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哪個朝代、地方的人,主張什麼?
孟子,戰國人,生卒年,古今考證的文字頗多,比較可信的是生於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09年),死於周赧王十年(公元前305年),壽八十四,人們常說的「七十三八十四」指的正是孔子和孟子大壽之坎。還有一種說法,生於公元前372,死於289。孔子生卒年公元前551—479,子思公元前483—402,荀子公元前325—238,孟子和孔子卒年相差近百年,和荀子共世二十年,儒家三大家孟子承先啟後。有一種說法,說子思是孟子老師,可無論如何,孟子是不可能師事子思的,只能是說私淑於子思的門人弟子。
孟子的先世是魯國公族孟孫氏之後,他出生在鄒國,相傳在山東鄒縣城北馬鞍山之旁的鳧村,此地距魯國都城曲阜不遠,故《孟子·盡心下》孟子自己說,「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這樣看來,孟子的祖籍在曲阜,出生地在鄒國,鄒國不大,多次遷都,有的說它或許是魯國的附庸國。
孟子曾回答學生他的願望,他矢志不渝地回答:我惟一的願望就是學習孔子!作為儒家八派之中孟氏之儒的創立者,孟子不久繼承了孔子的思想,而且為了適應戰國形勢的需要進一步發展了孔子思想,為儒家學說立下了不朽功勛,因此人們把它尊為僅次於孔子的第二聖人:亞聖。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由孔子思想和孟子思想結合而成的「孔孟之道」,孔孟之道的核心又是仁義道德和民本思想,愛人,愛民,尊人才,重教化,講道德,養品格,成人成物,修齊治平。而孟子思想最具革命性最有價值和生命力的正是他的民本思想和士大夫精神品格。
眾所周知,民本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支柱,是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根本和保證,這根生命線始終貫穿幾千年蔚為大觀的封建文明。《尚書·皋陶謨》: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尚書·泰誓》: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左傳》:民是神之主,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孔子《論語·堯曰》所重:民、食、喪、祭。孔安國《論語孔氏訓解》:重民,國之本也。重食,民之命也。重喪,所以盡哀。重祭,所以致敬。還有有子的「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幾千年的中國,一個封建時代的士大夫竟然如此吶喊,這是怎樣的智慧氣魄和膽識!在君臣的關係上,孔孟沒有愚忠,孔子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臣互盡名分、職責、權力和義務;孟子:如果君主把臣子看成自己的手足,臣子把君主看成腹心;若果君子把臣子看成狗馬,臣子就會把君主看成一般人;君主把臣子看成泥土草芥,臣子就敢把君主看成仇敵!
幾千年的中國,孟子豪言壯語: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這是怎樣的中國士大夫!這是怎樣的中國精神中國品格!這是怎樣的中國功夫!這是怎樣的中國人!
有如此的祖先,有如此的歷史文化,我們中國人怎能不自信?
華夏的工匠精神代表是墨家,代表華夏古代最先進的科技與思想觀。墨子兼愛思想,主張人人平等、生存平等、平等獲利、愛無等差,以獨立的個體協調和諧達到統一社會的和諧。墨家是中國少有的推崇科技的學派,而且是全學科系統的研究,單從史傳戰爭攻守器械分析,當時華夏機械科技研究水平巳領先上干年。儒家孟子主張仁義第一,通過將仁義宗法化來維護封建等級的統治秩序。並仿周制擬定了一套從天子到庶人的社會等級制度;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比作父母對子女的關係,主張統治者應該像父母一樣關心人民的疾苦,人民應該像對待父母一樣去親近、服侍統治者。 仁義本質是為了讓人民從思想上自願的認同象兒子一樣為統治者效力。儒家社會等級與墨家自由平等因理論對立成為仇敵,為了抹黑墨家,儒家直指墨家科技創造為奇技淫巧,是小人才做的東西。墨家的自由平等思想是禽獸。孟子對墨子的批判極為激烈。「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即墨子妖言惑眾,如果不加以根除,孔子講述的仁義之道就會被遮蔽。孟子呼籲儒家信徒批判墨子的學說,「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武帝儒家獨尊之後,儒家弟子尊孟訓上千年來對墨家反覆禁毀迫害打擊,墨家滅亡。華夏的科技只能靠零星的發明發現來支撐,而不能成為系統的科技文明發展起來,並最終落後於西方。墨家科技典籍盡毀,墨家自由平等思想只能在百家殘卷中遺存。莊子稱讚墨子:「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說墨子是天下的楷模,理想和追求一天不實現便一天不停止奮鬥,雖然弄得形容枯槁也在所不惜,真是天下的好人啊。墨子以天下為己任,為歷代仁人志士所推崇,他提出並為之奮鬥的互愛互利自由平等的美好社會理想更是長留人間,為勞苦大眾所憧憬和嚮往。
轉墨家工匠精神紀錄片《尋找手藝》:
他賣掉北京的房子,拍下中國快要消失的手藝,卻被20家電視台拒播,只因鏡頭下的人太過真實
這是一部悲傷的「非主流」的紀錄片
一拿出手就被二十多家電視台拒播
就連導演本人對紀錄片的評價都很令人絕望:
「一、土得掉渣;
二、攝影和錄音師毫無經驗;
三、沒有導演技巧;
四、音樂單一……」
然而
這麼一部「奇葩」紀錄片
最近卻在B站大火
10天里點擊量超過7萬
在豆瓣也拿下了8.7的高分
很多人直接看哭
甚至兩天後跑來再看第二遍
「樸實,溫暖,接地氣」
是評論里出現得最多的詞
因為《尋找手藝》的鏡頭裡
記錄的就是那些默默無聞的民間手藝人
他們的人生很慢
慢到做好一件事,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
然而
如果不快一些記錄他們的人生
可能就來不及了
在雲南
導演第一次在拍攝時留下了眼淚
因為一位80多歲的做傘老人
坎溫
他幾十年如一日
每天都靠在牆角做傘
拍攝期間
老人用棉線固定傘骨架時
線斷了8次
每斷一次老人都會愣神
然後焦急地嘗試下一次
到後來變得十分沮喪
導演說:
「說起來也沒什麼好哭的,
但是我就是每看一次,
就哭一次。」
一把傘要經過幾十道工序
所有材料就是竹子、紙張、棉線
坎溫做傘都是憑几十年的感覺
但是他 終究還是老了
今年4月片子上傳到B站之後
有人給導演私信說想買老人家做的傘
導演統計了一下大概有20把
聯繫坎溫家人時
他們說坎溫今年2月已經去世了
再也沒有人做傘了
在貴州小黃村
兩位老奶奶正在用極其簡單的方式造紙
那也是她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手工造紙
她們打算把剩下的原料全部用完就不再做了
這也意味著
當地的造紙術或許也隨之失傳
在拍完造紙後
導演要記下她們的姓名
還給她們拍照
臉上滿是皺紋的兩位老人都特別高興
笑容滿面地說:
「這下我們的名字到北京了,
照片也到北京了,
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啊。」
兩位老人靜靜地造了一輩子的紙
在收工時知道名字和照片被記錄下來
就已經像孩子一樣心滿意足
紀錄片在B站發布後
大家在這段的彈幕里密密麻麻寫著:
「阿媽,你們到北京了」
「已到上海...」
「已到廣州」
「已到紐約」
..........
在新疆喀什
做陶器的吐爾遜江大叔說
他家的房子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開發商要征地
給他12套單元房他不要
他不在乎賺錢多少
只想給世人留下更多的陶器
他說:
「祖輩留下的房子不能在自己手裡毀了,
祖輩的手藝也不能在自己手裡毀了。」
做陶器的時候
大叔一直在土窯里專註地爬上爬下
但當他把最後一批陶器送入火窯後
大叔卻突然對著鏡頭開始發起了牢騷
他擔心
有一天他不在了
這些陶器就會慢慢消失
在西藏
這個21歲的帥氣小哥
從13歲起就開始刻經了
當攝製組問
是不是刻得越多,拿的錢就越多?
他連忙搖頭說:
「不是不是,刻的時候好好刻,
慢慢刻,對這個板子好一點嘛,
否則良心過意不去。」
從18歲開始編製腰帶的石大姐
四十多年從未間斷
每年能編出5-6條
擺到集市上去賣
開價100
往往會被人砍到65至80
問到編織腰帶累不累、難不難的時候
石大姐給出了毫不猶豫的答案:
「會就不難,不會就難;
喜歡,所以不覺得累,不喜歡才會覺得累。」
在山東泗水
導演還拍攝了土陶的手藝人劉新文
在他的門口貼著一張顯眼的字條
姓名後面特意標註了「末代傳人」四個字
他之所以稱自己是泗水陶器的末代傳人
是因為柘溝鎮曾經有幾百戶人家製作土陶
現在只剩下他一個人了
在片子的後期剪輯中
導演卻猶豫著沒有把劉新文放到正片里
「他幾乎是中國傳統手藝和手藝人的一個縮影,
可是,太悲涼了,
看到他,心裡總會有一些沒落的寒意。」
在四川喜德縣
當地最大一家漆器廠已經倒閉了
這裡曾以彝族漆器聞名
只用紅、黃、黑三種顏色組合
就能勾繪出色彩明麗的器皿
吉伍五各是吉伍家族漆器的唯一女繼承人
六七歲開始喜好漆器
在父親的細心傳授下
手藝已經遠超前輩
然而現實打敗了喜德縣的漆器廠
也打敗了吉伍五各
漆器廠倒閉後
父親不敢再讓女兒受生活之苦繼續漆器之路
他讓女兒去考了老師
如今成了小學老師的吉伍五各
只能在周末和節假日回來幫幫爸爸的忙
但她告訴導演,其實她最深愛的還是漆器
四川滎經
這裡的砂器看似供不應求
但願意接單的人卻越來越少
「貨主把價格壓得太低了
每一隻砂器的利潤到了手藝人手裡只有不到1塊錢」
即使是在商鋪林立的砂器一條街
手藝人已經從百十號人降到20多人
且年齡都在五十歲上下
因為利潤太低
年輕人無人能靜下心來做砂器
在火燙的砂窯里
熱得滿頭大汗的大哥說:
「再過十年二十年,滎經砂器就該滅絕了」
戈壁荒灘上
攝製組找到了胡大拜爾地
他在很遠的地方放羊
看到有客人來他特別開心
把家裡的雞蛋煮了一半
他是牧羊人
也是民間藝術家
他的音樂撼動人心
會製作、演奏巴拉曼、熱爾普、都塔爾等民族樂器
「向北90公里無人,
向南8公里無人,
向西11公里無人,
嗩吶的聲音以胡大拜爾地為中心,
撫平整個戈壁灘。」
然而
胡大拜爾地的手藝卻當場失傳
他的兒子沒有學習做樂器
連一個音符也吹不響
這些手藝人
用蒼繭與汗水
講述了他們一生的故事
也用一生的時間
經歷了傳統手藝「從有到無」的過程
他們從不問什麼是工匠精神
只是單純地埋頭工作
導演說
在拍完這個紀錄片之後
他覺得很慚愧
「再也不好意思提夢想這個詞了。」
雖然一開始
他賣掉了北京的房子去拍片就是因為夢想
因為預算有限
請不起專業人士
不僅攝影師是由司機臨時擔當
錄音師還得兼職燈光,外聯
拍攝設備是二手的
導演不僅跟著攝影還親自做後期
拍完剪了50多遍
成片後也沒錢做推廣
「一般電影至少幾十萬幾千萬的推廣費,
但我一分錢沒有。」
被電視台拒播
《尋找手藝》連成本都收不回
但導演卻表示:
「有人看就好,
拍出來沒人看才慘,
用一套房子,
為100多位手藝人留下了影像記錄、文字記錄,
值了。」
高爾基曾說
一門手藝的消亡
就代表著一座小型博物館的消失
手藝人的堅持
不僅是為了謀生,更是對文化傳承的守護
我們無法阻擋時代的變遷
只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手藝人
也許關注的人多一些了
手藝就能消失得慢一些
這個問題很簡單,孟子是戰國時期人,他是孔子的孫子的學生,他繼承和發展了儒家思想,他的影響力僅次於孔子,被稱為"亞聖"、"亞聖公",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了"民貴君輕″的主張,山東人,他的很多很多名言仍然值得現在的年青一代學習,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等很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