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於身邊不合群的人,你怎麼評價?


我認為看待這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大多數可能覺得一個人不合群,肯定是因為他性格不好,和大家玩不來,所以總是獨來獨往,沒有什麼朋友。確實,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

但有些時候,一個人不合群,可能也正是他的強大之處。其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害怕孤獨,害怕一個人。所以就更喜歡成群結隊。就比如我有個朋友,特別想出國去旅遊,好久以前就找了個同伴,他計划了好久的路線,安排好了所有事情。

後來到了他們應該去旅遊的時候,我就問他,怎麼還沒出發,他告訴我不去了。我當時就很詫異,明明計划了這麼久,怎麼說不去就不去呢。他說和他約好一起去的朋友臨時有事,就不去了。

我想,生活中應該有很多和他一樣的人,即使做好了所有的準備,整裝待發,卻因為沒有人陪同,就輕而易舉地放棄自己的夢想。

所以,我認為,敢於獨來獨往的人是十分有勇氣的。他們不是不合群,只是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社交上,只希望用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是一個人的選擇,也許在別人看來,這樣的人是孤獨的,但是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的世界裡有很多我們所不知的朋友。在他自己的世界裡,他不會感到孤獨。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生活中也會有一些人,由於性格比較孤僻,或者比較尖銳,所以,朋友比較少,經常自己一個人。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關係的,如果身邊的人都在不斷遠離自己,那麼就該好好審視自己。不要因為自己的性格缺陷,就把自己處於一個孤獨的境地。

——END——

責任編輯|一二三你說撒

大家怎麼看待不合群的人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合群?也是和優秀的人合在一起

昨天晚上在睡覺時,和一個室友發生了矛盾,對話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我正準備入睡,他跑到我的床頭,冷冰冰的問我,你上個星期六沒打掃衛生?我回復,是的。你為什麼不打掃?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語氣更像是惱羞成怒。我直接回復一句,我沒有製造垃圾。他冷笑了兩聲,點了點頭,並甩出一句,你很吊啊!我沒再搭話,然後他就氣的不成樣子,叫喊著,我要投訴你,我要向宿管投訴你。然後就是問其他人要宿管電話,因為當時已經接近凌晨一點,所以這個對於他要投訴我的這個事,在當時,也就不了了之。

看到這裡,我想很多人都會說這是我的錯,理應把我這樣的人趕出宿舍,等等吧,那現在我就把所有事情的細枝末節都在這裡講了吧。

我搬到這個宿舍,是當時這個宿舍的一個大叔要和我換宿舍,他說他年紀大了,受不了這群人天天晚上吵啊吵。而且這個宿舍的一個同事也拉著我去換,我就搬到了這個宿舍。 住了大概四五天,有個人(就是昨晚發生矛盾的那個)跑到我床前,說讓我星期幾星期幾打掃衛生,我說我不打掃,誰製造的垃圾誰出門帶走。他不願意,並說我要舉報你,而且當時還叫上其餘的幾個室友,毫無忌諱的在我面前說,說我們一起舉報他。我笑笑不再說話,知道什麼是惡人先告狀嗎?知道什麼是沆瀣一氣,賊鼠一窩嗎,這就是。

我白天基本上不在宿舍,晚上回到宿舍就上床,也不說話,也不吃東西,其實有我沒我宿舍基本上一個樣。相反,他們呢,每天晚上嘰嘰喳喳,不是聽歌看電視,就是瞎扯吃東西,宿舍之所以有垃圾,有那麼多垃圾,就是因為他們每天晚上點外賣產生的,你說你大晚上吃東西有聲音就不說了,還想讓我給你倒垃圾?想的美吧。我上班都是要5.30起來,難道這些人就沒想過會不會打擾到我?那幾天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他們從八九點一直吵到十一二點,然後就是點外賣吃東西,繼續製造噪音到十二點多才能進入休息。我一個天天受罪的人沒去舉報你們,你特么的要過來舉報我?還要拉攏一個宿舍的舉報我?有毛病吧。

知道我為什麼不打掃衛生嗎?因為我討厭這群人,討厭這群宿舍垃圾,對於這類人我憑什麼給他們服務?我才不要忍氣吞聲曲意逢迎的去做這個事呢。合群?也是和有素質的人在一起,他們都不為我考慮,我為什麼要給他們倒垃圾呢?這就是我的想法,當然我也是這麼做的。 看到這,也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說這是我的錯,有的話那就證明我們不是一路人,但請你們不要評論,謝謝。

另外,我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我看來,我壓根沒錯,錯的是他們這樣的人太多了,我是個體,他們是群體罷了。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就說過,我現在到某個地方是打工掙錢的,我不是交朋友的,而且我和這種自私自利的人也不會交上朋友。出了這個公司工廠,我和這群人在今後壓根就不會有任何交集,我才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得罪他們呢,這就是我的想法。

不合他們的群?證明的是我在他們中是優秀的存在,既然是優秀,我又憑什麼放低姿態去適應他們的生活方式呢?如果和他們一樣,那我還不如頭撞南牆死了算了呢。(小小的自戀一下啦)

其實昨天在上班時候,我就和另一個同事就說好了,今天我要搬到他的宿舍,因為他的宿舍就他一個人,其餘三人都辭職了,這點就比較好,兩人都是服務員,作息時間還能錯開,不會打擾到對方,我喜歡。

再說合不合群這個事,於他們而言,我是不合群的,我是另類的,我不點外賣在他們看來都是屬於摳比,我去餐廳吃員工餐在他們看來都是丟人的事,好吧,他們才是正常人,那既然他們如此正常,那為什麼還會在這個地方一直上班呢?那為什麼都這麼大了還在做這種低級的工作呢?為什麼一到月底還要問自己的父母要生活費呢?是的,我在上,但我馬上就要走了,都特么是社會人,惹不起,我告辭!

好了,寫了這麼久,我就是不合他們的群,對於不喜歡的人和事,莫非真的有人會放低姿態假裝一樣?可能有吧,還是那句話,從來如此,不見得對。

這是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合群和不合群的事情,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不喜勿噴。謝謝。


我是一名學生,那麼我就說一說同學之中的不合群現象。我認為這種現象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我認為跟那個人的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有關;第二,跟其他人對他的態度有關。下面我拿我身邊的實例解釋一下。我上高中時,有一名男同學學習成績特別好,基本上每次考試都是班裡前三名,但是他就是特別不合群,跟我們班男同學相處都不是很好。我個人認為原因在於:第一,因為一次家長會我了解了他的家庭狀況,他的母親是一所學校的校長,父親的職業也是不錯的,所以他的父母對他的管教特別嚴格,他從小就養成了不合群,獨來獨往的習慣;第二,生活在那種家庭環境的他不懂得怎樣和別人相處,不懂得掌握說話技巧,使得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導致其他同學對他的態度很冷淡。

所以,我認為我們對於那種不合群的人也應該給予一定的關心、展示同學的友愛、微笑對待他們。(如果大家覺得我說的有道理,有幫到大家,麻煩大家動動小手點個贊吧,謝謝各位!)


1

上周,學姐和表妹出門逛街。

結果她只要一坐下來就拿起手機「吃雞」,跟她說什麼都是「嗯嗯哦哦」的。

「你以前不是從不玩這種遊戲嗎?」

「哎呀,這不是身邊同事都在玩嘛!」

表妹今年剛畢業,進了一家外企工作。初入職場的她,為了儘快和大家打成一片,沒少下功夫。

身邊女同事在追的熱門劇不管愛不愛看,回家馬上追起;大家聊的化妝護膚品牌,沒聽過的趕緊小紅書惡補;同事開了個無趣的玩笑,她會配合著笑得前仰後合......

幾個月過後,把心思用在「合群」上的表妹,工作上並沒有得到同事們的認可。而那些當初跟表妹一起進公司,看起來不太「合群」小夥伴們,反而漸漸可以獨當一面了。

《烏合之眾》里有這樣一句話:「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其實像表妹這種,在職場上、生活中、親密關係里容易受別人影響的人很多。為了達到所謂的「合群」,他們常常忽略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上,常常用自我分化水平的高低來定義這種行為。自我分化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擁有清晰的自我感,以及Ta是否能在外界壓力下依然堅持做自己想做的。

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人,他們無法明確清晰的「自我」,對自己的評估往往建立在他人的肯定之上,所以他們很難客觀冷靜地看待事物,在做決定時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容易被情緒煽動,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而且以為那就是自己思考之後得出的結論。

工作當中的表妹,沒有明確的自我感,她總要靠同事的肯定才能看到自己的價值。她沒有自己的觀點,常常依附同事。同事「吃雞」,自己就去學「吃雞」;同事八卦領導,自己也會跟著發表評論......

她總是因著同事的言行來改變自己的言行,盲目跟風,以為那些也是自己思考之後的結論,殊不知,自己卻是在盲目迎合。

而正是這種迎合,讓她一點點失掉自我!

2

表妹不單在工作中會受同事領導的影響,在和男朋友的相處中,她也會為了保持融合而去取悅男友,失掉自己的邊界。

兩人一起出去吃飯,儘管自己有想吃的,也會遵從男友的意見;男友說想養只貓,儘管自己不喜歡,也會順從地陪男友去逛寵物店;男友說今天要回家打遊戲不能陪她逛街,她馬上就會改變路線,旁觀男友組隊王者榮耀......

當別人問她跟男友在一起時開心嗎?

她猶豫了一下,說:「挺好的啊,我們條件很相配,性格也很搭。」

表妹的回答,其實是自我分化水平低的另外一種表現:混淆「我的思考」和「我的感受」。他們常常會錯把自己的「思考」當成是「感受」,因而忽略自己真實的感受。

表妹把「性格好,條件相配」這些社會婚戀市場標準,當成評判依據,卻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感受」。為了繼續保持這段「般配」的感情,她不斷勉強自己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越發失去自我。

同樣的問題,如果是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人,她會很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性格很合適,但我在這段關係中不快樂,因為感覺不到心動。」

「我們性格很合適」是「思考」,「不快樂」是「感受」,而「心動」才是「真正想要的」。

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人在與別人的相處中,能很明確地分辨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而且有很明確的自我感,知道自己要什麼。

他們不會因為他人失去自我,把別人的想法當成是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重要的人施加壓力,他們依舊能夠保持自我判斷。

3

可是要做到完全的自我分化,達到完全自我明確的狀態,又是不可能的。因為自我分化其實是一個過程,並不是一個目標。但只要一直在這個過程里,也就能堅持做自我!

1. 重新找回自己的感受

在《我不是葯神》成功轉型之前,王傳君一直以「關穀神奇」式的傻白甜小生形象被市場認可。可是作為一名有藝術追求的演員,他從心裡抗拒那些沒營養無厘頭的喜劇。淹沒在市場評價里的他,想要重新找回自己,改變現狀。

想不受別人的影響,就要先找回自己的感受。冷靜下來的王傳君,開始察覺到自己感受是「難過」「糟糕」,而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市場的評價,違背初心,讓他對自己失望,這是他「難過」「糟糕」的源頭。

那想要擺脫這種感受,就要學會不去在意外界的目光,回歸自己的初心,這樣才能對自己滿意。於是,他開始拒絕再接此類影視作品,賣掉車子房子,去旅行、去學習導演、去話劇工作坊磨練演技。幾經蛻變,成就了《我不是葯神》里的呂受益。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個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人,不妨試試先找回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像王傳君一樣,從「具體化」自己的感受開始。比如,你不能簡單地說「我感覺不好」、「我覺得不舒服。」你要努力去體會和分辨,是哪種情緒讓你覺得「感覺不好」「不舒服」。是內疚?是失望?還是尷尬?是什麼導致你產生這樣的情緒,然後嘗試想辦法改變這些情緒。

但重要的是,你要確定它是你的感受,而不是父母、朋友或其他人的感受。

2. 學會辨識「感受」和「思考」

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人總是不能很好地分辨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感受」是指一件事情落在自己身上的情緒,而「思考」 一般是指基於客觀事實做的評估分析或結論。

比如,你的父母在老家給你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希望你一畢業就回老家。這時你覺得回去能夠滿足父母的期待,會讓他們開心,也不會像在大城市那麼累。但每當想到真的要回家時,你就會打心底里排斥,不開心。

你的「排斥,不開心」就是你的感受,而你想「滿足父母的期待,讓他們開心,不會像大城市一樣累」,就是你的思考。

這樣一來,當你考慮要不要回老家時,就要分清自己是要依據「感受」還是「思考」。如果混淆了兩者,錯把「希望滿足父母的期待,他們會開心」的「思考」當成自己的「感受」,那你還是關注外界遠勝於自我!

所以,表妹不管是想在新公司站穩腳跟,還是想跟男朋友保持穩定的親密關係,她首先應該「明確自我」,不以別人的感受來決定自己的言行,弄清什麼是「思考」,什麼是「感受」,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 並且努力提升自己。要知道,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

其實,仔細想想,那些自我分化水平低,努力去迎合別人,不敢做自己的人,無非是想被人記住。

可是,一個人之所以能被人記住,是因為他的獨特性,他不同於別人的地方。如果你成為了某個群體的一部分,卻失去了個體的獨特性,當別人想起你時,也只是個模糊的影子,這個暗影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任何人。

那這種取悅,還有什麼意義?

李尚龍在《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里說:「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你是在浪費青春。」

與其浪費青春去取悅別人,不如好好取悅自己。畢竟只有取悅自己,敢於做自己,才能在這紛繁的世界中站穩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格局!

END


謝邀!

以前,一說不合群,孤癖、不懂人情世故、智商有問題等字眼就會無端地冒出來,彷彿不合群的人就是走極端、也不太正常的人。

可是,如今這種琳琅滿目的各種群遍布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還是人,但此群非彼群了,所以單純地就說某人不合群,那似乎有失偏頗。所謂的不合群,那還得先看看人家不合的是那一類群,而所謂的群,又是些什麼群。

一、八卦群,群里的聊天大多是家長里短,你家的長,我家的短。從孩子就業到某某家婚喪嫁娶,整個就一包打聽。要不就是一群中老年婦女在那今天曬孫子,明天曬孫女。或者就是各式旅遊照片,各種姿勢,五顏六色的各種「演出」服裝等等。不是這樣的一群人,估計是難得與之合群。

二、飯局群。這類群只以吃為主。天天換著花樣吃,輪換著做東,認識不認識的就只有在飯桌上認識,然後哥啊、妹啊、推杯換盞好不親熱,飯畢一扶嘴,誰也不認識誰。但是,若是今天吃了誰,你要是不請吃,那就是眾人都看不起你,群里一片聲討。日久天長,這樣的群會讓人覺得非常累,自然也難合群。

三、同學群。同學群雖然不是直接了當地八卦,也不是純粹的飯局群,可是有些人喜歡把當年都沒有多少交集的同學硬拉在一起玩,讓你沒有借口推辭,去了又無話可說,相當尷尬。又或者是天天講當年某兩個同學的「往事」,拿當年那點事說笑。特別是當年班上明裡暗裡戀著的人,更是這種同學群里的談資。這種玩笑說一次兩次也倒沒啥,說多了也讓人十分反感。畢竟那麼多年過去了,現在再來說曾經的情感,當事人心中總會有不舒服的地方。所以,有的人連同學群都退了,現實生活中也很少聯繫同學,不願意合這樣的群。

四,朋友的群。這種群就是把朋友的朋友一塊拉在一起的群,這個群的人都認識群主,就像一個圓,群主是中心點,群里的人他都認識,而群員大都相互不認識。然後,群主會在生活中招集大夥吃飯、遊玩,一群都不認識的人湊在一起更尷尬,都不知要說什麼才好,最後乾脆退群,也不參與群主組織的活動。

最要命的是,現在的生活大多就變成了以微信群為群的團體,在網路上聊個沒完,下了網,還在在生活中嘮叨,讓人感覺乏味,那還不如自己一個人玩。

有些不喜歡這群那群一起玩的人,在人們看來就是不合群,其實,既然有這麼多的人合群,也絕對有那麼一小部份人合了適合於他們的群。所以,合群,也只是相對來說吧。


我很佩服她們。

有時候,我也會有想獨處的時刻,自己走在去吃飯的路上,自己去拿快遞,自己去逛超市,自己一個人去操場夜跑。不過,這些時候總是比較少的,一般我都是和室友一塊去。不太喜歡自己一個人的感覺,還是比較喜歡,邊走邊有人和我說說話。

在我身邊,有一個女生,她就是喜歡獨處的人。一個人去泡圖書館,一個人去自習室,一個人去上課,一個人回宿舍,一個人去逛超市,一個人去兼職。基本上每次我遇見她,她都是一個人。真的挺佩服她的,沒有人陪著,還能把自己的事干好。

更讓我佩服的是,她的不「合群」,不受環境的影響。要知道,班上不愛學習的人總是比認真學習的人多。可是,她卻能保持自己愛學習的心…比如說,她室友有的忙著找男朋友(我們英語專業,男生少的可憐),有的忙著打王者榮耀,有的研究化怎樣的妝容,但是,她總是忙著學習。聽她室友講,她呆在自習室不到10點是不會回來的,而且,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了。要知道我們班課表,大都是上午沒課,或者是10點的課。真是厲害了。而她的也沒辜負自己的付出,她拿的是一等獎學金。一個班只有一個名額。

我認為不合群的人大都是自立的。她們基本上,什麼事都可以靠自己一個人完成,完全不需要他人的陪伴。給人很堅強,很強大的感覺。想獻朵花給她們~


優秀的人,不是不合群,而是他們合群的人裡面沒有你。

你理解的越多,理解你的人越少

應該是:優秀的人沒有必要合群。因為一個人就足夠了,合不合群可以看心情。

要是普通人的話,合群可以幫你減少很多煩惱,因為合群了就不需要自己主動去思考了。

我和韓寒是一屆的,所以讀大學的時候,班上有兩個同學是松江二中的,韓寒的高中同學。有一次,一個班上的女生問那兩個松江二中的同學關於韓寒的情況,他們說,韓寒在松江二中讀書期間,班上沒有人睬他,沒有人和他說話。因為他乾的事和別人不一樣。別人在上數學課,學數學,韓寒在寫小說;別人在上外語課,在學英語,韓寒在寫小說。然後下了課,拿著小說對別人說:」你看,這是我上課寫的小說,寫的很好的。你看一下。「同學們一頭霧水,大哥,你這樣能考上大學嗎?於是大家都不理韓寒。

和韓寒相比,韓寒的同學,已經被社會所塑造,成為了生活中的普通人。合群的人,大多數都最終成為了普通人。

大多數人走的道路並不會使你出類拔萃,他們最終成為了另一個路人,而不合群使韓寒成為了自己。

優秀的人也有合群的,但是一般來說,與眾不同的人,在思維方式和思考的內容,行動方式和具體的行動內容,交談時喜歡討論的話題等都和別人不同。你要是這樣的人,能合群就奇怪了。

人是群居性的動物,是要在社會中尋找歸屬感的,優秀的人不是不想合群,而是鶴立雞群沒有辦法。

優秀的人沒必要花精力迎合別人,花心思經營人際關係,需要的時候自然有人湊上去。至於「朋友」,一般人合的「群」里有幾個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僻」字涵蓋了不合群人的所有特徵,性孤僻因志高潔,居偏僻因有所避諱,話僻靜因志趣不投,情冷僻因世情可憎,行怪僻因無人能懂……

「僻」字本義逃避、退避、迴避、躲避,避到偏僻、僻靜、安全的地方,避開繁華鬧市。為何要逃、要退、要躲?概因鬧市污、鬧市鬧、鬧市擠,無法容身。

清代文人王雪香說:「人不奇則不清,不僻則不凈,以知清凈法門,皆奇僻性人也。」

一、屈原自幼好穿奇裝異服,從政主張抗秦強楚,曲高和寡,離群索居,與世不容。

他因志向高遠而被排擠,兩次被流放。從鄂渚到沅水,從枉渚到漵浦,顛沛流離,跋山涉水,困頓憂鬱,雖遭遇險境也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主張,那顆端直的心寧折不彎。

屈原的堅持對一些人來說無疑是冷僻而陌生的,是偏執而病態的,無法與其同行於一條路上。

二、妙玉用孤傲來迴避塵世的污垢。

她孤僻、孤傲、孤高但絕不孤獨,「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罕見得世人皆恨,舉世難容。

劉姥姥貧而媚俗,所以妙玉嫌她臟,上好的成窯茶盅因她碰一碰就要被扔掉;刑岫煙貧而避富,所以妙玉親近她勝過寶、黛、釵。

妙玉幽居櫳翠庵,大門緊閉,少為人開。

她辛辛苦苦收集來梅花雪水,拿出讓黛玉品嘗,竟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令她失望。知音難覓,縱有話語萬千,能與誰言說?

三、賈惜春用冷漠逃避塵世的虛偽。

惜春沒有接受過愛的教育, 因賈敬只知一味地和道士胡攙,賈珍忙得忘乎所以,賈母要疼愛的人太多難免忽視她,使一個沒有體驗過溫暖的人從小面冷口冷心狠意狠。

現實是冰冷的、虛偽的,塵世的繁華與沒落、人情的親疏與冷暖,都像她手中可有可無的一幅畫;佛門是清亮的、真實的,她寄希望於出世的解脫,向那美好的地方去。

所以她的玩伴僅限於尼姑們,對自己的大丫頭入畫被逐絲毫也不關心,大觀園從來不是她的歸宿,「早晚都要出去的」。

四、陶淵明以居僻地來反襯社會的「不宜生存」。

陶淵明自幼「愛閑靜,抱孤念,不同流俗」,侍瓜弄菜,遠離仕宦,寧守困頓,也不為五斗米折腰,吶喊出自己的節操和志向。

五、三毛不合群,用特立獨行躲避人情的險惡。

三毛小時候有自閉症,每見到生人,便會逃到卧室,使勁地嘶咬枕頭。成名後,學廚藝的動機是因把西班牙婆婆想像成姦細。

她像現代的九零後,我行我素,努力要擺脫與生俱來的人情威脅與傷害,看似洒脫超然,其實內心自卑,最終也沒有逃出宿命的追殺,還是自縊而亡。

不合群的人,都有空谷幽蘭的君子之氣,不是不合群,是群合不上他們。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複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不合群分為兩種,一種是性格孤僻的人,另一種是我們常說的太優秀的人。

性格孤僻者

在諮詢中,遇到過這樣的來訪者,他是一名高中生,性格唯唯諾諾,在班裡從來不主動和同學說話,就連和他的同桌也沒說過幾句話,學習成績平平,站在人群中根本沒有什麼存在感。

「不合群」作為一種性格特徵,通常和個人的家庭教養、成長經歷有關。比如一些交往恐懼症,他們總是過於擔心和焦慮,如果自己被別人拒絕該怎麼辦。

依戀關係就是導致性格的一個因素,在童年形成「迴避型依戀關係」和「焦慮—矛盾型依戀關係」的人,他們在成年後,往往很難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但人際關係模式依然可以調整,他們更需要學習人際交往和溝通的技能,比如說學會傾聽他人、表達自己等等。

優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為什麼優秀的人大多都不合群?

首先,他們是自己時間的管理者。優秀的人他們更喜歡獨立思考,獨立掌控自己的時間。他們享受獨處的時光,而不被外界打擾。我們可以發現,他們把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的很充實,從早起的晨練到睡覺之前的看書,大多時間都是獨處,很少安排社交活動。

其次,獨處讓自己變得更專業。自己看書或者探究一些深刻的問題,在精神層面達到高峰體驗,這是在社交中所不能滿足的。在領域內變得更優秀就是他們可以不合群的資本。

獨處有時只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要讓人格更全面的發展,才能幸福的生活。

於際敬,《易思維問題解決》創始人,知名心理專家,《愛情保衛戰》等多家電視節目邀請嘉賓,從業20餘年,上千小時諮詢個案

歡迎關注頭條號:心理專家於際敬


合群是指能夠融入集體,和大家合得來。從心理學上來說合群就是一種親和的狀態,親和是指個體害怕孤獨、渴望與他人一起,建立起合作和友好關係的心理傾向。當產生親和動機之後,就會產生親和的行為。親和是人際吸引的最低層次,當一個人的親和感較低的時候,就不能夠形成較好的人際關係。

親和是起源於依戀,從小孩子親近父母就是一種親和狀態,合群在個體早期就體現在對家人的依戀。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當成長接觸社會之後,在社會上就會與他人形成親和的狀態。

人和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種社會性需要,但是這種需要和抱負需要是成負相關的,即當一個人擁有高的抱負,以及擁有較強的能力的時候,他就不喜歡這種親和的狀態。另一方面,個體自我評價越高、獨立性較強的人,從眾行為產生的可能性就越小,他們更加不願意去融入集體。

一些性格內向和孤僻的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與父母和家人都沒有形成很好的聯結,對其它人並不會產生依戀的狀態,而是將內心封閉起來,不輕易與他人交流。其次一些性格高傲的人,他們通常擁有強烈的自尊心,不願意與他人去合作交流。

影響親和的因素

情景因素

所處的情境對個體產生親和動機有所影響,當外界的情境帶來巨大壓力的時候,人們更願意去融入群體當中,更能夠產生親和的行為。

情緒因素

心理學家調查得出:情緒狀態和產生親和動機有關,當人面對恐懼的時候,產生害怕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容易產生親和的行為。但是當個體形成焦慮的情緒時,與他人過多接觸,會變得更加焦慮,因此不容易產生親和行為。

出生順序

沙赫特認為親和傾向會隨著出生順序而遞減,可能父母會與第一個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關心更多,因此形成的依戀更強,對他人的依賴性也越強。


推薦閱讀: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