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畢加索的畫作《世界大戰》解讀?


我想您一定想了解的是畢加索的《格爾尼卡》(Guernica)。

1937年初,畢加索接受西班牙政府的委託,為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館創作一幅裝飾壁畫。構思期間,1937年4月26日,德國空軍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鎮格爾尼卡的事件。德軍三個小時的轟炸,炸死炸傷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爾尼卡化為平地。

畢加索極為憤慨,就以這一事件作為壁畫創作的題材,以表達自己對戰爭罪犯的抗議和對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於是這幅被載入繪畫史冊的傑作《格爾尼卡》就此誕生了。

《格爾尼卡》是一幅大尺幅布面油畫,寬3.05米,高7.82米,現存於西班牙馬德里索菲亞王妃藝術館(Reina Sofía Art Museums)。

那麼如何來觀賞這幅畫呢,來看:畫中右邊有一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一個婦女拖著畸形的腿沖向畫中心;左邊一個母親與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隻斷了的手上握著斷劍,劍旁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畫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的馬為構圖中心。畫家把具象的手法與立體主義的手法相結合,並藉助幾何線的組合,使作品獲得嚴密的內在結構緊密聯繫的形式,以激動人心的形象藝術語言,控訴了法西斯戰爭慘無人道的暴行。

80年過去,這幅傑作已經成為警示戰爭災難的文化符號之一,也使格爾尼卡的悲劇永遠留在了人類傷痕纍纍的記憶中。

畫面里沒有飛機,沒有炸彈,卻聚集了殘暴、恐怖、痛苦、絕望、死亡和吶喊。被踐踏的鮮花、斷裂的肢體,手捧死去的孩子號啕大哭的母親、仰天狂叫的求救,身殘倒地,斷臂仍然握著斷劍的戰士、瀕死長嘶的馬匹、光芒冰冷尖銳的頂燈……這是對法西斯暴行的無聲控訴,撕裂長空。畫家以象徵和半抽象的立體主義手法,以超時空的形象組合,打破了空間界限,蘊含了憤懣的抗議,成就了史詩的悲壯;在支離破碎的黑白灰色塊中,散發著無盡的陰鬱、恐懼,折射出畫家對人類苦難的強大悲憫。

最後,大家一起來找茬,看看上圖牆壁上的《格爾尼卡》發生了什麼變化?


推薦閱讀:

TAG:畢加索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