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明朝開國功臣,你會怎樣自保以避開朱元璋的殺戮?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開創人,手下有一批傑出人才,文武齊備,他們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為建立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但是朱元璋後來卻大動殺戮,功臣多成他的刀下鬼。

1390年朱元璋以「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將李善長以及一家七十餘人全部處死。1380年,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還殺了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1390年朱元璋懲治胡惟庸黨時,陸仲亨的家奴舉報他與唐勝宗、費聚、趙庸同謀,因而被處死。1393年藍玉被人告發意圖謀反被殺,受株連者達1萬5千人等......有相關統計,明朝的30多名功臣名將只有4位免於死難,對於朱元璋這種狡兔死走狗烹的行為,大家都非常反感,當然,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功臣身背無數功勛,位高權重,而朱元璋則一天天老去,加上大兒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打算立的皇孫朱允炆年紀又尚幼,一旦自己撒手人寰,那些功臣犯上作亂怎麼辦,自己的後代能夠鎮住他們嗎?大明江山的未來會怎麼樣?

既然是為了避開殺戮,我們不妨從倖存下來的功臣中找一下辦法。信國公湯和,此人為人低調,建國之前戰果和徐達等人都有一比,但是後來只封中山候,而且後來率先辭官還鄉。長興侯耿炳文,此人太過謙卑,甚至把自己比作朱元璋的一條狗,朱元璋能殺他嗎?西平候沐英,是朱元璋的一個義子,他深受朱元璋的栽培,把朱元璋當做父母看待,而且戍守西南卓有成效。武定侯郭英,他姐姐是朱元璋最寵愛的郭寧妃,但是自己的功績都是靠自己掙來的,而且對富貴也不貪戀。

綜合以上四人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低調謙卑,任勞任怨,服從領導是朱元璋喜歡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懂得急流勇退,可以去享受榮華富貴,但是權力要放下,手握重權就是對朱元璋及其大明王朝的最大威脅。還有一點,戍守邊關也是一種選擇,但是同樣得做到低調才是。

不管怎麼說,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的行為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這個和朱元璋本身的出身和性格大有關聯,也和時局有關。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還是大有深意的。


一提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憑藉努力,從一個地地道道的草根階級,一直攀到皇室正統,是許多人學習的勵志楷模。但是,再想想,就會想到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濫殺功臣。

有人說他殺的那些功臣都該殺,因為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是仔細想想,他們可能罪不至死,這麼多人中,也不乏一些莫須有的罪名。無論是胡惟庸及餘黨,還是藍玉,這些人的死,大都因為貪圖權力,朱元璋怎麼能對其放心?

再來看看那些僥倖存活的幾位功臣。信國公湯和,長興侯耿炳文,西平候沐英,武定侯郭英,這幾個人都有兩個共同的優點,那就是一不爭權力,二是聽話。他們早早就想辭官回鄉,而且朱元璋說啥就是啥,朱元璋有什麼理由殺他們呢。

所以,在朱元璋這樣的皇帝手下干,就要學會放下,否則小命就沒了。那些爭權奪利,不甘心的大臣,最後下場都很慘。自古英雄,識時務者為俊傑,畢竟皇位是人家的,這種情況下,帶著一大筆賞錢,歸隱山林,做個快活的自由人是最好的出路。


作為明朝開國功臣,想從朱元璋的屠刀下逃生,我們必須先了解朱元璋晚年為什麼要大肆屠殺功臣。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朱元璋晚年大舉殺戮絕非是犯了失心瘋,而是有其深遠的考慮。

「太祖年已六十餘,懿文太子柔仁,懿文死,孫更孱弱,遂不得不為身後之慮」,朱元璋當時已經六十多歲了,太子朱標死了,嫡長孫朱允玟年幼孱弱,既無過人的才能,也不像他老爹朱標那樣經歷過元末農民戰爭,和功臣們結下深厚的友誼。朱元璋不得不考慮,自己死了以後,孫子能不能鎮住那幫功臣。

朱元璋其實不是那麼冷血嗜殺,他曾試圖仿照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勸退手下的悍將們,但除了湯和看穿了他的用意而激流勇退以外,其餘的勛戚們並沒有表現出要告老還鄉的意思,反而倚仗軍功更加多行不法之事。

朱元璋曾經對群臣說:」朕老矣,太子不幸,命也」,接著嚎啕大哭。是啊,我老年喪子,孫兒又年幼,鎮不住你們。我勸過你們,但你們都不肯放下手中的權力,回鄉做一富家翁。為了我朱家的萬世江山,我只能殺光你們了,這是我們所有人的不幸!

既然決定了,那就開始殺吧!

洪武十三年(1381)胡惟庸、陳寧、塗節以謀反罪被處死。同時處死了六部中依附於胡惟庸的官員一萬五千餘人。

洪武十九年(1387)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以串通胡惟庸」圖謀不軌「的罪名被殺。

洪武二十三年(1391)韓國公李善長被族誅。

「胡惟庸案」的結束標誌著明初做龐大的文臣集團已經基本覆滅,朱元璋的下一個目標是明初諸位武將。

開國六公爵中,鄧愈早亡,繼承父親常遇春爵位的常茂只是一個小字輩,無關緊要,李善長、馮勝則是被處死,據吳晗《論明史》中記載徐達與李文忠都是被朱元璋害死,如此算來,六位公爵有四人是被朱元璋處死。

十九侯爵中,藍玉被冠以「謀反罪」凌遲,並牽連出十三侯、二伯,前後總共殺了二萬多人。傅友德、王弼、常升、張翼等統統被殺,只有湯和、沐英、耿炳文三人得到善終。

因此要想逃過朱元璋的屠刀,我們可以參考下湯和、沐英、耿炳文這三人是怎麼活下來的?

沐英,西平侯,他活下來主要是因為他所鎮守的西南地區太不穩定,經常爆發山民暴動,此地只能由沐英鎮守,加之沐英為人低調,對朝廷忠心耿耿,朱元璋沒借口也不能殺沐英。順便說一句,《鹿鼎記》里韋小寶的小老婆沐劍屏就是沐英的後代,幾百年後尚有餘威,可想沐家當年在雲南的勢力有多大。

耿炳文能活下來主要是他做事比較圓滑,比如有一次刻碑記敘自己的戰功,他還不忘誇讚領導,「吾等全有東吳者實上指揮方略功,於諸臣何有哉!」會做人,有功勞全讓給領導。最重要的一點則是,耿炳文是一位善於防守的將領,「二十五年春正月,張士誠復寇長興,炳文連破至於城下」,朱元璋把耿炳文留下其實想讓他給老朱家看家。

至於湯和活下來,完全是自己有著敏銳的政治觸覺。當劉伯溫不明不白死去,有三位開國勛臣因為小事被朱元璋處以極刑,湯和就察覺到朱元璋,自己這個老鄉兼玩伴想殺戮功臣以保朱家江山的想法。

湯和馬上上書給朱元璋,「和以間從容言: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我年紀大了,不能再指揮軍隊馳騁戰場了,希望能返回故鄉,為將來死去找一片容身之處,潛台詞是老哥你就把我放了吧。

朱元璋聽完非常高興,心想不愧是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就是懂我,立即賜錢讓他在中都修建府宅,還給其他公爵、侯爵修建府宅,希望他們也能像湯和一樣致仕。但可惜的是,其他人並沒有湯和敏銳的政治嗅覺,反而繼續戀棧權力,丟掉了自己小命。

總結下來,想要在朱元璋的屠刀下活命,首先就是必須要低調,不要仗著功勞欺壓鄉里,為非作歹;其次就是在朱元璋還沒大開殺戒以前,提出致仕,回家當個富家翁,不要與官員接觸,每天吃喝玩樂;最後,如果實在辭不了官,那就想辦法跟沐英一樣,去鎮守邊疆,提升自己的價值,讓朱元璋離不開你。


明朝開國功臣號稱81人,皆得授爵位。洪武元年在雞籠山修建的功臣廟,意在「生建忠勇之節,死有無窮之榮」,列功臣21人。實際上大家熟悉的主要是李善長、常遇春、湯和、徐達和胡惟庸、藍玉等人。假如穿越到了明朝成為開國功臣,第一件事是看自己是誰,目前的任職是什麼,所在的年份,才好知道如何躲避殺戮自保。假如穿越到了被捕下獄前夜的胡惟庸身上,恐怕也只能自掛東南枝了。首先選擇一個簡單模式,選在朱元璋剛剛封爵的時候。

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實際上,在元末時朱元璋已經開始為功臣封爵,平張士誠後就封了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為國公。明朝建國之後,逐步設立了和元代差異不大的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封爵以軍功,獲封公侯需要大功。而武將中的伯子男三爵位,實際上有些用世襲正三品指揮使來替代。可以看出,封爵是重武而輕文的。文臣除了劉伯溫、汪廣洋、李善長三人外,無人獲封公侯。

除了授予爵位外,洪武皇帝還賜功臣丹書鐵券。 洪武二年 「上欲封功臣, 議為鐵券以賜之」。明代一些鐵券不僅可以有免死的效果,而且還有特權等級,先祖的鐵券也可以庇佑後代。但是隨著胡惟庸、藍玉謀反大案,鐵券的作用在明初實際上已經遭到破壞。

這樣大規模封爵位並給予世襲待遇的行為無疑帶來了很多問題。一方面,從國家收支角度而言,眾多開國功臣的爵位俸祿就是一大筆開支,世襲則會讓這筆開支有可能只增不減。另一方面,這些勛貴功臣的後人既有祖輩之交情,又有官職家資做底氣,又以手握軍隊的武將居多,這股力量無疑會使皇帝忌憚。

因此,如果抽到了武將的出身,無疑是個困難模式。想要活命,可以參照湯和的做法。洪武二十一年(1388),湯和主動提出致仕,每次獲得皇帝的賞賜,還要分給當地的百姓。一方面可以避免觸碰到朱元璋痛恨貪污腐敗的神經,另一方面也失去了謀反的金錢資本。這裡說一下,早死是沒有用的,六安侯王志的兒子王威於洪武21年去世,還要追坐胡惟庸案除爵。為了保住子孫後代,最好是早早卸下兵權當個土財主,爭取耕讀傳家。

如果是文臣,保命則相對輕鬆。可以參照李善長和劉伯溫。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修建家宅時向湯和借衛士三百,被湯和告知朱元璋。同年,胡惟庸案中,李善長沒有表現出明確的立場,被賜死。劉伯溫則在與李善長的爭鬥中,以妻子故去而主動請辭,臨走不忘為朱元璋獻計邊境事務,在朱元璋想屬意他作丞相時,又推辭不受,不僅自己得以善終,後人也保全了富貴。所以文臣的保命之路其實也大抵相當,急流勇退,遠離政治漩渦。

參考文獻:

曹循《明代臣僚封爵制度略論》

趙克生《試論明朝太廟的功臣配享及其變動》

趙鴻洋《從湯和經歷看明初中央集權政策》

維基百科


實話實說避不開,權力不在你而在朱元璋,你認為那時的你會比劉伯溫更聰明、更明哲保身嗎?劉伯溫尚且如此下場,你認為你會比他好多少?

事實是毫無辦法,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會有歷史上的這些殺戮呢?

其中有幾層原因:

1.朱元璋出生低微貧賤,在他心裡已經深深的埋藏著他心裡官員應該有的樣子:克己奉公、遵紀守法、勤儉為官、光明正大,不允許有半絲瑕疵。其實這不是朱元璋的專屬,劉邦不也是如此嗎?

2.出生底層,登上極位,出於對過去生活的恐懼,也出於對現在位置的極度擔憂,不允許自己當前的位置有任何閃失,所以對有可能或者有能力威脅到自己地位的人都極度的不信任,最終表現為大開殺戒。劉邦也是如此。

3.上承第二點,對於地位和皇位的擔憂,尤其在將皇位傳給下一代的時候,擔心朱允炆無法震懾這些跟他出生入死的老臣和他們的子弟。唯一一種永久解決的辦法就是處刑。

基於以上的這些,可以想像即使你比劉伯溫還聰明,你也不見得能逃脫被殺戮的命運。


這個難度非常大,我以前認為武將打下天下馬上解甲歸田是好主意,但其實哪有這樣太平呢,平叛戍邊朱元璋想到你,你還得上戰場,只能保佑自己旗開得勝,活著回來再棄權,其實這個難度又變得較大,自己假如是常勝將軍,那部下肯定都非常優秀,還有一個與部下交往的過程,朱元璋會起疑的,所以棄權後盡量少與部下來往,另一方面最好住在京城,一年與朱元璋聚幾次吧,喝幾次酒,聊點往事吧,不近不遠最好。至於文官自求多福了,好象朱元璋不批准不能退休,最好裝無能朱元璋說什麼就什麼了,這個伴君如伴虎,表現一般最好。


讓自己家人孩子都少說話 做好自己的本職 下班按時回家盡量少的參加官員間的聚會飯局 對自己孩子的婚事就普通老百姓最好 別去結交權貴 自己家人不要參與太子之爭和皇上家裡的事情 還有對人要有禮貌多忍讓低調不光是對上面對下面也是哪怕是自己家的小傭人也是多包容 別輕易得罪他人當然除了公事 最後到年紀該退就退 退下來就安心讀書種田 不可在議論政府的任何事情 家人也是 這是我自己的想法如有不對歡迎大家指點


可以參照道衍,朱棣的黑衣宰相一生不求名利深居簡出,上朝穿官服,下朝穿僧服,八十多歲自然死亡。也可以參照湯和,朱元璋的開襠褲朋友,不要話多安心過點小資日子就好,想用你時就出點力,時局有變站好邊,洪武四大案也牽扯不上,有小人當收買則收買,當殺則殺


不要貪戀權位,和老部下啥的能少聯繫就不要聯繫,最好生活在老朱視力可及的地方,沒有威脅就沒有傷害,盡量的把自己的虛弱暴露出來,如司馬懿,沒事可以找老朱嘮嘮嗑,就說曾經的回憶,老了容易動情的。


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就是鐵的定律。朱元璋也和其他天子一樣,不喜歡功高蓋主的臣子。既然已經幫他打了天下,後續還想安享晚年,那就解甲歸田吧!

因為你如果在朝為官,哪怕是再低調,難免不會繞到他設下的圈子裡面。戰事起,你就要披甲上陣,回來以後就只能讓多疑的君王更多一層戒心。如此反覆無常,如果沒有一點心機你走不遠;心思太重,又更讓人忌憚。與其惶惶不可終日,不如遠走天涯,歸隱世外,覓得良人,共度餘生。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朱元璋 | 明朝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