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剛能超越梅蘭芳嗎?
這個問題有點開玩笑了。
梅蘭芳先生是中國表演藝術的一個巔峰和logo性人物,李玉剛可能還在山腳下,這裡並沒有貶低的意思。
首先,梅先生是京劇行當,李玉剛是唱歌的,並不是一回事。
其次,就藝術成就而言。梅先生是一代開創性的京劇宗師,李玉剛的一些京劇風格表演也是模仿而已。民國時期,梅先生就是四大名旦之首。其「梅派」綜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樂、服裝、扮相等各個方面,將京劇旦行的唱腔和表演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幾乎完美。不僅在中國,在世界戲劇界也有一席之地。
再次,就社會地位而言,梅先生是首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應邀參加開國大典。建國後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務。看看各種合影,就知道梅先生的社會地位了。
梅先生於1961年去世。1962年中國郵政就發行了《梅蘭芳舞台藝術紀念郵票》一套八枚加一小型張,今天的文藝人士已經不可能再有如此殊榮。
抗日戰爭期間,作為青衣花旦的梅先生卻留起來鬍子,以此明志,不為日本人和漢奸演出,此所謂風骨也。
換個角度來說,李玉剛與李勝素能比嗎?
李勝素是梅葆玖先生的親傳弟子,算是梅蘭芳的再傳弟子。如今頭牌花旦。從京劇唱功上,李玉剛肯定是不行的。從社會地位上,我理解也還有差距。從經濟收入上,可能更能賣座吧。
兩個人是兩個領域,李玉剛在歌曲,梅蘭芳在京劇。
李玉剛一首《貴妃醉酒》驚艷全國,讓大家為他真假聲切換的「變身術」著迷,也開始讓不少人對於京劇,有的了新的認識。的確如此,即便是在國內,對奉為國粹的京劇有興趣的人也是極少數。李玉剛的這個做法無疑對於推廣京劇有一些作用。
從2006年參加星光大道以來,他融合民族藝術、戲曲、歌劇、歌曲的演唱、表演形式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十餘年來,也一直在這個路上不斷前進。《貴妃醉酒》《遊園驚夢》《盛裝霓裳》《鏡花水月》《如夢令》《嫦娥》等等,李玉剛一系列的演唱會、專輯、新單曲等都仍舊以傳統文化、戲曲藝術作為根基。2016年,李玉剛開啟「十年經典」全球巡迴演唱會,除國內還到加拿大多倫多、美國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地舉行。
但是,他的領域是歌曲。這是世界各國都有的一種藝術形式,不同國家、文化、問祖之間交流的是基於歌曲的民族文化特色。
再來看梅蘭芳,他50年的藝術生涯,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梅派」。後人在對世界表演體系進行總結的時候,將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京劇表演體系與蘇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德國的布萊希特體系並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
梅蘭芳代表的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
所以本人認為,二人的比對基礎本就是不一樣的,嚴肅的來說不存在誰超過誰的說法。
(圖為梅蘭芳晚年《貴妃醉酒》劇照)
梅蘭芳的藝術成就,本人覺得最重要的在於兩點。一是,他對京劇藝術發展的探索和成果,比如他發明梳古裝頭,參考了古代美人圖才設計而成,只有梅先生的夫人王氏會梳。有人說,看梅先生的戲,單說扮相,就值五角錢。再到大家熟知的「移步不換形」的戲曲改革理論,這是他對京劇發展的半生求索的結果,也應了那句「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他對京劇的發展是守本換形。
再來,看他在京劇傳播上做的貢獻。1935年由24名演員組成的中國劇團的巡迴演出,從3月11日到4月15日演出持續了一個多月,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每座城市公演7場。這應該是京劇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規模的外出巡演、文化交流的活動。
這次巡迴演出成為莫斯科與列寧格勒戲劇生活中的大事,人們在談論演員表演的假定性、象徵性、概括性或者相反等等。一些人則發現了東方戲劇與西方戲劇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而另一些人看到的是中國劇團在藝術形式上的異國風格,奇特魅力與傳統性。
李玉剛的成功經驗說明,傳統文化可以滋養新一代的藝術人,希望李玉剛在現在音樂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精。也希望更多的人喜愛傳統文化、研究傳統文化,出現更多種傳統現代結合的成功作品。
單從京劇造詣上相比,李玉剛沒法和梅蘭芳相提並論,問題是李玉剛他不是京劇演員,現在普遍把李玉剛定義為歌手,他的表演方式融合了中國民族藝術、將傳統戲曲和歌劇等藝術元素結合為一體。並獲得了成功,其中就借鑒了梅派的唱法,因此就有人定義李玉剛是靠模仿顯然不符合事實,李玉剛所表現的是一種嶄新的藝術風格,他的表演方式我認為並沒有糟蹋京劇藝術,而是一種融合,事實證明李玉剛的作品受到年輕一代的接受和歡迎,現實就是你喜歡原汁原味的純粹京劇,你就去聽梅派,或者其他派別的東西,你喜歡有現代氣息的東西,那你就去聽李玉剛,至於誰超越誰都不重要。
李玉剛能超過梅蘭芳,或「前有梅蘭芳,後有李玉剛」諸如此類話真是不妥。梅先生是藝術大師,不但中國人知道,世界上也知道——公認——地球人都知道。梅先生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是著名的旦角。 不能簡單地靠化妝模仿不完整的唱腔、再加上模仿點戲曲的動勢就等同於京劇的「角」了,「旦」了,啥旦?本人認為是可以模仿戲曲藝術表演(這也正說明戲曲藝術的魅力),去表演唱歌。但這決不是京劇戲曲藝術的全部,更不能取代京劇藝術!另外也說明社會上存在對「國粹」了解認識上的貧乏和偏見。這是一個悲哀,「國粹」的博大精深只是停留在一些國民的口上。「前有……後有……」純屬瞎說,亂評!
這兩個人就不是一個藝術領域的,如何來斷定誰能超越誰呢?
李玉剛是一個歌手,他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京劇演員。
梅蘭芳是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的傑出代表,在京劇表演藝術上是很少有人能夠超越的。
以下幾個原因:(1)個人藝術天賦。這是一個藝術家所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不論那個領域,這個從業者個人素質往往是決定他在這條路上能走多遠。模仿容易學習難,學習容易創新難!不承認天才是一種很虛偽的心態。所謂「勤奮努力」確實能夠獲得一定的知識,但是學習型人才與創新型人才是有很大區別的!梅蘭芳就是一個在繼承開創方面很有天賦的藝術大師。
(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京劇在中國的藝術領域獨領風騷,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大江南北,到處都是京劇藝術的華麗身影。擁有絕對的市場霸主的地位!當時的京劇演員猶如當今的歌星影星,梅蘭芳為代表的京劇大師們也就有了極好的市場,他們也都有大批屬於自己的忠實粉絲!經濟收入同樣相當可觀。一時間「梅,程,荀,尚……」競相芬芳,他們各有各的創新,各有各的藝術特色,更加吸引了觀眾們的關注…這就在客觀上保證了京劇藝術的健康發展。
僅僅就是這兩個條件,現在均已不復存在了。
特別是藝術市場的重大變異,直接導致了京劇藝術的日漸式微。沒有了一個良好的藝術生態環境,即使有幾個有發展前途的人才,也是「無水難養魚」的狀態。
李玉剛在這種情形下,也是有著自己的選擇。他不是京劇演員,應該是一個唱了幾段京劇的業餘票友,專業唱歌的歌手……
既然這樣,也就不存在超越梅蘭芳的問題了。
我覺得李玉剛和梅蘭芳是沒有可比性的。
首先梅蘭芳是京劇大師,他八歲學戲,九歲學習青衣,十歲登台。宣統三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梅蘭芳名列第三名。他在光緒三十年到建國之前先後演出了近三十種新戲。1949年他榮獲美國兩個大學的文學博士學位,1951年任命梅蘭芳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當選中國戲曲家協會副主席,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1955年為中國京劇院院長,1960年拍攝遊園驚夢,1961年於北京病逝。
梅蘭芳對中國戲曲的貢獻是很大的,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繼承發展了梅派,並在中國戲曲史上出現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讓整個京劇步入了巔峰時期。梅蘭芳在京劇行當中最擅長的也是「旦」,他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馬旦行當為一爐,影響很大。梅蘭芳一生主要從事京劇和崑曲的表演,創作了一批時裝戲,古裝戲,並整理了一些傳統戲,不僅僅對戲曲理論有所貢獻,對戲曲的很多方面貢獻都很大。並且梅老先生的書畫藝術也是有很深厚的修養的。
再說說李玉剛,他是國家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歌手。他的創作方式融合了中國民族藝術和傳統戲曲能藝術元素。他的創作將戲曲和歌曲結合,有很獨特的藝術風格,並且自己可以男女聲轉換。並創作了《新貴妃醉酒》、《剛好遇見你》等歌曲。他對藝術形式的創新是有一定貢獻的,但是和梅蘭芳相比是差了一些。
另外梅蘭芳是京劇大師,李玉剛只是歌手,在這方面,二人沒有可比性,也沒有什麼超越只說。
我覺得「超越」 不是一個恰當的辭彙。他們不是一個年代的人,也不是一個表演領域的人,談不上超越與否!更不能互相比較!
或者可以說,梅蘭芳大師不可超越!
後人都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前行,積點德,不要談超越了,學習都學習不玩!
梅蘭芳大師能擅演400多處戲曲,李玉剛會幾齣?
別再吹捧李玉剛了。李玉剛想帶梅葆玖為師傅,人家都沒有收他,可見他的水平是很普通的!文藝評論家潘龍江,回答完畢。
梅蘭芳大師的輝煌成就經定格,而李玉剛的藝術道路方興未艾,雖說行當不同,但反串相似,都是皎皎者。李還能雙聲,還在努力,還有繼續提升名氣的空間,能超越是好事,不能超越也不留遺憾。現在不好對比,幾十年後吧。為時代精英叫好,為後浪新秀加油!
這是誰提出的問題?簡直胡說八道,拿一塊爛磚來比天,梅蘭芳,真正的一代國萃大師,幾十年的功夫,一招一式一句唱詞一聲道白都有自己獨到的藝術含量,區區一個李玉剛,跳樑小丑,怎麼可以和梅蘭芳相提並論呢?真正的是在糟蹋藝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