲選手比賽,還是跟這些輕視女子的人比賽!」
首先,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這裡指的都是人類。人類本身就是社會性的動物,人們生活在社會協作當中。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是怎麼看待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係。也就是人怎麼樣才能獲得自由。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由,都不希望被約束被束縛。而現實就是我們所有的人,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都不能隨心所欲,都會被強迫去做我們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是社會的規則,是人類文明很多年積累下來的慣性。這種約束對於整個社會來講是有益的,但是需要個體做出犧牲。父母並不希望去強迫孩子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很多父母都是簡單的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就好了。但是整個社會協作關係在強迫父母這麼做。如果拒絕,那就需要從這個社會協作關係中分離出去。比如很多孩子喜歡往窗外扔東西,喜歡玩打火機,喜歡到河裡戲水,喜歡跟在汽車後面在馬路上跑等等,這時候父母是支持還是強迫孩子改正呢?所以父母的選擇一般都是在受到外部約束的情況下,儘可能的讓孩子獲得更多自由的選擇。也就是常說的,讓我的孩子在長大以後有的選,到時候孩子愛幹嘛就幹嘛去,而不是完全沒得選。就像電影里的一樣,村裡其他的女孩子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被父母嫁出去當做生孩子的工具。但是通過摔跤的努力,卻給了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選擇餘地,女孩子得了金牌,去了大城市,不管是工作,生活,愛情相對於其他的女孩子,已經獲得了更大的自由,有了自己的選擇權。所以目標是為了讓孩子以後能更加自由,在方法學上每個人都不同,都只能根據當地當時的環境來,比如當時兩個女兒去參加那個小女孩的婚禮,看看她們在婚禮上是多麼的快樂,而新娘是那麼的悲傷,兩個小姑娘完全不知道這個婚禮意味著什麼,因為她們根本不理解。這時候做父親的能怎麼辦?放縱就代表這兩個女兒以後沒得選,講道理吧孩子根本聽不懂。這個社會,真心對你好的,基本上就是父母了。
首先給出觀點,我認為不是錯誤的。
爸爸強迫女兒去摔跤,其實改變了女兒的命運。
印度尤其是印度一些小地方都是重男輕女,在男人眼裡,女人就只能做做飯,乾乾家務。女的小小年紀可能就要被父母指定嫁給一個不愛的男人,做家庭主婦,活的很卑微,沒有人生價值。而片中的父親並沒有給女兒走上這條平庸的路。他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了女兒身上,他堅信摔跤並不是只有男人才能做的運動,相信女兒終有一天也能為國爭光。他改變了女兒的命運,讓女兒最終成為了印度的驕傲。
爸爸的這一行為應當結合國家背景、時代背景來看,為了讓自己的女兒人生有價值,未來有更多選擇,而不是只能走早早嫁人、生娃、帶孩、伺候家庭直到老去的一條路。爸爸並不是獨裁似的強迫她們,而是給了她們一年時間選擇,後來是姐妹倆因為新娘夥伴的一席話,明白了爸爸的苦心,於是發自內心的去練習、真正愛上了摔跤運動。因為有強大的信念和爸爸的精神力量支撐,姐妹倆一個接一個的奪冠,為自己贏得榮譽,讓爸爸感到驕傲,也讓全印度的女性看到了希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