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跟自己的父母交流才能跨越代溝?
我認為有「代溝」的重點不在於「代」的距離,可能有一些在於「溝」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對於和父母「想交流」的態度。
代溝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不同際代之間的人溝通出現困難,交流有障礙。父母跟兒女生長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生涯角色各有不同,年齡、閱歷、生命體驗全都不一樣,產生認知上的差異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當我們理解了這種差異,就不會因為固執己見而障礙交流。
想要跟我們的父母交流時,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你了解自己的父母有多少,你是否知道ta從一個孩子成長為今天的長輩甚至是祖輩經歷了哪些?ta喜歡吃什麼,有什麼愛好?你是否知道哪句話能讓ta心花怒放,什麼話題是ta的雷區?那些被代溝撕裂的關係基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以一句「我也希望我們的關係充滿溫情」代替所有建立關係的努力。
我的第一任導師告訴我,做諮詢一定要無分別心,代溝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執太重」。建立任何關係都是如此。如果能設身處地的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說對方感興趣的事,表達出來的是善意的好奇和關切,平等的發自真誠的「交心」,自然「溝就通了」。
別說我還想爸媽能多了解我呢,誰痛誰改變,既然有了提問,就說明有改變意願,如果關係里的雙方都習慣等待,不去嘗試,那麼關係只能越來越遠,代溝只會越來越深。
在父母那一輩,都是傾向於批判型教育。往往我們總是得到的批評比讚揚多。他們總是會認為如果經常誇獎我們我們,作為孩子的我們會太過於驕傲自滿。
父母那一輩人,非常的內斂他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哪怕他們很愛很愛你。
父母那一輩人,非常的勤儉節約他們能承受住很多的困苦,但是他們受不了子女獨立。
父母那一輩人,非常講究經驗,總是以為自己是過來人,他們認為他們是為你好,喜歡把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掛在口邊。
父母那一輩人,不太容易接受,現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很多東西都喜歡沉浸在過去,殊不知,天與地的差別,20年之前的中國與現在的中國早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麼我們如何和自己的父母交流,才能夠跨越代溝呢?
很多人在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後,因為一些原因,不得不與父母,才住在一起。希望父母能夠幫著帶孩子,育兒問題,就是自己與父母就容易發生衝突。
常常想父母養育兒女的辛勞、和父母對兒女的疼愛、包容父母的缺點用感恩的心相處、細心的不在父母面前做父母不認同的事、也不要說父母不認同的不愛聽的人和事、更不要說父母不認同不喜歡的話題。不讓父母生氣、用心的讓父母開心快樂。多做父母喜歡的事和說父母喜歡的話題。這樣可以跨越和父母的代溝。和父母相處的更好、更孝順。讓父母順心如意、開心快樂、健康長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