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研究一位古代作家的詩歌?
這個問題比較好,這是很多人在學習古代文學或者歷史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想要讀懂一個人,必然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一、詩人自身的人生經歷。了解一個人的作品自然要從其自身的人生歷程所開始,一個飽受戰火、生死離別過的作者絕對寫不出辭藻華麗、陽春白雪般的雅文。一個衣食無憂、一帆風順的人也寫不出生死離別、哀傷憂愁之詞。所以想要了解一個人的作品,先要清楚這個人的人生經歷,這樣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三、作品自身所處的背景和環境。只是了解一個人的經歷和社會環境還是不夠的,因此還要加上作品自身的創作背景和環境才能真的了解一個人的作品,好比納蘭性德生逢盛世,又出身貴族世家,從小衣食無憂,仕途坦蕩,本該意氣風發,寫一些辭藻華麗之詞。然而我們看到的確實: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樣的憂傷之作。就是因為其情路坎坷,深陷愛恨情仇之中。這就是作品自身的的背景和環境。
因此想要讀一個作品容易,想要讀懂一個作品卻不易,還是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歷史儲備方可理解作者和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要了解古代一位作家的詩歌比較難!性格和閱歷即是詩歌的風格!要想全面了解古代詩歌作者的平生,因為時間久遠,太難了!我們只能從傳說和有限的資料中去了解其人其事其詩!
比如唐朝詩人李白,其名作《靜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此詩背景是在旅居中所做。李白所處的年代是中唐盛世,社會相對安定和諧,人們生活相對幸福安康,而李白漂泊在外,應該是人生不得志,生活上比較拮据了,這點可以從李白不屈權貴,不同流合污可以推出來,註定李白不富裕。李白在旅途中所見所聞(應該是幸福喜慶多),結合自身的境遇,在居所院子中座在馬扎椅子上(釋義:床,即胡床,也就是馬扎、輕便摺疊椅),清夜如洗,明月如霜,言不由衷的吟出了這首不工而工的千古名詩!其實我們應該了解要更詳細些。比如這首詩是在它多大年齡那年那月那日那時所做?具體地點在哪?當年當時都發生了哪些事情?李白和誰同路?他當天喝酒了嗎?…………等等!這些情況我們不得而知!這就造就了我們對這首詩理解的局限性!
讀懂其人其事!其詩歌自然就懂了!我們要研究古代作家的詩歌,必須先研究其人!雖然資料有限,應該盡量深挖!
感謝邀請回答。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問自己,為什麼要研究古代作家的詩歌(作家或作品)呢?
思考很久,認為應該通過對作品的研究,認識作家的人生態度和做人的品位以及對社會的作用,對照作品或作家的內函(或當時的社會情形),來定位自己的人生信念,如人生究竟應怎樣來過才最有意義。如有的人不擇手段自私自利,有的人利己而不傷害別人,有的人毫不利已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別人服務,又不求回報,如此等等,可謂芸芸眾生,就象自然界中的樹木叢林、繁花綠草,千姿百態,作用各異。但要定位自己的人生態度,除了研究、學習古人明哲的人生態度外,本人認為最重要、最徹底的應是先認識一下自已、衡量一下自己的生活到底需要多少物質和精神的支撐,人的一生到底能活多久(別笑,很多人下意識中還沒有正在走向死亡的認識呢)。這樣反思一下,本身的需求與慾望的需求對照一下,會慢慢發現慾望的需求與本身的需求,極其的不成比例!這樣一對比會感到很震驚吧!我們原來一直都是被慾望所支配著,從來沒有自已做過主啊!
水平有限,就寫到這吧。
以上純屬個人有感而發,不當之處敬請斧正。
一、先讀你對他最欣賞的詩或詞或文章。然後再去研究這些詩背後的創作背景和相關年份的歷史事件。二、去讀關於他本人比較靠譜的個人傳記。如果沒有就去找他最要好最親密的名人傳記。三、通讀他所有的作品集。就行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