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很多經典動漫,能夠活用中國古典文化,為什麼中國動漫就很少?或者用了,也四不像?


其實很久之前,我就在想這個問題了。

日本動漫中給人影響深刻的中國元素,給人一種恰到好處的感覺,並且深淺拿捏的十分合適,適合用於動漫中給人物創造更深的背景。現在日漫中能夠活用的中國元素有很多,像是武術,丸子頭,唐裝旗袍,甚至是麻將。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有很多,像是《聖鬥士星矢》里的紫龍,在中國廬山修行;《銀魂》中的神樂,人物的外觀都借鑒了中國的元素;《龍珠》早期里的大部分人物外觀設計都有借鑒中國元素。

那麼,為什麼會覺得日本動漫對中國的元素借鑒恰到好處,而我們卻做不出來那種效果,反而會覺得自己做的很奇怪呢?

個人認為是因為日本始終對於中國文化有敬畏之心,在他們看來,中國的文化是帶有神秘色彩的,必須鄭重對待,於是在運用中國文化在日本動漫上時,作者們要麼不用,要麼就會把他要用的東西研究透徹了之後再用,並且不會在這方面過多的深入,給人一種「中國文化很神秘」的錯覺,並且將這種感覺流傳了下來,成了日本業界的一種習慣。

而中國大部分的動漫創作者很喜歡在作品中國多的挖掘中國元素,使其失去了原本該有的神秘性,因為他們認為「我們中國人已經很懂這些了,應該在往深處講體現我們的高端」。這種有些自以為是的想法讓我們這些本就對中國元素不太感興趣的觀眾覺得沒必要,甚至覺得這是在故作高深,進而產生反感。

說到底,還是現在的創作者沒能創作出足夠優秀的故事帶動那些「故作高深」,未來國漫想要恰到好處的運用中國元素,還得努力很久。


現在的國漫不是這樣的,傳播華夏文化是動漫發展趨勢,現在,我們進入國漫看看把!

國漫代表作秦時明月,滿滿中國風。大叔的造型,劍的模型,穿的衣服都是按照歷史原型設計的。張良每一次脫口成章都是精心設計下的效果。秦時明月完全是國風,劇情是以華夏歷史為背景,按照題主的推論,秦時明月是四不像。事實不是這樣的。

事實是:秦時明月是優秀國漫,是國漫領頭羊,是拿獎拿到手軟的動漫。

一個例子可能說明不了什麼,我們在看看一人之下。一人之下主題曲中帶有山歌,內容里全是華夏文化,什麼茅山道士呀,遁甲奇門呀都是古典文化代表,現在的一人之下深受大家喜愛,小夥伴都知道這是國漫,並且多數人支持一人之下付費。

最後看看盜墓系列,墓王之王,地靈曲。架構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盜墓在三國時期就很盛行,兩部作品現今大家都很喜歡其中墓王之王豆瓣評分:8.3分。

現在不存在國人不會活用古典文化的現象。樓主放心。

記得關注動漫聯盟,一起暢聊國漫。


日本很多經典動漫,能夠活用中國古典文化,為什麼中國動漫就很少?或者用了,也四不像?

這個問題就已經是答案的一部分了。

如果簡單點說,可以理解為:

「日本有很多經典動漫,當中有一些加入了中國元素。」

「中國動漫很少,而且加入中國元素的更少。」

說是國情問題未免有些過分,但至於商業化的成熟程度,營銷、推送程度及消費習慣,從業人士的多寡,以及平均收入等確實都有差異,以至於中國的動漫產業成熟度(不是總產值)目前的確還落後日本很多。

在這點上就不詳細展開論述了,畢竟大家都有共識。

話題重新回到問題上。

如果廣義看待中國動漫,中國元素從來都不少——因為如你所知,中國動漫的源流,應當追溯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也即在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這段時間,是傳統中國動畫(好吧,我承認這個詞確實很尷尬)的盛世。這段時間的動漫作品並不盈利,而上美影的資金全部是國家撥付,職員全部是國企員工,其題材、風格自然要靠攏中國風。有些取材於民間故事如《神筆馬良》、《東郭先生》、《大鬧天宮》,上美影最後的輝煌《寶蓮燈》也在其內;有些雖然不固定時代背景,但是同樣加入大量中國元素如京劇裝扮等,《驕傲的將軍》是其代表;還有一些革命題材的片子,這類以抗日、抗戰為背景的當然是不折不扣的中國題材,而中國動畫史上的輝煌——水墨動畫——簡直是十年前國漫愛好者們最後的一桿大旗。

以上這些都得算中國動畫吧?

當然了,這可能有抬杠之嫌,我也知道,題主你說的是近幾年來出現的動畫漫畫。

但如果要釐清1990年至2010年期間的動漫業界,不得不從頭開始說——這些人一部分是生不逢時,另一部分是水平不高。

在上美影自負盈虧,內部人員大量流散之後,這些熟悉了「中國學派」的從業人員,在做動畫的時候,考慮到成本問題和時代問題,終於把美術片讓位給了卡通。即便是上美影自己,在90年代期間最著名的片子,也是《魔方大廈》和《舒克與貝塔》,兩部都是童話的改編作品。

理論上最大的觀眾群體,青少年,在這個時候還沒有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

動畫最主要的傳播媒體,電視機,在這個時間段還沒有真正普及。

彼時的動畫產業產生了第二次斷層(漫畫雜誌死了多少就別提了),一直到2000年以降——入宅可能說大了——比較老的動畫愛好者們,在這個時候看的是三色台、遼藝等電視台,筆者看過的至少有《忍者神龜》、《美少女戰士》、《神龍鬥士》、《新世紀天鷹戰士》,甚至還有法國動畫《幸運的盧克》……

這時候,中央台在播什麼?

《藍貓淘氣三千問》算一個,不過更接近科教卡通。《天眼》算一部我記得住的國產原創吧,水平也一般。

剩下的就是打著中國風的旗號,質量卻乏善可陳,完全是供孩子學歷史的《大將軍狄青》(這也是上美影的)之類。

再之後,國家突然想起來搞動漫,給在電視台播映的動畫每分鐘幾百塊的補貼,結果一大堆粗製濫造混飯的卡通產品一擁而上搶佔潮流……

而這個時候,大部分青少年們的注意力,在小說和青春偶像劇。

沒人才,沒基礎,沒受眾,沒作品,自然更沒有好作品。

一直到當初那一批看著盜版漫畫,追著土豆上傳的盜版番,辛辛苦苦買盤然後和書漢讀甚至學日語的人長起來了,才有了今天。

一點淺見。


感謝邀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句話好像從小開始學習的時候,就會經常出現,在高中的思想政治課上,還會有專門的關於文化的一本書來向同學們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可以說,中國對於本土人有關文化的教育是非常到位的,但我們在對於這些文化的運用上是怎麼樣的呢?

相比於中國,像日本、韓國這些中國的鄰國,並曾經是在中國蕃地的國家,對於一直影響自己的中國文化可以說是很好的運用和表現。我無數次在看韓國的古裝劇的時候會看到中國的古代的文字和禮儀。日本更不用說,「禮儀之邦」這個名稱快被日本搶走了,提到這個詞第一個想到的不會是中國,而且日本。中國在各個方面對於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利用都不是很到位,那作為其中一部分的中國動漫就更不用說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粗製濫造,沒有深入了解要運用的文化就任意捏造。這一點在中國的劇中有著十分明顯的提現。別說動漫,連歷史劇都會有很多錯誤,根本不好好研讀當時的歷史文化,就製作劇。這可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因為市場經濟的作用。在市場經濟下,利益、金錢成為做事的標杆,各大公司製作的劇、動漫,可能更多的是為了經濟利益,而不是人們的觀看感受以及製作這部劇後的影響,在市場經濟下,這種想法也無可厚非。但一個國家的各種劇要是都是以這種態度來製作的話,可能對於國家的影響就是不可估量的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眾傳媒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了,更多的人相比於看書獲取知識,可能更會選擇通過看電視來獲取知識,這時電視所播放的劇和動漫的內容就特別重要!尤其對於還沒有分辨能力的小朋友,電視傳達的內容可能就會成為他們一生的記憶,所以,對於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運用要合理。在調查大量史實之後在進行製作,做出精良的作品,而不是一時奪人眼球的作品。

這種做法在實際中並不是很容易,因為利益是每一個人都很難拒絕的東西。這個時候就需要國家的監管和人民的辨識能力,對於粗製濫造的、捏造歷史的劇嚴懲、拒絕,也許只有在都抵制的情況下才會有更多有「良心」的製作人出現。


雖然不能否認,日本不少動畫中都會用到一些中國元素,部分用的也還不錯,能有點意思,但要真說活用用的很好啥的,我覺得就僅僅是愛屋及烏了,事實上用中國古典文化的日漫本身數量其實並不是很多,而比起用的好,更多的是用的尬,只是大家忽略了而已。

至少就我個人看的動畫漫畫來說,就沒發現幾個水平特別高的,比如熱門的《,日本比較火的《龍珠》《最遊記》,嚴格來說,除了套了點設定外,有多少算用的?

或者有些人比較喜歡的《封神演義》,申公豹都成小丑,姜子牙成正太了,難道不尬?

要是還覺得例子不夠,那麼還有初期比較好,後期瞎幾把寫的當年大熱門《龍狼傳》,不尬?再來還有什麼呢?《亂馬》里的中國元素?還是好像全國最知名菜色是麻婆豆腐的料理動漫?

你看,這麼仔細拿出來說一下,是不是發現其實也沒啥用的特別好,特別到位的?

當然,如果是看的比較多的,或許會有人說,還有橫山光輝的《三國志》,是比較不錯,但是這個國內沒多少人看,而且也都嫌它老了,現在沒啥人氣了。

另外我也見過講中國武術比較到位的《拳兒》,講的雖然不是古典,但也是民間傳統武術,很到位,是比較強,但依然是少數,看的人其實也沒那麼多,經典只存在於愛好者間,非廣義。同樣的還有個《屍錄》,也是一樣。

所以呢,日本動漫活用中國古典文化或者元素,我們會認為它用的不錯,其實並不是它真的用的好,而是我們在判斷的時候,已經就它是『日本製作』這一標籤給了很大的諒解,眼睛只會去看其好的地方,而不會去過多關注它的不足,所以才會覺得它用的不錯。而國產的,我們就不會給那麼多優待的想法了,有個BUG就會被噴死,自然就感覺不行了。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漫本身經典數量就少啊!

文:編導


雖然重複了很多遍,但我還是要說「我會告訴你,我是看《中華小當家》才知道中國有四大菜系的嗎」

在電影《唐人街探案2》中,電影一開始就說出了道家,道德經中的理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是電影的劇情,則跟道家的玩意,沒半毛錢關係,那他加了幹嘛,一個噱頭,作為一個純粹的爆米花電影還說得過去,但是劇情完全跟道德經沒半毛錢關係,我想如果我問導演「陰陽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感覺導演都答不出來,在中國,做內容的人自己都不懂內容,甚至也不願意去了解,這能做的好嗎。

而日本人做動畫,日本人做事他們都一種工匠精神,這確實需要我們去學習,在動畫《攻殼機動隊》劇場版老版中,有一段在香港的鏡頭,那是製作團隊專門從日本飛到香港去取景,然後畫出來的,配音甚至都是找當地人配的。日本人創作可以說都很死,不懂變通,他們的一部創作,取景都是實際地去取景的,在日本改編一部動畫,製作人員從上到下,小到中割,製作進行,大到監督與製片人都最起碼要看一遍原作,而在中國甚至一些導演都不看原作就直接開拍了。

「態度決定高度」

起源於中國,揚名與世界,但是中間揚名的過程一些卻不是中國人參與的,最典型的便是「茶道」現在的中國人,連茶葉的倆大類「灌木類」「樹茶」都分不清「紅茶」是「普洱茶」的一種也不知道,在日本茶道卻則發揚光大,一方面是現在的人對傳統文化的丟失過於嚴重,另外一方面也與日本人的觀念有關係,但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日本人對文化,甚至任何東西都帶有一種尊重的眼光。

《大魚海棠》這部電影,一出便是轟動,但是卻是倆個派系的針鋒相對,而主流的思想評論也是「批著個中國傳統文化皮的韓劇」我個人雖然沒有那麼極端,但是就單論劇情上,的確缺乏那種思想,許多設定也只不過是多許多個噱頭而已。

一口氣吃不成胖子,了解了,學習了,有自己的感悟,在想去如何表達,這才是要去思考的東西。


原因很簡單,日本的動漫都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日本動漫中的景色也是極好的

但是中國......這個就只能呵呵了(不要怪我我只是實話實說)


可能日本在這一方面更深入研究,畢竟是變態國家,在某一領域卯足了勁的下功夫肯定會有效果。還有可能就是動漫深受宅男喜歡,喜歡看那就更加努力做好了。中國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喜羊羊。。。古典的沒印象? ? ?


中國的四大名著,中國的神話傳說,還有諸如山海經之類,為何資源這麼多,卻做不出來好作品?因為基本上所有公司個人都是急功近利,奔著圈錢去的,很難有能靜下心來認真做作品的


推薦閱讀:

TAG:麋鹿 | 動漫 | 文化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