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玉衣」真的是金絲和玉片做的嗎?


不但是,而且是,金縷玉衣那是名不虛傳的真傢伙。

為此,老豬的這執著勁又來了,為了考察金縷玉衣,老豬自駕河北滿城漢墓進行的探查,還去了河北石家莊的河北博物館對出土的金縷玉衣進行的拍攝。讓老豬用實實在在的實地照片讓你爽個夠!讓歷史變的盡在眼前,變得具體,變得真實起來。

好了,先介紹下出土金縷玉衣的河北滿城漢墓!

1968年的某日,解放軍某工程兵在河北的滿城縣炸山修工事的時候偶然的大發現,一下子震驚了全球。事情迅速傳到了北京, 周恩來總理當即批示,委派郭沫若主持河北滿城漢墓考古一號工程。滿城漢墓,具體的位置在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的陵山,共發現了兩座漢墓,分別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和王后竇綰墓。大概介紹下劉勝墓,他的墓非常特別,不是在平原地帶挖穴造墓,而是用人工在陵山上面鑿出來的石室墓穴,那施工的難度可想而知!整個洞穴大概五十多米,二竇綰墓和劉勝墓的規制和樣子基本相同。由於沒有被盜,隨葬品那簡直是堆成了山,一共出土漆器金器、銅器銀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絲織品等1萬餘件,這裡面就有「金縷玉衣」和非常知名的「長信宮燈」和「錯金博山爐」明星文物,這次的大發現被稱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發現」之一。

縱觀全世界,只有中國的土豪才這麼奢華大氣上檔次,而且是2000多年前就已經在玩了。主人劉勝,是千百年來的人生贏家,愛好:美女,美酒,各種吃喝玩樂,音樂歌舞,生孩子,享受各種party。閑話少敘,我發一些實地實拍的照片給大家分享。

看到了吧,就是這麼牛逼的以山為陵的劉勝,這個劉勝就是三國的劉備嘴裡的,我乃中山靖王之後的那個劉勝,也就是說劉備的祖宗就是劉勝。

而這個中山靖王劉勝也是史上最強種馬,愛好就是酒池肉林生孩子,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劉勝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母為賈夫人。漢景帝封劉勝為中山王。,漢景帝去世,劉勝的異母弟皇太子劉徹即位,為漢武帝。某聰簡直弱爆了,人家是我爸是皇帝,我弟也是皇帝。

來下面最牛的劉勝和竇綰的金縷玉衣登場。現存於河北石家莊河北博物館中山國展廳,是河北的鎮館之寶。金縷玉衣這種東西其實是漢代的一種喪葬殮服,在《西京雜誌》中有記載,漢朝的皇帝們死後都用「珠襦玉匣」,樣子和個鎧甲差不多,是真正的用金子拉的絲進行縫製。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尤為重要的是在漢代這些皇帝和王都以為穿這個可以保證自己的屍體不腐爛,從而可以上天堂死後可以接著享受榮華富,當時用玉做衣服,那真是秒殺現在的愛馬仕一萬條街都不至啊,而且沒有身份,沒有皇帝特殊的恩賜,是不可以穿這個金縷玉衣的。

這張照片是在漢墓里回望塵世拍的,這一刻覺得精神一下子縹緲虛幻起來,

穿越時空的聲響彷彿就在耳邊。

眼前的洞口就像時光隧道,若隱若現。

也許這就是探古的最大魅力吧

謝謝觀賞喜歡幫老豬點贊支持一下。


在1968年河北滿城漢墓發掘前,人們對於金縷玉衣的認知還是停留在古籍文獻上。

《漢書?霍光傳》載:「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喪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賜金錢、繒絮、綉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其中「璧珠璣玉衣」可能是最早的書面記錄了。

傳西漢末期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的《西京雜記》記錄:「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連以金鏤。武帝匣上皆鏤為蛟龍鸞鳳龜龍之象。世謂為蛟龍玉匣。」從這裡描寫的「玉匣」,與考古發現的漢代玉衣是一致的。

又《漢舊儀》曰:「 帝崩,唅以珠,纏以緹繒十二重。以玉為襦,如鎧狀,連縫之,以黃金為縷。腰以下以玉為札,長一尺,廣二寸半,為柙,下至足,亦縫以黃金縷。諸衣衿斂之。凡乘輿衣服,已御,輒藏之,崩皆以斂。」

最早發現的金縷玉衣是1968年河北滿城漢墓,即中山靖王劉勝與王后竇婠墓。這是兩個相鄰的崖洞大墓,歷史上沒有被盜,故分別出土一件完整的金縷玉衣。劉勝的玉衣用玉片2498 片,金絲重1100克。竇綰的玉衣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 克。

其後在各地漢代諸侯王墓中,陸續出土了多件玉衣,少量完整的,更多是被盜掘後的部分玉片,金絲已經被抽走。

比較著名的,如徐州獅子山楚王墓的那件,經修復由1576克金絲連綴起4248塊大小不等和田玉。這件是目前年代最早、工藝最精美的一件金縷玉衣。

除了金縷玉衣,還有銀縷玉衣、銅縷玉衣。更特殊的廣州南越王墓的那件絲縷玉衣。

在西漢對於諸侯王用玉衣下葬並沒有嚴格規定,至東漢進行了規範。《後漢書?禮儀志》 (帝崩)……黃綿、緹繒、金縷玉柙如故事。……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皆令贈印璽、玉柙銀縷;大貴人、長公主銅縷。

下圖曹操祖父曹騰的銀縷玉衣。


是的,「金縷玉衣」的的確確是用金絲和玉片做成。

在今年二月份上海博物館的特展「鴻古餘音」中,就可以看到一件來自徐州博物館的珍貴展品——1994年出土於徐州獅子山楚王墓的「金縷玉衣」。

玉衣,又叫玉柙,它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屍用具,外形與人體形狀相同,並由不同部件拼接而成,故可以將死者的屍體完全包裹。玉衣起源甚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代部分覆蓋死者面部的「玉斂飾」,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喪葬用玉,它和當時普遍相信玉可使屍骨不腐的信仰有關。玉衣所用材質的不同,體現了穿戴者的身份和等級區別,漢代玉衣有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和絲縷玉衣等,其中金縷玉衣僅可為皇帝及部分近臣死後使用,是玉衣中最珍貴的品種。

「鴻古餘音」展中的這件,是目前國內出土的玉衣中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質最好、製作工藝最為精良的一件。其出土時已經嚴重散亂,所有金絲均被盜墓者抽走,不少玉片遭到損壞,玉衣位置也被拖離原位。幸運的是,經過精心修復,我們今天已經可以直觀欣賞到這件堪稱國寶的金縷玉衣,甚至可以近距離觀察到金絲連接的不同做法。這件金縷玉衣由頭罩、前胸、後背、袖筒、褲管等十餘部分組成,共有玉片4248片,面積從1平方厘米到9平方厘米不等,形狀包括正方形、長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每片玉片的表面均經過拋光,並在周邊鑽孔,以金絲穿綴,修復所用金絲重量達1576克。

如今上博特展早已結束,不過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不妨親自去徐州博物館一趟,然後自然能解除一切疑惑。

本文文字及照片除註明外均為司圖博行原創,歡迎關注~


本文專門淺談文物玉器一族中的「金縷玉衣」,緣起是前幾年甚囂塵上的「金縷玉衣」騙貸案的曝光,不僅文物界震動很大,就連街頭巷尾,也都作為茶餘飯後談話資料。人們稀奇什麼個東西值上個24億人民幣呀?就連國際拍場上畢加索的「拿煙斗的男孩」享譽全球的名畫也只拍了一億另四百萬美元。英國藝術家達明安等人製作的白金鑽石骷髏,用了幾千克白金、八千多粒高純度的鑽石製成的,也只拍了一億美元,當時摺合人民幣七億五千二百萬元,那算是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天價了。「金縷玉衣」比白金鑽石都貴,那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為讓廣大群眾對我國的古代殮葬玉器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也就是直接披露「金縷玉衣」歷史。千萬不能盲目取決於專家的光環所釋放出來的異彩,認定專家的認證和評估都是正確的,都是對的,那你就有可能受蒙了,更不要做一個順從和膜拜專家的「粉絲」,因狂熱和不理智所造成的失誤,在文物藝術品市場上屢見不鮮,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正確認識

歷史上的封建帝王集所有權利於一身,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為保住自己至高無上的皇位或是貪戀世間繁華,很多帝王都希望練就長生不老之身,繼續執掌天下。於是,一些皇帝就尋找長生不老葯,煉仙丹,喝甘露。也有的皇帝認為玉能養精,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泄,可以使屍骨不腐,來世再生。於是「金縷玉衣」就成為殮服隨葬。

玉衣(也稱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體現了穿戴者的身份和等級。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我國玉器的使用已有7000年的歷史,玉的晶瑩溫潤向為人們所崇尚。良渚文化墓葬中,便有大量玉器串聯成組佩,墊覆屍身的實例,被稱為「玉斂葬」。

《墨子·節葬下》記載:「諸侯死者,虛車(庫)府,然後金玉珠璣比乎身。」《呂氏春秋·節喪篇》也記載: 「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高誘註:「鱗施,施玉匣於死者之體,如龜鱗也。」漢代文獻《淮南子·齊俗訓》還記載:「竭國麇民,虛府殫財,含珠鱗施,綸組節束,追送死也。」今人對這些文獻解釋為「鱗施」應是一種和「玉」有關的服飾,可能就是指縫綴玉片的殮服而言,而這種殮服可能就是漢代「玉衣」的前身。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飾」。所謂「綴玉面飾」,就是將做成眉、眼、鼻、口形狀的玉石片,按一定形狀排列,輾附在織物上,再覆蓋在死者面部。這種綴玉面飾就是漢代玉衣的雛形。

圖片所示玉衣,由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六個部分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並用金絲加以編綴。玉衣內頭部有玉眼蓋、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周緣以紅色織物鎖邊,褲筒處裹以鐵條鎖邊,使其加固成型。臉蓋上刻劃眼、鼻、嘴形,胸背部寬闊,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體型。全衣耗用玉片、金絲巨多,做工十分精細。玉片成衣後排列整齊,對縫嚴密,表面平整,顏色協調,著實令人驚嘆,反映出玉師傑出的技藝和達官奢侈的生活。

從外觀上看「玉衣」的形狀和人體幾乎一模一樣。頭 部由臉蓋和臉罩組成,臉蓋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組成臉蓋的玉片絕大部分是長方形的小玉片,雙眼和嘴是在較 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塊長條瓦狀玉片合攏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後片和左、右袖筒構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離的;前片製成胸部寬廣、腹部鼓起的體型,後片的下端作出人體臀部的形狀。褲由左、右褲筒組成,也是各自分開的。手部做成握拳狀,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狀。一些玉璧,以及飯含、佩帶之物等。前胸和後背共置玉璧18塊,並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頭部,有眼蓋、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門塞,這些都是用玉製成的。另外,頸下有瑪瑙珠48顆,腰部出玉帶鉤 。整套「玉衣」形體肥大,披金掛玉,全長1.88米,共用玉片 2498片,金絲約1100克。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黃金製成的絲縷把它們編綴。

金縷玉衣只有中國有,媒體報道埃及驚現1000具穿金縷玉衣黃金木乃伊」,但那些黃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鍍了一層金而已,並沒有玉的成分,稱不上「金縷玉衣」。玉雕技藝乃是我國獨有,漢朝也是玉雕裝飾盛行的時期。

金縷玉衣是誰設計的並無史料記載。1968年,西漢劉勝和竇綰夫婦墓中發掘出兩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貴族的葬服「金縷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考察,這兩套「金縷玉衣」是我國考古出土中,時代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兩套。

我國已經出土玉衣的西漢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縷玉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整件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1968年,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世界,是最有價值的金縷玉衣。

我國已出土漢代完整和不完整的玉衣已達70多套,目前經修復完整的有7套,分別為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王后竇綰金縷玉衣2件,河北定縣金縷玉衣1件,徐州獅子山金縷玉衣1件,南越王趙昧絲縷玉衣1件。徐州火山西漢劉和墓和土山東漢彭城王墓銀縷玉衣各1件。

這些玉衣絕大多數玉片以遼寧岫岩玉製作,玉片密度相對較差,埋入地下2000年,滲入各種物品腐爛後的顏色,表面拋光也失去原有的光澤,顯得色澤比較晦暗。

徐州獅子山的金縷玉衣則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或青白玉製作而成,硬度大,密度高,玉質溫潤,透明度好,有玻璃光感。楚王墓內有巨大的空間,玉衣片沒有受到壓力滲透,不易受沁。因此出土時能保持原來的晶瑩光澤,是迄今我國發現玉衣中最上乘的一件。現在我們看到金玉交輝、華貴異常的玉衣似乎不很白,這是因為受到黃金色的金絲映照和反射造成的。

玉衣片四角的小孔,是用於穿綴金屬絲的。由於玉的硬度達6度以上,鑽孔的技術含量非常高。鑽孔的工具要使用金屬的細管蘸金剛沙伴水緩慢打孔,一般從背面鑽起。獅子山金縷玉衣的玉片中僅有極個別是用管鑽成的,因管鑽的管必須中空,鑽成的孔徑比較大,孔徑為0.94毫米。「管鑽」這種工具今天的玉工依然在使用。據推算,漢代製作一件玉衣,約需一名玉工費十餘年的功夫。用這麼精美的玉衣作為殮服,用九竅器塞其九竅,可謂費盡心機,但結果適得其反。由於金縷玉衣價格昂貴,頻頻招來盜賊光顧。據《三國志·魏文帝本紀》記載,「漢氏諸陵無不盜掘,乃至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

西漢金餅

根據《史記》卷三(殷本紀)載:「西伯既卒,周武王之東伐,至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爾未知天命,乃復歸。」「紂淫亂不止,微子數鑒不聽,乃於太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又見其心。箕子懼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太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拒之於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奔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以上這段引文,恐怕是我國玉衣殮葬第一次出現在文獻中。這是從經史中尋找到的信息,至於先秦諸子的著述中是否有關玉衣葬制的著述,由於對先秦諸子的書讀得不多,不勝了了,但我相信在七千萬的藏家中和龐大的專家隊伍里,存在大量的學貫中西讀破萬卷的精英之士可能有新的發現。

不過到目前為止已將專家對「金縷玉衣」的葬制認為肇始於西漢的結論,也就是從公元前兩世紀推到公元前十六世紀,向前推進了一千四百年左右。這一點從我見到過實物的銘文字體可以得到證明,因為銘文是用商代甲骨文體書寫雕琢的,學習過甲骨文的人都知道,甲骨文通常所用的「五期斷代法」予以分期,第一期為武丁時期,包括子、午級、卜辭等等,第二期是祖庚、祖甲時期,第三期是廩辛、庚丁時期。第四期是武乙太丁時期。第五期是辛乙、帝辛時期(帝辛即是商紂王)。從實物銘文的考釋中,足以證明它是商代帝王殮葬的文化遺存(現在市場上所出現的仿玉衣包括騙貸的偽作那是另一碼事)。由於此件文化遺存帶有甲骨銘文,足以佐證了「西漢文章兩司馬」的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殷本紀)所言不虛,是值得信賴的史料。故而,鑒賞和研究這種玉衣,使人產生凝重的時空飛逝、陵谷滄桑之感,並能以物史相互印證後得出明確無誤的結論。

窮奢極欲的皇室貴族,迷信「玉能寒屍」。為使其屍體不朽,他們用昂貴的玉衣作殮服,且使用九竅器塞其九竅,可謂費盡心機。但結果適得其反,由於金縷衣價格昂貴,往往招來許多盜墓賊,以致「漢氏諸陵無不盜掘,乃至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其實,即使那些盜墓賊沒有光臨,當考古工作者打開那神秘的洞室時,企求「金身不敗」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也就是一具精美絕倫的玉衣了。這些彷彿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千百年來破滅的神話。


此信息來源網路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古人更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奇珍異寶,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中國七大絕世寶藏,張漲姿勢。

第七位:梁庄王墓

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七名

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荊門市和鍾祥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參加,

共同對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梁庄王墓進行了發掘。

梁庄王墓隨葬品

發掘表明,該墓是一座王與妃的合葬墓,有其獨特的葬俗,墓內隨葬品十分豐富。據初步統計,隨葬品有金、銀、玉、(珠)寶石、銅、鐵、鉛錫、瓷、陶、漆木、石、骨角器等共計5100餘件,稀世罕見。

梁庄王墓隨葬品

其中金、銀、玉器有1400餘件,珠飾寶石則多達3400餘件。一墓隨葬如此大量的金銀珠寶,在已發現的明代親王墓中未見,僅次於明代皇陵——定陵,是繼定陵之後的又一明代重要考古發現。

第六位:金縷玉衣

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六名

曾經有媒體報道過「埃及驚現1000具穿金縷玉衣黃金木乃伊」,但那些黃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鍍了一層金而已,並沒有玉的成分,稱不上真正的「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玉雕技藝是我國獨有,漢朝也是玉雕裝飾盛行的時期,原湖南省博物館館長熊傳薪介紹說,從長沙出土的金縷玉衣殘片來看,它不僅只是簡單磨成玉片而已,上面還雕有花紋。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具體由何人所設計並無史料記載。1968年,西漢劉勝和竇綰夫婦墓中發掘出兩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貴族的葬服「金縷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考察,這兩套「金縷玉衣」是我國考古出土中,時代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兩套。

第五位 :越王勾踐劍

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五名

越王勾踐劍,屬青銅劍,製作精美。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 4.6厘米,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靠近劍格的地方有兩行鳥篆銘文,共8個字———「越王鳩潛(一說鳩淺,是勾踐的通假),自乍(作)用劍」。

越王勾踐劍

「越王劍」是越王勾踐請鑄劍名師經曆數年精心鑄造出來的。據越王勾踐劍《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其劍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


漢代中山王陵考古揭密展(部分實物攝影)

金縷玉衣

渦紋玉環 麻花黃玉環 夔(kui 4聲)龍紋玉環等

玉佩

透雕雙螭(chi 4聲)紋玉璧

鎏金銅鋪首

錯金銀鳥篆文銅壺

銅匕首 龍柄銅劍

銅馬

長信宮燈


系啊系啊


」金縷玉衣「真的是金絲和玉片做的嗎?

是的,是用金絲穿玉片做成的,是古時候,皇室成員死後用作殮屍用的。墓室出土的金縷金縷玉衣,做工精緻。想看的朋友,可以去徐州博物館看一看珍品。


推薦閱讀:

TAG:收藏 | 金縷玉衣 | | 歷史謎團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