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主人吩咐下人出去時,下人要退兩三步才轉身出去呢?


題主說的古代主人吩咐下人出去時,下人要退兩三步才能轉身出去,那其實細心的朋友在看電視劇時,會發現在古代不僅僅是下人與主人告辭時,下人需要退兩三步才轉身而去,而一些有學識,有身份人見面時,如對方比自己身份高,或是平等身份,那麼自己先走時,都會先退三步,然後才轉身。

這個代表著一種尊敬,那如果你立馬轉身,那就是直接把屁股對著別人的了,這肯定是不合適了,顯得特別的不禮貌了。

據說這個禮儀是為了避免有人刺殺皇帝而設立的。當有人去面見皇上時,告辭時都需要退三步,然才可以轉身,這樣就可以防止來者如有異心而刺殺皇帝了。為什麼說能防止刺殺呢?那大家想啊,如果那人直接轉身,如真有刺殺皇帝的心,那他就很容易趁這個轉身的檔殺個回馬槍,而皇帝的護衛們就很難反應,會被弄得個措手不及,那如果退了三步,再想殺回頭,那皇帝身邊的人就有時間反應,刺殺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在現代,如果你去別人家做客時,當你準備告辭回家時,從禮儀規範來講,同樣也需要這樣做。具體的做法是,先退後三步,然後先轉身再轉頭,步幅要小,免得給人留下甩頭就走的感覺,別人會以為你帶著情緒走了。

而主人在送行時,通常需要將客人送出門口,然後目送到客人見不到時,自己才能轉身回家。那要是客人剛跨出門口,主人就哐一聲將門給關上了,那要麼是主人不太歡迎你,心裡巴不得你早點走了,要麼他可能也是一個不太懂禮儀的人。

現在人都講究自由,隨性,不過我覺得適應的禮儀還是有助我們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的。


推薦閱讀:

TAG:儀禮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