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病,拖延症,輕度抑鬱的區別是什麼?


不得不更正一下樓上的觀點。從來就沒有「懶病」這種心理疾病,也許老百姓口中會說「懶病」這個詞,實際上他們說的是一種看起來很沒有行動力的表現,比如癱在沙發上,躺在床上,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只想休息。而這樣的現象既可以在抑鬱症中看到,也可以在拖延的人身上看到。

拖延症也是一個通俗的叫法,實際上也不是病,只不過它引起人們的心理感受的確比較痛苦。拖延起源於一些面對工作任務的情緒感受、與如何安排時間的糾葛、自己的人格特質等等。拖延的表現為,明明有時間去完成某些事情,但卻總因為種種原因拖到最後一刻,而最後一刻完成任務的質量不高或者沒有完成,會引起個體的沮喪、悲傷等痛苦情緒體驗。

抑鬱症則是一種精神障礙,或者說是心理疾病,它是一種以持久心境低落的狀態為主,經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的神經症。經常以情緒低落、興趣和愉快感缺乏、思維緩慢、言語動作減少等為主要臨床特徵。

這三者雖然有區分,但也經常有聯繫。「懶」是外在的表現,拖延症和抑鬱症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外在表現;拖延症和抑鬱症則有可能共存,因為這兩者會相互助長,當事情沒有完成或做不好時,個體可能產生抑鬱情緒,而如果抑鬱情緒無法調節,時間長了,有可能會轉化為抑鬱症;得了抑鬱症的人,也能因為這個疾病的原因,無法完成工作,導致成為一個拖延的人。


懶病是一種心理疾病,已經嚴重威脅了人類的身心健康。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懶病」已成為一大「後現代心理疾病」。從表現上來說,這種病已經滲透到了心理的知、情、意、行各個環節中:有人是疏於自我管理,一天除了電腦——開機——關機什麼都幹不了;還有人是懶得動,出門打的,吃飯叫外賣,上樓坐電梯等,有的甚至工作倦怠無精打采。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有時候懶也是抑鬱情緒的一種表現,抑鬱會使人缺乏動力、迴避社交、活動減少,所以,如果懶的時間比較長,並且體驗不到愉快感,建議看心理醫生。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輕度抑鬱症是由患者個體內的遺傳(基因)系統存在異常引起的,以持久自發性情緒低落為主的一系列抑鬱癥狀。輕度抑鬱症長期表現為有情緒低落、不合群、離群、軀體不適、食欲不振及睡眠障礙。

自我緩解方法有:平時多學習技術 堅持鍛煉、努力多外出交際:多觀察多了解、平時整理好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多閱讀書籍。


我個人以為,懶病其實不是病。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有惰性,只不過很多人由於外界的影響和自己的自律意識,能夠克服。而個別人自律意識差,所以,惰性比較凸顯,就會讓人覺得很懶。拖延症其實也不是病,而是性格使然。有些人天生的反應慢,做事總是比別人慢半拍,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拖延症。而輕度抑鬱,是由於人的精神承受力小,被某件事困擾而不可自拔所造成的。雖說還不算病,但假如不能及時調整自己,擺脫精神困擾,時間長了那可就真的會轉化成抑鬱症了。所以,三者的區別是,懶病是自身的毛病。拖延症是性格的毛病。而輕度抑鬱則是心病。


拖延症是平時總是在做事情的時候,習慣於最後時間內完成。當這種拖延影響到情緒,出現強烈的自責、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有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的時候,才稱為拖延症。抑鬱症是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典型癥狀,抑鬱症會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謝謝提問,僅供參考。


身體疲倦,這是體力透支所致,不想上班或注意力集中不起來,工作效率低下,除了體力透支以外,主要是缺乏歡喜感,輕度抑鬱,也是如此。至於為什麼缺乏歡喜感,說到底,還是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出了問題。端正三觀,能夠從心態上得到健康,工作就有歡喜感了,懶病,拖延症就不會發生了,當然,體力透支或身體出現了疾病,這也會使人懶惰,工作拖延。

三者其實沒什麼區別。都是心態或身體本身出了問題。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拖延症 | 抑鬱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