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活著,就是修行。
經歷了些許人生磨難,就越來越能理解這句話,或者是說只能拿這句話來安慰自己了。
宋人方岳在詩《別才子方令》中寫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人生本來就坎坷多,並且還有那多的責任。不會有人認為活著不容易是慾望多導致的吧?慾望多煩惱就多,這也不假,但你又不能自己吃飽了全家不餓。活著就必須履行你的責任,你得贍養父母吧,你得撫養子女吧?想要盡到這兩項責任,就相當不容易了。滿足年邁的父母就醫的需求,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條件,僅這兩件事就是費得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能辦得好。
別人的事情不好說——因為每個人都是甘苦自知,外人不甚了了——就說說我自己吧。
我的孩子,一直身體不好,接二連三地患過好幾種病,往大城市,往大醫院跑,成了家常便飯。
前些年,我的工資七百多,這點錢僅夠我一周抓藥的,而我幾乎周周要上省城醫院抓藥。
家有病人,花錢都不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最讓人頭疼的是糟心。
孩子體質弱,感冒咳嗽哮喘,就像揣在兜里似的,隨時能被掏出來。
我整日里提心弔膽,生怕接到老師或孩子的爺奶打來的電話,每次看到這幾個熟悉的電話號碼,我身體都會抖動一下。因為十有八九,孩子又生病了。
孩子,常年吃中藥,想停幾天都停不下來,停下來就又犯了。
孩子的爺爺總向我嘟囔:哪有這麼吃中藥的,我就沒見過有孩子吃這麼多葯的,把身體吃壞怎麼辦?
是啊,我孩子在六歲前吃的中藥,就能超過很多人一輩子吃藥的數量。
可是,我又有什麼辦法,已經看的是全國最權威的大夫了。西醫治療乾脆無效,而且孩子是過敏體質,西醫辦法不敢用。
除了孩子,我家的婆媳關係也緊張。
父母向我抱怨,妻子也向我抱怨,孩子也向我抱怨,因為他爺爺總對他發脾氣,孩子甚至在作文里說自己生不如死。
而我呢,只能一肚子苦水往肚裡咽。
這些年,我除了睡覺就是幹活,跟朋友吃飯,參加很難拒絕的聚會,就算是休息了。前兩年,甚至覺得睡覺都很奢侈。
我不算不努力,可是依然活得不輕鬆。
有時,想想那些整天吃喝玩樂的人,就覺得很泄氣,他們怎麼樣了?不也一樣活著。對此,只能說,啥人啥命了。
當然,人家的底子可能比我厚,我是一窮二白起步的,父母是農民,沒有退休保障。
人到中年了,淚窩子卻越來越淺,動不動就淚濕眼圈。一段感人的劇情,一首歌,甚至是一段並不煽情的話,都能讓我淚流滿面。後來,才知道當時可能是抑鬱了。愛哭,是抑鬱症的一大表現。
最崩潰的時候,我發微博說:羨慕那些猝死者。
因為我沒有自殺的勇氣,但是,心又到了萬念俱灰的程度。
可惜,生命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幸好,生命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
若僅僅是自己的,我可能挺不到現在,因為還有老人及孩子,是我未完成的責任,別人是無法代替的。
正如梁曉聲所言:"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責任而已。"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在《政治與文學》一書中也說:"人類中大多數群體,並不是那麼自私,大概在30歲以後,他們幾乎完全放棄了作為個體的感覺——他們主要是為其他人活著,並且在勞作之中慢慢地萎頓下去……"
啰嗦這麼一大堆,我到底想說什麼呢?
活著,的確很難。
但是,當支撐你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都被壓彎時,請你咬咬牙,再多堅持堅持,基本上,就挺過來了。
我這些年就是這麼做的。
你可以找個傾述的窗口,哪怕是沒有人看的空間、微博也好,至少記錄了。
時過境遷之後,在翻看一下,也能成為人生的積累。
生活,決不像信口雌黃的人說的那麼簡單。很多問題,找不到答案,找不到明顯的出路,甚至都很難分出是非對錯。在這樣黯淡無光的時候,人能做的就是熬。
日子,有時就得熬。
當然,除了責任,若還能找到自己願意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那就更好了。
人活著,累並快樂著。
人活著,絕不僅僅為自己一個人而活。
人活著,背負了太多責任,擔當,愛與被愛。
人活著,每天會看見朝陽的升起,夕陽的下沉。
人活著,會感受春,夏,秋,冬,季節的變遷,花草林木的枯敗與繁榮,流水的流淌,風兒的吹拂。
人活著,會看到自己的父母奮鬥的身影,衰老的背景,會感受到與他們最終撕心裂肺般的別離與憂傷。
人活著,會看到自己的孩子遺傳自己的基因,延續生命,來到這個世界,迎接署光,會看到他們的成長,會付出刻骨銘心的關愛與親情。
人活著,上有年邁雙親,下有需要哺育的下一代。沒有你的連接,生活將一片蒼涼。
人活著,因為你沒有渾渾噩噩,虛度光陰,才累。
人活著,因為你有追求,抱負,理智又克制,才累。
人活著,因為你在一個大的群體中,道德,法律,為人,品性,操守,處理……你時刻默記著,你所以累。
人活著,免不了會比較,就會有失落,失意,所以你累。
沒有不累的人生。
沒有不累的生活。
沒有十全十美的生活與人生。
在累中成長,在累中適應,在累中找尋自己的快樂。
如果真有一天你不再感到累了,你放棄了對這個世界的眷戀,我會為你擔憂與牽掛。
因為,人本該是累並快樂著的。
人從娘胎里出生都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所以,人生的路,從一出生都不太平,處處有坎。遇到坎了,要挺住,壓力會有的,但也是暫時的,你要學會把壓力變成動力。送你一篇我寫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苦,才是人生。不吃苦,就遭殃!
不為明天打拚,就得在明天吃苦。
為自己,打拚天下;為自己,贏得未來!
走過坎,爬過坡,人生就出彩!
人活著為什麼這幺累?答:人打從娘肚子里生下來,就有一張嘴,一雙手一雙腳,還有一個肚子,一個腦袋,所以就活得累。
我為你們慢慢說出其中原由來:有嘴就要吃飯,喉嚨深似海,是個永遠吞不滿的坑?所以就要用手腳去勞動掙錢,來吞飽永不滿足的嘴與肚子,沒吃嘴與肚就會抗議罷工,你就會感到難受,這就是身累。再來說道這個腦袋:要幹活就要用腦想問題?想這想那事情想多了,有實現不了,所以就心煩,問題是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地解決不了,解決了這個那個問題又來了?腦子越想就越多,所以就心累?你說做人能不活得累嗎,身累又心累,所以說世上不注歡喜人?誰都一樣沒有不累的,即使是身不累,心也肯定累,誰叫我們長了一個會想事的腦袋呢。
謝思雨之邀。人之累無非有兩種,身累,心累!如果是前者,需要注意勞逸結合,從力所能及,避力所不及然勉強為之;如果是後者,則需大智若愚正確看待人的整體一生。人生之初,我們是啼哭著來到的這個世界,然後,我們的眼睛開始一天天的爬高,兒時的稚嫩,少年時的天真,成年後的煩惱;再然後,倏然進入而立,不惑,知天命等等,如此一路走來,芸芸眾生,我們只是其中之一!似乎沒有幾個人從小到老始終笑口常開,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如影相隨,這就是人生,有事業成功時的喜悅,也會有失敗時的懊惱,有生活中不盡人意的失落,當然也會有夢想成真時的歡欣,一如十字路口紅綠燈下的行與止,只能在被動與希望中遵循而行。人生,其實是一種態度,積極的去面對所有,正確看待活著的每一天,日落夜至,夜盡日升,人也是一樣,苦盡甘來,然也不會一成不變,想開,心就少了一些憂煩,看開,心就會知足則樂。天道誰無煩惱,風來浪也白頭,哭也一天笑也一天,只有懂得感悟生命,生命才會賦予秋色如金。莫言累,累與不累都是無形中累積的財富,有時,知累才會小憩,歇一歇是為了更好的前行,路尚遠,請走好!
人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這要先考慮「人為什麼要活著」。
年輕人活著,嚮往明天的美好未來;
老年人活著,回憶以往曾經的點滴。
對於年輕人而言,將來是美好的,是充滿希望的。
對於老年人而言,回憶是曾經的艱苦,也是甜蜜的。
活著不需要任何理由,像世間「花草魚蟲」一樣,「活著」只是一種「形式」。
無非是有人活的「絢麗多彩」,有人活的「重於泰山」,有人活的「千古留名」,有人活的「遺臭萬年」。
「活著」只是一個早就註定了結果的「過程」。
活著,可以是清貧,可以是粗茶淡飯,只要健康,就擁有了最大的財富。
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生活不要攀比,適合自已,就是幸福。
卸下你的「包袱」與你的「累」,生命本是一場漂泊的旅行。
看淡一切,神馬都是浮雲!!!
如果你能意識到,勞動(包括工作/家務/學習/自理等)是人類生存生活的必要部分,你的「累」會比一般人減少50%;
如果你保持感恩,控制慾望,珍惜所有獲得,以維持生活必要為度,不攀比,你的「累」會再減50%;
如果你刻苦學習,豁達思想,樹立信仰,提升境界,你的「累」會減少10-20%;
在一個人遭到天災人禍打擊的時候,要直面現實,「累」是免不了的;
有相當部分的人,生活沒有保障,長期受「累」,這需要社會的發展,制度的保證。
人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只因活在責任里,只因活在慾望里。
放下責任:
不去管父母,不去管子女,不去管夫妻。不去管掙錢,不去管油鹽,不去管衣穿……
誰能做得到?
沒有慾望:七情六慾都放下,能嗎?
生活就是一團亂麻,一點一點地縷巴。不急不躁慢慢來,今天不行還有明天呢。
苦中有樂,才是生活。逃避現實是懦夫,遁入空門心太狠。要學仙人降凡塵。
修成正果完責任。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沒有什麼完美的事情,人的一輩子,怎麼會事事如意,學會看淡,還是好的,起碼在現在這個社會,別讓自己的心累。
因為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越來越成熟,我們的肩上背負的東西太多了——很多不可推卸的責任,需要我們承擔,有擔當。
我們有慾望,有時候想要的東西太多,即使沒有太多,也是有的,那麼我們就會去爭取得到它,即使再難。內心深處想要得到更多,自己就要付出,所以我們才回會很累,為了生活,為了生存,才會很累。身上的角色太多,我們會在不同時間,場合,變換著自身的角色,所做的事情也會很多,周旋其中難免會身心疲憊,有時會身不由己。
生活的壓力,社會的壓力,家庭的壓力,自身的壓力,會圍繞在我們身邊,會讓我們有時感覺到無助,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可奈何,而這些無可奈何讓人很累,沒辦法,我們沒法拒絕。
既然我們活著,就要有承受累的勇氣!!!一是樂觀面對,二是消極對待,取決於自己。
人生就像一個傾斜的天平。
如果心態不好的話,你就處於天平的低處,相當於十八層地獄。
如果心態好的話,你就處於天平的高處。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風光無限。
你是希望在低處,還是希望在高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