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有什麼藥用功效?
川芎,別名山鞠窮,芎香果,芎窮(《本草》),來源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栽後第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挖出根莖,抖掉泥土,除去莖葉,炕干。
川芎是活血化瘀類中藥,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功效。《本草匯言》:川芎辛香走竄而行氣,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頭目而祛風,下入血海以調經。並外徹皮毛,旁通四肢,為血中之氣葯。故常用於內服,主治頭痛眩暈、風濕痹痛、月經不調、寒痹痙攣及癰疽瘡瘍等症。
臨床應用
1、用於血瘀氣滯諸證。
川芎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用於各種瘀血阻滯之病症,尤為婦科調經要葯。如治血瘀經閉、痛經,常與赤芍、桃仁等配伍,如血府逐瘀湯;治產後惡露不盡、瘀滯腹痛,常與當歸、桃仁等配伍,如生化湯;
2、用於頭痛,尤以風寒、風熱、血虛之頭痛著稱。
本品性升散,善"上行頭目",能活血、祛風止痛,為治頭痛之要葯,前人有「頭痛不離川芎」之說。若外感風寒頭痛,常與白芷、細辛等祛風解表止痛藥配伍,如川芎茶調散;與菊花、僵蠶等配伍,治風熱頭痛。
3、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
本品能「旁通絡脈」祛風活血止痛,常與獨活、羌活等祛風濕通絡葯配伍。
用法用量:3-10g,煎服。
注意事項:川芎為血中氣葯,辛溫走竄而行氣,在使用中應注意辨證與禁忌,凡陰虛火旺、下虛上盛、肝陽火盛、年邁氣弱、氣逆嘔吐、月經過多等均應忌用。
藥理作用:1、擴張血管
川芎及其有效成分川芎嗪、阿魏酸能較明顯地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情況。
2、抗血栓形成
川芎及其有效成分川芎嗪、阿魏酸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作用機製為: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內磷酸二酯酶,提高cAMP含量,從而抑制TXA2的合成。川芎還可一直紅細胞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和白細胞黏附,抑制血液凝固。從而使血栓長度縮短,重量減輕。
3、解痙
川芎嗪對血管平滑肌有解痙作用,可拮抗腎上腺素或氯化鉀引起的主動脈收縮;阿魏酸對a受體有阻滯作用,可抑制主動脈收縮。
選方:1、治療風熱頭痛:川芎5克 茶葉10克.水一盅 煎五分 食前熱服。(《簡便單方》
2、治療產後血暈:當歸50克 川芎25克 荊芥穗(炒黑)10克,水煎服。(《奇方類編》
3、治偏頭痛,頭風: 甘菊、石膏、川芎各15克,為末。每服5克,茶清調下。《赤水玄珠》
參考資料:《中藥學》。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倫俊傑提供)
歡迎關注「逸仙藥師」,內有關於各種疾病合理用藥的文章!
川芎在古代稱之芎?。提起川芎,我們不得不提起被譽為"天府之國"的四川。因為它與四川有著非常親密的關係,這是為什麼呢?因為:
在唐末時期,四川地區種川芎的農民解決了關鍵性的種植技術,便是無性繁殖技術(川苗上的節來繁殖),這一重大突破,改變了川芎因有性繁殖技術(種子繁殖)引起的產量低,質量差的弊病,使川芎的產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後來就把四川產的芎?叫做川芎,從此加以正名到現在,可以說川芎是四川地道藥材,90%產於四川成都市郊區,都江堰為中心的地域之內。那麼它有什麼功效呢?
1.活血行氣(活血化瘀,行氣解郁的簡稱)
(1)活血化瘀
川芎作為活血化瘀葯,它長於活血止痛,廣泛用於各種瘀血疼痛證。例如痛經,行經腹痛,胸痹疼痛,風濕痹痛,尤其適合寒凝血淤的瘀血疼痛證,但因其溫燥之性,對於瘀熱互結的疼痛要慎用。
(2)行氣解郁
川芎作為行氣葯,長於行氣舒肝,主要用於肝鬱氣滯,例如方劑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等,最適合肝鬱血淤證,在月經失調中常見。如四物湯,既能活血化瘀止痛,補血不留瘀,又可疏肝行氣解郁,發揮了雙重作用,因此,古代稱之為"血中氣葯"
2.祛風止痛
川芎的祛風止痛,不只是祛風止痛,還包括活血止痛,行氣止痛。可以說是治療頭痛的要葯,李東垣甚至說"頭痛必用川芎。"主要治療頭風痛,另外對於風寒頭痛,風熱頭痛,風濕頭痛,肝陽頭痛都很常用。
其中肝陽頭痛,古代認為川芎不能用於肝陽上亢,因其性溫燥升散,易上頭目,容易加重上亢的陽熱。但古方中並沒有避忌,如劉河間的大川芎丸就是治療肝陽頭痛的,而現研究川芎並不會升高血壓,反而可以舒張血管,有降血壓的作用,古今互驗,川芎是可以用於肝陽頭痛的,但對於熱盛陰虧的頭痛要慎用。
此外,它的祛風,同樣包括祛風濕,用於風濕痹證,因川芎既能活血化瘀又能祛風濕,雙重功效並用,且中醫認為,"去治風先治血"。可見它的重要性。
3.祛風解表
川芎作為祛風解表葯,能夠發散風寒,尤其是風寒感冒,甚至風熱感冒只要頭痛都可以使用。例如汪昂《醫方集解》中的荊防敗毒散,人蔘敗毒散,九味羌活湯等等都有川芎。
4.燥濕
因為川芎溫燥升散,對於陰虛燥熱的,熱盛陰虧的慎用,但可以燥濕,李時珍非常強調,說濕盛引起的腹瀉用川芎效果非常迅速,還有寒濕證都可以使用。
溫馨提示:川芎應用廣泛,但對於陰虛燥熱,熱盛陰虧,瘀熱互結,再次強調慎用!慎用!慎用!
川芎是一味常用藥,它的主要作用是活血祛瘀、行氣開郁、祛風止痛。多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症瘕腫塊、胸脅疼痛、頭痛眩暈、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等等。
川芎的藥理作用有對心腦血管系統的影響,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加強、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加快心率、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增加腦血流量,對腦缺血有保護作用;可以增加腎的血流量、有利尿作用;有抗腫瘤和抗放射作用、減輕放射損傷。
川芎在臨床應用中可以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可以配伍白芷、牛蒡子、僵蠶、獨活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有效率可以達到98.33%;配伍丹參、紅花等可以用來治療心絞痛;配伍當歸治療產後胎衣不下;與梔子、生薑同用治療胃脘痛;與當歸、白芍、熟地合用可以治療貧血;因為川芎過於走竄,盡量不要多服久服,如需長期治療應用,必須要合理搭配其他藥物,才能避其弊。
我是北京李金波中醫大夫,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有疑問可留言或私信諮詢,我會在第一時間回答。謝謝大家,祝所有患者早日康復。觀看更多中醫知識乾貨,請關注我的頭條號——「中醫啟明星」,每天分享原創中醫科普、生活保養常識,寫老百姓看得懂的養生文章,做您身邊最溫暖的中醫管家。
川芎出《湯液本草》。又名芎藭、撫芎。為傘形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莖。主產四川。辛,溫。入肝、膽、心包經。活血行氣,散風止痛。①治月經不調,產後瘀滯腹痛,痛經,閉經,胸脅脹痛,冠心病心絞痛。②治感冒風寒,偏正頭痛,風寒痹痛,癰疽瘡瘍,跌打損傷。煎服:3~9克。本品含揮髮油、生物鹼(已分離出四甲吡嗪、黑麥草鹼)、丁基苯酞、瑟丹酮酸內酯(Sedaronicacidlactone)、阿魏酸、苯乙酸甲內酯等。煎劑及揮髮油對動物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水及乙醇浸液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四甲吡嗪亦能降低血壓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冠脈阻力、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對已形成的凝聚塊有解聚作用。生物鹼有抗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作用,並能提高對缺氧的耐受力。浸膏對兔子宮有收縮作用,對小腸則有抑制作用。阿魏酸與川芎內酯對平滑肌有解痙作用。
我也來說說。川芎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乾燥根莖,切片生用。
性味:辛,溫。歸肝經、膽經、心包經。
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作用廣泛,適用於各種瘀血阻滯之病症,尤為婦科調經要葯。
1.活血行氣用於血瘀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瘀痛等病症,常配與當歸,赤芍,紅花,桃仁等同用。治療血瘀氣滯的胸脅疼痛,可配柴胡、鬱金,延胡索(元胡)、香附等同用。
2.祛風止痛: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頭目巔頂,具有祛風止痛作用。為治頭痛之要葯,可配羌活、白芷、細辛等。亦可根據頭痛屬性及經絡進行適當藥物配伍。治風熱頭痛則與菊花、僵蠶、蔓京子相配伍。用於偏頭痛可配合夏枯草、石決明;
3.用於風濕痹痛,常與羌活、獨活、桂枝等同用。
近年來臨床常用川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希望回荅對大家有用,關注杏林巧手,了解更多。
川芎是最常用的中藥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中品葯,原名「芎」。
宋代官修本草《本草圖經》對芎的產地、形態描述道:「關陝、川蜀、江東山中多有之,而以蜀川者為勝。四五月生葉,作叢而莖細。其葉倍香,江東、蜀人采葉作飲。七八月開碎白花。根堅瘦,黃黑色。」
不同地區產的芎,名稱也各有不同。李時珍謂:「出關中者,呼為京芎,亦曰西芎;出蜀中者,為川芎;出天台者,為台芎;出江南者,為撫芎,皆因地而名也。」
四川自古以來就是芎的道地產區,正因為如此,「川芎」也逐漸取代「芎」成為藥材正名。
民國《灌縣誌·食貨書》記有:「河西商務以川芎為巨。集中於石羊場一帶,發400萬~500萬斤。並有水陸運輸,遠達境外。」可見灌縣,今都江堰生產的川芎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藥材質量優良,行銷全國並大量出口,為著名的「地道藥材」。
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是治療血虛頭痛的聖葯。
李東垣云:「頭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經葯:太陽經加羌活,陽明經加白芷,少陽經加柴胡,太陰經加蒼朮,厥陰經加吳茱萸,少陰經加細辛,是也。」
李時珍對此評價道:「川芎,血中氣葯也,肝苦急,以辛補之,故血虛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氣鬱者宜之。」《本草綱目》「川芎」條下的附方也大多是用來治療頭痛的。
氣虛頭痛:真川芎為末,臘茶調服二錢,甚捷。曾有婦人產後頭痛,一服即愈。____《集簡方》
氣厥頭痛:婦人氣盛頭痛,及產後頭痛。川芎、天台烏葯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蔥茶調下。____《御葯院方》
風熱頭痛:川芎一錢,茶葉二錢,水一盅,煎五分,食前熱服。____《簡便方》
頭風化痰:川芎洗切,晒乾為末,煉蜜丸如小彈子大。不拘時嚼一丸,茶、酒下。____《經驗後方》
偏風頭痛:芎細剉,浸酒日飲之。____《斗門方》
風熱上沖:頭目暈眩,或胸中不利。川芎、槐子各一兩,為末。每服三錢,用茶清調下。胸中不利,以水煎服。____《張潔古保命集》
首風眩暈及偏正頭疼:多汗惡風,胸膈痰飲。川芎一斤,天麻四兩,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嚼一丸,茶清下。____《劉河間宣明方》
川芎藥性辛散,久服則致真氣走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有:「一族子久服芎,醫鄭叔熊見之云:芎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後族子果無疾而卒。」
五味入胃,各歸其本臟。久服則增氣偏勝,必有偏絕,故有暴夭之患。
川芎為血中氣葯,其性辛散,凡氣鬱、血虛者為宜,但應中病即止。如果不輔以其他藥材佐制,單服且久,必然白白損耗血氣。
/完/
請搜索、關注公眾號「抱朴言」
至美中醫、至朴之言!
川芎,又稱芎穹。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乾燥根莖。性溫,味辛。歸經為肝、膽、心包經。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主治血瘀氣滯之胸痹心痛、脅肋脹痛、積聚痞塊、跌仆傷痛;經閉,痛經,產後惡露不下,瘀阻腹痛;頭痛,風濕痹痛等。化學成份含有川芎嗪、川芎內酯、葉酸、阿魏酸、大黃酚等。藥理作用為血液系統方面:抗血小板聚集,對抗血栓形成等;心血管系統方面: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恢復心臟功能,改善腦供血以及微循環等等。同時具有降壓,抗癌抗輻射,抑菌等等作用。現代臨床用於腦血管疾病,冠心病、肺心病、三叉神經痛、慢性乳腺病、骨質增生等等。用法用量:水煎服3∽9克,研末服1∽1.5克。注意事項:陰虛火旺,月經過多和出血性疾病慎用!具體用法諮詢中醫師辨證組方應用。
川芎配伍當歸是可以改善血栓的!
川芎和當歸是傳統中藥,也是很多人泡茶、做湯的首選。其中川穹是傘形科草本植物川穹的根莖,性溫味辛,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當歸是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性甘、辛、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川穹和當歸配伍的「芎歸湯」,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就有詳細記載。因為在中醫里認為,引發疼痛的機理為「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而當歸既可以活血也可以補血,即能「通」,也能「榮」,在治療頭痛的同時也可以補血,而川芎則為治療頭痛的要葯,可以治療各種原因引發的頭痛問題,可以說,治頭痛必用川芎。
其次川芎當歸對心血管具有相似或相近的藥理作用,都可以擴張冠狀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從而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等。
研究發現,川芎和當歸提取物對血清內血管平滑肌細胞蛋白質合成、細胞周期和NO的產生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當歸和川芎的提取液也可以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增加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的NO含量,並最終會抑制細胞增殖,因而起到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的作用,這和我們知道的單硝酸異山梨酯 欣康通過鬆弛血管平滑肌來緩解心絞痛的藥用效果是一致的。
其次,川芎中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川芎嗪,是一種鈣離子拮抗劑,對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也是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的。另外,在大鼠血栓模型實驗中,當歸川芎提取液高劑量(80mg/kg)條件下對血栓的形成有拮抗作用。對於急性血瘀大鼠,當歸和川芎配伍的佛手散能降低血粘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等指標,同時還能降低正常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這些都有力地說明了川芎加當歸可以有效改善血栓、血瘀。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心包經。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等功效。
中藥川芎為傘形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乾燥根莖。
主產地:四川、重慶。
川芎藥用價值- 治肝失調達疏泄所致的胸悶不舒,脅下脹痛。
- 治風寒侵襲所致的頭痛。
- 治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關節疼痛肢體麻木。
- 婦女氣滯血淤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之頭痛忌用,月經過多者不宜用。
【川芎功效與應用】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治血瘀氣滯所致胸痺心痛,肝鬱脅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瘀經閉,行經腹痛,產後瘀血腹痛,月經超前或延期。風濕痹痛。風寒,風熱,風濕,血虛,血瘀之頭痛。
【方劑舉例】川芎茶調散,川芎湯,.生化湯,羌活勝濕湯,獨活寄生湯等。
【使用說明】陰虛火旺,上盛下虛,月經過多及氣虛者忌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