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民間紅白喜事的操辦問題?


「紅白喜事」最初是民間流行的口語,隨著在書面語言中出現頻率的增多,後被收錄進《中國成語大詞典》,成為了一個常見詞。「紅:吉事用紅色;白:喪事用白色」。《現代漢語詞典》也解釋說:「男女結婚是紅喜事,為高壽的人病逝操辦喪事是喜喪,叫白喜事。紅白事,泛指婚喪。」

中國人的面子情節根深蒂固,特別注重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誰沒有親戚、鄰居,誰沒有幾個好朋友、好同事,天天見面,經常共事,誰家有個婚慶之喜或者老人病喪,裝做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隨禮了,情到了,下次也好見面了。就這樣,一來一往,你來我往,人情循環交織,推動了紅白喜事的大操大辦的盛行。

民間紅白喜事的操辦,原本是人與人之間性情的流露和歸依。辦婚事,是為了給新人帶來喜氣,給家庭帶來吉祥如意;辦喪事,是為了讓亡者走的體面、走的不孤單,也為了寄託晚輩對逝者的哀思。慶賀喜事,或弔唁喪事,親與親、鄰與鄰、友與友之間幫個忙,帶點禮物、禮金什麼的,或恭喜或撫慰,其初衷是無可厚非的。

操辦紅白喜事,是人情的相互傳遞,不能背道而馳。在一些地方,紅白喜事操辦存在攀比和泛濫現象,就有點過了。「人情大似債,頭頂鍋兒賣」,有的地方,年輕人訂親和結婚、嬰兒出生、小孩生日、考上大學、老人做壽和離世、買房買車、喬遷新居等等,都要辦酒席,有的還大辦特辦,有錢要辦,沒錢湊錢借錢也要辦,互相攀比,不想丟面子。既然辦了,有人情來往的,肯定就得去,有錢要去,沒錢,想個轍子也要去,也不能丟這個面子不是。熱鬧倒是熱鬧,面子是有了,可熱鬧和面子的背後,誰曾想幾家歡喜幾家愁?

民間紅白喜事的風俗禮儀不能成為也不應該成為愁煞人們的「老虎」。你要說禁止民間一切操辦紅白喜事的活動,可能有點難度,也顯得不盡人情。畢竟人與人之間,交往勝過隔閡,熟悉好過陌生,人情世故還是要講的,問題是要把握好人情交往的範圍和尺度,凡事合理就好,適度就好。喜事,有很多慶祝的方式和方法,人情,也不一定非要通過紅包和酒席來表達。而喪事,若因大操大辦苦了自己連累了別人就更沒有必要了,長輩在世的時候,晚輩盡孝道比什麼都重要。

人際交往要連續、要平衡,情感交流與社會互動也是現實需要,紅白喜事不能說不辦,但要簡單、節約地辦,要量力而行地辦,可通過少花錢,有創意,有意義的形式去辦理,讓紅白喜事民風民俗新事新辦,與時代接軌,跟文明與和諧同步。


民間紅向喜事的操辦,最終歸結是錢的問題。人生大事自然少不了要熱鬧,但受條件的限制,不是每一個人都可隋心所欲的。操辦的規矩是傳統的,現代的人當然也要加入現代的元素,理智說容易,而在現實面前大多的人就「理智」不了了,反正人家操辦的規模如何,自己打腫臉皮也要達到,甚至要超赿。可到付錢時心就慌;一種是受環境逼,自己想理智但也無可奈何。而經濟寬鬆有勢的人是為「名」,操辦人生大事花岀去的,與收回的可能還有剩差。現實的道理,每個人都清楚,但「靣子」好象比什麼都重要。理智是要「忍」的,當然文明「操力」也需大力宣傳,有些不好的「風氣」政府也應管一管。最後希望人們在操辦人生大事時,量力而行,寬容、理智。


在我們農村結婚,一般都是20幾輛小車去接親,煙花爆竹從新娘家放到新郎家,新娘家上車前和到新郎家下車後會有20幾位苗族菇娘穿著苗族服裝遊行。喪事我們那邊一般3天3夜後上山,但是也有些10天半個月才上山,有些家人還要開追悼會呢 ,40歲一下死的還要請巫師或者仙婆開光做法讓家人去見最後一面,開光你們懂的 ,為什麼 因為孝子太多,先生算不到合適的日子。總之,紅白喜事在農村就怕你沒錢,捨不得花錢,在城市規定不可以放煙花炮竹,唉!!!


紅白喜事是現今民間最受重視場面最隆重的一件大事尤其在農村尤為明顯。結婚是人一生中最值得顯耀的喜事。每個家庭旡論貧富都要竭盡全力不惜花費多少錢財都爭取辦的風風光光闊闊氣氣。聘禮上萬基至數十萬,婚車十多輛而且都儘可能找一些高檔轎車。過去農村辦婚事一般都在自己家中帶客,現在都時興城市酒店還專門找婚慶公司主辦。這樣才顯的有面子,有些人家還不惜巨資舉辦西式婚典。辦喪事也越來越派場了,有些子女老人生前無依無靠生活艱難兒女不孝。死後卻大操大辦請道士做道場十分熱鬧,說穿了就是打腫臉充胖子明為死人做喪事實給活人面前耍闊。我們提倡生前對父母老人孝順死後薄ZanD。


謝邀,我覺得應該正確看待倆個問題,首先紅事,不要鋪張浪費就好,可以熱熱鬧鬧,但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不靠譜。喪事的話一切從簡,不要搞那些虛頭八腦東西,人死為大,讓死者安息。


推薦閱讀:

TAG:紅白喜事 | 文化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