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滅殷商,為什麼還要把殷王室微子啟分封在宋國?


  

  一個朝代將另一個朝代推翻,絕不是簡單的攻破其都城,誅殺其天子,還要佔領其土地,收服其人心。這中間,需要有強大武力的支持,又需要有一定懷柔政策。

  歷史上的商紂王並非一個單純的殘暴之君。

  那時候的商朝與秦漢之後的王朝並不相同。夏朝與商朝更多的類似於部落聯盟。商朝是部落聯盟首領,其他大小諸侯各有自己的領地,領地內的官員百姓都不受商天子任命。

  商朝末年,東夷一族強大,商紂王派出大量兵馬征討東夷。西岐部落強大,商紂王又找尋名目囚禁西伯侯姬昌。《封神演義》中商紂王誅殺妻子,還是岳父,囚禁姬昌,彷彿一個殘暴之君。其實,映射的是歷史上商紂王與東夷,與西方周部落之間的殘酷鬥爭。

  政治鬥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果然,在放走姬昌之後,姬昌就開始圖謀滅商。在姜子牙輔佐之下,西岐崛起,周武王孟津會盟,率領諸侯反商。商紂王也派出大軍反擊,不過因為種種原因,被周國率領的聯軍擊敗。商紂王本人身亡。

  只是,商紂王雖死,商國依然是天下諸侯國中僅次於周的強大勢力。如何處理商朝的殘餘勢力呢?

  簡單來說,就是化整為零,蠶食鯨吞。

  周武王宣布商紂王種種大罪,許多追隨商紂王的大臣自然也淪為罪臣,其家產土地統統被沒收,被周武王以戰利品的方式發放給自己的子侄以及功臣。在原來商國的領土上建立新的諸侯國。像周公建立的魯國,就擁有「殷民六族」;武王的弟弟衛康叔建立衛國,擁有「殷民七族」;唐叔在晉地開國,帶走「懷姓九宗」。

  另外,還有一部分商國貴族主動投靠了周武王,這部分人的利益自然要照顧。像 微子啟就被封為宋國開國之主。

  還有一部分人雖然沒有事先投靠,但是在商國內部多行善舉,名望極高,周武王為了顧及輿論也不能輕易將其殺戮。

  因此,周武王先是冊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在朝歌開國,延續商的社稷,同時派出弟弟監督管理。後來武庚叛亂,周公出兵平叛,將武庚擊滅。商的社稷便轉移到了宋國。

  應該說,周武王、周公對於商朝的殘餘勢力處置的還是頗為到位,既有武力打壓,也有懷柔安撫,因此那些勢力最終也融入周朝。不像秦朝,依仗武力一統六國,最終卻因為對待六國貴族過於苛刻,導致六國再度叛亂。

秦末起義看似是陳勝吳廣引導的農民起義,骨子裡還是六國貴族領導的復國運動。只不過後來劉邦的出現扭轉了歷史的軌跡。


首先,將微子啟分封在宋,是周人與微子之間的一次政治交易。

商紂王晚期,瘋狂殺戮大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讓微子深感末日即將來臨。此時,周人為分化商人,及時地找到商王室高層,收買他們,引誘他們聯合周人來推翻殘暴的商紂王。

《呂氏春秋?季冬紀?誠廉》記載,周武王姬發早先派周公姬旦去拉攏膠鬲,私許膠鬲:「反紂成功後,把你的工資連加三級,官位升為一等。」在周人離間計之下,膠鬲已被商紂王「休假式療養」多年,空有治國之才,卻無處可用。為了讓自身才華有用武之地,膠鬲痛快地答應了跳槽,與周人合作。

隨後,周武王又派召公姬奭找到另一位商人高官微子啟,給出條件:「滅紂後,你可世為諸侯長,奉守殷商祭祀,擁有桑林,還把孟諸(河南商丘東北)作為你的私人封地。」

其次,為什麼桑林對於商人如此重要?

桑林為商人的祭祀聖地,商湯當年就是在此祈雨,成功地向天下人展示了商族之神的強大威力,商族的天下也因此得以穩固。

《呂氏春秋?順民》中說,商湯克夏後,天下大旱,五年農作物都無收成(也有說七年大旱的。)。五年沒有收成,這在農業科技尚不發達的古代,就意味著天下大面積饑荒,不知多少人會因此而喪失性命。饑荒之年,百姓民不聊生,天下怨聲載道。滅夏之後,突然遭受如此嚴重的災難,天下人就開始慢慢懷疑,是不是因為他們推翻了夏王朝而遭到天譴?夏王族原本是受到天神保佑,卻被我們推翻了,所以天神才降下這場災難來懲罰我們!這股思潮暗暗涌動著,矛頭隱隱就指向當年振臂一呼的帶頭大哥——商湯。如果不是商湯,天下人就不會遭受這場災難!必須得殺了商湯,上天才會下雨!

天下人人喊殺,商湯頓時就像是坐在了火山口上:沒想到推翻暴君夏桀不但不是功績,反倒成了罪狀!更何況,夏桀王不過是被商人趕跑,並沒被斬草除根。雖然現時遭遇的只是旱災,但如果老天爺持續不下雨的話,旱災隨時可能會轉化成政治災難,夏桀王隨時都可能反攻倒算!

為了安撫天下人,萬般無奈之下,商湯終於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他決心以身體作為獻給天神的犧牲,於桑林之野向上天祈雨。為了讓老天爺好下嘴,商湯還事先讓人把全身毛髮刮個精光,手腳都捆得結結實實的。看樣子,如果老天不下雨,商湯就得像烤乳豬一樣,任由眾人烤熟分享了!

萬幸的是,大難臨頭之際,老天爺還是給了商湯幾分薄面,最終還是下雨了。商湯拿自身性命賭博,賭來了一場大雨,也就向天下展示了商族之神的力量,從而徹底懾服天下人,成功地保住了商湯天下部落之長的地位。桑林,從此成為商族祭祀聖地,世世代代受後人敬仰。

許諾微子開擁有桑林,就好比授予後世帝王的傳國玉璽一般,把微子開事實上當作了商王國的繼承人。不但如此,微子開還可做諸侯之長,雖不是天子,與天子地位也相差無幾了。如此優厚條件,對商紂王已經徹底死心的微子開,當然無法拒絕,也答應與周人合作。

桑林,就是在河南商丘附近,也就是後來的宋國所在地。《呂氏春秋》所記,也許並不完全是史實。但是根據周人滅商的過程而言,這些故事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


首先從武王伐商說起。殷墟甲骨卜辭和後世文獻都表明,商人是自稱大邑商或者天邑商的,而周人是從關中地區慢慢發展起來的小邦,雖然現在考古學證據表明周人在滅商之前已經能夠自己生產青銅器(這個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暗示了周人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就如現在沒幾個國家能發展載人航天技術一樣),而且佔據了山西的部分地區。但是周人畢竟是小邦。

(利簋又稱武王征商簋,來自百度,侵權請刪)

商代的血緣組織為族,地緣組織為邑。商王國以族為統治結構,征戰及生產多以某族為一個單位,商王本身也被認為是子族。 (周初分邦建國示意圖,來自百度,侵權請刪)

武王滅商後,先是把商人中的手工業者等俊傑遷到周原,所以考古學中的商周分界研究有一種觀點就認為只要周原出現殷遺民的墓葬(商人墓葬主要特點為設置腰坑殉狗)說明這一時期已經到西周時期。

(大保簋,來自百度,侵權請刪)

同時把殷商故地分封給王子祿父,並把武王兄弟分在其周邊來監視王子祿父。豈料,武王過世後,商人與三監叛亂,周公和召公東征,從青銅器大保簋銘文就可以看出,王命令召公平定叛亂。

(大保簋銘文,來自百度,侵權請刪)

這次叛亂的平定一方面進一步打擊商人的勢力,另一方面周人也認識到懷柔殷遺民以鞏固周王朝的凝聚力。

所以周人在成王時期再次進行了分封

1.把殷人打散分給新的封國。《左傳》定公四年有一段著名的記載,說明周初分封各國並分配到若干殷商舊族,比如魯國:「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有學者認為其後齊魯長勺之戰就是長勺氏的聚居地)、尾勺氏。「

2. 繼續分封商王族來管理殷遺民和延續商王世系。《史記·宋微子世家》:「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代殷後,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於宋。「

(宋公欒簠,來自中華鑒寶,侵權請刪)

綜上,這其實就是周人為了穩固新王朝的一種政治行為。

推薦書目

許倬雲《西周史》

《史記》

《左傳》


周武王打敗了商紂王,商紂王自燔而死。為了不絕殷祀,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為殷侯,以統治原來的殷民。在封殷侯的同時,周武王還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監督殷國。歷史記載:(於是封功臣謀士)叔鮮於管;叔度於蔡;叔虔於霍。但是周武王去世以後,尚在襁褓中的周成王姬誦即位,周公旦代行王權攝政當國。此舉遭到了召公奭、管叔、蔡叔、霍叔的懷疑,他們紛紛擔心周公旦欲對周成王不利,將來自己會取而代之。召公奭在周公旦的溝通下,理解了周公。但是管叔、蔡叔、霍叔卻四處散播謠言,並且早有復辟之心的武庚,以及奄、淮夷4、徐夷發動叛亂。周公果斷採取措施,發動東征,平定了三監叛亂。周武王冊封的商紂王的兒子殷侯武庚被誅殺。

當初的時候,商紂王暴虐,殺了王叔比干,囚禁了箕子。而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數次諫言商紂王,也不被採用,為了躲避被殺就抱著他家的祭器投奔到周部落去了,也就是說,從商紂王被殺到武庚叛亂被誅這段時間內,微子啟一直在周。三監之亂被平定,殷侯武庚被殺。同樣為了不絕殷祀,周公在考慮誰來繼承殷祀的問題上,將知書達理、賢能通達的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作為首選,將其於宋,以紹殷後。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歷史科研成果,嚴禁抄襲剽竊違者必究。

殷商的祖先契,又稱卨,是黃帝的第十三代孫帝嚳之子,封閼伯,封地在商丘,周武王封微子啟於商丘,就是商的祖墳之地,後稱宋國。微子啟的後裔,有以宋國為姓者。

周的祖先叫后稷,也叫棄,黃帝之後。棄很會種地,被黃帝命為大司農,后稷的孫子被封在有邰(陝西岐山),稱為岐伯。自「象朝」至「夏朝」,大司農這個職位,就一直被后稷的子孫世襲。

夏朝的時候,夏的王室稱大夏,周后稷之國,稱為小夏。商湯滅夏桀以後,伊尹把夏的宗廟給燒了,造成在夏的遺址沒有大量發現文字載體,伊尹是良師良相,但是伊尹也是毀滅華夏文化的歷史罪人。夏朝滅亡後,后稷的第三十五代孫,害怕商朝的迫害,岐伯「不窋」帥周族,逃亡戎狄之間。

周的十代先祖公劉,帥領周族脫離戎狄,遷徙到豳(甘肅平涼),重新恢復后稷之技——農耕,並且在甘肅靈台縣,重設宗祠以祭祀先祖,所以這個地方就被叫做「靈台」。有邰氏是炎帝的舊部,和黃帝部族長期通婚,周人一直認為自己,是正宗的炎黃子孫。

古公亶父之時,周族不能忍受戎狄的欺壓,在亶父的帶領下從豳遷徙到周原,岐山是周族故地。商朝承認了周人的地位,封亶父為西伯(岐伯),亶父又稱周太王,是周文王的爺爺。周又經過三代人的發展,到周文王時已經發展成商朝最大的諸侯國。

殷紂王在崇侯虎的挑唆下,就把周文王招到朝歌,關押在羑里(拘文王於羑里)。文王長子伯邑考,向紂王獻有莘氏(臨洮)美女,驪戎文馬(斑馬),有熊九駟,他其怪物。紂王烹伯邑考,以文王子肉湯食於文王,乃釋文王並授予文王斧鉞。

文王回到西歧七年,一年滅一國,周日益強大。文王薨,武王繼位。武王二年在孟津會盟諸侯,覺得時機不合適,就回去了。武王四年,紂王囚萁子、刨比干,紂之太師疵、少師疆抱商之樂器而奔周。武王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

公元前1046年二月,武王在孟津會盟天下八百諸侯,做「太誓」:「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決於天……」武王自帥虎賁(騎兵)3000,車三百乘,甲士45000人。諸侯兵會者,車4000乘,甲士60萬,武王乃東伐殷商。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以65萬大軍陳師牧野。紂王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在牧野對抗武王。武王伐紂,雙方出動軍隊接近150萬,是個什麼概念呢?據記載,商朝末年,全中國的總人口是1200多萬,每八個人中就有一人當兵,可以這樣說,全中國的青壯年男性,基本上都參加了這次戰爭。戰爭一開始,支持紂王的50萬諸侯軍,就拖著戈矛(倒戈)潰散了,武王軍從前陣一直殺到後陣。

結果,武王軍隊勝利,紂王穿著珠玉寶貝之衣,自焚而死。武王把紂王宮中財物,公平的分給諸侯,又分封了八百諸侯。然後展開了對助紂為劣的諸侯國的打擊,滅國99個,降國605個,斬殺三十萬,俘虜17萬多,此事記載在《逸周書、世浮》里。武王沒有燒毀殷的宗祠,三千後殷墟出土了震驚世界的甲骨文

那麼武王為什麼還要封微子啟於宋國呢?武王說,周是仁義之師,可以滅其國,不可以滅其宗,商丘是殷商的發源地,是商族祖墳所在地,不能讓殷商絕了後嗣香火呀。在戰場中殺人,是無奈之舉,談不上是否仁義;而打完仗,還要殺人滅族,那就是真的不仁義呀!紂王亦滅,商族已經投降,那就不能再進行殺戮了,讓他們去守著自己祖先的地方,這就是「大仁大義」呀。

如要詳細了解商周的起源和來歷,敬請期待冷清專著《華夏源考、三皇五帝紀》出版發行。


回到歷史環境中,周原來只是商朝的一個諸侯國,力量遠遠不如商朝。周武王聯合很多小諸侯國和部族(號稱八百諸侯),一起反抗商紂王的暴政。雙方實力的對比,其實還是很懸殊。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率領的諸侯聯軍,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打敗了商紂王,主要原因不是聯軍強大,而是因為商紂王太不得人心。商朝統治階級內部,對商紂王不滿的大有人在,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便是其中一個。

商朝滅亡後,殷商貴族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他們以宗法為紐帶,同聲同氣,仍然是一股相當強大的政治力量。這也是周王室不得不對他們採取懷柔政策的主要原因。可以這樣說,周朝建立之初,最主要的政治課題便是正確對待商朝遺民。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前功盡棄,一夜回到解放前。因此,周武王先是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為諸侯,統治原來商朝的王畿(商王的直領地);又派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輔佐」武庚,當然也就是監視他,史稱「三監」。不料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武庚與管叔、蔡叔勾結,發動叛亂。攝政大臣周公旦花了三年時間,才將這場叛亂徹底平息。

三監之亂導致周朝對商朝遺民政策的改變:從原來的就地監督,變為分散管理。也就是將商朝貴族中的強宗(大家族)分給姬姓諸侯,由他們帶回各自己的封國去安置。如周公旦的兒子伯禽被封為魯侯,就帶走了「殷民六族」;周武王的弟弟康叔被封為衛侯,得到了「殷民七族」;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被封到晉國,則分到了「懷姓九宗」。這樣一來,商朝貴族基本被拆分了。但是,即便如此,他們的勢力仍然很強大,在各自新的居住國,也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比如魯國,一直保留了兩社的傳統——一個是周社,也就是周朝貴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另一個是亳社,亳是商朝的發祥地,曾為成湯(商朝第一任君主)的國都,亳社就是商朝遺民的宗社。所謂「兩社之間」,便成為魯國朝廷的代稱,由此可見商朝遺民在魯國的地位。

不難想像,周公旦為了安撫這些遺老遺少,是掉了不少頭髮的。最終的結論,是不能完全將商人的國家從地圖上抹去。換而言之,還必須要封一個諸侯國來「代殷後,奉其祭祀」,這樣才能讓他們的人心穩定下來。於是,一直與周人保持了良好關係並且在商人中具有較高威望的微子啟便派上用場了。周公旦以周成王之名,封微子啟為宋公,建都商丘。這一片土地,是商朝早期主要統治的地區,也就是亳的所在地。商朝貴族的勢力,在這裡並不算太頑強。至於「宋」這個國名,乃是「商」的諧音。有人甚至認為,宋國最早就是叫商國,後來為了區別於商朝,才改稱宋國。此說存疑,但也未嘗不是一種合理的假設。

微子啟是個聰明人,周朝的統治者對他很尊重,他則心甘情願地維護周朝的大局。宋國建立後,商朝遺民的反叛,確實也銷聲匿跡了。周朝的統治,日趨穩定。可以這樣說,將微子啟分封在宋國,是周王室處理殷商遺民問題的最後一道工序。完事之後,天下也就算是太平了。


你好!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實際上先秦時代的滅國之戰並不如演義中那樣徹底,也沒有演義那樣精彩。周武王伐商,也只能是針對紂王,而無法針對整個殷商,這實在是那時候的政治規模和組織形式所造就的。

殷商如同周一樣,有許多分封的小諸侯,就是滅國後,我們知道當時還健在的小諸侯就不下五十個,其規模可見一般。

那時候分封不像後來郡縣那樣是管軍管民,治理一方,當時我們和眾多少數民族雜居,你分封一處地方,要能立的住,有能力,否則很可能被周圍蠻夷給幹掉,所以分封也未必全是好事。

周朝建立後,也陸續分封了一些諸侯,然當時地域之大,之分散,很多地區還需要殷商小國去管理,所以不立殷商後嗣是不行的,就立了紂王的兒子武庚,但又不放心他,變把周武王三個弟弟分封到他周圍監視他,稱之為三監。

周武王死後,他兒子年幼,由弟弟周公旦輔政,引起三監不滿,他們糾集武庚一起叛亂,可見當時殷商之實力,這次反叛到底誰主誰次還在討論之中。雖然叛亂被平定,但周朝也算傷了元氣,便不得不再立一個殷商之後,則選擇了紂王庶出的哥哥微子啟,因為他是親周的,至少在政治上比武庚更可靠,這對周初穩定政局是很重要的,也是唯一的政治手段,不設或換了他人,殷商還可能再叛。

喜歡小蛇的,記得點關注,謝謝。


為安撫前朝遺民而進行分封,微子啟雖然作為商紂王帝辛的親兄弟,但其母親生育他的時候只是個姬妾,而生帝辛的時候已經貴為王后,因而微子啟只是庶出,最終由嫡出的帝辛登基為王。微子啟因為在商朝被分封在「微國」,爵位是子爵,因而被稱「微子啟」。

殷商滅亡之後,周武王念及微子啟本就疏遠帝辛,且敢於對帝辛進行勸諫,是個忠貞的臣子,因而將其分封在商朝的發源地——商丘,在那裡建立了宋國。

之後又晉其爵位為一等的公爵,命微子啟代殷。而向來賢明仁厚的微子啟很得民心與殷商遺民的擁戴。

而另一位殷商的宗室箕子,則率領殷商遺民遠走遼東,燕國的東方,制服當地土著人,建立了後來朝鮮半島上的第一個文明政權箕子朝鮮。


華夏尊天道而循大德,治天下靠的是仁義禮智信!仁者不斷人傳承和血脈,將殷商王室封於宋,正是為了讓殷商先祖得到祭祀,家族血脈和禮儀得到傳承。這符合華夏民族的價值觀!今天的中國也尊重各民族的文字丶語言、文化、習俗的傳承,並且還有這方面的國家財政撥款,也正是源於從古義至今,一脈相承的價值觀!


除開封建這個因素,再說說為什麼周封微子於宋:

第一,武王攻打帝辛時,微子開是周國在商國的內奸,和周武王內外勾結,攻打商國。周武王擊敗商國後,因為微子開的功勞於是把他封在微。因此題主所說的周武王封微子開於宋是錯誤的。

第二,武王死後,周公旦獨攬周王室大權,引發三監之亂。周公旦平定三監之亂後,將微子開改封到宋,以接收商國貴族,以在原商國建立衛國。

因此,周分封宋,一是因為微子開在滅商中的功績,二是三監之亂後的處置措施。


推薦閱讀:

TAG:周武王 | 商朝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