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古國的風土人情是怎樣的?


有誰,有誰能把我重新埋葬。還我千年舊夢,我應仍是,樓蘭的新娘。這綺麗委婉的詩句出自詩人席慕蓉,所寫的正是樓蘭古墓中神秘的樓蘭公主。她長發披肩,身材嬌小,身高僅5.2英尺(1.585米)。當考古學家侯燦等人發現這一墓葬時,她已經在這裡靜靜地躺了近3000年。樓蘭,一個神秘而遙遠的國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十分陌生。對稍微了解詩詞的人來說也許會想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言壯語,但樓蘭古國究竟曾有怎樣的風土人情,則是大家倍感陌生的。乘著蕭瑟秋風西去,透過那一縷陽光,半瓶黃沙,我們彷彿重遊當年的樓蘭。《漢書·西域傳》是最早記載樓蘭的文獻。書中這樣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寥寥數語也只是給我們提供了樓蘭的國都、人口、位置,但更多的信息則付之闕如,現代人對樓蘭更直觀的了解還是通過科學的考古發掘。考古學者在樓蘭城內發現了晉代漢文木簡、大量漢代錢幣、羅馬風格的玻璃器、漢式陶甑、一枚貴霜錢,在城郊漢墓中發現了大量來自黃河流域的絲綢織錦,也有西亞風格的毛布。最近,在樓蘭城北20多公里處還新發現一具彩繪雲紋、花卉、朱雀、玄武的彩棺,透示著濃烈的漢文化色彩,而入葬主人穿的棉布長袍、棺上覆蓋的獅紋圖案地毯,也保存完好。由樓蘭西北走,在孔雀河谷的營盤,發掘出土了保存完好的古代墓葬,人體已成乾屍,棺上同樣見到獅紋裁絨地毯,主人穿著人獸紋毛布袍,足穿絹面貼金氈靴。人獸紋長袍、獅紋地毯,其裝飾圖案明顯具有西亞藝術的精神,說明樓蘭及繼後的鄯善王國在聯絡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上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漢晉時代的樓蘭(後改名鄯善)是一個東西方文明薈萃的國都,在這裡市場上穿行著交易的安息、大夏、烏孫、西漢等國商人。各路商人帶來了織錦、絲綢、金銀器、地毯、葡萄、鐵器等商品,操持著不同語言的夥計們忙著搬運各類貨物進入客棧。在公元前2世紀到3世紀的樓蘭,因絲綢之路的興旺而繁華。小河墓地中琳琅滿目的東西方隨葬品充分展示出這裡貴族生活的高品質,她們使用牛心作為化妝品,表面覆蓋有作為顏料的赤鐵礦粉末。此外他們還可能已經使用燒烤的牛羊駱駝肉,並使用腌制的方法儲存。在節日里人們會購買工藝品,打磨映照自己倩影的銅鏡,準備各種化妝品比美,也會到河邊禮佛沐浴,這些都與當時樓蘭的宗教文化的興盛密切有關。由於樓蘭古國位置的重要性,在漢代這裡爆發了激烈的戰爭,目的就是為了拉攏當地統治者。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傅介子就是當時為了執行讓樓蘭擺脫匈奴控制的任務。在公元前77年,西漢王朝為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派遣平樂監傅介子前往樓蘭,刺殺前王,另立新王,改樓蘭國為鄯善國,另遷都城,原樓蘭成為鄯善國的一座城市。公元4世紀,樓蘭國消失。樓蘭國消失的原因眾說紛紜,以環境惡化說最受人矚目。或許過度的開發使得這裡的沙化加劇,水源枯竭,人們不得不遠走他鄉,最後離開了生養祖先與自己的沃土。神秘的樓蘭因官署、民居、佛塔、寺廟遺迹而聞名;城郊有乾涸的河道、枯死的胡楊林和水渠田陌遺址。透過這些遺迹我們可以想像當年這裡民居密布,河道縱橫,胡楊林一片鬱鬱蔥蔥,人們歡樂地跳舞歌唱,從事商貿。小河公主等人或許就曾經在這裡的某座宮殿里歌舞,踏出應和的舞步。人們對樓蘭的探索始於1900年,當時瑞典人斯文·赫定組織的探險隊,在羅布泊地區發現樓蘭古城遺址,揭開了古樓蘭文明的神秘面紗。隨後,英國人斯坦因、美國人亨廷頓、日本人橘瑞超相繼到樓蘭古城遺址考察;20世紀30年代,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也曾到達樓蘭地區;新中國成立以後,新疆考古專家相繼進入羅布泊地區,對樓蘭古城進行科學考察。未來隨著考古發現的深入我們會更為深入地了解到古樓蘭國的生活實況,那必將是一幅美麗動人、震撼人心的絲路圖畫,參考資料:1、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 2、樓蘭古城與樓蘭考古。新華網新聞3、黃文弼《西域考古記》4、http://www.xj.xinhuanet.com/ll09.htm5、斯坦因日記


推薦閱讀:

TAG:樓蘭 | 文化 | 社會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