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KKTV是哪個時間創立的?


ktv是Karaoke。Karaok是個日英文的雜名,Kara 是日文「空」的意思。KTV,從狹義的理解為:提供卡拉ok影音設備與視唱空間的場所。廣義理解為卡拉ok並提供酒水服務的主營業為夜間的娛樂場。

KTV起源於日本,後來傳到台灣,把卡拉ok裝在房間里然後取名為KTV,(K)為卡拉OK的第一字,(TV)為MTV(音樂電視)的後兩字組合成KTV 。在20世紀六十年代的舞會上,有傳統的樂隊為人們伴舞。在這一時期已出現了歌手用歌聲為人們伴舞的形式。這就是第一次伴奏音樂與歌聲分離成為兩個獨立部分。20世紀六十年代末期,盒式錄音機問世以後,左(L)右(R)立體聲磁帶可錄製兩個音源,一路是伴奏音樂,一路是人聲歌唱,人們可以用這種磁帶學習流行歌曲的演唱。當人們學會唱這首歌以後,人們就會關掉人聲這路通道,而通過話筒親自演唱這首歌曲。這種娛樂活動首先在日本流行起來,日本人將此稱為KARAOKE娛樂遊戲,KARA是日本語「空」的意思,OKE是英文交響樂的縮寫。所以說KARAOKE遊戲是日本人發明的。這種KARAOKE遊戲在日本迅速流行起來,在社會上引起很大風波。在一些酒吧、咖啡廳、歌舞廳,老闆就辭掉了原來的樂隊,而採用一套音響設備。這樣就受到大批電聲樂隊的不滿,他們向娛樂圈和KARAOKE生產廠家提出抗議。但是在按經濟規律辦事的日本,這些都是無濟於事的。這些樂隊只好轉業到廣告業和電視劇製作業中去了。20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錄像機出現以後,用圖像畫面來解釋歌曲的意境,形成了聽覺視覺並舉的綜合藝術系統,並且有字幕的提示。

20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激光影碟機問世以後,這種設備都是數字電路,所以它的音頻信號和視頻信號要比錄音機和錄像機有很大的提高。

後來隨著哈日族的風潮開始盛行,這股OK風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吹進台灣,被正式譯為卡拉OK。香港、大陸內地包括東南亞基本上延承了台灣的風格,以KTV的形式為主。

一開始,台灣完全仿效日本的開放式空間設計,但是效果並不好。台灣商人將原有的包廂式小視聽中心與之結合起來,經改良後,出現了以包廂為主的KTV。即可以欣賞畫面,又能引吭高歌;互不干涉,跳舞的跳舞,表演的表演。

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卡拉OK不單單只是提供唱歌的地方, 如今的卡拉OK似乎是一個貶意詞。1996年以後,隨著酒吧、D廳等更豐富的娛樂方式的介入,卡拉OK失去了原來一統天下的地位,娛樂場所的門牌上已經少見這四個字了。但卡拉OK並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它不斷地變換著經營模式,以KTV、CLUB、酒店包間、量販式KTV的面目一而再再而三地鹹魚翻身,以往單純的唱歌之地衍生出了餐飲娛樂商務交際等多條龍服務。

(根據百度詞條相關資料整理)


推薦閱讀:

TAG:康佳KKTV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