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如何蓋印章?有什麼講究嗎?
我是宇航,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書法蓋章是一門學問,學會有幫助!蓋章有法,卻無定法。俗話說「蓋好章能遮醜」,
書印相映成趣,能增其色,章法上活躍通篇氣氛,有「錦上添花」之效果。
也能調整重心,補救細部章法上、連帶上、字取勢向背上的不足,能穩定平衡一幅作品。
可見蓋章實在是一門學問。
於情於理,都該了解學習一下。
看于右任先生四條屏,無起首,無壓角。字中無閑章,無攔腰裝飾。只有名下一名章。
這可是最簡單的蓋章方法了,當然也是建立在此作品氣韻流動,變化自然,不需畫蛇添足之基礎上。
鄧散木聯
用章有兩妙處,第一在尾,三章由小到大,視覺上為實-虛-實之變。
第二處在腰章,上聯為虛,下聯為實。妙處在二章一線,卻無爭鋒相對之勢,可謂妙極。
橫看章不能一線,是有這種規矩的。但是鄧老巧妙地運用上聯陽文印之虛,位置上下右聯陰文一頭,來補救右聯偏重。這種方法藝高人膽大,真是妙。(當然上聯攔腰陽文也可蓋別處,就顯得不那麼妙了)
所以,蓋章有法,也無法。全在處理能力上分曉。
大家可知為何徐青藤蓋章引首章要齊頭?右下齋號章幾乎壓底?
蓋章的位置是法,關鍵在活用
看此篇作品最上一行,「香、別」二字,不是不偏高?如不蓋章是不是會有一種壓倒「春」字之勢?
再者「春園」二字園字外框太死,不透氣,放在二字中間反倒更「賭氣」,所以齊頭是最好的選擇。
落款齋號章的問題,在於「院」字太沉底,用「移」字布白補救不夠,所以章壓低一點,也是為了全篇和諧不突兀。
其實例子是好舉的,關鍵在改變思想。蓋章一定要其點綴作用,不要喧賓奪主。
不要學蘭亭一樣,滿屏都是章。
也不要學乾隆一樣,給富春山居上彈幕。
章是為全局做點綴,不能太過。
蓋章位置有講究,具體不便細說,因為百聞不如一見。古人大家名家蓋章皆是學問,多看自然通匯。
學蓋章,關鍵在分析,分析為何蓋此,有何好處。
所以,學蓋章一定要學名家、大家,不要學「書法家」
慢慢總結,自出規律。
我能做的不多,也只是示範一下如何分析蓋章的優劣。
蓋章無定法,但是不能亂蓋。
每次我寫東西都被很多人罵,都說我是錯的,或許吧。
如果評判標準如你們一樣,我也不願意對,我安心居錯。
我願意聽死去的古人無言的講課,也不願意聽你們給我白活什麼是非曲折。
希望大家以古為鑒,借古生今。
留下印學大師吳昌碩作品一幅,大家可簡要分析。
印章,可以讓書法活起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可以補救書法創作中的遺憾。
一般來講,一幅書法作品可以蓋三個章。分別是啟首章,名字章,齋號章。
啟首章,是閑章,多蓋在書法作品開頭第一個字和第二個字中間外側。起到裝飾美觀的作用。一般是扁形的章。
名字章,蓋在落款的下方。多寫作者的名字。
齋號章,多在名字章的下方。和名字章一樣,其大小一般比落款字體小一些。
蓋章的數量,越少越好。一般不超過三個。多了有沖淡主題之嫌。
印章,出現在書畫作品上,是從宋元以後。目前,宋元之前一些書畫作品上的印章,多是後人收藏或者題跋時加蓋上去的。
此外,古人還發明有攔腰章等。
古時候,印章最開始通稱為璽。到秦朝統一中國後,只有天子之印稱為璽,其餘的都稱為印。後來,到了漢代,諸侯王稱璽,將軍稱章,其餘稱為印。
總結一下其中一些小技巧如下: 一,印文以篆入體,切不可以楷,行,草,宋體入印。
二,印面,姓名印,名號印多為方形(落款用),但一個作品需鈐蓋兩方以上的印時,可擇不同形式的印面。印面有半圓,長方,圓,橢圓,葫蘆,肖形,隨形等,印文有朱文,白文,朱白相間。三,鈐印大小適當,看落款字,不宜大於落款,用圖章,寧小毋大,大則不雅。另印文字數不宜多。四,鈐印分主次,位置得當,落款如用兩方章,先蓋朱文,後蓋白文(朱文一般為姓,白文為名或字型大小)。引首章一般鈐在作品第一行的一二字之間或三四字之間,橫寫作品不須用引首章。落款後蓋章不與地腳齊,要空出一二字。五,鈐印視作品風格而定,作品雋美,精巧,飄逸用朱文印為佳,而書體豪放,線條粗,墨色重的作品用白文印為宜。六,一幅作中蓋章不宜過多,有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扶陽抑陰之說,用章蓋取奇數。 更多書法小知識,請關注肆工齋。
印章是書法章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是畫龍點睛、錦上派花。傳統書法章法上對用印十分講究,但時下小品書法、手札書法的流行,蓋章可以靈活處理。
1、傳統章法要求,一般不超過三枚,但近年來一些作者借鑒古代藏品(收藏者蓋了很多章,比如乾隆)的樣式,在作品中弄一些卷首、題款、題跋,用印就會比較多,只要恰到好處也是可以的,切忌不能喧賓奪主、過猶不及。
2、印章一般分為朱文印與白文印,前者又稱「陽文印」,後者稱為「陰文印」。從形式分為方形、圓形、長方形與不規則四種,一般方形的應用較廣,從使用類型上來說,有引首章、腰章、名章,其次齋號章,肖形章等。
3、鈐印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問題,印章的大小一般和題款字體的大小基本相同,大了就笨重,小了又壓不住。
4、還要注意蓋印的具體位置與其空間布局。一般來說,一幅作品上印章的個數要根據整幅作品的空間與布白的實際情況來定。同時蓋的位置要恰當,最好不要破壞整體章法的完整性。
總之,鈐印是一幅書法作品的最後一道工序,馬虎不得,是章法的收尾之作。
書畫作品上的印章是有很多講究的。
印章有「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的說法,即一般用奇數。
印章分姓名章、閑章。閑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閑章主要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效用。
比如引首章,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需「調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1、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與題款字相等為宜。2、數量宜少 鈐印數目,古喜單數。3、位置恰當, 鈐印,要慎視位置,注意作品的有虛實、疏密。4、輕重權衡。墨色淡雅之作,鈐朱文印,保持兩者和諧一致;墨色濃重之作,宜鈐白文印。5、 印章的風格,應與作品的書體,風格相協調一致。
至於一些古帖上,到處蓋的印章,那是後代收藏家蓋的收藏印,不是原作者蓋的。這方面乾隆蓋的最多。
其實書法作品如何蓋印章,主要根據作品的內容,章法,留白等等因素考慮,一般有啟首章,結尾用名、號等章,作品中間根據內容需要可以點綴一兩枚相符的閑章,但不可過多,也可不輟,反而更更乾淨。切不可像當今某些展覽上個別人為了做舊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什麼內容統統蓋滿了印章,反而喧賓奪主,適得其反,如狗皮膏藥……得宜的印章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使畫面和諧,生動,而且使書畫作品的作者歸屬問題能更加有效的確認。
謝謝!本人只會寫,對蓋章落款實在是短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