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的現實意義有哪些?
戰國時期儒家學派著名代表人物孟子,名軻,鄒國人 。小時候,他母親非常注意他的教育問題,曾經為了選擇居住的環境,連續搬家三次。漢朝劉向的《列女傳·母儀》有這樣一段記載: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子看見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學著玩。孟母說:「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不合適!」就立刻搬家,搬到集市的附近。孟母看見商人自吹自誇的賣東西賺錢,孟子又學著玩。孟母說:「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也不合適。」就又立刻搬家,搬到了學堂附近。這時孟子學習禮儀和要求上進了,孟母說:「這裡才是適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在那裡住下了。
現實意義就兒童教育而言,重點應當是行為培養,習慣養成,而不是知識灌輸,加強知識的學習力度應當是在智力發育比較成熟之後的事情。但是某些教育學家和家長的做法卻正好相反,在兒童時期逼迫孩子死記硬背許多知識,等到他們長大進入大學後,才想起來關心他們的行為培育和習慣養成,只是這時候許多不良的習慣都已經定型了,收效甚微。
有句至理名言:遠離惡者,與有憐憫的人為鄰。孟子的母親雖說沒有讀過書,她有著樸素的天性良知,知道與什麼人交往有益無害。
古人搬遷極為方便,草房泥牆,三兩件家當。不像現在,蓋個瓦舍不僅需要土地使用證,還要准建證、戶口證等。更別說買不起能讓人脫三層皮的小區房了。
放眼當下,不得不說有些人狹隘、貪私、暴戾、粗蠻,與此等人為鄰不僅僅是耳濡目染不良習性,更容易被潛移默化成同類項,即便是自己血統優良,抗非能力強,也還有被瓜田李下之嫌,再甚者是遭殃及魚池的無妄之災。
孟母三遷在今天看,堪醒悟人們買房別忘了擇鄰,更奉勸年輕未婚們不要急於先房後婚,當先把自己的立世根基扎牢,尋到好所在再購房不遲。
遠離邪惡?與善良者為伍!近墨者黑,近火者赤!大家吉祥!
推薦閱讀: