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有多難治?十年後艾滋病還是絕症嗎?
好吧,艾滋病確實很難治,或者說根本就治不好,但要說得了艾滋病就是死路一條,這句話肯定是言重了。
其實現在的艾滋病已經不怎麼死人了,雖然人類還無法根除它,但只要按時的服用藥物,艾滋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例如很多名人就患有過艾滋病,例如NBA巨星約翰遜。
約翰遜是NBA80年代著名的超級巨星,這位籃球巨星在30歲的時候就患上了艾滋病,但直到今天為止,約翰遜依然好好的活著。
而且在長期的治療當中,醫生幾乎在約翰遜的體內,找不到任何的艾滋病病毒了,所以艾滋病可怕么?答案是當然可怕,但只要好好的治療,根本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然後再說說艾滋病為什麼殺人,艾滋病毒進入人體之後,它會攻擊人的CD4細胞,而CD4細胞是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當CD4細胞就會越來越少,人的免疫功能就越來越差。
最後的結果就是任何一個小毛病,都會導致人患上嚴重的疾病,甚至是直接死亡,所以艾滋病的患者都要定期的服用藥物,來保持CD4細胞的數量正常。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艾滋病是怎麼產生的,艾滋病最開始是在一些猴子,以及猩猩的體內出現的,但非洲地區的人類長期有吃猴子的習慣。
於是在捕食的猴子過程中,由於長期的接觸到猴子的血液,所以艾滋病毒最終產生變異,然後逐漸適應人體,這就導致了艾滋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今天這樣……
其實不得艾滋病,不也是一路走到死。
雖然現在還沒有收到大面積治療艾滋病痊癒的喜訊,但早在1996年7月,治療艾滋病領域研究專家何大一就獨創了「雞尾酒療法」,雖然不能根除艾滋病病毒,但至少可以讓病人擁有和正常人相同的生命時長。
艾滋病來源於非洲的黑猩猩,是現階段被大多數權威科學家認可的觀點。艾滋病被發現的二十年後,科學家才從黑猩猩體內發現SIV病毒。他們認為,SIV病毒變異後,從猿猴傳播到了人類身上。SIV和HIV同為靈長類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十分相似。
只是黑猩猩如何將病毒傳給人類又是一大難題,基於艾滋病來源的猜想遠未揭開。不過艾滋病的「0號病人」卻有跡可循,Gaetan·Dugas既是這場流行病調查中的「初始病例」。
當然他並不是真的將艾滋病帶到人類社會來的人,正因有他擔當罵名30年,人類才正視這一種疾病,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法。
Dugas作為非異性戀者,有著英俊的相貌,健碩的體格,帶著一口輕柔的法國口音。可知他的夜生活必然不平靜,正因如此,他也不知道那個給他帶來許多紅疹和紫斑的男人到底是哪一個,甚至沒想到這就是艾滋病。
隨後1981年6月,美國疾控與預防中心就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介紹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那時候還沒命名為艾滋病,杜加並不在這份名單上)。
美國疾控與預防中心打算悄悄地調查,把這種不知名的疾病傳播源頭搞清楚。將目光投向了男同性戀中高發的卡波西肉瘤。
Dugas極為配合調查,將五年來的性伴侶信息提供給了調查人員,自爆性事。根據這些內容,疾控中心的人順利的發現了艾滋病的傳播方式。為了方便記憶,還將病人標上了號。
無辜的Dugas因為編號上有著「O」字母,被誤以為是0號病人,從這以後一直被冤枉嘲笑和疏遠。一個真正為艾滋病做出貢獻的人,就這樣在雙重壓力下離世。
艾滋病危機
前面提到了艾滋病的發現與一場悲劇。
那麼為什麼艾滋病的病毒和傳播方式都了解的一清二楚,我們卻依然無法攻克艾滋病?
在所有人印象中,艾滋病都有一個潛伏期,長達幾年或10以上病人無發病癥狀。然而事實上患者只是外表看上去平和,其實體內的免疫系統早已與HIV進行了無數場腥風血雨的惡鬥。例如感染初期,HIV病毒每天就能複製超過10億枚病毒,這些病毒每天都會損壞大量的免疫細胞。如果想要與病毒抗衡,人體就必須每天產生等量或以上的新免疫細胞,才能維持內體免疫系統的平衡。
所以在前些年,艾滋病病毒還受到免疫系統的抵抗,病人並不會出現病症。免疫系統再強大,也扛不住病毒的長期攻擊。慢慢地病毒攻勢會越來越猛,免疫系統也會日漸崩潰。
再加上,HIV的複製周期很短,一個病人每天產生的病毒就高達10^10—10^12個。而且在它們的遺傳物質逆轉錄為DNA時,又因缺乏「糾錯」機制,HIV病毒極易出現突變。一旦突變剛好能使病毒對某種藥物產生抗性,藥物便只能宣告無效。
所以治療的難度是隨著治療的時間上升的。這也就是艾滋病最危險的地方。
艾滋病竟怕雞尾酒1952年,祖籍江西的何大一出生於台灣省台中市,12歲時就舉家移民美國洛杉磯。在美國的整個求學生涯,何大一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6年的中學只用了5年完成。197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學位。畢業後,轉行醫學,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開始了自己的醫學生涯。
那一年的6月5日,美國疾控與預防中心就報道了5位男同性戀者的奇怪病情。後來經證實,這5人所患的疾病正是艾滋病,也是美國最早記載的艾滋病例。而在這5位艾滋病人中,何大一就接觸了其中的4位。所以何大一也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學家之一。在同事中,何大一也是唯一一位敢「把玩」這些具有潛在致命危險的病毒樣本的人。
十幾年來,人們針對HIV病毒在細胞複製的關鍵靶點中,產生過近百種的藥物。然而就是因為HIV病毒這強悍的耐藥性,從未有一種能藥物能對艾滋病治療長期有效。早年誕生的好幾種所謂的特效藥,都曾被視為艾滋病患的救星。但是很快也被證實只能極其短暫地抑制病毒,效果讓人沮喪。
何大一意識到單一藥物要有效果實在太難,為什麼不試試混合?正如不同酒精度數的酒混在一起更烈,混合的葯是不是也有一樣的療效?
經過潛心研究,真的讓他發現了這一神奇的療法。1996年7月,當何大一在第11屆國際艾滋病會議上報告了他的研究成果,所有人都大受鼓舞。
十幾年來,人類都表示對這頑劣的病毒束手無策。而現在何大一的報告卻顯示,「雞尾酒療法」可以將HIV抑制到在血漿、精液等檢測不到的水平,能維持或恢復人體的免疫功能。
得了艾滋病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樣,幾乎到了談艾色變的地步。但現在這種讓人聞風喪膽的疾病,在何大一的方案下,已變成了一種可以控制治療的慢性疾病。
最重要的是,何大一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身為華裔科學家,何大一長久以來對中國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格外關注。2002年,何大一也以每年1美元的象徵性價錢,把他在艾倫·戴蒙德中心所擁有的專利技術轉移給了中國政府。
圖:2002年到2011年,我國艾滋病死亡人數下降明顯
這大大促進了我國艾滋病治療的發展。
或許現在根除病毒還很困難,但是科學還會發展,許多疾病都會被徹底打敗。艾滋病也不會再那麼恐怖。
1 艾滋病到底是什麼病?
艾滋病,其病原體為HIV,亦稱艾滋病病毒。HIV主要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包括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主要表現為淋巴細胞數量不斷減少,最終導致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發生。
2 艾滋病如何傳播的?
HIV主要存在於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胸腹水、腦脊液和乳汁中,經以下3種途徑傳播:性接觸(包括同性、異性和雙性性接觸)、血液及血製品(包括共用針具靜脈吸毒、介入性醫療操作、紋身等)和母嬰傳播(包括經胎盤、分娩時和哺乳傳播)。但是,握手擁抱、禮節性親吻、同吃同飲等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HIV。
3 艾滋病喜歡傳染誰?
男同性戀者、靜脈藥物依賴者、與HIV感染者經常有性接觸者。
4 艾滋病發作的過程?
從初始感染HIV到終末期是一個較為漫長複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與HIV相關的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根據感染後臨床表現及癥狀嚴重程度,將HIV感染的全過程分為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期通常發生在初次感染HIV後2-4周。部分感染者出現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統急性損傷所產生的臨床癥狀。大多數患者臨床癥狀輕微,持續1-3周後緩解。臨床表現以發熱最為常見,可伴有咽痛、盜汗、噁心、嘔吐、腹瀉、皮疹、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及神經系統癥狀。
無癥狀期是由從急性期進入,或無明顯的急性期癥狀而直接進入此期。此期持續時間一般為6-8年。其時間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量和型別、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的個體差異、營養條件及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在無癥狀期,由於HIV在感染者體內不斷複製,免疫系統受損,淋巴細胞計數逐漸下降,同時具有傳染性。
艾滋病期為感染HIV後的最終階段。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多小於200/μL ,血漿HIV載量明顯升高。此期主要臨床表現為HIV相關癥狀、各種機會性感染及腫瘤。
HIV相關癥狀主要表現為持續1個月以上的發熱、盜汗、腹瀉,體質量減輕10%以上。部分患者表現為神經精神癥狀,如記憶力減退、精神淡漠、性格改變、頭痛、癲癇及痴獃等。另外還可出現持續性全身性淋巴結腫大。
5 如何預防艾滋病?
樹立健康的性觀念,正確使用安全套,採取安全性行為;不吸毒,不共用針具;普及無償獻血,對獻血員進行HIV篩查;加強醫院管理,嚴格消毒制度,控制醫院交叉感染,預防職業暴露感染;控制母嬰傳播。
對HIV/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性接觸者,與HIV/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的靜脈藥物依賴者以及HIV/艾滋病患者所生的子女,進行醫學檢查和HIV檢測,為其提供相應的諮詢服務。
6 有抗艾滋病的病毒藥物嗎?
有抗艾滋病病毒藥物,目前治療HIV感染所用的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法,又稱HAART。可以達到的治療目標:降低HIV相關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降低非艾滋病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使患者獲得正常的期望壽命,改善生活質量 ;抑制病毒複製,使病毒載量降低至檢測下限,並減少病毒變異;重建或者維持免疫功能;減少異常的免疫激活;減少HIV的傳播,預防母嬰傳播。
目前國際上共有六大類30多種藥物(包括複合製劑),分為核苷類反轉錄酶抑製劑、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製劑、蛋白酶抑製劑、整合酶抑製劑、融合抑製劑及CCR5抑製劑。國內的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有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製劑 、核苷類反轉錄酶抑製劑、蛋白酶抑製劑和整合酶抑製劑四類,共18種(包含複合製劑)。
核苷類:齊多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韋,替諾福韋,恩曲他濱;非核苷類:奈韋拉平,依非韋倫,依曲韋林,利匹韋林;蛋白酶抑製劑:利托那韋,洛匹那韋,替拉那韋,阿扎那韋,達茹那韋,拉替拉韋。
7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療?
HIV感染兒童,早期進行抗病毒治療可以減少艾滋病相關死亡。如果沒有及時抗病毒治療,艾滋病相關病死率在出生後第1年為20%-30% ,第2年可以超過50%。
哺乳期婦女:母乳餵養有傳播HIV的風險,感染HIV的母親儘可能避免母乳餵養。如果堅持要母乳餵養,則整個哺乳期都應繼續抗病毒治療。治療方案與懷孕期間抗病毒方案一致,且新生兒在6月齡之後立即停止母乳餵養。
妊娠期婦女:預防HIV母嬰傳播的有效措施為,儘早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干預+安全助產+產後餵養指導。所有感染HIV的孕婦不論其T淋巴細胞計數或臨床分期如何,均應終身維持治療。
HIV感染母親所生嬰兒應在出生後儘早(6-12小時內)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至生後4-6周,對於孕期抗病毒治療不滿4周或產時發現感染的孕產婦所生嬰兒,服用抗病毒藥物延長至生後6-12周。
應當對HIV感染孕產婦所生嬰兒提倡人工餵養,避免母乳餵養,杜絕混合餵養。對於因不具備人工餵養條件而選擇母乳餵養的感染產婦及其家人,要做好充分的諮詢,指導其堅持正確的純母乳餵養,且在整個哺乳期間必須堅持抗病毒治療,餵養時間最好不超過6個月。
這兩天艾滋病很受關注,我們發揮自身優勢,提供一些科技前沿的研究進展供大家討論。
HIV概述
HIV,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981年在美國首次發現。它能夠破壞人體免疫系統,使得各種疾病及癌症在人體內生存,發展到最後導致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IDS)。很多HIV攜帶者因為自身的不潔性行為或吸毒而被感染,但是也有很多人是由於輸血、醫療事故而被動感染HIV,更有無辜的孩子因為母嬰傳播,生下來就攜帶HIV病毒。
HIV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有性傳播(感染風險男傳男>男傳女>女傳男)、血液傳播(如吸毒、輸血)、母嬰傳播等;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潛伏期內攜帶者身上沒有任何癥狀,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全球有超過3530萬人攜帶HIV病毒,其中210萬人是10到19歲的青少年,死於艾滋病的人數約為3600萬。迄今為止,全世界報道的僅有一名「柏林病人」Timothy Ray Brown被認為完全治癒了HIV。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後,是對死亡的掙扎和求生的渴望。
Timothy Ray Brown
艾滋病的防治難題為何難以解決?因為艾滋病毒在傳播和繁殖過程中,經常發生結構和功能變化,導致原本有效的治療方法無效。艾滋病毒疫苗研製難以成功主要在於HIV病毒入侵白細胞,激發人體免疫反應,清除遊離病毒,不能清除白細胞內的殘存病毒,造成日後發病。
30多年來,科學家在治療HIV感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可以控制病情長達幾十年時間,但能夠有效預防HIV感染的疫苗一直沒有出現。而且在發展中國家,藥物所需的費用和其他因素會使很多人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
不同國家的科學家正戰鬥在阻擊艾滋病的最前沿,希望攻克這一世界級難題,十年後艾滋病會不會還是絕症?
我們盤點了近期科學界對於艾滋病的研究進展,對每篇論文的要點概括如下:
1. 史上最詳細HIV包膜三維結構出爐
該團隊製造出了一種三聚體,誘導人體產生廣譜中和抗體,即用三個蛋白包圍病毒入侵宿主細胞而致病,這一技術手段有望根治HIV。
TSRI的研究人員解析出這個三聚體的結構圖,其中HIV利用Env三聚體侵入宿主細胞,圖片來自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2.發現了兩種產生耐藥性的基因突變方式
科學家們發現了兩種HIV病毒產生耐藥性的基因突變方式,一種是在宿主細胞(白細胞)內發生多種突變,另一種是只產生單個耐葯突變。這兩種突變方式的確定,有助於確定藥物的有效性、及評價治療的可行性。
3. HIV耐葯毒株讓預防藥物特魯瓦達失效
目前用於艾滋病治療的藥物之一特魯瓦達可以抑制HIV在體內的複製,防止病毒擴散,但HIV的耐葯毒株可以使該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這意味著Truvada不是100%的有效,在HIV暴露前服用預防藥物,仍然可以防治艾滋病毒的蔓延。
4. Lancet Infect Dis:HIV替諾福韋耐藥性非常常見
替諾福韋(tenofovir)是一種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在大多數現代HIV治療和預防策略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研究發現一部分艾滋病患者體內存在很多抗該藥物的HIV毒株,產生耐藥性。
5. PNAS:HIV治療策略的新攔路虎
在治療病人體內潛在的HIV病毒庫(CD4+T細胞)時,這個病毒庫具有擴增能力,會產生含有新病毒的細胞群體,一旦治療停止,活的病毒就開始增殖。
6. JCI: HIV不光以T細胞為靶點,還會靶向作用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是肝臟、大腦和結締組織中的大型白細胞。北卡羅萊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HIV病毒不僅可以感染大家熟知的T細胞,也可以感染巨噬細胞。該發現有助於開發新的治療HIV的方法。
7. 腸道微生物影響HIV
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者表示,HIV病毒感染的細胞,三分之二位於腸道的淋巴組織中。HIV感染會降低腸道益生菌的數量和多樣性,發生生態失衡,誘發疾病。
8. HIV入侵大腦
耶魯大學醫學院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發現,在HIV感染後的四個月內,可以突破血腦屏障,進入大腦並穩定存在,會入侵神經系統、造成大腦萎縮等現象。
9.幫助HIV進入大腦的「特洛伊木馬」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HIV可以藉助成熟單核細胞表達的兩種蛋白質進入大腦,這兩種蛋白質可能就是日後治療艾滋病的新的藥物靶點。
10. HIV傳播的新途徑
研究表明,HIV感染的細胞殖民於HIV感染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分泌物以及母乳中,現在科學家們試圖設計針對分泌物中HIV感染的細胞來防範艾滋病傳播。
綜上,科學家們一直採取不同的方法來研發治療艾滋病,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信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會有HIV疫苗、控制艾滋病的藥物誕生,希望攜帶HIV病毒的患者能夠堅持治療;更希望身邊的你我他,潔身自好,畢竟生命是最寶貴的,每個人都只有一次。
艾滋病成為醫界的難題,主要和以下幾方面有關:
1、艾滋病毒潛伏期不確定;
2、感染後往往隱匿不可知;
3、病毒破壞身體免疫系統,導致患者最終會死於各種可能的疾病;
4、通過性傳播成為主要途徑,令人防不勝防。
但值得欣喜的是,艾滋病雖然依舊無法治癒,但是越來越多的患者通過規範治療,獲得了和正常人相當的同樣壽命。
在這種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是不是可以治癒?可能患者並不關心那麼多了。
而且有一種擔憂傳出,一旦艾滋病能徹底治癒,會不會導致一些高危人群更加放縱自我?那些吸毒者、男男同性戀者、性工作者是不是可能更加肆無忌憚?
這種分析,也不無道理。艾滋病病情的可控性,目前已經讓很多感染者看到了希望,得了艾滋病並不是死路一條!他們也願意滿懷信心站起來,面對病魔,幫助同伴,把它當成一種慢性病來看待和治療。
隨著人們對艾滋病的了解,人們對性的安全和節制也越發重視,這是戰勝艾滋病的一個好的土壤。
但是值得憂慮的是,艾滋病患者的年輕化趨勢讓人們難以安心:
當成年人知道節制尚難「自保」時,成為高危人群的孩子們,除了防艾工作者之外,誰來擔負責任,充分行動,為他們保駕護航?
預估10年後艾滋病會不會變成可治癒疾病,不再是絕症?這個不可貿然定論。
但是,應該對醫學的進步充滿信心,希望能如願。
艾滋病為什麼難治?主要是因為這下面幾個原因:
1.艾滋病病毒經常變異
2.艾滋病毒能逃避人體免疫系統監視
3.艾滋病毒擅於隱藏,以及能將自己的遺傳基因融合到人體的細胞核中,造成藥物殺不了。
艾滋病目前尚無法根治,所以重在預防,提倡安全性行為、戒毒,以控制艾滋病的傳播。
由華裔著名科學家何大一教授發明的雞尾酒療法,已能成功將艾滋病毒抑制到初始狀態,讓它們不至於起來搗亂,病人可能因此可以長期生存。
關愛艾滋病人吧!十年後,艾滋病能不能得到根治,目前尚未得知。但是難度極大,任重道遠已是必然,科學家也在這方面不斷努力中。
有人說,要攻克艾滋病,首先,人類得改變對免疫系統的認識,可能整個醫學免疫學都要有重大的改變才行,我想,這句話沒錯。
要攻克艾滋病,還有一點需要解決的,就是消除對艾滋病人的歧視吧。也許只有消除了對艾滋病人的歧視,才能最終解決艾滋病吧!
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我,歡迎評論,如有疑問或者建議,或者需要諮詢健康知識,可以私信交流哦!
自從1981年艾滋病被發現以來,截止到2009年已經導致3000萬人死亡,攜帶艾滋病的人數已達3400萬。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找到對付這種病毒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艾滋病病毒(HIV)變異快!隱藏深!
1981年,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在美國首次發現。該病毒破壞人體的免疫能力,導致免疫系統的失去抵抗力,最終以其它疾病而死亡。毫不客氣地說,感染了艾滋病毒,即使一個小感冒都有可能致命。
導致艾滋病病毒難以對付的主要原因有:
1、高變異性:艾滋病毒並非一成不變,在傳播和繁殖的過程中它常常發生一些結構和功能的變化,這時即使使用原先可能很有效的葯,此時也不管用了,導致病毒可以繼續在體內大量繁殖。針對於此有了雞尾酒療法,可是雞尾酒也有局限性。
2、藏身深:長期以來,醫學界在臨床治療時發現,所有接受強化治療的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在停止治療後身體中很快又重新出現艾滋病病毒,並由此推斷在感染者的機體中不但存在艾滋病病毒的藏身之所,而且機體的免疫系統難以對其進行有效控制。
艾滋病疫苗難以研製的重要原因!
艾滋病疫苗,即艾滋病病毒(HIV)疫苗,它注射了便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防止艾滋病。此疫苗在老鼠身上試驗成功,但在人體身上試驗失敗,造成20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疫苗曾被認為是預防艾滋病的最有效工具。
但HIV(艾滋病病毒)為逆轉錄病毒,而逆轉錄酶缺乏校正修復功能,因而HIV的變異頻率非常高,每一輪複製都會引入約10個鹼基的錯誤。高的變異頻率使世界不同地區甚至同一感染個體不同時期HIV的基因組都有較大差異,這就導致了從基因角度研製疫苗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 HIV病毒傳播不僅可通過體液,也可以通過體液內帶有殘留病毒的細胞傳播。疫苗激發的特異免疫可以中和通過體液入侵的遊離病毒,但並不能清除攜帶病毒的白細胞。同時,像HIV這樣的逆轉錄病毒又有不通過體液介導的細胞間跨膜感染的性能。
什麼是艾滋病的「功能性治癒」?
「功能性治癒」是艾滋病研究領域這幾年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指的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抗病毒治療以後,即使停止使用藥物,患者體內的病毒也不反彈,能夠得到控制,雖然此時還有少量的病毒存在。目前能達到功能性治癒的主要有兩個途徑,早發現早治療,激活和清除體內儲藏庫,和骨髓移植。而在其中的兩個方面都已有成功的案例。
據報道,一名2010年7月出生的美國女嬰,母親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分娩時未接受雞尾酒療法或產前護理。考慮到嬰兒感染艾滋病毒風險很高,醫生在她出生30小時後就開始大劑量雞尾酒療法,後來的檢測結果也證實女嬰的確感染了病毒,一直治療到18個月大。在非終身治療的情況下實現「功能性治癒」。
艾滋病(AIDS)難以治癒的重要原因在於:導致該病的病毒(HIV)具有極高的變異性,一方面導致沒有一種特效而持久的藥物能夠勝任,另一方面導致很難研製出特效的疫苗。病毒與人類進行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較量。最近,有關艾滋病「功能性治癒」的消息令人振奮,這為人類最終克服艾滋病增加了信心。
八十年代發現艾滋病之前,很多患者出現不明原因死亡,在八十年代早期,美國出現多例年輕男同患者不明原因死亡,之後查出來是艾滋病病毒,1995年我國香港著名華人教授何大一發明了「雞尾酒療法」,自1995年 「雞尾酒」療法應用於臨床後,已經有很多患者受益。
它可以控制病人體內的艾滋病毒,使得病人的免疫系統有機會修復,恢復功能,但是不能徹底清除體內病毒、治癒疾病。
患者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堅持規範服用抗病毒藥物,可有效的抑制體內病毒複製,減少耐葯菌株的產生,延緩病程進展,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最有效的抗艾滋病病毒載量控制再小於20或者檢測不到的水平就是「雞尾酒療法」,當然是正確的抗病毒治療方案,患者可以達到和正常人的生活水平,2018年最新的口號是讓艾滋病患者繼續生存60年。
目前國際上存在艾滋病抗病毒藥物已達幾十種,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功能性治癒」。
艾滋病,基本目前已經到了談艾色變的地步,雖說得了艾滋病的只要平時多加註意,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但是艾滋病基本治不好。
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疾病尚未找到治癒的方法呢?可能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某些疾病確實很難治,比如癌症;
第二,某些疾病很容易自愈,而且病情也不重,以至於科學家沒有足夠的動力去研究它們。流感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絕大部分流感患者都能自愈,實在想防的話也可以選擇事先打一針流感疫苗,所以攻克它的動力不大。還有一類俗稱「孤兒病」的疾病,患病人數太少,同樣缺乏研究動力;
第三,某些疾病的研究難度太大了,艾滋病就是最典型代表。從科研角度看,艾滋病研究者不可能拿人來做實驗,不像胃潰瘍或者肺結核什麼的,即使出了差錯也可以挽救。更重要的是,胃潰瘍或者肺結核這類疾病有大量自愈的先例,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這些自愈病例,找出治療的法門,這在科學上叫做「原理論證」(Proof of Principle),大意是說,自愈的案例即使只有一例,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從原理上證明這種病是可以治療的,因此科學家可以不用擔心自己白費工夫,只要想辦法模仿這個自愈過程,就能保證成功。
可惜的是,艾滋病爆發這麼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沒能找到一個自愈的先例。別說自愈了,截至去年,科學家們就連一個治好的病例都找不到。事實上,2011年12月出版的《血液》(Blood)雜誌,是「治癒」這個詞第一次和艾滋病聯繫到一起。但是在後續的科學研究中,科學家遺憾的在那位治癒者身上又發現了HIV病毒,雖說這個案例很多數據顯示不完全,例如那位治癒者身上的HIN病毒屬於變異的還是有感染的,我們無法判斷,但這個結果已經很多科學家失去了信心。
關於未來十年內能否治療艾滋病,很遺憾,暫時無法判定,如果是剛開始感染,也就是所謂的艾滋病早期患者,只要注意治療,多加防範,還是能夠能夠有效的延長潛伏期,提高生活質量,能夠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複製!
根據專家介紹,早期治療可以有以下好處:
1、早期治療降低死亡率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早期抗病毒治療能夠降低HIV感染後患者的死亡率。來自歐洲和北美的研究結果表明治療時基線CD4越高,其艾滋病相關疾病及死亡的風險越低。例如:CD4小於25時開始治療的死亡風險是CD4大於350開始治療的患者的4.35倍。
2、早期治療可以促進免疫功能重建
艾滋病患者經聯合抗病毒治療後,其CD4細胞計數的恢復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快速增長期,發生在治療後的最初幾個月內;第二階段為緩慢增長期,緊隨第一期之後,以CD4細胞的緩慢增加為特徵。第二階段CD4細胞的增加比第一階段更為重要,因為它意味著真正的免疫重建。有研究表明,治療前CD4水平決定著患者是否可以獲得良好的免疫重建。
3、早期治療減少併發症風險
無論患者感染時間長短、也無論患者CD4水平高低,一般來說,HIV病毒進入人體後,會對機體造成全身多器官的損傷。HIV感染者合併病毒性肝炎會使病情進展更加迅速,出現包括肝硬化、肝細胞癌、肝功能衰竭等,抗病毒治療通過重建免疫功能、降低免疫激活和炎性反應可以延緩肝臟疾病進展。心血管疾病也是HIV感染者中重要的死亡原因,佔HIV感染人群死亡原因的10%,抗病毒治療可以降低這種風險。
4、早治療並不增加艾滋病毒的耐藥性
有人擔心早治療容易耐葯,這個擔心其實沒有必要。艾滋病毒確實很容易變異,在抗病毒藥物的壓力會增加病毒的變異,從而導致病毒耐葯。但是,沒有病毒複製就不會出現變異和耐葯。儘早進行抗病毒治療可以儘早控制病毒複製,反而不容易導致病毒耐葯。事實也證明是如此。來自英國的研究發現,230名患者接受早治療,8年內耐葯比例約為7%,這個比例和沒有進行早治療的患者中的耐葯發生率基本一樣,並沒有增加。
5、早治療可以降低傳染性
這個道理很簡單。抗病毒治療後,血中的病毒載量下降,生殖道及其他組織的病毒載量隨之下降,從而降低傳染性。抗病毒治療作為有效的預防策略已經得到很多研究的支持,越來越深入人心。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指南主張不管CD4多高都要開始抗病毒治療,這和以前根據CD4計數水平決定何時開始治療有了顯著變化。
因此得了艾滋病不可怕,只要平時多加註意治療,還是有很大的效果的!
艾滋病學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1981年在美國首次發現,我國發現首個艾滋病例則是在1985年,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會輕易引發各種疾病。並且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長(平均為8~9年)。
HIV一般通過體液傳播,三種常見傳播方式包含:母嬰傳播,血液傳播和性接觸傳播。至於握手擁抱之類的正常接觸不會傳染,汗淚屎尿屁也不具備傳播性,唾液一般也不具有傳播性。雖然我們的醫療和科研一直在不斷進步,但是直到今天,艾滋病仍無法根治。目前對艾滋病的治療主要是用「雞尾酒療法」,通過抗病毒藥物來降低HIV病毒數量以延遲發病時間。這種療法讓患者能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目前在一些發達國家,死亡率甚至能降到1%。並且現在在我國,患者能夠到疾控中心免費申請這種抗病毒藥物。隨著醫療不斷進步,艾滋病已經從死亡率極高的惡性病變成了和糖尿病一樣可控的慢性病。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發現了一個被治癒的艾滋病病例,但最近也受到了質疑。艾滋病尚未找到治癒方法主要是因為其研究的難度太大了,不可能拿人來做實驗,不像胃潰瘍或者肺結核這類病,也不像這些疾病有自愈的例子可供研究。
對於艾滋,現如今最關鍵的還是預防。要樹立健康的性觀念,正確使用安全套,進行安全的性行為;不吸毒,不共用針具;普及無償獻血,對獻血者進行HIV篩查;注意控制母嬰傳播。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要及時去正規醫院或疾控中心做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隨著大家防艾意識的不斷提高,醫療領域的不斷發展,由研發出控制的藥物到找到治療的方案,相信十年後艾滋病脫離絕症行列大有希望!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