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全馬前已經有兩年訓練,並有五次半馬,參加全馬還需要練間歇嗎?
謝謝邀答。
馬拉松的訓練方法很多,最主要的訓練有兩種,間歇跑和耐力跑。馬拉松是耐力運動,比起速度來,耐力更重要。間歇訓練主要是為了鍛煉心肺功能,提高速度。而LSD重在培養基礎耐力,培養長時間有氧運動的能力。
當然了並不是說長距離慢跑(LSD)就不能提高速度,隨著訓練的積累,當您的有氧能力提高之後,速度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學術界有個MAF理論,就是嚴格控制低心率慢跑(MAF心率=180-年齡),絕不輕易跑速度,當能力提高之後,在同樣的心率下,速度自然就上去了。另外,高強度的間歇跑,受傷的風險高;而慢跑受傷風險相對要小的多。
是否要採取間歇跑,簡單來說,取決於您的目標是什麼了? 如果僅僅是為了完賽,不求成績的話,完全可以不練間歇。還有,如果經常有傷痛在身,或者怕傷痛的話,最好不要練習間歇跑。
但是長距離是必須的。跑量的增加,一定要循序漸進,能跑的最遠的距離慢慢變長,不要一下子加上去。在長期的跑量積累中,不僅僅是肉體上的耐力得到了鍛煉,還有精神方面的能力。特別是馬拉松的最後幾公里,也許會疲憊不堪,也許會傷痛來襲,也許會能量殆盡,這時候精神力量也很重要。
可能的話,在比賽1個月前按照比賽預定的配速拉個30公里+。你離完賽就不遠了。
您有過半馬經驗的話,第一次參加全程馬拉松時要注意:
1.全馬絕對不是2個半馬加起來的難度,真正的馬拉松從35公里開始。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也是這個道理。
2.速度要比半馬慢一點,速度慢了才能跑得更長。特別是前半程一定要嚴格控制速度,絕不超速行駛。
3.不要一定追求「全程跑,一步不走」。「走跑結合」也是良策。
4. 不用多少補給,半馬也是可以完賽的。但全馬必須認真補給。
5. 第一次全馬,不要給自己定太高的成績。
6. 先求完賽,以後有的是機會來PB。每次都PB一點,也是很好的體驗。
本文由@跑者阿飛 原創首發在悟空問答,謝絕轉載!
那要看你是想要去的理想的成績,還是想要邊跑邊玩了,想提高成績必須訓練。
您是老跑友,有運動基礎,我建議在賽前一個月進行如下訓練:
1.進行一次30公里的長距離慢跑,按接近於比賽目標的配速跑。
2.進行一次800米或1200米間歇跑,增強乳酸耐受能力。
3.做一些200米短距離衝刺跑,刺激下心肺功能。
4.平時可以每天進行10公里節奏跑。
5.練練核心力量,賽前半個月逐漸減量,為比賽儲備體能。
點擊右上角關注,讓我做您的跑步小秘書。
不是專業拿名次的業餘跑者的話,全程馬拉松不怎麼需要練間歇跑的,其實5000米不是高手都沒必要練,所謂的間歇跑,其實是有間隔的節奏跑,或者說是休息為走的變速跑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自測一次一萬米,估計會有較大的提高,而像馬拉松這樣的超長距離比賽,幾分鐘是很短暫的時間,1000米間隔跑4組加起來只有4000米,我練2000米的間隔跑是800米3組,練4000米的間隔跑是800米5組,馬拉松的330的成績配速大約為5分,1000米的每組速度為3分45秒,差1分15秒,最大速度完全夠了,頂級馬拉松選手每公里才2分59秒的速度
我個人認為,長跑速度上不去仍然是耐力不夠用,樓主5000米為20分的水平那麼可以嘗試連續跑3次5000米,每組間隔休息15分鐘
間隔跑一般來說算是高強度練習了,馬拉松的高強度練習一次訓練總跑量不到10公里,核心跑量僅有4公里,對於馬拉松來說跑量不夠,至於累趴下,那麼全力跑一個800米估計就可以把自己累趴下了,而且,一個細節是,長跑的間隔跑的休息時間不是按心率進行的,是一個固定時間,大約90秒,如果是於用時相同的時間慢跑,那麼整個的距離要等於主項距離,但是馬拉松的主項距離太長,所以,練馬拉松主項沒辦法滿足間隔跑的要求,只好以節奏跑為主,但是節奏跑也不是很輕鬆的,需要比5000米稍慢的速度跑15公里
如果你希望用間隔跑練習來提高馬拉松的成績,那麼800米間隔只需增加組數即可,10組如果沒有大礙,可以增加到20組,如果20組沒有大礙,那麼就可以逐步提高配速了。
當然以上只是個人建議,如果你覺得有必要間歇訓練,好處肯定有的。
不知道你的跑齡是兩年嗎?如果以完賽為目的,就不需要間歇跑,如果想要一定的成績還是練練,跑齡兩年,有可能耐力不夠,建議前半程速度壓慢一些,如果跑齡有十年以上了就全程保持勻速。我也打算十年後的60歲開始跑全馬,目標330。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