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喜歡把果蔬打催紅劑?
催紅素的的探討: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看問題,這是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哲學......哈哈(此處省略一萬字)。催紅素也不例外,當然有利也有弊。
我們先認識一下催紅素:原名乙烯利,有機化合物,純品為白色針狀結晶,工業品為淡棕色液體,易溶於水、甲醇、 丙酮、 乙二醇、丙二醇,微溶於 甲苯,不溶於石油醚。
好處:乙烯利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植物激素增進乳液分泌,加速成熟、脫落、衰老以及促進開花的生理效應。在一定條件下,乙烯利不僅自身能釋放出乙烯,而且還能誘導植株產生乙烯。乙烯利與乙烯相同,主要是增強細胞中核糖核酸合成的能力,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在植物離層區如葉柄、果柄、花瓣基部,由於蛋白質的合成增加,促使在離層去纖維素酶重新合成,因為加速了離層形成,導致器官脫落。乙烯利能增強酶的活性,在果實成熟時還能活化磷酸酯酶及其它與果實成熟的有關酶,促進果實成熟。在衰老或感病植物中,由於乙烯利促進蛋白質合成而引起過氧化物酶的變化。乙烯能抑制內源生長素的合成,延緩植物生長。
在香蕉上的應用:一般情況下,香蕉採收後必須經過催熟環節,各種營養物質才能充分轉化,這是香蕉本身的生物學特性決定的。乙烯利催熟是香蕉上市前必不可少的生產環節,是多年來全世界香蕉生產廣泛使用的技術,乙烯利催熟技術是科學和安全的。合理正確使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不存在任何食品安全問題。
白話文翻譯解讀一下:催紅素用於香蕉生產,合理利用是安全的。用於其它蔬菜瓜果,也要按一定標準稀釋操作,不可盲目使用,或加大量。因為科研和農民是兩個不同群體,所以,到農民手裡不免有些亂用現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高科技溫室栽培蔬菜,已不再使用催紅素。因為溫室溫度足以讓四季蔬菜瓜果,但價格高是肯定的,溫室成本在裡面。還有現在很流行的採摘,讓你親眼看到瓜果的成熟,吃到口感更好的蔬菜瓜果。催紅素的應用是農業發展的一個過程,隨著生活水平,和人類意識的提高,催紅素也有它自己的生命軌跡。
壞處:以下解釋是催紅素(乙烯利原葯)。在農業使用過程中,只是微乎其微的一點點。稀釋很多倍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乙烯利會逐漸稀釋釋放出去的。
急性毒性: LD50:3400 mg/kg(大鼠經口);2850 mg/kg(小鼠經口);5730 mg/kg(兔經皮)。化學性質常溫常壓下穩定,避免的物料:水分/潮濕 氧化物 鹼,對皮膚、眼睛、黏膜有刺激性,無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
主要危害
健康危害: 對皮膚、眼睛有刺激作用,對粘膜有酸蝕作用。誤服出現燒灼感,以後出現噁心,嘔吐,嘔吐物呈棕黑色, 膽鹼酯酶活性降低,3.5h左右患者呈昏迷狀態。
環境危害: 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險特性: 遇明火、高熱可燃。其粉體與空氣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 當達到一定濃度時, 遇火星會發生爆炸。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
綜上所述:乙烯利在農業上的使用,農民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增加收入。只要合理規範使用,問題不大。在蔬菜批發基地購買蔬菜的,建議購買者回家自然通風晾一下,吃的時候多衝洗。現代社會有好多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建議到正規超市採買帶標籤的產品。
首先這個問題不是很準確。不是只有中國農民打催紅或者催熟劑。催紅劑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應用,1927年美國就使用甘蔗催熟劑。適量使用催熟劑催紅劑是可以的。催熟劑催紅劑基本都是使用植物體內自身就有的植物激素成分,或者促進植物體內這種成分的合成,起到早熟,上色的目的。不同作物原理不同,常見的有乙烯利。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是完全不同的系統,植物激素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也就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由於很多水瓜需要長途運輸,如果不人工干預其成熟上色,自然成熟的果實往往在運輸過程中無法保存。現在也有一些新型的水果上色產品,不是用植物激素原理,而是用鉀元素的上色作用。這種產品上色更均勻,也更能改善作物品質,相信下一步會取代部分傳統產品
肯定是為了減少成本,增加收入啊!
那先給大家介紹催紅素是什麼吧。
催紅素是乙烯,因其基本功能是催熟,亦稱為催熟激素。
主要作用:促進果實成熟,促進器官脫落和衰老。在國家標準內合理使用"乙烯利"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可以的,但若超量、超標使用,導致葡萄、水果和蔬菜"催熟劑"含量超標,則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而過多的食用這些經過催熟的水果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乙烯廣泛存在於植物的各種組織、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條件下轉化而成的。它的產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積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產生。因而果實中乙烯含量增加時,已合成的生長素又可被植物體內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可促進其中有機物質的轉化,加速成熟。乙烯也有促進器官脫落和衰老的作用。
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催熟劑是「乙烯利」,在2005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2763》中,對農作物表面乙烯利的最大殘留量也做出了相關規定。該標準列出,在芒果等一些熱帶及亞熱帶水果中,乙烯利的最大殘留量不能超過2mg/kg。只要不超過這一限度,那就是合法的。
吃水果時應優先挑選自然熟水果,選擇應季的及本地產的農產品。本地水果不僅成熟度好,營養價值損失小,而且不需用保鮮劑處理,污染較小。要辨別催熟的葡萄,首先你應該知道葡萄品種的正常成熟期。如果每一顆葡萄顏色都很深而且亮度很好,就很有可能是催熟的,相反,如果一串葡萄中,能區分出熟的和不熟的葡萄,則說明這串葡萄沒有經過催熟。自然成熟的葡萄外皮上會有一層薄薄的白粉,一擦就掉。催熟或是染色的葡萄則沒有這層粉,從口感上說,催熟的葡萄不甜,而自然成熟的葡萄口感較為甜滑,果梗部分顏色較為新鮮。
另外購水果的時候謹記一看二聞三掂量。自然成熟的水果,像是蜜瓜、西瓜之類的水果,由於生長環境通常光照充足,自然成熟的果實,瓜皮花色深亮、條紋清晰、瓜蒂老結。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聞到一種果香味,催熟的水果就沒有果香味。最後,就是掂量,同一品種、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注水的水果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些。
催熟劑,催紅劑,是兩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催熟劑能叫果子提前成熟,提前上市,趕上前面的好價錢。著色催紅劑能叫果子果面更鮮艷更好看。適應消費者的眼觀需求。打了這些葯的果子好看不好吃不耐放。這就是好看的不一定好吃。廣大消費者很難吃到自然生成的菜和水果。
催紅劑也叫著色劑,對人體無害,催熟劑則不同,它不管是否生理成熟都給上色,著色劑主含鉀及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含微量乙烯,噴與不噴的果實同等情況的果實口感不一樣,不噴的口感好一點,為什麼要噴呢?主要是因為消費者的需求,認為色好靚麗就好吃,典型的好色,價格高農戶則順其噴施,因為這樣會增加收入
專家介紹水果在自然成熟過程中,自然會釋放出少量乙稀使香蕉、柿子、蘋果等成熟.為便於水果儲藏、運輸,將接近成熟期的果品提前採摘,上市銷售前用乙烯催熟是常用的方法。
但專家指出,此方法催熟所使用的乙烯是微量的,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如果為了使水果提前上市賣好價錢,將成熟期較遠的青果催熟,則需要大量乙烯,這樣的水果吃了後對人體有害。比如市面上部分外觀黃亮,吃起來有生味的香蕉就是採用大量的乙烯或其他化學物質催熟的。所以建議大家盡量少購買那些形狀、顏色異常鮮艷的水果,或者盡量食用一些應季的蔬菜水果。
媳婦是要漂亮的,講究面子,水果打催紅劑,是為了營養?當然不是,是為了面子,為了迎合人們的心理作用而已。所以人們要改變這種飲食的消費思想,要健康,要營養,不要面子,你才會更加健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