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去廁所大便2次以上,正常嗎?
便便這東西,每個人的習慣都不一樣。很多人都會養成自己的排便習慣,甚至有著固定的時間。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宿舍有一位姑娘,她的便便時間就是雷打不動的早上八點和晚上九點,到了點就得去廁所。所以我們洗漱洗澡什麼的,都盡量避開這個時間,省的她憋不住,或者完事了我們還要洗,氣味又不美好。
有的人一天一次便便,有的人一天兩次,有的人更多一點兒,但是並不是說多了就不正常,只要你的便便形態顏色都正常,而且也非常的規律,那麼不管是一次還是兩次,或者是三次,只要是符合你自己一直以來的排便習慣和節律,那麼就是正常的。
如果說本來是很規律的,你的便便是一天一次,但是最近忽然改變了,變成了2次以上,那麼首先我們要考慮是不是飲食出現了改變,比如最近吃的粗纖維食物比較多,刺激了腸道的蠕動;或者是不是吃的冷飲比較多,因為天氣比較熱,一些過涼和不夠衛生的食物也會造成拉肚子,不過這些改變一般都是暫時性的,或者口服止瀉藥物就會得到緩解和消失。
如果說突然出現了排便節律的增加,還要注意便便的性狀是否也出現了異常。如果你伴隨有里急後重,膿液便便,鮮血便便,黑色便便等異常,那麼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排出腸胃炎或者其他惡性疾病。
所以說,有時候便便跟大姨媽有點類似,每個人都存在個體差異,就看是否規律健康。即使次數稍多,只要一直以來都很規律,那麼也是正常的,也許只是你的腸胃比較活潑,人家天天喜歡做操而已~
正常啊,這都是生活規律,只要習慣,別說兩次,就是三次也是能接受的,最起碼的,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你的消化能力很強。
我現在就是一天一次,特別規律,都是早晨的時候去蹲個幾分鐘,感覺還不錯,一整天都渾身輕鬆,特別舒服。
至於這個習慣是怎麼養成的,還得從初中說起,本來我上廁所是不勤的,都是有了的時候才去上,可是後來,我發現自己在上課時就想去上廁所,但我一舉手,老師同學都看向我,我覺得特別尷尬。起初,我是想忍的,那種憋著的感覺很是難受,肚子絞的生疼,但舉手吧又覺得丟人,於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每天早晨起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蹲坑,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天一次廁所的習慣。現在看看,覺得也挺好的,有一點要提一下,一天一次上廁所,拉的粑粑不臭,好多天拉一次的人,特別臭。
自然,這個習慣也是上課的時候形成的,如果我不在上課,星期了,或者放假了,那我一天內都不會想起大號,也確實很奇怪啊!
如果遇到大型考試,我都會提前一天上,就怕排不凈,就怕考試的時候出問題,也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和我一樣的話心理啊。
我周邊的人,還有兩天一次的,或者三天一次的,但身體都正常,這就是個人習慣問題,不必太在意,怎麼舒服怎麼來。
我去拉粑粑了,再見
拉粑粑是日常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
小九認識一個朋友,她固定的時間是上午9點40分,每天基本準時。
有固定拉「粑粑」時間的人,哪一天不正常就很容易發現。然而問題是,每天定時排便的人比較少,對大多數人而言,大便是件很容易被忽視的事情。
論定期排便的重要性
有的人覺得拉粑粑這件事太尷尬,所以通常忍著不去公共廁所。還有的羞於啟齒,甚至於腸道出了問題,也會騙醫生說自己的排便習慣很好。
那麼,定期排便重要嗎?當然重要。
你應該記住、甚至記錄你的粑粑的頻率和類型。不要只憑腸胃疼痛、不適來判斷自己的健康。
之所以讓大家這樣做,是因為拉粑粑的狀況,真能反應甚至影響你的健康!
注意(拉)粑粑的習慣,並試著保持規律排便,相信小九,這樣可以讓身體感覺更良好。
關於拉粑粑,你需要了解這3個問題。
問題1:什麼時候拉粑粑比較好?
專家表示,對大多數人來說,最好的大便時間是在早晨。
因為在早晨的時候,小腸和結腸已經在你睡覺的過程中,將前一天的食物處理好。
你醒後,代謝完的廢棄物堆在腸里,正需排出去,粑粑的信號如果這時出現,最好不過。
所以,早上是拉粑粑的理想時間。而如果你已經固定在早晨拉粑粑,那麼恭喜你,你的排便習慣已經蠻健康了!
問題2:每天拉幾次粑粑比較好?
很多人認為,每天排1次便才算健康。然後1天不拉或者每天拉2~3次,就不正常了。
事實上,拉粑粑的次數與許多因素相關。比如你的喝水量,你吃的食物,你的運動以及你的腸胃蠕動速度等等。其中任何一項有改變,都可能影響到排便。
可以這麼說,能保持規律,做到每天能自然而然地排便1次,是較為理想的。
但不能說這樣是最健康的,畢竟個體是存在差異的,調查統計數據稱:能做到1天排便1次的人僅6成!
那排便幾次算正常呢?目前肛腸科醫生公認的是,每周排便的次數在3~21次都屬正常。
換句話說,每天拉3次和三四天拉1次,只要沒有明顯的拉稀,身體沒有其他毛病,都算正常。
而如果一天拉個四五次,量少而稀,可能是腹瀉;一周排便少於3次,拉得艱難痛苦,粑粑還非常堅硬,可能是便秘。2種都不正常,得看醫生。
所以說,規律排便規律排便,真的不僅僅指1天內的規律。這個規律可以從1天內,也可以從3~4天,甚至是1周內算起。
無論排便是何種規律,保持穩定一致就行啦!
問題3:怎樣的粑粑才是健康的?
關注拉粑粑的次數很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的。
比起排便的頻率,粑粑的狀態會比較需要你關注哦。
醫生忙,看病難,不妨自學「看便識病」,來看看你的粑粑正不正常。
健康的粑粑,應該具備這些要素
· 次數
最最理想的狀態,每天晨起1次咯。做不到的親,每天3次,每3~4天1次,每周3次,粑粑狀態良好,排得順利,沒有其他不適感,這屬於正常啦。
· 形狀
長條狀,不粘連,就是說不會沾馬桶壁,會浮起,水一衝就乾淨了。
要是會黏便池,大概是你吃的蛋白質太多了,得改改你的飲食習慣。
· 顏色
黃色或黃褐色。
偏綠,可能是吃多了綠葉蔬菜;偏棕,可能是吃多了肉;發黑,可能是吃了葯或豬肝類食物;淡黃色,可能是攝入了奶製品所致。
· 氣味
微臭。一般來說,吃素的人,粑粑的臭味會輕一些,愛吃肉的則臭味重一些。如果粑粑都臭到難以忍受,可能存在健康問題。
比如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等,會令粑粑產生腥味、燒焦刺鼻味。
· 數量
健康的粑粑,形似香蕉,長度約10~15cm,每次拉2~3條,總體重約200~300g。
如果超過了這個量,估計你是膳食纖維攝入多了或者只是進食量大了,增加了排便量。
· 時間
便意來了立馬解決,健康的狀態是1~2分鐘能搞定,排的順暢無比。整體時間不超5分鐘,且便後沒有殘留感,只覺得一身輕鬆。
當然,在廁所里玩手機導致的時間延長不算。
說到這,小九友情提示:拉粑粑最好專心一點,對手機對你自己都更好!
39健康網 查看官方網站 專業健康網站,提供有趣易懂的健康科普(段醫生的第35次悟空問答)
大便實際是食物未被吸收而產生的殘渣部分,由消化道通過大腸,從肛門以固體、半流體或流體形式排出體外。
從成分上來講,糞便的四分之一是水分,其餘大多是蛋白質、無機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纖維、脫了水的消化液殘餘、以及從腸道脫落的細胞和死掉的細菌,還有維生素K、維生素B等。在生理狀態下,根據個人體質、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每個人每天排便的次數也是有差異的。總體來說,每天大便1-3次都屬正常。
那何種情況屬於頻率異常呢?
超過三天未解大便並有排便困難、排便不盡、大便乾結,才是便秘。超過三次大便每天,並有大便呈稀水樣、蛋花湯樣、爛便樣才叫腹瀉。
那如何判斷大便的性狀是否正常?
不難看出,理想的大便性狀是香蕉便。
那還如何保持每天正常的排便次數?
最關鍵一點就是養成健康的如廁習慣!
第一,按時、及時如廁。平時儘可能早上固定時間完成排便,一方面形成習慣,另一方面排出宿便。再者有便意時不能忍著,以免造成習慣性便秘。
第二,專心排便。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有邊如廁邊看書看報或者玩手機、ipad等的習慣。往往使如廁變成了看書或看手機時間!
第三,儘可能縮短排便時間,建議5分鐘內完成。手機或看書無形中拉長了戰線,但排便時間過久會引起痔瘡等疾病,所以要引起警惕!
第四,飲食有度。合理的飲食習慣是排便正常的前提,很多人都有進食刺激性食物後便秘或腹瀉的情況,不可為了一時口欲傷了自己。第五,適當運動。運動對於改善腸道的活動很有幫助,並能降低腸癌的風險。
Dr段還是要提醒您:吃喝拉撒都是人的基本需求,健康的前提就是保證這些方面的合理正常!
每天去廁所,大便次數在1-3次或是一周3次都屬於正常。每天有固定時間的排便,一般食物從入口到經過消化吸收變為糞便大概需要8個小時左右。但是每個人的腸道不一樣,所以次數也有不同。除了看排便次數是否正常外,更重要的是要從大便性狀、排便是否費力、大便顏色等來綜合評判。
黃褐色的香蕉型最佳,會輕浮於水面之上,不會太堅硬也不會太稀薄,能輕鬆的從肛門排出體外,屎的顏色因為飲食不同稍微有不同。成人的排便量約為200克,小孩約為40克。
我們的糞便里含有水分、細菌、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壽命已經死去的血液細胞、寄生蟲等。一般我們的糞便含有水分70%,超過85%以上就會發生腹瀉,低於40%就會非常的堅硬。想要健康排便飲食上需要重視,多吃雜糧雜豆,新鮮的蔬菜水果,每天足量飲水保持在1700毫升以上,少吃零食和油炸食品以及刺激性食物,不喝濃茶。
糞便正常不正常,我們首先看次數,一天1-2次排便是在正常範圍之內,如果低於或者超過這個範圍了就要考慮是否是便秘或者腹瀉了。其次,我們要看看糞便的形態,正常的五星級糞便應該是呈柱狀,表面光滑,連續,味道呈微酸,無刺鼻的臭味;如果形態還可以,但是有些乾結,表面有些裂痕的話,一般說明體內水分缺失,尤其是大腸當中,這種情況可以用喝水的方法來緩解;再往後糞便就會凹凸不平,排出時會有明顯的乾澀感,有時會劃傷腸道引起出血,這種情況原因就很多了,可能是用藥、膳食纖維缺乏、水分缺乏、腸道異常等導致的,需要多加留意;最後,如果你的大便3-5天都沒有排出,而且排出時十分費勁,形狀乾燥,形態像「羊屎蛋」一樣的話那就是出現便秘的情況,需要及時查找原因,改善腸道健康,否則容易引起大腸癌,甚至誘發心梗、腦梗。
(註: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排便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宜,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個體的差異,排便次數也會出現不同的情況。那麼,每天大便2次以上正常嗎?
就目前消化科和肛腸科醫生普遍認為每天大便次數在1-3次都屬於正常。據美國成人健康雜誌報道,一天大便2次是最正常的,早晨大便一次將宿便排出,晚上大便一次把白天進食的食物所產生的廢物排出。一般食物從入口到經過消化吸收變為糞便大概需要8個小時左右。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此精準的排便,因此有的普通健康人1-3天一次大便也是正常的。衡量排便是否正常不僅要從排便次數,還要從大便性狀、排便是否費力、大便顏色等來綜合評判。
首先,正常健康人的排便除了排便次數外,大便的性狀以「香蕉便」最為適宜,顏色偏黃,排便不費力,沖廁所時易沖不粘膩,排完便以後自覺身體輕鬆,沒有排不凈的感覺。這樣的排便才算正常。
其次,如果排便次數一天內超過3次,且大便呈蛋花湯樣就要及時就醫,以免引起脫水加重病情。如果大便顏色黑,則要警惕消化道出血的情況發生,建議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如果大便不成形,且夾雜有不消化食物,有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消化不良,需及時調整治療。如果大便黏膩,沖廁所不易衝掉,建議你看一下是不是最近攝入的蛋白質及肉類過多。如果排便費力,且大便呈球形,則有可能是便秘,建議多吃蔬菜、多喝水,適當運動。
最後,大便2次以上,但大便沒有其他異常情況,以及身體沒有不舒服得地方的話,建議觀察,有問題及時就醫。
本期答主:宋艷琦,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大便次數不為唯一衡量排便正常與否的指標。還要根據排泄物情況。若大便成型、粗,說明腸胃不存在毛病,若排便稀,但不為水狀,大多和腸道菌群紊亂有關。平時多食用蔬菜,進行腸道里有益菌群補充來調理癥狀。還可喝些酸奶。若一到兩周癥狀還沒有好轉。需到醫院進行檢查。
人體質各不相同,有些人幾天排一次大便,有些人卻一天排幾次大便。若大便存在異常,有稀釋、未成形,則為異常現象。大便稀,又多次排便,存在腸道炎可能,需在醫生指導下服消炎藥。也許為脾虛,服用些中成藥也可。注意不可食用辣、油膩、涼性食物。
一般排便一天兩回,且成形,沒有異常,胃腸不存在不適情況,日常飲食也好,就為正常情況,不存在疾病,不用過於擔心。
一般一日排便於一到三次之間,沒異常情況均為正常。若存在一日里排便多過三次,且不成形,或排便顏色發黑等,則需進行檢查。個人體質不同原因,有人胃腸道功能好,飲食多,就易排便次數增加。
一些人一天排兩次大便,早晚均保持各一次;一部分人,一天排一回便,或兩天,幾天排便一回;大便正常,無異常,均為正常現象。
一日排便一到兩次,完全可排除廢物。但次數超三至四次,需去醫院檢查,可能存在慢性腸炎等病症。
排便是每個人生活中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是身體正常的生理反應,而且與身體諸多功能相互關聯,是身體健康的指標之一。
面對身體幾乎每日都會進行的工作,很多人對於排便的情況都非常關注,畢竟「牽一髮而動全身」,有一個良好的排便情況,對身體健康是很有幫助的,身體的其他部位也能因此受益。
有人就會問,我一天排便2次及以上會是身體不正常的表現嗎?對於這樣的問題,小編想說的是,排便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它跟每個人的排便的形狀、狀態都有聯繫。
根據專家研究,人一天排便的最佳時間是在清晨,因為那時候我們的腸胃經過一夜的工作,已經把代謝的廢物準備好了,這時能夠接收到指令把身體廢物排泄出去那就非常好。
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能做到準時清晨排便,從排便習慣上而言,這已經算是非常健康了。
但這種狀態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很多人往往做不到,甚至會懷疑自身的健康問題。
其實根據現在肛腸科醫生的觀點,一個人一天排便3-4次或是3、4天拉一次,只要不是存在拉稀等情況,屬於排便正常範圍的,都是健康的排便。
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是排便規律且排便情況正常,都是健康的。
但是,如果出現一周內排便次數少於2—3次,或是2-3天才有一次排便情況,而且排出的糞便量少、乾結,那就是便秘。同樣也存在別的不健康排便的情況在,這樣的排便現象,就屬於別的健康問題。
就像是一天排便兩三次,且糞便的形狀不成形、顏色發黑,那麼就需要去醫院就醫,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相應的治療。
如果一天排便出現兩次及以上是在一些緊張的環境下,比如考試前、緊急會議等,都屬於心理原因導致的排便。
而且也有些人因為吃的食物過多,出現一天排便多次的情況,只要糞便是正常的就不用擔心。
總而言之,排便是人體重要的一項工作,也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如果排便出現問題,建議大家儘早去醫院進行相應治療,解決身體健康問題。
腎虛、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口腔潰瘍、皮膚病等等,怎麼調理最有效?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文章最上方的 紅色「關注」按鈕 關注我們!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趣味的健康知識,幫您識破健康謠言,走出用藥誤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