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大方的人越容易被疏遠?
題主的命題是不正確的。
「大方」本身並不會招致「友盡」,實際上,大方而賓客盈門的人也大有人在。對那些大方而沒有朋友的人,他們失去朋友的真正理由並不是大方,而是另有原因。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有兩個:
他們高估了自己的經濟實力;
他們沒有做好「期望值管理」。
先說第一點:他們高估了自己的經濟實力。
如果一個人是一個富二代,家裡資產上億,那麼,即使他每天給身邊的朋友買星巴克咖啡喝,也不會對自己的經濟有什麼顯著的影響——這種大方,是「適度的大方」。
如果一個人是一個普通的打工族,每一個月掙 5000 元,那麼,如果他每天都給身邊的朋友買星巴克喝,就會讓自己的生活捉襟見肘——因為天天喝星巴克咖啡,每個月光在咖啡上的開銷就超過千元,如果身邊的朋友多一些,基本就會消耗他所有的收入——顯而易見,這種大方是不可持續的,它是「過度的大方」。
如果一個人的大方是符合自身經濟實力的大方,那他的大方並不會招致「友盡」——他的朋友們會欣然接受他的大方,並記得他的好;但倘若他的大方是「過度的大方」,就會存在一定的風險:考慮到他的經濟實力,他的朋友們會覺得他有求於自己,或是覺得應該找個機會請回去以不顯得尷尬。無疑,「過度的大方」 不僅不能起到促進友誼的作用,還會產生一定的尷尬,有讓友誼產生裂痕的風險。
再說第二點:他們沒有做好「期望值管理」。
什麼叫「期望值管理」呢?就是控制你身邊人對你們之間關係的期望。
一個人,如果偶爾給朋友們送禮物,他的朋友會開心、會感激;但如果他隔三差五地給朋友送禮物,又找不到什麼恰當的理由,時間長了,他的朋友反而會覺得這是一件稀疏平常、理所當然的事情,並不會為之感激和開心,而這個時候如果你停止送禮物了,對方反而會覺得你不夠意思——這是因為,你過去的慷慨提高了朋友對你的期望值,而這個期望值一旦提升,很難再降下來。渣男常常因為浪子回頭得到大家的讚美,而做盡好事的好人卻往往因為一個污點前功盡棄,這便是期望值管理的正例和反例。
因此,即使是讓別人開心的好事,也不應該多多益善,而是應該在恰當的時機去做,讓效益最大化,這才是聰明的選擇。
我來說說吧!那是因為人心不足蛇吞象。斗米成恩,石米成仇。我以我為例吧!我相對朋友來說,算是不錯的。每次出去吃喝玩,像那種二三百元的單都是我自己主動就買了。有誰有困難了,我如果願意也是盡最大力幫忙。但有些人真不是東西。朋友a,去年他沒上班,吃喝住全賴在我房子,我也沒說過什麼,他一直說等上班了要給我補交一個月房費,我說不用。再後來我們幾個夥伴合租了一套房,我們沒事就出去玩,十次裡邊有七八次都是我掏錢,結果他後來乾脆就沒打算掏錢,有次我問他,怎麼現在出來玩都不見你出過錢,他來了一句,那是你讓出來玩的。好吧,當時我就氣極了。後來出去玩再沒帶他一起過。他自己交的那些朋友,整天酒場不斷,但一有事就tm只會給我打電話,我無語了。不幫吧,怎麼也是朋友,而且現在還在一起合租,幫吧!這貨就是白眼狼,我幫過他多少次了,可是我偶爾讓他幫我做個什麼或買點東西時,在記憶中貌似也就一兩次給辦了,其它全都是理由。而且明明是個蠢貨,還喜歡在我面前玩心眼,我都懶得戳破。我只要把誰看作朋友,那就絕對不會再對朋友玩心眼,但我身邊就是有幾個老鼠,給臉不要臉,喜歡在我這玩個心眼,佔個便宜,一般不過分的我也就過了。誰能給我提點意見或建議。我真正交好的朋友不是太多,但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我們或許一年也就一兩個電話,也有好幾年沒見過面的,但只要我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就是我的後盾,基本都是把我的事當自己的事來辦。
我兒子上大學的時候毛遂自薦做了寢室長。
我耳提面命:都是同齡人,又遠離家鄉親人,你們在一起的時間至少四年。
大家要團結互助,你做寢室長更是不能小氣,在一起吃個飯唱個歌看個電影什麼的,咱家雖然不富裕,你也應該主動買單,不能讓人笑話咱小氣。
兒子頻頻點頭,聲聲答應,幾天後反饋的情況是:
有一天同寢的六個人出去吃飯,我主動結賬的,可是回寢室後,每個人拿出自己的一份錢交給我,我客氣了一下,也收下了。
我們輔導員說過:「東北人好面子。」我想,年輕人都好面子,誰都不願意吃白食。
如果這次自己沒花錢,下次就會主動買單,花的都是家長的錢,互相攀比,形成心理負擔,也不好。
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以後我們出去消費就AA制吧。「這次輪到我頻頻點頭和聲聲答應。
我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周圍也儘是豪爽大方之人。仔細想想,越是大方的人越容易被疏遠,此言不謬。原因如下:
一起消費時大方的人搶著埋單,這也容易忽略別人的感受。
自尊心強的朋友不喜歡別人這樣做,覺得被人施恩,違背了平等交往的原則;也不願意欠這人情,最後只能敬而遠之。
2、大方的人也是愛憎分明之人。如果感覺得罪了要面子的朋友人,使人家疏遠了自己,周圍剩下的是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之輩,他可能感覺無聊無趣,也會孤獨求敗,自己主動離開這樣的人。
3、現實社會中,也不乏占奸取巧得隴望蜀的人。如果大方之人對貪得無厭者今天資助一百元,明天手頭緊張只給十塊,常常會遭到抱怨。「升米成恩,斗米成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的大方也要因人,因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同人事不同對待。
如果一味大方,恐怕會成為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我是深有體會啊,剛剛出來工作的時候,玩得很好的幾個姐妹,每次出去吃東西,我這個人吃東西比較快,每次吃完都不好意思干坐在那裡,然後就叫買單,其它小夥伴就在那裡吃,我心想我先付吧,然後就沒然後了,有次故意吃得很慢,小夥伴吃好就坐在那裡,玩手機的玩手機,然後我最後吃好總不能我也玩手機吧,於是又是買單,說真的,我不喜歡欠你的,但是我也不喜歡你欠我的,以前很喜歡交朋友,現在感覺道不相同不相為謀,一個人也清凈,於是我交到比較好的一兩個朋友,謝謝過得挺開心
人確實這樣的,我只是一個打工的我講講我的經歷吧。先從我沒玩時時彩開始我本人不算很富有但也不窮,身上平時都會放三兩千塊在身,卡里有幾萬塊 ,一有時間也經常和盆友去小聚一下。平時也有好多朋友還沒到發工資就把錢花光了都是跑來我這裡借,每次都是借500到1000的,他們基本上每個月都差不多向我借,我當時想反正他們又不是不還 很乾脆就借給他們。就這兩個月迷上了時時彩把我的錢輸得精光,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了、這時我想起了我曾經幫助過的朋友,以為可以幫我度過難關,但是萬萬沒想到他們說:別開玩笑了平時我都是向你借錢來用,我哪來的錢借給你啊|。聽到這話我內心很是矛盾頭腦亂七八糟的,但是我沒有發火選擇了跟他們斷交。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這樣,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太過天真還是他們太過現實。
我也說道說道吧!童年時候不懂友誼,只懂得玩伴夥伴,但是我爸媽從小就教導我要與人分享,所以小時候但凡自己的東西,都會默認分一半給最好的玩伴,當然如果對方有好東西不分一半給我,我會很傷心,但是僅此而已。稍微長大一點,我有一個有錢的同桌,他沒把我當朋友但是總是給錢我用,我倆各自為營,我雖然沒什麼給他,但是我也習以為常欣然接受他的饋贈,因為彼此不曾奢望,所以關係一如往常。初中的時候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但是那時候大家都沒什麼錢,大多數時候都是AA,因為我稍微富足一點,偶爾會送東西給朋友們,雖然沒有沒得到過什麼回饋,但是自己心甘情願。成年以後,認識一個朋友,一起吃飯,本來大家都是學生可以AA的,但是他總是是搶著買單,非常熱情,因為自己不習慣接受給予,偶爾能搶回一兩次買單,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的人,以為可以跟他友誼天長地久,但是慢慢地發現他跟我越來越疏遠,直到他換了一個朋友同樣天天請人吃飯,最後跟那人疏遠,我想他大概不懂得處理朋友之間的關係,一開始想增加好感,但是熟了以後發現沒辦法一直這麼熱情,所以不知道怎麼跟朋友相處了。現在我認識了兩個很好的朋友,感覺他們跟自己興趣相投,價值觀相等,因為自己有點條件,所以一開始就請他們去外邊吃飯增加情分,他們也相繼主動請吃飯,慢慢成為了好朋友,雖然我知道三個人間我付出的感情可能更多,但是我覺得自己還想多付出一點,同時又害怕付出過多會造成友誼的小船不平衡,所以連對他們好都是小心翼翼的,因為我知道一旦我付出的更多,就會顯得他們付出的少,友誼真正需要的是平等平衡,而不是比誰出的更多。
題主這個題目有失偏頗,可能與這句「升米恩斗米仇」有關,因為大方給予,反而養出了白眼狼,最後得出了「好心沒好報」的結論,越對別人寬厚大方,對方的胃口越高,越容易不滿足,最後導致仇恨,疏遠了你。我認為題主的邏輯是這樣的。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國內一些慈善家,捐款越多的人,未必越得到尊重。特別是一些影視明星,很少出現在慈善榜上。這是為什麼呢?就是你開始的大方,需求量越來越大的時候,你無法承載的時候,對祈求者來說,「期望值越大,失望越大,失望越大,仇恨越大」。尤其是一線當紅明星,你獻多少愛心是一個合理的標準呢?沒人給你發一張證書。
比如,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噴子噴某富豪、某明星,你們這麼有錢,怎麼才捐一百萬元。你們的良心哪裡去了?!其實,噴子一分錢都沒有捐。無論你捐多少,都會受到質疑。因為人們有一個普遍心理,你捐助的一定是小數目,海洋平面下面的冰山不知道有多大呢?
對於普通人,也是這個道理,甚至比公眾人物還嚴重,因為,還有多幾項心態:
第一:你如果大方,經常幫助別人,一旦你無力承受的時候,或者你最後幾次沒有幫的時候,那個經常經受幫助的人,就有「損失厭惡」心態。本來就是「我的」,你憑什麼不幫我。於是,仇恨你,疏遠你。
第二:你如果經濟實力強大,經常大方,人們認為你就應該仗義疏財。你如果經濟實力不強,卻還經常大方,人們自然會給你扣一定「裝」的帽子。
第三:你經常大方了,就顯得別人小氣了,羨慕嫉妒恨,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事情還少嗎?
總之,有一個成語是緊密聯繫的,大方與得體,組成一個「大方得體」這個詞。大方的人,其實,更容易吸引朋友接近,受到大家的歡迎。如果「得體」,就是「適度」,自己能夠管理「別人的慾望值」就是內在的修鍊。所以,有一個詞,救急不救窮,還有一個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方到什麼程度,這個需要自己去把握,是一項人生修鍊。大方過度,很容易導致「升米恩斗米仇」,這是人性的必然。
中國的古人有句話說的好:斗米養恩,升米養仇。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關鍵時刻,他快餓死了,你給他一斗米,他會感激你,拿你當恩人。可是,當他有飯吃以後,可能會獅子大開口向你要十升米,借口有很多,比如要當種子糧,或者是做點買賣,你給不了那麼多,只能你給他一升米,這時他不但不會感激你,還會罵你,甚至反目成仇!
這個俗語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很多人都是自私的,貪婪的,甚至是忘恩負義的。不要認為我這是信口雌黃,其實,這就是真實的人性。舉個栗子,如果你借錢給別人,他好多年沒還錢。有一天,你急著用錢,張口向他要,你感覺結果會是什麼?我相信,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他把錢還了你,但是你們的友誼也就走到頭了!在很多中國人心裡,感恩的概念非常模糊,他把錢主動給你可以,但是如若你開口討要,那就是不夠哥們了!他根本不想,當時你幫他的時候是多麼的大方!
做人大方是優點,過於大方就是糊塗了。如果不分對象,沒有原則的大方,不但得不到感恩和尊重,反而會失去朋友,也就是題目所說的「被人疏遠」。生活和工作中,大方一定要分人,千萬不要隨隨便便施捨你的愛心。有些人人品好,心地善良,知恩圖報,你對他大方點,這是積德行善之舉,關鍵時刻你幫他一把,他會一輩子感激你。可是,有些人的人品就不敢恭維了,吃什麼沒飽,佔便宜沒夠,你給他一斗,他就想要一升,一旦滿足不了他的要求,立刻就跟你翻臉,到處毀壞你的名聲,像這樣的人,如果你愛心泛濫,豈不是現實版的農夫和蛇的故事嘛!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閱讀相關文章!
俗話說,「斗米恩,擔米仇」。幫小忙,會讓別人感激;而過於大方,卻可能會引起他人的敵意和疏遠。這是為什麼呢?
生活中,也常常有這樣的人:
朋友聚會,ta每次都不由分說搶著請客,寧可之後省吃儉用幾天;同事遇到困難,ta一定要來幫忙,就算對方沒有主要提出請求;朋友欠債,自己家裡雖然已經入不敷出,但仍要仗義疏財,幫朋友還錢。
這些人,常常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別人」,到頭來卻往往得不到大家的感激。
心理學家說,其實不論是金錢上還是與情感上,太過大方可能會是一種不健康的「過度付出」。
什麼是過度付出?如果你的付出滿足以下幾種情況,那就很有可能是過度的:
1. 別人沒有主動提出需求,就想給出幫助。生活中,那些不問需求,就想給周圍的單身男女青年介紹對象的人,就是這種情況。
2. 別人不能拒絕自己的好意。健康的付出,需要尊重對方的意願,無論是接受還是拒絕,都是他們的權利。而過度付出的人,別人一旦拒絕,往往會憤怒地指責對方「不識好歹」。
3. 不接受他人對自己的給予提出異議。過度付出的人,總認為自己經驗過人,因此自己的建議一定沒錯,不容質疑。
4. 「離了我的幫助,你一定成功不了」。在過度付出的人眼中,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他人的成功,都是因為有自己的幫助。
5. 迫切地希望得到感激與回報。健康付出的人,享受「給予」的過程;而過度付出的人,看似大方,其實一直期待著他人的肯定和回饋。當他們得不到回報時,往往會認為「原來我一直以來都是在被利用」、「好心餵了白眼狼」。
6. 為了付出,不惜以自己的需求和利益為代價。比如有些人,即使讓全家省吃儉用,也要仗義疏財,幫朋友還債。這些人,就好像自己不會游泳,還要親自去救落水的人。
這些特徵,使得他們的付出更像是無法控制的衝動,因此他們的行為也被稱為「強迫性幫助」和「拯救成癮」。
(圖自pexels)
過度付出害人害己過度付出害人有三點:
一是讓對方覺得被輕視、尊嚴被侮辱,覺得你老請客是瞧不起ta。
二是增加對方的依賴性,讓ta覺得只能找你來幫忙,自己無法成長。
三是讓他人有壓力,過度付出的人總是期待回報,卻不知道自己的付出可能已經超過了對方回報的範圍。
害己也有三點:
一是因為時常得不到回報,會讓自己覺得不公平,感到憤怒、不滿。
二是當自己金錢耗盡、情緒疲憊的時候,如果想停止以往的幫助,會讓自己非常內疚。
三是總希望別人肯定自己的幫助,會將自己的價值與他人的評價捆綁在一起。一旦他人厭惡你的幫助,就可能會傷到你的自我價值感,
如何合理付出?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人,都應該學會健康地付出。
如果你是一個習慣於過度付出的人,你可以挑戰一下自己的認知。比如,如果你認為你的付出「都是為了對方好」,那麼在付出之前,先問問自己,「如果我得不到任何回報,對方也不會感激我,甚至可能質疑我的幫助,我還要堅持幫助ta嗎?」
你也可以嘗試表達自己的情緒,找到改變的動力。比如寫下:「對ta的付出讓人我覺得疲憊,如果我不再過分擔心ta,那我將有更多時間去照顧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的身邊有著「一切都是為了你」的人,你也需要意識到、且告訴對方,這樣的過度付出對你們雙方都是不利的。
以上。
歡迎關注頭條號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與心理分析、人際交往與戀愛技巧,都在這裡。
有個歪理不知道你信不信,越大方的人越友盡……下面帶你看看網友分享的例子:大方的人最後容易友盡,這種情況還是有的。1,大方的人一般性格都大大咧咧,有的甚至財大氣粗。有時大方的人搶著埋單,這有時也容易勿略了友人的感受。自尊心強的友人不喜歡這樣,感覺違背了平等條約,不願意欠這人情,只有敬而遠之!2,大方的人也是愛憎分明之人,如果感覺要強的友人離開後,剩下的無非是些拍馬屁奉承之輩,他可能也會自己選擇離開這樣的友人。3,如今這社會,白眼狼之輩比比皆是。比如大方之人今天資助一佰,明天只給十塊,說不定會遭到白眼哈?!所以說如今這社會健議大方這人需大方得體,雖然有舍有得,但大方需適度,量力而為!嘬好把自己的大方用在行善上,也為自己積一份公德!我弟弟就是太大方,自己沒錢,就是借也要對得起朋友!對自家人確不花錢,也知道他認為自己人有擔當。可是也沒幾個知心朋友,尤其是有錢的。因為自己老是沒錢!弟媳和侄兒侄女他都沒管到!哎!不靠譜!我哥哥就是個大方人。有朋友來家裡來,恨不得把家裡好吃的好喝都拿出來招待人。一次他去朋友家感覺被冷落了喝了點酒,心裡不平衡!那幾個朋友被他罵一遍!後來鬧翻了,見面也不說話了!人都是健忘的,你對他/她好,時間長了他/她是會習慣的,習慣了就會忽視愛或者給予是需要回應的,一旦有幾次沒有讓他/她滿意,反而會覺得你變了,對他/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好了。而付出的人長時間得不到回應自然也會感到難過,時間一長自然友盡。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一個人天天挨揍,有一天忽然沒有挨揍,反而請他吃飯,他反而覺得你不錯,沒有再打他。這就是人性,老話說的好,斗米恩,升米仇就是這個道理。凡是都有個度,過了就會出現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