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使寶玉最終出家的?


首先,最重要的是心頭最愛已逝,人生了無生趣。林黛玉一死,賈寶玉這個鐘情的公子,自然是心裡空空。無法再有人能像林妹妹一樣,能夠撫慰他那個痴痴的心靈,再有人與他一起高水流水遇知音。林妹妹在世,他尚能欣賞別處美景,林妹妹一走,他的心也就跟著走了,唯有出家看破紅塵,才能苟延殘喘。

其次,家道中落,錦衣玉食的公子,何曾知道人間疾苦,從沒想過人生有大起大落,最後看著賈家被炒、被流放、被監禁,衝擊之大讓這個富貴閑人無法接受。萬人之上頃刻變成戴罪之人,他很快就體會到了世道炎涼、勢力而薄情,往日巴結逢迎之人,此時恨不能遠遠避禍,還有的落井下石,怎能不讓人失望而決絕。

再次,寶釵不能知音,天天逼著仕途經濟學。身邊的寶釵,一定更加用心逼迫他去讀聖賢書,以作翻身之本,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一個林妹妹可以讓他得一處安心之地,他如何不心痛,不絕望。作為一個男人無法滿足妻子支撐家庭、作為一個鐘鼎之家的後人無法讓家族起死回生、他除了消極避世,還能怎麼樣。這也許是作者真正的寫照,在那個時代,一旦獲罪被炒,幾乎再無翻身之日,除了消極避世,沒有任何辦法。

最後,他心心念念的大觀園美麗眾女子煙消雲散,就像一場海市蜃樓,賈府從極致的奢華到最後徹底的沒落,讓他終於明白,人生不過就是一場夢,遁入空門才是正途。


感謝邀請。

寶玉出家以我讀《紅樓夢》的看法,其實有一個根源兩處伏筆一處起筆,寶玉的身份,書中第五回,第一一六回寶玉兩次神遊太虛幻境再到經歷寶黛情傷、寧榮敗落就是這一個根源,兩個伏筆一處起筆,我們分別來說說。

寶玉本是離恨天神瑛侍者降世,既然《紅樓夢》開篇是從離恨天神瑛、絳珠開始,那麼其結局就必定不凡,黛玉焚稿,冷月葬花魂,死的都那麼凄美,寶玉自然不會如俗世濁物般老死於床榻之上,出家是一個禪意的選項,也符合全書「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主旨。這是一個緣起。

寶玉第一次游太虛幻境的重點是: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酬。這次是寶玉思想上的入世,警幻仙姑對寶玉說起緣由時有言(先向他講了一番「意淫」的道理),說明:「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雖可為良友,卻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今既遇爾祖寧榮二公剖腹深囑,吾不忍子獨為我閨閣增光而見棄於世道。故引子前來,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將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許配與汝,今夕良時即可成姻。不過令汝領略此仙閨幻境之風光尚然如此,何況塵世之情景呢。從今後萬萬解釋,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但是可惜的是,警幻仙姑與寧榮二公沒能如願,寶玉被夜叉海鬼拖入萬丈迷津中,既違背了警幻仙姑的諄諄教誡,也未能由「木居士」掌舵度過迷津。風月情愛難以真正快樂,建功立業又未能如願,那麼剩下的就只有悟道超脫了。這裡就為寶玉出家這個結局埋下了第一個伏筆。

第二次游太虛幻境在書中第一一六回,寶玉的「玉」丟了,魂魄出竅恍恍惚惚隨著送玉的和尚飄飄搖搖地走了出去,到了個荒野地方,遠遠的望見一座牌樓,好像曾到過的。那和尚早拉著寶玉過了牌樓。只見牌上寫著「真如福地」四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是:「假去真來真勝假,無原有是有非無。」轉過牌坊,便是一座宮門,門上也橫書著四個大字:「福善禍淫。」又有一副對聯:「過去未來,莫謂智賢能打破;前因後果,須知親近不相逢。」寶玉欲問因果,走進了一座巍峨殿宇,上有匾額上寫著:「引覺情痴。」兩邊的對聯是:「喜笑悲哀都是假,貪求思慕總因痴。」他忽然想起,少時做夢,曾到這地方,如今能親身到此,也是大幸。他壯膽上前打開了大櫥,看到了「金陵十二釵正冊」,寶玉在冊中看到玉帶上頭有個「林」字,又看到了「金簪雪裡」等。後來,寶玉遇到看仙草的仙子,說她的主人是「瀟湘妃子」,又聽有人叫「神瑛侍者」,又遇尤三姐、黛玉、晴雯、鳳姐、秦氏等,後被黃巾力士追趕,正在情急,送玉來的和尚手裡拿著一面鏡子一照,說奉元妃娘娘旨意,特來救他。他告訴和尚說他看了冊子。和尚對他說:「世上的情緣,都是那些魔障,只要把歷過的事情細細記著,將來我與你說明。」說著,把寶玉狠命的一推,說:「回去罷。」寶玉跌倒,喊「阿喲!」醒了。

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寶玉醒來時,還能記得當時的一些事,特別是那時惜春說:「那年失玉,還請妙玉請過仙,說是"青埂峰下倚古松』,還有什麼"入我門來一笑逢』的話。想起來"入我門』三字,大有講究。佛教法門最大,只怕二哥哥不能入得去。」寶玉聽了,冷笑幾聲,寶釵聽著,皺著眉頭,尤氏說:「偏你一說又是佛門了,你出家的念頭還沒有歇么?」惜春笑著說:「不瞞嫂子說,我早已斷了葷了。」王夫人道:「好孩子,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是起不得的!」惜春聽了,也不言語。寶玉想起了「青燈古佛旁」的詩句,不禁連嘆幾聲。忽又想起一床席、一枝花的詩句來,用眼睛看著襲人,不覺又流下淚來。眾人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以為又是舊病複發,哪裡知道寶玉觸處機來,竟能把偷看冊上的詩句牢牢記住了,只是不說出來,心中早有一家成見在那裡了。

這回幻游太虛幻境,寶玉覺悟多了,不僅看到了「假去真來真勝假,無原有是有非無」的對聯,知道「智賢」不能打破「過去未來」,「親近」因「前因後果」未能相逢。世間一切都是虛,「喜笑悲哀都是假,貪求思慕總因痴」。寶玉對自己,對黛玉,對冊子中所說的他的親近的人的身世經歷及命中的使命,已知大概,彷彿看到了佛法大門已開,想起了「青燈古佛旁」的詩句,出家的決心已定了,只是對身邊的女子依依難捨。離棄紅塵,走上悟道歸真之路,已經是假(賈)玉真石的必然選擇。這個就是書中寶玉出家所埋的第二個伏筆。

再後來《紅樓夢》最後一回起筆寫寶玉出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且說賈政扶著賈母靈柩,賈蓉送了秦氏、鳳姐、鴛鴦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賈蓉自送黛玉的靈也去安葬。賈政料理墳墓的事。

一天,賈政接到家信,看到寶玉、賈蘭得中,心裡歡喜。後來看到寶玉走失,又生煩惱,只得趕快回來。在道兒上,賈政又聞有恩赦的旨意,又接家書,果然赦罪復職,更是心生喜悅,日夜兼程。

不久,賈政行到毗陵地方,天氣乍寒下雪,泊舟在一個清凈去處。賈政打發眾人上岸,投貼辭謝朋友,船中只留一個小廝侍候,自己留在船里寫家信,寫到寶玉之事,便在思想中暫時停下筆來。這時,賈政抬頭,忽然看到船頭前面微微的雪影里,有個身披大紅猩猩氈斗篷,光頭赤腳的青年人向著他倒身下拜。賈政不知是誰,急忙出船,欲待扶住問他是誰,可是那人已經拜了四拜,起來打個問訊。賈政才要還揖,迎面一看,不是別人,卻是寶玉。

賈政大吃一驚,忙問:「可是寶玉么?」

那人只不言語,似喜似悲。

賈政又問:「你若是寶玉,如何這樣打扮,跑到這裡?」

寶玉未及回答,只見船頭邊上來了兩人,一僧一道,夾著寶玉便說:

「俗緣已畢,還不快走!」

說著,三人飄然登岸而去。賈政不顧路滑,急忙趕來,哪裡追趕得上?這時只聽他們三人中不知是誰作歌道: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我所游兮,鴻蒙大空。

誰與我游兮,吾誰與從?

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

賈政一面聽著,一面斷續趕去,轉過一個小坡,倏然不見。這時,只見賈政心虛氣喘,驚疑不定,還要前走,只見白茫茫一片曠野,並無一人……


以一個局外人的觀點,我傾向於寶玉的出家是一種必然。

賈璉的小廝興兒有一長段話評寶玉,「他長了這麼大,獨他沒有上過正經學……成天家瘋瘋癲癲的,說的話則不懂,乾的事人也不知……再者也沒剛柔,有時見了我們,喜歡時沒上沒下,大家亂頑一陣;不喜歡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們坐著卧著,見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責備。因此沒人怕他,只管隨便,都過的去。」

這大約是寶玉在大多數人眼中的形象了,正如《西江月》所批一般,潦倒不通事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知音少,弦斷無人聽,才有伯牙斷琴。寶玉曾向黛玉傾訴過的,他家裡雖然兄弟姊妹眾多,卻無知己,因而他一樣的孤獨。

之所以愛在閨幃廝混,是因為年輕女子往往心思單純,雖然未必懂他,至少能夠接受他的「離經叛道」,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看似歪理,其實頗有幾分禪意。

記得柳湘蓮在尤三姐死後,渾渾噩噩茫然不知所之,清醒時見著一位道人,便問他為何人,所處系何地,道人的回答最妙,他說:「連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過暫來歇足而已。」柳湘蓮聞言如墜冰窟,顯然是有所領悟的,想來道人是在提點他,紅塵之中,皆為俗人,帝王將相,終化塵土。

神瑛侍者下凡,牽絆著他的不是什麼功名利祿,而是兒女情長。他是固執的,哪怕幾乎被父親杖斃,哪怕連林妹妹都來勸他,他也不肯就此改過;他是痛苦的,金釧因他而死,時逢祭日,所有人都只緊著為鳳姐的生日奔忙,只有他惦記著要為金釧上一炷香,滴幾行淚。

眾生平等,外在差別非是本相,一切眾生與佛並無二致,因而眾生皆可成佛。寶玉是天緣佛性的,他與人相處,從不計較什麼身份高低,富貴貧賤。他最恨的,莫過於好好一個清白女兒,一嫁了漢子,便也沾染了世俗氣息,時間再久些,更是成了魚眼珠般,變得面目可憎起來。

寶玉的痴心,是希望能與身邊的女子相伴著渡過清凈的一生,哪怕光陰很短,所以當有機會為平兒補妝,替香菱掩過時,他便格外的高興,能為紅顏解憂,本是他的夙願。

可惜真正理解他的人,像是黛玉,晴雯,甚至三姐,一一地香消玉殞,留在身邊的,只有如寶釵,襲人等要求他專註世務,求取功名的俗人。

任何時代,總有那麼幾人,是不願隨波逐流的吧,正如寶玉一樣尊崇《四書》,卻不肯接受後人假借先賢之名杜撰出來的歪說謬論。什麼文死節,武死戰,文臣不問蒼生,只想著以死納諫,武將不知策略,一味的好戰無謀,還都覺得自己為國捐軀,足以名垂青史,殊不知於國於民於家,實無半點功績。

既不為世俗所容,也不願曲意附和,牽掛的人又盡皆逝去,人生自然只剩下如戲文里唱的,赤條條來去牽掛,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寶玉生於富貴之家,自小錦衣玉食,前呼後擁,上有老祖宗賈母極力呵護,下有王夫人,鳳姐,元春的偏愛。眾姐妹眾星捧月般的以他為中心,外邊朋友眾多,府中有兩小無猜的戀人黛玉。活的倍爽。

忽然之間,風雲疊起,大雨傾瀉而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愛他的人,他所愛的人相繼離世。賈家大廈傾倒,如同樹倒猢猻散。

溫柔鄉長大的公子哥,沒有了可以依靠的大樹。失去了深愛著的黛玉,生無可戀。繁華落盡,他又沒有求生的本領,以往的朋友,死的死,走的走,剩下的唯恐避之不及。

抬眼看去,曾經的詩禮鼎盛之家,哥舞昇平的所在,如今蕭瑟荒蕪,如同食盡鳥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寶玉走投無路,求生無門,生無可戀,看破紅塵,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出家是寶玉唯一的出路。


賈寶玉:從小做官的老爸就嫌惡這個兒子脂粉氣重不看好他,老媽感情失落吃齋念佛兩眼只盯著這個唯一在世的小兒子一舉一動,祖母獨寵唯一長得像過世老公的孫子溺愛之極。衣食住行樣樣不缺,美貌丫環、清俊男友都是主動向他靠攏,父親的清客下級個個獻媚吹捧他。賈寶玉極聰明極感性的人,他樣樣都不缺唯一缺少的只是一個心靈相通的精神伴侶紅顏知己。即使賈府不敗落,賈寶玉也會像英王愛得華一樣選擇「不愛江山,愛美人。」。…………全家上下合謀騙得寶玉入了「金玉良緣」的圈套,「黛死釵嫁」讓賈寶玉對整個封建家庭完全絕望。賈府不敗他也會在完成自己的責任考中科舉、娶妻生子之後追求自由浪跡天涯而去。民國的許多文化大家皆如此,兩百多年前的清代賈寶玉如此是符合邏輯的。賈府家敗失去了原有的物質條件,賈寶玉就只剩下一條出路了,做和尚…………。張大千也為情做過和尚,後來還俗掙了大錢。曹雪芹運氣差,寫作時「文字獄」盛行一分錢沒有還東躲西藏的。換了是現在,曹公會有多少稿費呀!文人首富呀!


紅樓夢裡,人物最好的出路似乎就是出家,瘋僧跛道貫穿始終,每到情節推不動的時候,二人就會神出鬼沒。所以妙玉思凡的情節設計得極為惡劣。紅樓夢裡很多出家的,鴛鴦、紫鵑、惜春,柳湘蓮都出家了,評價也甚高,認為這是看透了人生,寶玉和黛玉慪氣,曾經參過禪,寶釵黛玉為了開導他,也寫過偈語,參悟佛道是極值得誇耀的一件事。好了歌,對看不透的人諷刺入骨。

寶玉出家,一則家破人亡,世態炎涼之下看破紅塵,二則黛玉慘死,人生已無樂趣,三則他金榜題名,自認為已經還了父母的恩情了了家族的夙願,賈府復興有望。二入太虛幻境,薄命司的判詞已經記牢,每個人將來的悲慘命運已經盡知,那麼他這個時候不出家,還能幹什麼?即使賈府中興,他在家裡看著兄弟姐妹一個個走入自己不可控的命運,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人生活著的意義,其實質是一個「情」字,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都在一個情字中,只有情,才是一個人生活的動力,無論做什麼都在為一個情字。當四大家族走向衰敗時,寶玉身邊的人死的死,散的散,最愛的人黛玉死人,最喜歡的人青雯死了,最愛慕的人可卿死人,人,生活在毫無意義和色彩的生活中,無疑是「春心莫與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心境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生活己經沒有任何動力和情趣......這就是寶玉最終出家的原因。(一家之言,與網友分享)


個人以為寶玉原本就是有慧根的人,即便平安生活都有可能生髮離塵之心,何況於富貴鄉的錦衣玉食中遭到突如其來的重大變故和折辱呢,且又是精神和物質層面的雙重打擊,……,此時遇到世外高人一點化,出家即成必然。


他聽從父母之命而擇了寶釵,沒有做什麼反抗順從父母旨意以為孝心,以為天下德中之道。然而真正生活起來,用生命的愛挽無愛婚姻與孝比起來砝碼太大,這也不是什麼真正孝心。一個人自己生活不幸福,自己精神上不幸,沒有享受的甜蜜可言不會用精神頭顧及別人,哪怕父母。力不從心。從走上金玉婚姻之路便是不幸的開始,從這樣的婚姻中沒有幸福。身為父母經歷過幸福與不幸福的父母不知道嗎?他們要給他的是什麼?是為他幸福還是他是他們生活的工具,擺弄的棋子。知其幸福之處而不讓去其幸福處。這是寶玉婚後意識到的。孝與自身幸福不矛盾,卻弄成矛盾。一個人不幸,沒有愛活著,他不會想做什麼!沒有動力。一個人有愛才能承擔更多。他用出走反對無法承受的未曾想過的如此不堪忍受的生活,反對父母,反對自己,對自己懲戒,變現負了林妹妹的諾言。讓自己嘗背叛愛情的滋味,讓父母嘗自私的愛的滋味!


謝邀!人生如棋,不在棋位,不謀其政,就是放棄一博。作者刻畫寶玉這個人物,投注了順治的影子,無才補蒼天,於國於家無望。依我所思,主要因素是壓力太大,其次是對親人的失望婚姻的絕望。出家是逃避世俗紛擾,逃避責任,心死大於哀傷的表現!


推薦閱讀:

TAG:紅樓夢 | 賈寶玉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